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二木一起玩多肉II(上下)(套装共2册) | ||
| 定价 | 79.90 |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9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二木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7035282 | |
目录
Chapter1 130种流行景天科多肉图鉴
一、景天科风车草属 1
二、景天科伽蓝菜属 20
三、景天科厚叶草属 32
四、景天科景天属 45
五、景天科莲花掌属 76
六、景天科拟石莲花属 82
七、景天科青锁龙属 61
八、景天科石莲属 66
九、景天科银波锦属 73
十、景天科仙女杯属 79
十一、景天科长生草属 82
十二、景天科瓦莲属 87
十三、相似品种的区别与对比 100
Chapter2 如何打造自己的多肉花园
一、阳台、露台多肉花园 102
二、多肉植物小型花园 123
三、多肉植物大棚、大型花园 142
Chapter3 多肉植物的故乡——南非
一、南非kirstenbosch(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 151
二、Hermanus(鲸鱼小镇) 172
三、好望角 176
四、西海岸Paternoster 182
五、Inverdoorn(因弗多恩)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192
六、纳马夸兰BushmansKloof 210
Chapter4 多肉养护经验谈
一、掰叶片清理生长空间 256
二、露养多肉植物 258
三、生根 264
四、铺面石的作用 271
五、多肉植物的繁殖 278
Chapter5 多肉植物组合盆栽
一、保持组盆美丽形态的4个小技巧 289
二、小型素盆多肉组盆 290
三、可爱的呆萌小组盆 292
四、组盆中,多肉的搭配技巧 294
五、各类花器的多肉组盆 299
六、多肉小盆景(单棵多肉盆栽塑形) 310
Chapter6 多肉植物医院——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
一、介壳虫的发现与处理 312
二、蚜虫的发现与处理 312
三、玄灰蝶的发现与处理 313
四、虫害地老虎 313
五、叶片腐烂 313
六、缺水导致叶片褶皱发软 313
七、长时间不见生长迹象 313
八、叶片干枯萎缩 314
九、中心生长点被破坏 314
十、缺光徒长 314
十一、晒伤 315
十二、枝干腐烂 315
十三、其他的病例情况 315
Chapter7 二木花园初长成
一、花园选址 318
二、花园基础建设 320
三、花园定位及规划设计 3371
四、大棚变花园,丑小鸭变天鹅的过程 358
五、台风“麦德姆”席卷花园 362
六、这个冬季我们很快乐 374
Chapter8 韩国多肉植物介绍
一、多肉植物大棚地区分布 380
二、韩国如何养护多肉植物 382
三、韩国多肉植物育种 395
四、韩国陶艺与多肉植物的结合 410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前言
时隔两年,我的第二本书《和二木一起玩多肉Ⅱ》终于也出版了。
两年时间,从单纯的爱好者变成了园艺行业的从业者,一路走来,
感触颇多。也许在许多人眼里,我是一个将爱好做成事业的“成功人士”。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爱好永远是爱好,事业也永远是事业,两者一定不能混淆在一起。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的状态切换,工作时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而空闲时间就变成了自己的私人爱好,继续保持着对多肉植物zui初的那份热爱。
在对多肉植物的养护上,我也更加自然随意,制造出一份接近
我不得不说,我很少看到一本关于植物的书能把“美学”和“实用性”结合得如此完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养护手册,它更像是一本植物造型艺术的入门教材。它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盆器选择、高低错落的组合搭配,以及如何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来弥补家居空间布局上的不足。我特别喜欢它介绍的“微景观”制作章节,它详细解析了如何利用苔藓、小石子和不同形态的多肉植物,在小小的玻璃容器中营造出一种充满禅意的自然场景。作者在讲解组合盆栽时,非常注重色彩和质感的协调,例如如何用深绿色的叶片来衬托带有粉边的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书中的摄影作品简直可以直接拿去展览,光影的运用让每一株植物都显得格外有生命力。我完全是抱着学习“如何摆放更漂亮”的心态开始看的,结果却收获了远超预期的设计灵感。这本书让养花从单纯的“养活”升级到了“打造居家艺术品”的层面,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审美情趣。
评分天呐,我最近刚入手了一本关于室内绿植的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是个“植物杀手”,但自从有了它,我感觉自己都能和那些娇嫩的小家伙们好好相处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太用心了,图片高清到让人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小阳台。里面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选择,简直是为我这种住在阴暗小角落的人量身定制的。我试着用它里面介绍的自制营养液浇灌了我那株快要枯萎的吊兰,没想到它竟然重新焕发了活力,冒出了好多新芽!而且,作者在讲解病虫害防治时,推荐的都是那些非常环保、我们日常就能找到材料的方法,完全不用担心喷洒化学药剂对家里的小朋友或宠物造成影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奶奶在跟你拉家常,一点压力都没有。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跟我一样对“园艺”充满向往却又望而却步的朋友们,相信我,看完这本书,你也能成为朋友圈里最会养花的那个人!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季节养护侧重点的分析,非常细致入微,让人觉得园艺真的可以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硬核”园艺爱好者准备的“进阶秘籍”!我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基础知识,但总感觉在一些更深层次的土壤配比和植物繁殖技术上还差点火候。这本书的“秘籍”部分让我大开眼界。它对不同介质的酸碱度、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化学和物理分析,不是那种笼统地说“用疏松的土”,而是具体到不同颗粒物(比如赤玉土、鹿沼土、蛭石)的最佳混合比例以及对特定植物的影响曲线。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详细介绍了无性繁殖中的嫁接技术,配有极其精确的图示和步骤分解,连皮层结合的力度和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尝试用它教的方法嫁接了一颗我非常喜欢的月季品种,成果喜人,切口愈合得非常完美,这在以前是我不敢想象的操作。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性极强,引用了大量的园艺学专业术语,但同时又通过严谨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观点,让每一个操作都有据可依,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园艺实践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对于希望将爱好提升到专业层面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真正做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
评分我最近为了给家里换一批能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专门淘了这本号称“全能型”的绿植指南。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室内植物的书浩如烟海,但大多内容重复且肤浅。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对“环境适应性”的考量,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只罗列植物名称,而是根据植物的耐阴性、对湿度的要求以及生长速度,将它们分成了好几个适合不同家庭环境的“主题包”。比如,它有一个专门为“新装修家庭”推荐的植物清单,重点强调了对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吸收效率和安全性。书中还包含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植物急救手册”,当我的一盆蕨类植物突然叶片发黄时,我立刻翻到了那一页,根据症状对照,迅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能是浇水过多导致的烂根,并立刻采取了措施。它的版式设计非常适合快速查阅,关键信息都会用粗体或者小框突出显示,这对于像我这样追求效率的都市白领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植物学知识转化为日常可执行的养护方案,让养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对“土壤科学”的探讨达到了令人赞叹的深度,完全超越了我以前接触过的任何一本园艺书籍。它没有敷衍地告诉你配土要“透气”,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矿物质颗粒在不同湿度下对根系呼吸的作用机理。作者甚至还分享了他自己通过常年观察和记录,总结出的针对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定制化”土壤配方。比如,在潮湿的南方地区,他推荐增加火山岩的比例以增强排水性,而在干燥的北方,则建议适当提高泥炭土的比例来增强保水能力。这种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让我这个总是在“水培还是土培”之间纠结的人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我按照书中的建议,为我新买的一批进口稀有品种重新配置了土壤,仅仅几周时间,那些植物的根系就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健康状态,新叶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本书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基础,正寻求突破瓶颈的资深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可以让你在专业领域更上一层楼的宝典,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需要反复阅读和实践才能完全吸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