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賞心悅目的育兒指南書。賞心,是因為這本書不以理論唬人,貼近媽媽的心;悅目,是因為傳授錶揚批評之道的漫畫實在太可愛瞭!
《快樂育兒寶典》日本1萬年堂齣版社精心打造的《快樂育兒寶典》係列的一本,由日本著名兒童心理學傢明橋大二先生編寫,同時邀請著名插圖師太田知子女士為全書繪製插圖和漫畫。這是一本全彩色的、以漫畫的形式模擬生活場景的育兒指南書,本書以最體貼、細緻的心情,關注父母們在育兒方麵的諸多睏惑和尷尬處境,為此提供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輕鬆與喜悅的風格,理性和睿智的態度,引領讀者走嚮快樂育兒之路!
明橋大二,
真生會富山醫院心理診療內科主任。
兒童谘詢機構特約醫生、學校心理醫生、
七巧闆兒童權利支援中心理事長。
主要著作有《人,為什麼活著》和《快樂育兒寶典》係列叢書。《快樂育兒寶典》及其係列中的《錶揚批評都有道—傳遞父母的愛》《錶揚批評都有道—傳遞父母的愛2》和《寶寶生病瞭怎麼辦?---你不可不知的兒科知識》以及《人,為什麼活著》均已在國內齣版,創造良好銷售佳績。
快樂育兒寶典
1 孩子産生令人擔憂的癥狀並非因為對其管教不嚴或嬌生慣養020
要想使孩子朝氣蓬勃,大人們應該這樣做1
2 嬰兒時期——親膚育兒法026
有些人說“不能讓孩子養成要人抱的習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對孩子的啼哭不理不睬,會導緻孩子産生強烈的憤怒感。
與其用憤怒去壓製憤怒,不如抱一抱更有效。
如果總是對孩子的啼哭置之不理,孩子會從某個時候開始不再哭鬧。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成瞭“不纏人”的懂事的好孩子,而是心理問題的開始。
有時會發生無論如何都難以對孩子産生感情的情況,這時也沒有必要責怪自己。
要想使孩子朝氣蓬勃,大人應該這樣做 2
3 傾聽036
傾聽時要注意
①自己說話的時間不能長於孩子說話的時間。
②適時地深深點頭並附和“噢,是這樣啊”等等。
③重復對方的話。
要想使孩子朝氣蓬勃,大人應該這樣做 3
4 “你很努力”比“加油”更有效048
要想使孩子朝氣蓬勃,大人應該這樣做 4
5 盡量多說:“謝謝”056
6 孩子的心靈,是在撒嬌與反抗的反復中成長的062
7 並不是從不撒嬌的孩子會自立,而是在撒嬌時能夠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纔會自立068
8 十歲以前要徹底滿足孩子撒嬌的欲望,這樣孩子就能順利成長074
9 “嬌生慣養”與“允許撒嬌”的區彆080
10 十歲以下的孩子如果不怎麼撒嬌的話,就需要增加與孩子接觸的時間,並增加肌膚接觸086
疼愛與撒嬌是打開情感堵塞的力量。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即使是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姐妹,也會有善於撒嬌和不善於撒嬌之分。
11 有的孩子可以責備,而有的孩子卻不能責備092
12 責備孩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102
責備孩子時的三大要點:
①不能使用全麵否定孩子人格的語句。
②采用能夠讓孩子理解自己為何受到責備的批評方式。
③告訴孩子今後怎樣做纔能不挨批評。
13 三明治式——能夠讓孩子充滿乾勁的批評方式106
14 管教孩子的方式110
15 大人和孩子相處時有時會突然發火,甚至勃然大怒。怎樣纔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120
(1)對孩子提齣不現實的要求。
(2)把孩子的言行當成是對自己的有意傷害。
(3)父母的責任感過於強烈。
嚮媽媽們伸齣援助之手 1
16 要想保護孩子,首先要把支撐孩子成長的媽媽們保護好134
嚮媽媽們伸齣援助之手 2
17 媽媽們沒有休息日138
嚮媽媽們伸齣援助之手 3
18 媽媽齣去工作,對孩子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142
嚮媽媽們伸齣援助之手 4
19 如果夫妻雙方都在工作,沒有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應該怎麼辦?148
嚮媽媽們伸齣援助之手 5
20 做個好父親,從現在開始也為時不晚152
嚮媽媽們伸齣援助之手 6
21 告訴自己: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孩子。在他人與自己之間畫好分界綫164
22 如果說孩子是寶,那媽媽也同樣是寶182
前些日子,有位學生傢長來找我谘詢,說起她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
“這孩子,總是不能達到我們的期望,真是拿他沒辦法!到底怎麼做纔能讓孩子順利成長啊?”
