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刑法(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作富 著
图书标签:
  • 刑法
  • 法学教材
  • 法律
  • 犯罪
  • 刑罚
  • 第六版
  • 21世纪法学系列
  • 教材
  • 法理学
  • 诉讼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11575
版次:6
商品编码:118679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立足于法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坚持刑法学是以实定规范、实务经验与学理诠释共同构筑的部门法知识体系的立场,对刑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刑法基本规定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全书按照中国刑法典的规定,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立足于刑法学的通说,介绍了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论、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犯罪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刑事责任、刑罚论等基本刑法理论知识,各论部分对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各个犯罪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本次修订,针对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及刑法理论的发展,既完整体现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的修正内容,又及时反映教材第五版出版之后**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同时对教材的原有部分争议问题进行了修改,或者补充了需要阐述的相关内容,使得本教材更适合于《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之后的刑法教学使用。

作者简介

王作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顾问,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顾问。兼任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名誉教授等。出版著作几十本,主要著作有:《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中国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刑法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刑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目录

目 录
绪 言 1
第一章 刑法概述 4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4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7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2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6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16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17
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9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0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23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23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27
第四章 犯罪与犯罪构成 33
第一节 犯罪概念 33
第二节 犯罪构成 36
第五章 犯罪客体 39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39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40
第三节 犯罪对象 42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45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45
第二节 危害行为 47
第三节 危害结果 51
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4
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58
第七章 犯罪主体 60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60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62
第三节 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65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70
第五节 单位犯罪 72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76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76
第二节 犯罪的故意 78
第三节 犯罪的过失 82
第四节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86
第五节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88
第九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93
第一节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概述 93
第二节 正当防卫 95
第三节 紧急避险 99
第十章 犯罪停止形态 104
第一节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104
第二节 犯罪既遂 107
第三节 犯罪预备 110
第四节 犯罪未遂 113
第五节 犯罪中止 116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124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形式 124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 132
第三节 共同犯罪与身份 139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143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143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145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157
第四节 法条竞合 158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164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概念 164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 168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 169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173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173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174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176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78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178
第二节 主刑 179
第三节 附加刑 184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187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 189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说 189
第二节 刑罚裁量的原则 191
第三节 刑罚裁量的情节 193
第四节 刑罚裁量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98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203
第一节 累犯 203
第二节 自首和立功 205
第三节 数罪并罚 208
第四节 缓刑 211
第十八章 刑罚执行制度 216
第一节 减刑 216
第二节 假释 218
第十九章 刑罚消灭制度 222
第一节 时效 222
第二节 赦免 224
第二十章 刑法各论概述 227
第一节 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227
第二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 229
第三节 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230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236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236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 237
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246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246
第二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 248
第二十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281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281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83
第三节 走私罪 291
第四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298
第五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309
第六节 金融诈骗罪 329
第七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334
第八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345
第九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352
第二十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368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368
第二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 369
第二十五章 侵犯财产罪 407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407
第二节 侵犯财产罪分述 409
第二十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435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435
第二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436
第三节 妨害司法罪 457
第四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468
第五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471
第六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476
第七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482
第八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489
第九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496
第十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500
第二十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505
第一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 505
第二节 危害国防利益罪分述 506
第二十八章 贪污贿赂罪 519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519
第二节 贪污贿赂罪分述 520
第二十九章 渎职罪 545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545
第二节 渎职罪分述 548
第三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577
第一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577
第二节 军人违反职责罪分述 578

