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远过古人双钩填墨及汇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更可*方位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方便于书法学习的。鉴于此,本社选编了这套书法经典放大丛帖。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本套丛帖字数远非“古刻数行”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因有“颜平原”之称。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其书法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自成一家,称为“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对后世影响ZUI大的书法家。
《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唐广德二年(七六四)十一月,颜真卿与郭仆射之书稿。行草书。短行不计共六十八行,*文计一千一百九十三字。真迹北宋时在长安安师文家,曾摹刻上石,即“关中本”。原石今在陕西西安碑林,摹刻并妙,仅下真迹一等。其书与晋王羲之《兰亭序》有“双璧”之誉。宋米芾评此碑曰:“《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本次放大选用之本为朵云轩所藏明代精拓本。
这套《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的出版,真是为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享受。我手头这本是关于颜真卿《争座位帖》的第三辑,单从装帧的考究程度就能看出出版方的用心。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非一般影印本可比。最让我称道的是那种“放大”的尺度,几乎是将原帖的每一个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在学习古代碑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苦于市面上流传的影印件分辨率不足,使得那些微妙的笔触起收、墨色的浓淡变化都变得模糊不清。而这套书,仿佛是将拓本直接铺在了你的面前,每一个点画的提按顿挫,都能清晰地触摸到晋唐大家书写时的气息与力度。尤其是对于临摹者而言,这种清晰度至关重要。我最近着重研究颜真卿晚期书风的转折之处,过去总是凭感觉猜测,现在有了这清晰的图像参照,对着镜子反复比对,对“颜体”那种浑厚而不失灵动的气韵理解得更加深入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最接近“原作”体验的一套放大本系列,对于提升临习质量,绝对是事半功倍的法宝。
评分这套放大系列的出版,对于提升整个书法学习的“品味”层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很多初学者往往只关注字的外形是否“像”,而忽略了笔画内在的气息和结构逻辑。但当每一个笔画都被放大到可以占据整个页面时,你被迫去审视它的内在结构。比如《争座位帖》中那些方峻的转折,过去我以为是简单地折叠笔锋,现在我能清晰地看到,颜真卿在转折处常常会有一个极其微小的“驻笔”动作,使得转折处如同铸铁一般厚重,然后才顺势提笔而出。这种对“微小动作”的捕捉和再现,是普通教材无法企及的。它将书法从一门“手艺”提升到了“技术分析”的高度。我感觉,拥有这样一套工具书,就像是请了一位顶级的、不苟言笑的碑帖大师常驻书房,随时指导你每一个落笔的细节,对于我个人书法的精进,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助力。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研究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不同版本之间的比对和考证。这套《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进行版本校勘的依据。尽管我手头没有原件,但从这套书中呈现的细节清晰度来看,它似乎采集了保存状态极佳的拓本或影印件作为底本,这对于我们探究原帖的“本来面目”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在某些连接笔画的转折处,不同影印本的差异是巨大的,有的地方处理得过于圆融,有的则显得生硬。而这套书的呈现方式,却保留了一种微妙的“迟疑感”或“提笔的果断”,这种动态的笔触变化,是判断书家创作意图的关键线索。它鼓励读者去思考,这个墨点是如何形成的,这根线条是如何被控制的。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最接近真相的视觉材料,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种治学态度,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说实话,当我打开这本关于颜真卿《争座位帖》的第三部分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差点让我喘不过气来。颜真卿的“颜体”本就以雄浑著称,再经过如此精心的放大处理,那种磅礴的力量感和内蕴的法度简直是令人震撼的。特别是那些长横和长撇,原本在普通影印本中只是一道黑线,在这里却能看到墨色由浓到枯、由湿到干的渐变过程,仿佛能感受到毛笔在纸面上行进时的摩擦力。我最喜欢对着那些“飞白”处细看,它绝不是简单的“没墨了”,而是一种力量的蓄势待发,是一种对笔锋控制的极致体现。我发现,自己在临摹时总是急于求成,笔画收尾时力度散逸。但通过对比这套书的细节,我开始有意识地在每一笔的“收”上做到沉稳有力,确保“骨力”的内含。这套书的好处在于,它让你不得不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字的“造字”逻辑,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去模仿字形。
评分我通常对书法帖子的选择非常挑剔,很多所谓的“经典重现”往往只是粗制滥造的翻印品,完全丧失了原作的神韵。但《书法经典放大·铭刻系列》的这几册,从排版布局上就显示出了非凡的专业性。他们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字放大,而是对墨迹本身的层次感进行了精细的数字化处理和还原。尤其欣赏它在展示部分细节时所采用的留白与对比度处理,这使得那些看似轻微的枯笔飞白,以及浓墨重按处那种“金石气”的质感都得到了极好的保留。我过去临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时,总觉得自己的用笔过于单薄,缺乏力量感。对照这套书的细节放大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某些关键的起笔处,古人是蓄力极深的,绝非一挥而就的轻松写意。这种对“过程”的还原,对于深入理解书家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技法运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它不仅仅是一本临摹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高级的书法“鉴赏与解析”手册。
评分很好
评分老师推荐。
评分还不错,很精美,很清晰,值。
评分很好,很满意
评分还不错,很精美,很清晰,值。
评分还不错,很精美,很清晰,值。
评分正品,好用!
评分此帖印制精良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