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隋唐:一本书读懂隋唐文明

梦回隋唐:一本书读懂隋唐文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越 著
图书标签:
  • 隋唐史
  • 历史文化
  • 文明
  • 隋朝
  • 唐朝
  • 历史
  • 文化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 鉴真东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83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184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在今天,隋唐文明是我们进行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研究这一时期的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明的特质及其发展规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认识历史上的光辉文明,对于全民族可以培植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对于个人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是关系国民素质提高的大事。本书介绍了隋唐时期文明概况,书中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辉煌的时期——隋唐,全面展示给读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厚重精美的青铜器、古朴的陶器、色彩亮丽的漆器、五彩缤纷的瓷器、温润的玉器、典雅的家具,美轮美奂的丝绸刺绣。群言出版社的这一套中华文明史图书系列图书,简明通俗、图文并茂。全套图书共10册,全系列共10册,分为《青铜时代》、《鼎盛春秋》、《秦风汉韵》、《梦回隋唐》、《魏晋风流》、《漫话宋元》、《细说明朝》、《大清之风》、《近代风雨》、《大国复兴》。因为古代文化是现代生活中优雅、有情调的生活方式。很适合做为中小学生普及文化知识的读物,也很适合起步阶段的收藏爱好者补充文化知,更可做为外国朋友学习了解中国文明及中国历史的教材。
中华文明史系列图书推荐
《青铜时代》
《鼎盛春秋》
《秦风汉韵》
《梦回隋唐》
《魏晋风流》
《漫话宋元》
《细说明朝》
《大清之风》
《近代风雨》
《大国复兴》
《中华文明史套装全10册》

内容简介

  隋唐时期是公认的我国封建社会强盛、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注定被怀念和祭奠的年代。隋唐时期,经济发达,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占有特殊、辉煌的地位。隋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辉煌的一页,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显示了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在地域上,她将文明传播于四邻,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在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文明中,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都是空前的。