精彩书摘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九)》通过修改刑法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一些地方近年来多次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网络犯罪也呈现新的特点,有必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统筹考虑《刑法》与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草案的衔接配套,修改、补充《刑法》的有关规定。二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三是,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并做好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法律上的衔接。
《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刑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有关要求,发挥刑法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方面的功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刑法作出调整,以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三是,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危害严重的犯罪惩处力度不减,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对一些社会危害较轻,或者有从轻情节的犯罪,留下从宽处置的余地和空间。四是,坚持创新刑事立法理念,进一步发挥刑法在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社会生活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1)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2)维护公共安全,加大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3)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完善惩处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4)进一步强化人权保障,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5)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的制度规定,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6)维护社会诚信,惩治失信、背信行为;(7)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学是以实定规范、实务经验与学理诠释共同构筑的部门法知识体系。刑法学教材的编写应当服从法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并努力寻求对自身特质的充分发掘与恰当表达。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及刑法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总则规定和分则规定的修正,对教材修订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我们组织作者对本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既完整体现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的修正内容,又及时对教材第五版出版之后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予以必要的反映,同时对教材的原有部分争议问题进行了修改或者补充了需要阐述的相关内容,以使本教材更适合于刑法教学使用。
对于读者关注的各章章后的练习题,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限于篇幅,由出版社将答案内容放在网上供读者查阅,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站。

前言/序言


民事诉讼法精要与实务(第十版) 作者: 张伟民、李明教授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版次: 第十版 ---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法精要与实务(第十版)》是法学界享有盛誉的权威教材,由国内资深民事诉讼法专家张伟民教授和李明教授历经多年教学与司法实践经验凝练而成。本书深入浅出地系统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核心制度、程序规范及最新司法解释的适用,旨在为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注民事司法实践的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学习指南。 一、 理论根基的深厚积淀 本书从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基本原则、与实体法的关系等宏观视角切入,为读者构建起扎实的法理基础。第十版尤其加强了对“司法公正”“司法效率”以及“诉讼权利保障”这三大核心价值在民事诉讼体系中具体体现的理论剖析。 基本原则的现代化诠释: 对“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等传统原则的内涵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解读,并结合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阐释了这些原则在复杂商事纠纷和新型网络侵权案件中的适用边界和灵活运用。 诉讼结构与职权主义的平衡: 详细论述了我国民事诉讼中以“依职权主义为主,当事人主义为辅”的混合诉讼构造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探讨了在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中,法官依职权调查取证的必要限度。 二、 程序规范的精细化梳理 本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民事诉讼的各个具体程序环节,力求做到对现行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的全面覆盖与精准解读。 1. 管辖制度的最新发展: 针对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的传统规则,本书特别增辟章节详述了涉外民事诉讼中专属管辖、选择管辖的冲突解决机制,以及互联网诉讼中“被告住所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的认定标准,特别是针对跨境电商和平台责任认定的最新司法口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2. 证据规则的实务进阶: 在证据部分,本书不仅细致讲解了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转移,更重点突出了电子数据、视听资料等新型证据的“三性”审查标准。针对“隐匿、毁灭、伪造证据”的制裁措施,结合《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最新修改,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引和风险提示。 3. 审判阶段的程序推进: 从起诉、应诉、保全到一审、二审的完整流程,书中对调解制度的定位与效力进行了特别强调。详细阐述了专业化人民法庭在审理疑难复杂案件中适用的特别程序,以及诉前财产保全、行为保全的具体申请条件和解除机制。 三、 裁判的宣告与救济途径 本书对民事裁判的种类、效力及其后续救济途径的论述,体现了极强的实务导向性。 判决的类型与效力: 区分了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的诉讼请求构成要件,并对先予执行、临时禁令等特殊裁判形式的适用场景进行了细致区分。 执行程序的全面解析: 针对“执行难”问题,本书系统梳理了执行依据的生成、执行的启动、查控措施(如查封、扣划、拍卖、变卖)的法定流程。尤其关注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纳入与修复机制,以及涉及法人、非法人组织财产执行的特殊要求。 救济制度的构建: 详尽阐释了上诉、申请再审、抗诉等不同救济手段的启动要件、法定期间和审查重点,帮助读者准确把握程序转换的关键节点。 四、 新兴领域的融合与前瞻 作为第十版,本书紧密跟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新增和修订了大量与新业态、新法律适用相关的章节内容: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DR): 深入探讨了仲裁前置程序在特定合同中的效力,以及法院特邀调解员制度的运行机制和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 司法确认制度的实践运用: 详细解析了针对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行政协议的司法审查和确认程序,体现了我国对非诉讼解决途径的日益重视。 智慧法院与诉讼技术的变革: 增补了关于电子送达、在线庭审、电子卷宗等“智慧法院”建设对传统诉讼模式带来的冲击与机遇的讨论,预示了未来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 本书特色: 1. 案例驱动教学法: 每一章后附有精选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或“典型案例分析”,直观展示法律条文在复杂案件中的具体适用逻辑。 2. 条文注释与立法沿革对照: 在核心法条后附有详细的条文修改对比和立法背景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3. 实务操作清单: 针对诉讼请求的撰写、证据的整理、答辩状的准备等关键实务环节,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清单。 《民事诉讼法精要与实务(第十版)》不仅是一本规范的教科书,更是法律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和案头参考书,其严谨的体系结构、前沿的理论视野和高度的实务贴合性,确保读者能够全面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精髓,高效应对复杂的司法实践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深蓝色的底色搭配烫金的字体,在书架上显得格外醒目。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厚实而光滑,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忍不住想立即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排版的清晰度,每一个案例的引述、每一个法条的解释都泾渭分明,便于我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章节之间的过渡也很自然,逻辑性很强,读起来不会有跳跃感。尽管我刚开始接触刑法,但这本书的引导性让我觉得学习过程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一点点解开那些看似复杂的法律条文背后的含义,理解罪与罚的界限,以及法律是如何守护社会秩序的。这本书的整体呈现,都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我细细品读、反复研磨的优秀教材,它为我打开了通往刑法世界的第一扇大门,而这扇门,显得如此坚固而又充满吸引力。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给我一种非常有条理的感觉。从总则到分则,再到具体的犯罪类型,整个体系的构建清晰明了。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导言,概述本章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这让我能够提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章节内部,知识点的划分也非常细致,每个知识点都配有详细的解释和相关的例证。我尤其喜欢书末附带的索引,这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我需要回顾某个特定概念时,可以快速地找到它在书中的位置。这种严谨细致的编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地深入理解刑法的精髓。整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学习框架,让我在面对浩瀚的刑法知识时,不会感到迷失。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案例分析的深度上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判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件的背景、争议焦点、法院的裁判理由,甚至还包含了不同法官的侧重观点。这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法律的适用,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一个既定的结论。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案件的复杂性而陷入沉思,然后翻阅书中的解释,发现那些看似矛盾的法律条文在这种具体的场景下是如何被巧妙地平衡和运用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理解程度。而且,书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故意”、“过失”的界定,都配以生动形象的例子,让我能够迅速把握其精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学派观点的介绍,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足以让我对刑法学研究的多元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评分