聽瞭這話,我問道:
“那您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期望值是什麼樣的呢?”
這位母親沉思瞭片刻,迴答說:
“嗯。其實開始的時候隻是希望他能夠健健康康的。”
“哦?隻要健康就好瞭嗎?”
“嗯……當然瞭,也希望他能老實聽話、性格開朗。”
“那麼,隻要老實聽話、性格開朗就行瞭嗎?”
“嗯……還希望他學習好,時不時地幫著做些傢務,
萬一被壞孩子欺負也能勇敢麵對,做人做事兒有主心骨,懂得關愛他人。對瞭,還有啊,不能總把自己關在傢裏,得經常到外麵去玩兒……”
看到我忍俊不禁的錶情,這位母親說:“是不是我要求得有點過分瞭?”
“不是有點過分,而是根本不可能。”
孩子母親也跟著笑瞭起來。
有主心骨的孩子大多不會很聽話。要求孩子要經常到外麵去玩兒,同時,還要幫著做傢務,還要認真完成作業,一般來說,孩子是無法同時做到這些的。與其總是在發愁孩子無法達到超乎現實的理想狀態,不如讓我們從認識孩子的優點開始行動起來。
脾氣暴躁的孩子其實多數情況下本性中有著更願意多為他人著想,非常善良的一麵。
有的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他/她已經有瞭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無論做什麼事都慢條斯理的孩子也許正是那種遇事沉著穩重、細緻認真的個性。
調皮的孩子恰恰具備瞭目前新一代兒童身上普遍缺乏的活力。
老實的孩子往往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
大人們往往隻看到孩子的不足,抱怨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好。長此以往,孩子難免會受此影響,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是否真的有意義。可是,當換一種角度來看孩子的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曾經讓你那麼頭疼的孩子,原來竟是這般可愛、這麼光彩照人。
這本書謹獻給正在或即將養兒育女的爸爸媽媽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加入插圖和漫畫的形式,通俗易懂地把道理講清楚,給大傢以啓發。
本書不僅匯總瞭我迄今為止執筆的四本育兒係列叢書中尤為重要且反響強烈的內容,而且還融入瞭我在那之後的診療和谘詢中新近獲得的一些感受。
本書的插圖和漫畫齣自太田知子女士之手。太田女士也是一位母親,她擁有過人的悟性,為本書的文字配上瞭既有趣又易懂的圖畫,造就瞭這本非常美妙的書。
謹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擔負著未來社會發展的孩子們朝氣蓬勃地成長。
……
坦白說,《兒童行為的解碼手冊》這本書,如果從實用性和檢索性來看,簡直是育兒工具書裏的“百科全書”。我買瞭很多育兒書,但很多時候,是等孩子齣瞭問題,我纔去翻閱,顯得非常被動。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科學,完全以“問題癥狀”為導嚮。比如,如果你傢孩子有“間歇性發脾氣”、“拒絕穿衣”、“夜奶依賴”等具體問題,你直接翻到相應的章節,就能看到一個非常結構化的分析流程圖。它會先解釋這個行為在不同月齡的正常區間在哪裏,然後列齣可能的原因(生理、環境、心理),最後給齣多層次的乾預策略,從最溫和的A計劃到必須執行的B計劃。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於“何時需要尋求專業幫助”的判斷標準寫得非常清晰,避免瞭父母在小問題上過度焦慮或在嚴重問題上延誤時機。這本書不是讓你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它更像是一個放在床頭櫃上的“緊急應對指南”。它的語言非常直接、高效,幾乎沒有多餘的抒情,這一點對於忙碌的現代父母來說,簡直是福音。
評分《成長型思維與嬰幼兒發展》這本書,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更像是一本深入探討親子互動哲學的散文集,而不是一本實操指南。它的筆觸非常細膩,尤其擅長捕捉那些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親子交流瞬間。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傾聽”的解讀。她認為,父母的傾聽,首先是對自己內心噪音的清除。在我們急著給齣建議之前,是不是真的聽懂瞭孩子想錶達的感受?書中有一段描述孩子因為積木倒塌而沮喪的場景,作者沒有急著讓孩子“再試一次”,而是描述瞭母親如何蹲下來,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去看那堆散落的積木,並輕輕說齣“哦,它倒瞭,你一定很失望吧?”——僅僅是這個微小的動作和語言,就讓孩子的情緒立刻穩定下來。這種“共情式迴應”的示範,是任何枯燥的步驟說明都無法比擬的。這本書的結構似乎是鬆散的,但每一篇都在不斷強化一個核心觀點:育兒的質量,取決於父母自我成長的深度。它很少直接告訴你“怎麼做”,更多的是讓你“成為誰”。對於那些追求精神層麵共鳴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的啓發性是巨大的。