作者简介

  姜越,江苏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 改章建制——繁荣盛世下的改革与创新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这其中和各个皇帝的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后世各个朝代都沿袭隋唐制度。
创新的法律制度文明002
官制改革:三省六部制005
科举开创:改善用人制度008
新赋役制:租庸调、均田制011
漫谈唐朝两税法改革014
官吏俸禄制度的改革016
唐七军的创新文明019
扩展阅读 贞观之治021
第二章 四通八达——盛世隋唐的交通动脉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交通的繁荣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隋唐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业取得较大发展。主要集中在隋唐水陆交通路线、交通工具、交通制度与设施、交通文化等方面。
隋朝大运河,沟通南北024
唐代发达的水上交通025
唐代贡路030
隋唐时期的桥梁033
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036
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039
唐代的“快递”——邮驿042
严格的唐代交通法规047
扩展阅读 唐朝宾馆——客舍051
第三章 对外开放——中外文明交流的繁荣时代
唐代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对东西方各国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东西方各国都积极地吸取唐文化。与此同时,唐朝也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并融化在唐文化中。可以说,唐文化同历代相比,更具有开放性。
丝绸商品出口054
瓷器文明名扬四方056
西域物品引进060
西域音乐流行中原062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064
中朝、中日文化教育交流066
唐三藏孤征求佛法071
鉴真东渡名扬域外073
扩展阅读 鉴真最后的时光是怎样的076
第四章 印版刷墨——传承千年的雕版印刷文明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而在隋唐的统一和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并得以推广,我国的印刷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最早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078
雕版印刷产生的背景081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文明085
中国版画形成088
雕版佛经与佛画090
书籍册页装形成092
扩展阅读 印刷术传播东南亚095
第五章 石窟造像——技艺高超的隋唐雕塑文明
隋唐两代,是在结束了三百余年分裂割据局面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全国大统一时代。从总体上讲,这是一个处于相对和平安定、物质和精神文明全面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兴旺发达,中华艺术再现百花竞放的局面,石雕艺术也形成发展的新高峰。
华丽丰满的隋唐石雕文明100
隋代石窟文明复兴103
唐朝石刻佛像兴盛105
龙门石窟艺术达到高峰107
佛教文明宝库:敦煌彩塑109
珍贵的艺术宝藏——石刻线画112
扩展阅读 昭陵六骏114
第六章 三彩釉色——色彩艳丽的陶瓷艺术文明
中国陶瓷自创烧以来,到盛世大唐时已走过数千年。其胎体造型,从早期的稚拙抽象到后来的精雅逼真,日益走向成熟。唐代,色彩多样、色泽纯正的唐三彩,以它绚烂多姿的釉色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了高峰。
隋代的白釉瓷器118
南青北白,陶瓷并茂119
陶瓷巅峰之作:唐三彩122
唐三彩文明溯源124
唐三彩工艺文明127
姿态各异的三彩马俑128
扩展阅读 风格独特的辽三彩130
第七章 盛唐画风——气势恢宏的绘画文明
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
经变画艺术文明134
辉煌的初唐壁画136
隋唐山水画138
阎立本与人物画140
全能画家——吴道子143
扩展阅读 韩干画马146
第八章 壮哉唐诗——空前绝后的唐朝诗歌文明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文学自然也是我国文学史中的辉煌时期,而唐代诗歌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巅峰。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对后世的文学影响十分深远。
空前繁荣的唐诗150
哀怨凄艳的诗歌153
情致高远数杜牧156
诗佛相融看王维160
浪漫诗风:李白163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167
豪迈诗风刘禹锡171
扩展阅读 温庭筠与《花间集》174
第九章 歌舞升平——舞蹈发展史上的新浪潮
公元7世纪建立的唐帝国,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王朝开疆拓土,国威大振,迎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整个社会带来朝气蓬勃的生机。南北文化以空前的速度相互融汇,中外文化大规模交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兴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度发展的歌舞文明178
流传千年的“舞蹈节”181
唐朝民间说唱艺术187
音乐新形式:民间曲子190
羯鼓乐器的盛行193
隋唐宫廷“燕乐”195
唐代的音乐机构197
唐诗与音乐199
扩展阅读 唐代的参军戏202
第十章 华丽逆袭——开放多样的隋唐生活文明
唐代是中国在国家史和世界史上的极盛时期。唐代不仅经济文化空前繁盛,而且人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一些习俗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流传到现代。
唐朝风行厚葬206
“开放性感”的唐朝女服208
典雅端庄的唐代男装210
唐人最爱行酒令213
浪漫唯美的风俗:作诗赏花217
高端娱乐活动——马球220
唐朝的斗鸡运动223
扩展阅读 唐代妓女生活写照224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改章建制——繁荣盛世下的改革与创新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这其中和各个皇帝的制度改革是分不开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后世各个朝代都沿袭隋唐制度。
  ■创新的法律制度文明
