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格权法·上:法国民法

法国人格权法·上:法国民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民安 著
图书标签:
  • 法国法
  • 人格权
  • 民法
  • 法国民法
  • 法律
  • 法学
  • 侵权法
  • 权利
  • 法国
  • 法律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204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9791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法国人格权法(上)》当中,笔者凭借良好的法语知识,通过所占用的详尽资料,*一次在华语世界对人格权究竟是由哪一位民法学者在哪一年提出来的问题做出了准确的、确定性的回答;*一次在华语世界以编年史式的方式对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确立过程做出了立体式的、大跨度的、*方位的阐述;*一次在华语世界以*清晰的方式、*宏大的篇幅和*充分、*原始、*直接的法文资料将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确立路线图展现在中国民法学者的面前,既包括将德国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确立路线图展现在中国民法学者的面前,也包括将法国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确立路线图展现在中国民法学者的面前。《法国人格权法(上)》所援引的法文资料丰富详实,除了涉及法国当今主流民法学者的著作之外,也涉及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民法学者的著作;所翻译的法文词语准确干练,能够反映这些法文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所介绍的人格权理论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格权理论均为华语世界头次介绍。《法国人格权法(上)》除了有助于我国民法学者清晰地了解法国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确立过程之外,还对深化我国的人格权理论研究和完善我国的人格权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编 法国人格权导论
第一章 人格权的界定
第一节 人格权的界定方式
一、法国民法学者对待人格权界定的不同态度
二、人格权的否定界定方式
三、人格权的肯定界定方式
四、人格权的其他界定方式
五、笔者对人格权做出的界定
第二节 人格权的各种替代称谓
一、人格权和人格权的各种替代用语
二、1909年之前人格权的各种替代称谓
三、1909年至1940年之间人格权的各种替代称谓
四、当今民法学者所使用的人格权替代称谓
五、民法学者使用人格权替代称谓的原因
第三节 人格权与法人格之间的关系
一、法人格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格
二、自然人和法人的法人格
三、人格权与法人格的区别
四、人格权与法人格的联系
第二章 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法学派与人格权理论
二、实在法学派与人格权理论
三、潘德克吞学派与人格权理论
第二节 处于萌芽状态的人格权
一、罗马法时代人格权的雏形
二、法国经典人文主义学者Donellus对人格权的启蒙
三、自然法学派对自然权利和天赋权利做出的说明
四、19世纪初期的哲学家对天赋权利做出的说明
第三节 法国1804年民法典对人格权理论的忽视
一、法国1804年民法典没有对人格权做出任何规定
二、法国1804年民法典对财产所有权的高度重视
三、法国19世纪的法条解释法学派采取的广义财产所有权理论
四、法国1804年民法典没有规定人格权的原因
第四节 法国对德国人格权理论的引入
一、民法学者在人格权引人问题上存在的两个争议
二、首次主张人格权理论的德国学者
三、法国引入德国人格权理论的方式
四、德国人格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第五节 法国人格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一、Toullier在1838年对人格权做出的说明
二、法国学者在1909年之前对人格权理论做出的说明
三、法国学者Perreau在1909年对人格权做出的详细阐述
四、Demogtle在1923年和1924年对人格权做出的说明
五、Planiol、Ripert、Capitant、Colin和Josserand在1939年之前对
人格权做出的说明
六、Nerson在1939年对人格权做出的详尽说明
七、法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人格权

第二编 德国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第三章 从Wolff的自然权利到Puchta的人格权
第一节 德国学者wolff在18世纪对自然权利做出的说明
一、Wolff对自然人享有的一般权利做出的说明
二、自然人在对其自身承担义务时享有的权利
三、自然人在对他人承担义务时享有的权利
四、Wolff的权利理论同人格权无关
第二节 德国学者nmhta在1832年对人格权理论的首次阐述
一、Puchta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人格权理论的学者
二、Puchta关于权利方面的一般理论
三、Puchta关于权利的三分法理论
四、Puchta对人格权的具体分析
五、人格权与物权、债权之间的差异
六、Puchta的人格权理论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德国学者Savigny在1840年对Puchta的人格权理论做出的批判
一、作为历史法学派核心人物的Savigny
二、Savigny反对Puchta主张的权利主体对其自身享有权利的
……
第四章 德国19世纪中后期的学者对人格权理论的认可
第五章 德国20世纪以来的人格权理论

