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编曲:感受高超的配器艺术带来的音乐享受;
★曲目丰富:囊括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
★指导详细:配以演奏说明便于理解音乐内涵。
★易于演奏:轻松的技法中富含灵动的韵律和色彩;
本书选取作者精心编订的二胡曲30余首,配以扬琴伴奏谱。选曲和编配上皆以通俗实用为特色,供广大业余爱好者业余演奏之用。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参与了二胡普及教学活动,逐渐积累了一批通俗易懂、易于演奏的二胡曲。这些作品大多脱胎于中外明歌名曲,熟悉的旋律,贴近群众的情感和生活,在教学和演奏实践中深受二胡爱好者和演奏者的喜爱。
本书的功能定位于“实用”,首先是考虑到这套书应具有易于操作的特点,特别是要选择适宜广大二胡爱好者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演奏要求的乐曲。因此,在选材和编创中,作者着重注意了读者这方面的需求,选择群众喜爱的、旋律又特别适宜二胡演奏的曲目,并划定了弓法、指法,供读者参考。为了更能凸显出本书“实用”的特征,为每首乐曲编配了扬琴伴奏谱,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还可以做舞台演出的节目,既是一套实用演奏曲谱,又是一本二胡学习的辅助教材。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作为饭店、宾馆、旅游景点等场合的背景音乐,也为小型民族乐队的即兴演奏提供了曲谱依据。
王志伟,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1956年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历任二胡演奏员、二胡首席、弦乐声部长、副团长。代表作有:《椰乡的节日》《瑞丽纪行》《荷塘月色》《采莲曲》《喜迎春》《牧民新歌》《小白菜》等。其中,《采莲曲》获全国器乐创作大赛三等奖;与简广易合作的《牧民新歌》成为竹笛曲经典代表作品。主要著述有:《民族乐队常用乐器及其编制》《三弦基础知识》《通俗二胡小曲集》《苏南音乐的艺术特色》等。退休后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二胡考级的创建、编委、教学、评委等工作,主编出版《全国二胡考级作品集》等十余部书籍;从事二胡基础教学和组建学生民族乐团活动,参与海淀、宣武、西城区等多所中小学金帆民族乐团的组建,并担任指挥、艺术指导;期间又创作改编了《西域风情》《哈拉哈》《情深谊长》等大量民乐作品;连续多年举办了多场师生音乐会,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好日子
天耀中华
时间去哪儿了
小苹果
江南音韵
青春舞曲
泉水叮咚流大海
山乡春景
采 花
故乡是北京
阿里山的姑娘
快乐的啰嗦
红梅随想主题曲
风摆柳
瑶族舞曲
八月桂花遍地开
植树乐
让我们荡起双桨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月亮代表我的心
春江花月夜
秋水伊人
娱乐升平
绣红鞋
平湖秋月
月圆花好
月圆曲
花好月圆
秧歌变奏曲
田野之歌
板桥道情
关山月
《加勒比海盗》主题变奏曲
这套乐谱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想学二胡,但市面上那些教材动不动就冒出一些我看不懂的五线谱或者复杂的指法图,看得我头都大了。这本《二胡实用曲集》系列,特别是这第二本,简直是救星。它没有那种故弄玄虚的理论,直接就是把最常用的、听起来最悦耳的曲子拿出来,一步一步教你怎么拉。我记得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随便翻了几页,发现里面对每个音的把位和揉弦的力度都有非常直观的图示,不像有些书,光是文字描述,我得对着镜子琢磨半天。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选的曲目都不是那种高深莫测的,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或者小调,旋律一出来,我心里就有个底,拉起来也就更有动力。而且,它的排版设计非常清晰,谱子之间的空隙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即便是对着谱子拉久了,眼睛也不会太累。对于我这种需要大量练习才能巩固的新手来说,这种清晰度和实用性是无可替代的。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材,而是在和一位耐心的老师对话,共同探索二胡的美妙世界。我已经推荐给好几个同样想入门的朋友了,他们拿到手都说太实在了,不像有些书光好看,真用起来才发现华而不实。