  隋代从建国至灭亡,只历经了三帝三十余年。三十余年,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然而隋王朝所建立的丰功伟绩,隋代在前人的基础上所确立的政治、法律制度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固然是由于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和混战的局面,又一次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同时也是由于所建立的政治法律制度,从内容到形式更趋于完备,更能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隋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但它的成功与失败却为其后的唐王朝的统治留下了经验。从隋开始,中国封建经济便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隋代先后颁行了两部法典,即:《开皇律》和《大业律》。除律之外,还有令、格、式。《开皇律》和《大业律》现已不存,令、格、式等也早已散失。但《隋书》的《刑法志》中保存了些微内容。
  1. 《开皇律》
  《开皇律》是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制定的。杨坚原是北周贵族,关陇地主集团的代表。他在北周政权中的汉族官僚支持下,利用周宣帝宇文赟早死,宣帝的儿子宇文阐年幼,被“推戴”“入宫辅政”的机会,于公元581年2月夺取帝位。杨坚目睹了“宣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的状况,为了收揽人心,巩固其统治,即位后便着手进行改革(《隋书?高祖纪》)。在立法上他提出要“以轻代重”“尽除苛惨”(《隋书?高祖纪》),他指出自古以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法应因时而宜,不要死守旧制。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即命高颎、郑译、杨素等制定新律。开皇三年(583年)“因览刑部奏,断狱数犹至万条,以为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隋书?刑法志》),又命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这就是《开皇律》。按照隋文帝杨坚的上述指导思想,《开皇律》在“上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的基础上,对封建法律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
  这些改革主要是:
  第一,在刑罚上,进一步废除了某些酷刑。中国封建法律中的酷刑,自战国、秦汉以来沿用已久,至北魏和北齐,法定死刑仍有车裂、枭首、斩、绞等四种,《开皇律》废除了车裂、枭首,保留了绞、斩。《开皇律》对死刑之外的其他刑罚也略有减轻,确定的刑名共有五种:一、死刑二:绞、斩;二、流刑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徒刑五: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四、杖刑五:自六十至一百,每等加十;五、笞刑五:自十至五十,每等加十。上述笞、杖、徒、流、死五种刑法,为隋以后各封建王朝所沿用。
  第二,将北齐律的“十条重罪”发展为“十恶之条”。所谓“十恶”是指危害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和伦理道德的十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是在封建法律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出的。其中部分罪名,如大逆、不敬、不孝、不道等,在秦汉法律中已经出现,至北齐始形成“十条重罪”。《开皇律》在北齐律的基础上“颇有损益”,进一步概括为“十恶之条”。有关“十恶”的规定,也为隋以后各朝代的封建法典所沿用。
  第三,肯定了官僚贵族的种种特权。其中包括“八议”“减”“赎”和“官当”等制度。《隋书?刑法志》:“其在八议之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其品第九以上犯者听赎。”《开皇律》还规定了各种刑罚的赎铜数:“笞十者铜一斤,加至杖百则十斤。徒一年赎铜二十斤,每等则加铜十斤,三年则六十斤矣。流一千里赎铜八十斤,每等则加铜十斤,二千里则百斤矣。二死(即绞、斩)皆赎铜百二十斤。”所谓“官当”,即以官品抵应受之刑罚。“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当流者,三流同比徒三年。若犯公罪者,徒各加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隋书?刑法志》)。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官越高,钱越多,特权也就越大。它充分表明了《开皇律》的等级特权性质。
  正因为《开皇律》对封建法律进行了某些改革,所以就更能反映地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大业律》
  《大业律》为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颁行。据《隋书?刑法志》:“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刑法志》还记载:“三年,新律成,凡五百条,为十八篇,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是谁编撰的呢?《玉海?诏令》:“大业二年十月,更制大业律,牛弘等造。”《隋书?刘炫传》:“炀帝即位,牛弘引炫修律。”由以上记载可知,《大业律》是炀帝命牛弘等人编撰,颁行于大业三年,其用刑较《开皇律》有所减轻。
  隋代除先后颁行《开皇律》和《大业律》之外,还先后颁行了《开皇令》《大业令》各三十卷。从《唐六典?刑部郎中令》注记《开皇令》三十卷的篇名看,内容主要是职官、选举、俸禄、礼仪和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大业令》篇目业已不存,其内容应与《开皇令》类似。
  《开皇律》《大业律》均颁行于文帝和炀帝即位初年,一般说,他们当时对形势都还能保持比较冷静的头脑,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不过,随着生产恢复,承平日久,在立法和司法上曾经指导隋统治者的思想日益淡薄。文帝末年,便由“慎刑恤狱”变为“喜怒不恒”“用法益峻”。甚至“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致使“天下懔懔”(《资治通鉴?隋纪二》)。炀帝目睹文帝晚年法令严酷产生的种种弊病,即位后曾减轻刑罚,但由于他骄横淫侈,赋敛无度,不久便置法律于不顾,大兴法外用刑。
  炀帝“敕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在他的支持下,“郡县官人又各专威福,生杀任情”。杨玄感起兵后,竟施九族之诛,“其尤重者,行轘裂、枭首之刑,或磔而射之,命公卿已下脔瞰其肉”(《隋书?刑法志》)。隋炀帝的法外酷刑,不仅未能镇压人民的反抗,而且大大激化了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速了隋王朝的覆灭。
  ……