第三编 法国人格权的产生、发展和确立
第六章 法国1909年之前的人格权理论
第七章 Perreau在1909年对人格权做出的阐述
第八章 法国民法学者在1939年之前对人格权的承认
第九章 Nerson在1939年对人格权做出的详尽研究

第四编 法国人格权的形式渊源
第十章 法国人格权的三种形式渊源
第十一章 法国当今民法学者对人格权做出的说明
第十二章 法国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法国人格权法的图书的简介,重点突出其与《法国民法》上卷可能涵盖的内容(如合同法、债法、侵权法等)的差异,并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其内容范围。 --- 书名:《法国人格权法·下:理论、保护与实践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法国人格权法的复杂领域,作为对法国法律体系中个体尊严与身份保护核心原则的专题研究,它旨在填补标准民法教科书中对这一特定领域探讨不足的空白。本书聚焦于人格权(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的独特法律构造、演变历程以及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核心内容聚焦:超越传统民法范畴的个体保护 传统的法国民法(尤其是在其早期成文法和经典解释学中)更多地关注财产权、合同义务与既有侵权责任(如《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及后来的第1240条的传统应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媒体传播和生物科学的进步,对“人”本身——而非其财产或既有关系——的直接保护需求日益凸显。本书正是将焦点集中于此,系统梳理了法国法律体系如何从古典民法框架中提炼、构建并强化了对非财产性利益的保护机制。 第一部分:人格权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溯源 本部分首先探讨人格权在法国法律理论中的根源。我们将追溯其从罗马法残余概念、教会法对“良心”和“名誉”的早期关注,到19世纪末法国法学家,特别是杜蒙(Dumont)和萨累依(Saleilles)等人的努力下,如何被系统性地构建为一项独立且不可转让的法律实体。 主观权利与客观价值的张力: 分析人格权是作为一项可请求他人不干预的“主观权利”(Droit subjectif),还是作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中“人性尊严”这一“客观价值”的体现。 与现有法律制度的区分: 明确区分人格权与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中涉及的“精神权利”)、传统侵权法中的“损害赔偿”(Dommages et intérêts)以及对自由的宪法性保障。本书强调,人格权的核心在于事前预防和对身份的持续维护,而非仅仅事后金钱补偿。 规范基础的拓展: 考察《1884年法》对名誉诽谤的规定,以及宪法法院(Conseil Constitutionnel)和最高法院(Cour de Cassation)如何通过司法能动性,将保护范围从最初的“生命、名誉、肖像”扩展至更抽象的要素。 第二部分:核心人格权的细致解构与保护机制 本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详细拆解了法国法下公认的几大核心人格权,并辅以大量的判例分析。 1. 生命与身体的不可侵犯性: 探讨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保护。这不仅包括对故意伤害的刑法制裁,更深入探讨医疗事故中的“知情同意”(Consentement éclairé)的法律地位,以及“临终尊严”(Dignité en fin de vie)的法律界限,例如关于“放手治疗”的争议。 2. 名誉、声誉与隐私权(Droit au respect de la vie privée): 这是一个交叉领域。本书详尽分析了传统上对“诽谤”(Diffamation)和“侮辱”(Injure)的区分,以及它们在数字时代(如社交媒体)的适用难题。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了隐私权如何演变为对“个人信息控制权”的保障,这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下的权利有紧密联系,但本书侧重于法国法院对“私人生活领域”的界定。 3. 肖像权(Droit à l’image)与姓名权: 详细论述了在商业使用、新闻报道和公共场合拍摄中,个人对其形象的控制权。特别关注对公众人物肖像权的限制与平衡,以及姓名和笔名被冒用的法律救济途径。 4. 身份与个人数据(L’identité et les données personnelles): 随着《法国信息与自由法》(Loi Informatique et Libertés)的修订和GDPR的实施,本章探讨了“数字遗嘱”、“被遗忘权”以及“人格决定权”(Droit à la maîtrise de son identité numérique)的法律框架构建。 第三部分:人格权在特定法域的适用与挑战 本书超越了纯粹的民法典条文,考察了人格权在跨领域法律中的渗透与冲突。 人格权与媒体自由的博弈: 重点分析了法国法院在平衡言论自由(Liberté d’expression)与人格权保护时的司法标准,特别是针对争议性人物和公共利益报道的案例。分析了“事实真实性”与“评论正当性”在判断侵权中的作用。 人格权与雇佣关系: 探讨了雇主在管理、监控员工时,如何受到人格权(特别是隐私权和尊严权)的约束。例如,对电子通信的监控、工作场所骚扰的法律界定。 人格权在合同法中的体现: 考察在涉及医疗、美容、体育等高度个人化服务合同中,人格尊严条款(Clauses de dignité)的效力,以及在合同终止时对个人身份信息的处理义务。 国际与跨国界保护: 简要介绍了欧洲人权公约(ECHR)对法国人格权实践的影响,以及在国际私法冲突中如何确定适用的法律。 结语 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学者及对法国法律体系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紧跟时代发展的人格权法专题指南。它清晰地勾勒出法国法律体系在维护个体不可让渡的内在价值方面所构建的精妙且不断演进的法律工具箱。本书内容侧重于身份、尊严、信息自主权的法律建构,与《法国民法》上卷可能侧重的财产、契约、一般侵权责任等基础性、结构性法律规范形成互补,共同构成对法国私法体系的完整理解。 目标读者: 专注于法国私法领域的高级法律学生、律师、法官、学者以及致力于研究欧洲个人权利保护体系的专业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那种复古的皮质封面,加上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捧着的是一份历史的馈赠。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就必须从其最基础的民法典入手,而法国民法典,毋庸置疑是法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所聚焦的人格权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法律如何从最根本的层面去守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它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阅读,去探究法国法律体系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人格权的内涵,又是如何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去应对新的挑战,比如数字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或者新兴技术对个人尊严的潜在威胁。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法国法学界对于人格权保护的前沿理论,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理解和尊重“人”的法哲学著作,它会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法律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律所肩负的保护个体权利的终极使命。

