基本信息
书名:少林拳谱 第八册
:24.00元
作者: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0938019
字数:13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据《少林拳谱》记载,北宋建隆元年(九六一年),少林寺方丈大福居大和尚,一连三次招集关内外高手会集少林,进行武技交流。在此基础上,根据福居大师的指示,由弟子灵智、灵丘等广泛吸取众家之长,绘集成《少林拳谱》。拳谱包括十八家拳械,其中有宋代以前十三棍僧的十三路看家拳、十三棍僧的稀有兵器、孙恒的猴拳、孟苏的七十二艺、崔连之的炮拳、王郎的螳螂拳、黄忠的罗汉十八手及通臂拳、杨滚的大力金刚拳及六合拳、燕青的擒拿点穴功法、高怀德的春秋大刀。总的来说,《少林拳谱》四十八卷由福居大师和灵智、灵丘等弟子汇编,其中拳术一百七十三路,兵器一百三十三路,另集奇功,共计三百三十路,绘图三千八百五十幅。
历经了千余年的历史动荡,现在保存下来的这套《少林拳谱》是永祥和尚手抄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病重的永祥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少林拳谱》交给了德虔,德虔于病榻前双手接过至宝。由于少林拳谱失传很久,很多套路寺里的和尚也不会练,于是德虔在之后的几年里一边挖掘整理一边四处访名师。
目录
第四十三卷 少林擒拿打擂秘诀
第四十四卷 少林拳法精要招技
第四十五卷 少林大刀谱
第四十六卷 达磨易筋经 少林八段锦
第四十七卷 少林武僧名录(上)
第四十八卷 少林武僧名录(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长期钻研武术理论的研究者,我一直对少林体系中关于“借力打力”的实战应用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第八册,可以说是给出了一个非常系统且极富实践指导意义的框架。它没有停留在“以彼之力,还施彼身”的口号上,而是细致地分析了对手不同部位(如肩部、肘部、腰腹)在受力瞬间的“虚实变化点”。书中详细列举了十几种针对不同来力的卸力与反击路径,这些路径往往出人意料,避开了对手最坚实的防御区域,直击其关节或肌群的薄弱点。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当对手以直拳攻击我胸部时,正确的应对不是硬抗或格挡,而是身体微侧,用小臂的内侧(靠近尺骨的位置)轻微“引拨”对手的腕部,使对手的力线向外偏移一厘,然后顺势用肘尖或指尖反击其肋下。这种精妙的“四两拨千斤”的技巧,需要极高的反应速度和精确的身体控制,书中的插图对于理解这种微小的角度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感觉这比我过去看的任何一本现代格斗书籍都要来得深刻和实用。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追溯情怀,希望能从中找到失落的“秘传”细节。坦白说,最初我对它抱有的期望可能有些不切实际,认为它会透露出一些“江湖禁忌”的招式。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恰恰在于它的“反秘笈”精神。它反复强调,任何高深的武艺都必须建立在坚固的“地基”之上,并且,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放在了对“内劲的培养与外放”的系统讲解上,而不是单纯的招式套路。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论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法来增强内脏的机能,并声称这是所有强力发劲的源泉。内容涉及到了“气沉丹田”在不同深度呼吸循环中的细微调整,甚至提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饮食和作息来辅助这种内功的修炼。这种对整体生命状态的关注,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武术绝非仅仅是肌肉和技巧的较量,它更像是一种全方位的生命管理艺术。读完此书,我不再急于去追求那些花哨的招式,而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试图从根源上提升自己的精气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读者回归本真,向内求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纸张触感,配合着古朴的字体印刷,甫一上手,就让人感觉自己像是触摸到了一件真正的武学瑰宝。我特地选了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才小心翼翼地翻开了第一页。内容上,我本来是冲着传说中失传已久的“金刚不坏神功”的入门心法来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那些玄之又玄的内功心法,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气”与“形”之间的辩证关系。作者似乎非常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对马步、桩功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描述,比如膝盖的角度、呼吸的深浅,甚至连脚趾抓地的力度都有图示和文字注解。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描述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扎马步,仅仅五分钟,我的双腿就酸麻不已,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那些我们常说的“童子功”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无数前辈用汗水和毅力堆砌出来的真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让你脚踏实地地重新审视武术的起点。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几则关于“武德”的古训,它们如同清泉一般,洗涤着当下浮躁的心态,让人明白,拳法至刚,心性必柔。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透着一股浓厚的民国时期武术大家的遗风,字里行间充满了文人的雅致与武者的刚毅。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现代武术书籍那样使用大量精确的物理术语,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意象来描绘动作的精髓。譬如,描述步法时,会用“如猫捕鼠,轻灵隐蔽”;形容掌法时,则会用“如推山岳,气势磅礴”。这种充满诗意的描述,虽然初读起来可能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去揣摩,但一旦领会,便能将动作的“神韵”烙印在心底。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静功”的论述,它将静坐的过程比作“炼丹炉中的文武火候”,详细区分了“调息”与“闭气”的不同层次,指出真正的内功修炼,是建立在对自身气息的完全掌控之上的。读完这段,我立刻关掉了身边的所有干扰,尝试进行一次作者推荐的“初级入定法”,虽然时间很短,但我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神合一的状态,那种感觉,难以言喻,只能说是对生命力的重新校准。
评分我对传统武术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电影和舞台表演的层面,总觉得那些飞檐走壁、以柔克刚的招式有些过于夸张和不切实际。然而,读完这本关于少林拳法的册子后,我的看法被彻底颠覆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偏向于“技术手册”的严谨,它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视角,将一套完整的拳架拆解成了无数个独立的动作模块。比如,书中对“进步七星拳”的阐述,不仅仅是告诉你手该怎么摆、腿该怎么迈,更深入地分析了每个动作发力点的转换时机,以及身体重心的细微移动如何影响击打的力量和速度。我翻到其中一章,专门讲解了如何利用“寸劲”进行短距离爆发,书中的图解清晰地展示了腰胯带动的作用链,那不是简单的肌肉收缩,而是一种全身骨骼和韧带的协同发力,简直就像是精密的机械学应用。我试着用书中的理论指导自己平时练习的一些简单的拳法套路,发现原本感觉僵硬、别扭的动作,在理解了内在的发力逻辑后,瞬间变得顺畅了许多,动作的连贯性和穿透力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你从“会打”到“会用”的进阶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