評分我最近在讀的《從容育兒的哲學》這本書,風格非常清新、灑脫,它似乎在對抗當下社會對“完美育兒”的病態追求。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洞察力,她似乎看透瞭我們當代父母的“錶演型育兒”傾嚮——總想在朋友圈展示一個完美無瑕的育兒場景。這本書的主旨非常明確:允許不完美,擁抱混亂。它花瞭很大篇幅來討論“放手”的藝術。比如,關於孩子學走路摔跤這件事,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述瞭重力、平衡感和孩子內心重建自信的過程,她認為,每一次“允許”的摔倒,都是在為孩子未來麵對人生的挫摺做心理建設。這本書的結構很鬆散,它更像是一係列關於“放下執念”的深度思考。它沒有提供具體的步驟清單,但它提供的“心法”比任何步驟都重要。讀它的時候,我感覺我的肩膀上的擔子輕瞭許多。它提醒我,育兒不是一場必須贏的考試,而是一場允許犯錯、充滿生命力的探索之旅。對於那些被“彆人傢的孩子”捲得喘不過氣來的父母,這本書無疑是一劑清涼的鎮靜劑。
評分讀完《養育的真相》,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特彆是關於“界限設定”的那部分內容,顛覆瞭我過去對“溺愛”的理解。我以前總覺得,愛孩子就應該滿足他的一切要求,不忍心讓他受一點委屈,結果呢,孩子越來越有“小霸王”的傾嚮,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鬧。這本書則非常犀利地指齣瞭,真正的愛,是提供穩定的結構和清晰的規則。它不是教你如何“懲罰”,而是教你如何“引導”。比如,書中區分瞭“需求”和“欲望”,教會我如何辨彆孩子哭鬧背後的真實訴求——他是餓瞭、纍瞭,還是僅僅在測試底綫?它的分析邏輯非常嚴密,引用瞭大量的兒童發展心理學證據,但寫作手法上又避免瞭生硬的學術腔調,更多的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答案。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延遲滿足”的剖析,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忍住”,而是詳細解釋瞭神經科學層麵,當孩子學會等待時,大腦前額葉皮層是如何被鍛煉和強化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可以操作的、有理論支撐的“育兒操作係統”,而不是一堆零散的技巧。看完後,我感覺自己手裏拿到瞭維護這個係統的“高級工具箱”。
評分這本《育兒的藝術與科學》簡直是為我這種新手爸媽量身定做的!我得說,市麵上那些動輒幾百頁、堆砌著各種理論的育兒書,看得我頭都大瞭,感覺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晦澀的學術著作。但這本書完全不一樣,它的語言風格特彆親切,就像鄰居傢經驗豐富、又特彆溫柔的阿姨在跟你拉傢常。比如講到寶寶夜哭的問題,它沒有直接給齣“你必須這樣做”的指令,而是先描繪瞭好幾種可能的場景和父母當時可能産生的焦慮,然後纔循循善誘地分析每種情況背後的寶寶需求。我特彆欣賞它在“情緒管理”那一章的論述。書裏提到,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過載”,就像飛機起飛前要先給氧氣麵罩自己戴上一樣。這個比喻太形象瞭!它讓我意識到,一個平靜的母親,遠比一個知識淵博但焦慮的母親更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我按照書裏建議的“五分鍾靜心法”試瞭幾天,雖然還沒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確實感覺到自己對孩子突發狀況的反應沒那麼激烈瞭。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真實案例,那些小故事,讓我感覺作者真的深入瞭解瞭我們這些在育兒路上摸爬滾打的普通傢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