与其他一些教材相比,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显得更为亲切和易懂。虽然是法学教材,但它并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尽量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来阐述复杂的法律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当我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条款时,书中往往会提供通俗易懂的比喻或者类比,帮助我理解其内在逻辑。我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它不会因为过度强调专业性而让读者望而却步,反而能激发读者主动去探索和学习。即使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作者也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让我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深度。这种平衡性,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它的“新”。不仅仅是出版日期上的“新”,更是内容上的“新”。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书中融入了许多最新的司法解释和重要的法律修订,这一点对于学习一门时常更新的学科来说至关重要。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本书并非只是陈旧知识的堆砌,而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反映了当前中国刑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的动态。例如,在涉及一些新型犯罪的讨论时,书中的分析都显得非常及时和前沿,让我对这些新兴的法律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让我在学习时倍感安心,知道我所学到的内容是最新、最权威的。这对于我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评分

开学季买书记加油

评分

很不错。棒棒哒????????!

评分

真的可以,和教材完美对接呢,希望下一次还能这么愉快的购物啊,买了一定不会后悔

评分

挺好的书 就是封面给我折了,,,很僵硬 书是教材 内容吗 希望及时更新

评分

书本质量很好,满100减50活动很给力,给五星好评

评分

好!(此回复虽有且仅有一个字,却深刻的表达了回复人的深深祝福与刻骨的情感,可谓言简意骇,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字字催人泪下,足可见回复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以及惨绝人寰的创新能力。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

评分

收到了,真的是很好,感谢商家和快递小哥,很好很好很好哈哈哈

评分

京东的快递一直不错,索性在这里买了

评分

希望包装可以加强一下 还有就是希望辅导教材可以及时更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