前言/序言

  隋朝(581—61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因为国运短促,被后继者唐朝的光芒所覆盖。其实在史学界里,好比“秦汉”一样,“隋唐”往往并称。通常把“安史之乱”作为唐朝前、后期的分界线,而隋朝是与唐玄宗以前的盛唐连在一起的。中间虽有隋代末年的离乱,经唐初的休养生息,很快又恢复到太平盛世。
  从隋朝到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发展上升的时期。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国;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数百年的分裂局面。这个开创历史新纪元的王朝,尽管享国不长,却能承前启后,厘革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相当严密的统治机构,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继之而起的唐朝则全面承袭隋制,又加以调整改革,从而走向近三百年的辉煌。隋代的“开皇之治”与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起,成为这一时期鼎盛局面的集中体现。
  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处于繁荣昌盛的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五胡十六国以来迁居中原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此过程中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的后半叶,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缓慢变化,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与周边诸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隋唐文明是我们进行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研究这一时期的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明的特质及其发展规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认识历史上的光辉文明,对于全民族可以培植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信心,对于个人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是关系国民素质提高的大事。当然,从时间上看,历史已是过去的陈迹了;但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上看,历史却永存在国家与民族的生命里。当代的中国人在带着无限自豪与神往回顾隋唐光辉灿烂的文明的时候,并不只是在凭吊古老的遗迹、思念往昔的荣光,而更应自信地认为曾经创造出如此辉耀寰宇文明的民族精神不会衰败,它一定会一代代地继续发扬光大。
  本书介绍了隋唐时期文明概况,书中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辉煌的时期——隋唐,全面展示给读者。