评分很少有音乐书籍能让我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这本《二胡实用曲集2》做到了。我之前主要精力放在了民族管弦乐的大合奏上,对二胡的独奏或重奏作品涉猎不深,总觉得那些炫技的曲子离我太远。这本曲集改变了我的看法。它里面的曲目选择非常“接地气”,但绝不是低俗的“口水歌”。举个例子,其中几首带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乐曲,如描绘西南山川风貌的篇章,其旋律线和节奏处理,对我这种习惯了北方粗犷风格的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极好的调剂和风格拓展。它没有强行要求你用超乎寻常的指力或弓速,而是侧重于“意境的营造”。例如,有一段要求“如风拂柳”的快速连弓,它没有用复杂的指法标记,而是用一个简洁的文字提示,让我自己去体会那种轻盈和灵动,这种留白式的教学方式,恰恰激发了演奏者自我探索的欲望。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乐器操作者”,而是开始真正成为一个“音乐叙述者”。这本曲集对于希望拓宽演奏视野、丰富情感表达的进阶学习者而言,价值不可估量,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种音乐哲学的启迪。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乐谱物理质量的读者,因为我练习非常刻苦,乐谱经常翻折、汗渍沾染,如果纸张不好,可能没拉完一首曲子,谱子就已经散架了。因此,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二胡实用曲集2》时,对其装帧质量感到非常满意。首先,它的纸张选用了偏哑光、略带米黄色的高克重纸张,这不仅保护了视力,也大大增强了乐谱的耐用性。即便是长时间在练功房内反复翻阅,也未见任何撕裂或松动的迹象。其次,锁线装订比普通的胶装要结实得多,平摊在谱架上时,书页能完全展开,不会像有些书那样,中间的篇幅因为装订过紧而难以阅读,这对于需要大幅度翻页的曲目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更不用说印刷的清晰度了,油墨饱满,连最细微的连弓符号都清晰可辨,这保证了我在快速演奏时不会因为看错谱子而中断。可以说,这本曲集在“产品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对二胡学习者实际使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不只是一套教材,更是一件耐用的、值得信赖的工具,这种对细节的坚持,让我对这套书的整体内容质量也充满了信心。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已经摸索了好几年二胡的爱好者,我对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曲集”都持保留态度,它们要么是老掉牙的曲目大杂烩,要么就是强行拔高难度,对中级水平的提升帮助有限。然而,这本《二胡实用曲集2》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我注意到它在曲目编排的层次感上做了非常精妙的处理。它并非简单地堆砌难度递增的曲子,而是巧妙地在基础技巧的巩固和表现力增强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比如,它收录的几首江南丝竹风格的小品,看似简单,但对弓法的细腻控制和滑音的轻重缓急要求极高,这正是我们这些“半瓶醋”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我通过练习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的简化改编版,竟然找到了以往拉奏时那种“松弛有度”的感觉。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曲目的注释,不像某些版本只是简单标注“快板”或“慢板”,而是加入了演奏情绪的引导,比如“如泣如诉”、“悠远绵长”,这些描述虽然主观,但对于深化演奏者的理解非常有帮助。我把这本曲集作为我日常练习曲库的重要补充,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它不只是教你“怎么拉”,更是在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拉”,这种对音乐内涵的挖掘,对于突破瓶颈期至关重要。
评分我是一个老乐手了,学二胡很多年,手头上的旧谱子堆得像小山一样,大部分都是解放前或者文革时期的老版本,虽然味道正宗,但记谱方式和现在的习惯有些脱节,每次找谱子都得费一番劲,而且很多印章和批注已经模糊不清了。我本来对新出版的曲集不抱太大希望,总觉得少了点“火气”。但这本《二胡实用曲集2》,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主要是在“现代化”和“可操作性”上做得非常到位。首先,它的字体和符号采用的是目前最规范的记谱法,即便是老谱子,通过这本曲集重新对照,也能快速进入状态。其次,它收录的曲目,虽然根植于传统,但在配器和和声走向的处理上显然是经过现代音乐审美调整的,听起来既保留了二胡的“人声”特质,又更符合现代听众的审美习惯,不会让人觉得过于陈旧或沉闷。我尝试拉奏其中几首,发现它对低音区的处理比我旧谱子里的版本更饱满、更具张力,这对于追求音色厚度的演奏者来说是个福音。这本曲集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演奏的鲜活生命力,是真正值得收藏和反复研习的乐谱。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