评分

这本《法国人格权法·上:法国民法》终于到手了,翻开它,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厚重而严谨,每一页都散发着法学研究的沉静与力量。我一直对大陆法系,尤其是法国民法典的渊源及其精妙之处非常感兴趣,而人格权作为民法体系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构成部分,其在法国的演变和适用更是我关注的焦点。初翻,我就被其详尽的章节划分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似乎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案例的背后,都凝聚着法学泰斗们的智慧和无数次的学术辩论。书中的论述,远不止于对法律条文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格权的概念、内涵、历史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体现。我尤其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其关于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具体人格权利的界定,以及这些权利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被解释和保护的。对于我这个法律领域的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了一个认识和理解法国民法精髓的绝佳窗口,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跳出自己熟悉的法律体系,去领略另一种法治文化的独特魅力。我深信,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本身作为法律主体所拥有的那些最根本、最不可剥夺的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如何支撑起整个民法体系的基石。

评分

说实话,在收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对法国民法典的人格权部分有所涉猎,但往往是零散的资料和断章取义的解读。这次能够获得一本如此系统、详尽的专著,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人格权基本理论的深入探讨,比如人格权的主体、客体、发生原因、侵权构成要件等方面,期待能够看到作者如何梳理和阐释法国法学界的主流观点,以及是否存在一些独特的学说。同时,我对书中对于具体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的分析尤为感兴趣。这些权利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场景极其广泛,其边界的划定和保护的力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些权利在法国的法律框架下,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应该能够体现在实际的案例分析中,让我看到法律是如何在具体的纠纷中,去平衡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对人格权的有效保护。

评分

收到《法国人格权法·上:法国民法》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非常厚重,但翻开第一页,一种严谨而深刻的学术气质就扑面而来。作为一名法律研究者,我深知民法典的地位,而人格权更是民法体系中最具人文关怀的部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大陆法系,尤其是法国民法典的发展,而关于人格权的法理阐释,一直是我研究的重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深入理解法国人格权法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演变。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看起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法律概念至关重要。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如何界定和保护那些最基本的人类权利,比如生命、自由、名誉,以及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隐私权、肖像权等新出现的人格权是如何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的。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细致研读,我将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法国民法典在人格权保护方面的独到之处,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欧洲法,特别是法国民法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源。长期以来,国内关于人格权法,尤其是法国民法典中人格权部分的系统性研究和翻译出版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这一重要法律领域的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人格权在法国民法典中的地位、基本原则、以及与侵权法、物权法等其他民法分支的联系的阐述。法国民法典作为大陆法系的典范,其人格权制度的构建和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民法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参照和学习的范本。我希望能从中窥探到法国法学界对于人格权保护的最新学术动态,以及其在解释和适用具体法律条文时所展现出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深入解读,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价法国人格权法的发展脉络,并为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