《盛世风华:隋唐的辉煌与流转》 本书将带您穿越时空,踏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旅程,深入探寻那个在中国古代史上熠熠生辉的时代——隋唐。这并非一本冰冷枯燥的史书,而是一幅生动鲜活的时代画卷,一曲荡气回肠的文明赞歌。我们将一同触摸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其澎湃的活力,理解其深邃的智慧,领略其辉煌的成就。 大运河的宏伟蓝图,连接天下的血脉 故事的开端,总是离不开那股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伟力。我们将从隋朝的建立讲起,重点解析隋文帝杨坚如何结束南北朝的割据,重新统一华夏。而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是隋炀帝杨广修建的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本书将细致描绘大运河的选线、工程的艰辛、人力物力的消耗,以及它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条贯穿南北的巨型水利工程,不仅仅是沟通南北的交通动脉,更是连接不同区域、促进民族融合、奠定大一统格局的血脉。我们将探究修建大运河背后复杂的政治考量,以及它在巩固中央集权、促进商业繁荣方面的关键作用。 贞观之治的黄金时代,万国来朝的盛景 穿越隋末的动荡,我们便步入唐朝最为辉煌的“贞观之治”。在这里,我们将聚焦唐太宗李世民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本书将深入剖析贞观年间一系列英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如“虚心纳谏”的君主气度,“重民”的政治理念,以及在军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我们将看到,在李世民的领导下,唐朝如何从一个初建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最昌盛的国家之一。 “万国来朝”的盛景,不仅仅是外交上的成就,更是大唐开放包容、自信强大的生动体现。本书将描绘长安城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繁华景象,来往的各国使臣、商贾、僧侣、学者,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技艺和思想,也带走了大唐的辉煌。我们将细致描绘唐朝与周边国家,如吐蕃、回纥、新罗、日本等地的交往,理解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如何丰富了中华文明,又如何让唐朝的文化辐射海外。 武则天:女性的传奇,帝国的另一面 贞观之治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本书将以客观而审视的目光,回顾这位极具争议的女性的一生。我们将探讨她如何从后宫走向权力巅峰,如何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统治国家,以及她对唐朝政局、文化、社会结构带来的变革。武则天的统治,既有延续前朝的稳固,也有其自身的开创性。我们将分析她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如何选拔人才,如何在大臣们的质疑声中巩固皇权。她的出现,不仅仅是性别上的突破,更是对当时社会观念的一次巨大冲击。 盛世的余晖与转折: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在武则天之后,唐朝迎来了另一个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励精图治的改革,以及他如何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元盛世,是唐朝国力达到顶峰的象征,我们将领略那时的长安城,文人墨客汇聚,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然而,盛世的辉煌并非永恒。本书将细腻地描绘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我们将深入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包括政治腐败、边将权力膨胀、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感受这场战乱给唐朝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它不仅摧毁了大唐的黄金时代,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诗歌、艺术与科技:文明的璀璨星光 隋唐文明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上,更在于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辉煌成就。本书将带领您领略那个时代诗歌的巅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我们将品读他们笔下的山河壮丽、人间百态、家国情怀,感受诗歌的韵律与力量。 同时,本书也将展现隋唐时期艺术的繁荣,从精美的唐三彩、气势恢宏的壁画,到飘逸灵动的书法,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我们将探究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时代背景。 在科技方面,隋唐时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天文历法、医药学到造纸术、印刷术的早期发展,都为后世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技术革新,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 社会生活与风俗:鲜活的民间图景 除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本书还将深入描绘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我们将走进那个时代的市井街巷,感受普通百姓的生活气息,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我们将探究当时社会阶层的结构,女性的地位和生活状况,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结语:不朽的传奇 《盛世风华:隋唐的辉煌与流转》力图为您呈现一个立体、鲜活、多维度的隋唐文明。它不仅仅是帝王的兴衰史,更是人民的奋斗史,是文化的传承史,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篇章。读完此书,您将对隋唐的辉煌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华文明的根基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它的封面所吸引,那是一种古朴而又大气的设计,预示着内容的不凡。翻开书页,果然名不虚传。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了隋唐这个辉煌时代的轮廓,但又在细节处精雕细琢,让我既能把握整体,又能体味局部。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善于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又充满了文学色彩。我仿佛看到了隋朝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艰辛,也看到了唐朝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无奈。书中对关键历史人物的刻画尤其到位,他们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名字,而是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挣扎。我看到了杨坚的雄才大略,李渊的权谋手段,以及李世民的胸怀韬略。作者在解读历史时,并没有简单地给予评价,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理解。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对科举制度的探讨,对佛教兴盛的分析,都让我耳目一新,对一些过往的认知产生了颠覆。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历史,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所展现出的宏大的历史格局和细致入微的时代描绘。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剖析,构建了一个完整而鲜活的隋唐文明图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隋朝奠定统一中国的基础,其制度创新和工程建设,为后来的唐朝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我跟随作者的笔触,进入了辉煌的唐朝。我惊叹于唐朝在政治上的开明与制度的完善,也折服于其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书中对唐朝对外交流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万国来朝的盛况也仿佛历历在目。作者在展现盛世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其背后存在的隐忧和危机,例如安史之乱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这种客观而辩证的叙事方式,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书在文化部分的阐述也十分精彩,对唐诗、唐乐、唐画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仿佛亲历者的口吻,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活力的隋唐时代。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感受、去思考。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扇开启新世界的大门。我看到了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这本身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接着,我看到了唐朝的建立,以及其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这个国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书中对盛唐时期社会生活的描绘,尤其让我着迷。我看到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人们在这里交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我看到了诗歌、音乐、舞蹈的繁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我看到了对外交流的频繁,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往来,以及万国来朝的盛况。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不足,比如农民起义、边疆战争等等,他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呈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隋唐。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历史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古老的国度。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作者以一种充满敬畏和热爱的情感,讲述了隋唐这个伟大时代的文明。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其雄才大略和制度创新,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我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繁荣昌盛的唐朝。我惊叹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也折服于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书中对盛唐时期社会生活的描绘,尤其让我感动,我看到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都让我感同身受。作者在展现盛世辉煌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其背后存在的隐忧和危机,例如安史之乱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这种客观而辩证的叙事方式,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书在文化部分的阐述也十分精彩,对唐诗、唐乐、唐画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认同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风趣的智者,娓娓道来隋唐的故事。它并非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我能感受到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厚情感,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人物,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还有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读到了长安城的市井生活,听到了酒楼里的曲艺表演,甚至闻到了香料铺的独特气息。书中对社会风俗的描写尤为生动,例如节日的庆祝方式、婚姻的习俗、服饰的特点等等,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时代。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文化交流的描述,隋唐时期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让我深受启发。书中的内容涵盖了宗教、科技、对外关系等多个层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隋唐文明图景。它让我明白,一个时代的辉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有机结合。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隋唐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有了全新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扇古老的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风云激荡、繁华璀璨的隋唐时代。我一直对那段历史充满了好奇,但零散的资料和枯燥的史书总是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了解一段历史可以如此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以一种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将那些遥远的人物和事件拉近到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决断,感受到了武则天登基的震慑,也体验了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的恢弘气象。书中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彩,无论是长安城的繁华街市,还是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脑海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隋唐文明。它不仅仅是帝王的更迭,更是人民的生活、思想的碰撞、艺术的繁荣。读完这本书,我对隋唐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脉络。它让我明白,正是这个时代奠定了中国后世诸多制度、文化的基础,其影响深远至今。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历史普及读物抱有一些疑虑,总觉得会流于表面,缺少深度。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在保持叙述流畅性的同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他并没有堆砌生僻的史料,而是将复杂的历史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释。我从中了解到,隋唐文明的兴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演变。书中对隋朝作为唐朝奠基者的角色,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让我认识到隋朝虽然短暂,但其功绩不可磨灭。接着,我对唐朝的认识,也从以往单一的“盛唐”印象,变得更加立体。我看到了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成就,也看到了其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作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展现出了卓越的洞察力,他能够将不同层面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在解读唐朝对外政策和民族关系时,我受益匪浅,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史诗,将我带入那个恢弘壮丽的隋唐时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被书中描绘的宏大场面深深吸引,例如隋朝统一战争的残酷与辉煌,唐朝建立后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书中的人物塑造更是可圈可点,我看到了帝王的雄心壮志,也看到了士人的风采,还有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大事件的记述,而是注重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从中了解到,隋唐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思想观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的文化部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对唐诗的解析,对书法、绘画的介绍,都让我领略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读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原本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毕竟隋唐这个主题并非鲜为人知。然而,它所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停留于表面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隋唐文明得以兴盛的深层原因。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并不盲目歌颂盛唐,而是客观地指出其繁荣背后的隐忧和问题,例如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这使得书中的论述更加真实可信,也引发了我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书中的文化部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对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讲解,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和作品,让我领略到了那个时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我惊叹于唐诗的豪放与细腻,也着迷于唐代绘画的奔放与色彩。这本书不仅是历史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让我学会如何用更宏观、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去理解一个文明的崛起与衰落。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亲历隋唐的辉煌岁月。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有趣,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我被书中描绘的长安城深深吸引,那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我看到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听到了酒楼里此起彼伏的歌声,还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乐观与自信。书中对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的描写,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习俗,让我对古人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作者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注重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隋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对外交流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让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感到自豪。

评分

《大清之风》

评分

评分

《中华文明史套装全10册》

评分

京东活动叠加优惠券收入,价格非常优惠,感谢京东。越来越多东西在京东购买了,赶上活动叠加优惠券价格实惠,物流快,服务态度好,售后好,比某宝好很多。一开始只是买书,现在家用电器也大部分在这里买了。

评分

大清还有自由的风吗?大清有自由的风吗?

评分

非常棒,推荐大家购买啦

评分

《近代风雨》

评分

我只能说,太浪费纸了,不建议买

评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厚重精美的青铜器、古朴的陶器、色彩亮丽的漆器、五彩缤纷的瓷器、温润的玉器、典雅的家具,美轮美奂的丝绸刺绣。群言出版社的这一套中华文明史图书系列图书,简明通俗、图文并茂。全套图书共10册,全系列共10册,分为《青铜时代》、《鼎盛春秋》、《秦风汉韵》、《梦回隋唐》、《魏晋风流》、《漫话宋元》、《细说明朝》、《大清之风》、《近代风雨》、《大国复兴》。因为古代文化是现代生活中优雅、有情调的生活方式。很适合做为中小学生普及文化知识的读物,也很适合起步阶段的收藏爱好者补充文化知,更可做为外国朋友学习了解中国文明及中国历史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