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家庭共同成长的旅程,它拉近了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也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我发现,在很多活动中,我反而需要先放下成年人的固有思维,去尝试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个关于“苔藓的秘密世界”的单元,我们原本以为苔藓没什么可看的,但引导我们去观察苔藓如何吸收水分,以及它生长环境的微妙变化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细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它从不对孩子发出命令式的指令,而是使用充满邀请性的口吻,仿佛一位温柔的导师在耳边低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它没有制造焦虑,没有强调“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什么”,而是专注于提升当下这个孩子与他所处环境的连接质量。读完一个章节,我们不是急着去做下一个任务,而是会花很长时间去回味和讨论刚才的发现。这种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时间,是任何昂贵的早教课程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它教会我们放慢脚步,去欣赏生命中那些最微小却又最坚韧的美。
评分这本《蒙台梭利“自己做 做中学”:亲近大自然 [3-6岁]》真是太棒了,简直是为我家那个好奇心爆棚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想找一些既能让孩子动手实践,又能引导他们探索自然的读物,市面上很多书要么内容太浅,要么就是纯理论,看得我头都大了。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完全抓住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精髓——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感知、去建构对世界的认知。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把自然界描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教室”,而是非常贴近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小角落。比如,书里关于如何观察一棵小树苗的生长过程,那种细致入微的步骤描述,简直就像是给家长提供了一份精美的操作指南。我家孩子以前对植物的变化没什么耐心,但自从我们跟着书里的一些小活动一起做——比如用自制的简易工具去挖掘土壤,感受不同泥土的质地和气味——他突然变得专注起来。他不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真正地蹲下来,用他的小手指去触摸、去闻。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种感官的全面激活。这种“做中学”的理念,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鼓励孩子提出疑问,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这种内在驱动力的培养,比我们直接告诉他“这是什么”要深刻得多。每当他完成一个小小的自然观察项目,那种成就感洋溢在脸上的表情,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它真正做到了将科学探索的种子,播撒在孩子最纯真的童年时光里。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强调“自然亲近”的儿童读物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总觉得很多不切实际,毕竟城市里的环境限制太多了。但是,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巧妙地避开了那些需要广阔天地才能完成的宏大项目,而是聚焦于那些藏在我们眼皮底下的“微观世界”。比如,它展示了如何利用一个简单的放大镜,在家门口的草丛里发现蚂蚁的“通勤路线”,或者如何通过收集落叶,制作出不同纹理的拓印画。这种将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做法,极大地降低了家长实施的门槛,也让孩子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持续的兴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感官训练”的融入,这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现的。例如,书中引导孩子去聆听不同时间段的“环境交响乐”,清晨的鸟鸣、正午的蝉声、傍晚的风声,孩子在辨别和模仿这些声音的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度一下子就提高了。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对环境的尊重和好奇,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效。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很有特点,色彩自然柔和,没有那种过度卡通化的俗气,反而给人一种沉静、踏实的感觉,非常符合蒙台梭利教育所追求的“宁静的专注”。它教会的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更是如何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学会观察、倾听和等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最深刻的感受是,它重新定义了“学习环境”的概念。我们总以为最好的学习发生在教室里,或者某个设备齐全的机构里,但这本书坚定地告诉我们: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完整、最富有生命力的教科书。它的设计理念非常强调“自由探索”与“结构引导”的完美平衡。活动的设计既有清晰的目标(比如理解光合作用的基础原理,或者认识不同昆虫的变态过程),但实现路径却是完全开放的。它不会告诉你必须用哪种颜色的颜料去画蝴蝶的翅膀,而是激发你去观察真实蝴蝶翅膀上的色彩组合,然后鼓励你用你认为最能表达的方式去再现。这种对孩子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尊重,是蒙氏教育的标志性优点。此外,书中对“季节更迭”的感知引导也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季节的特征,而是引导孩子记录下自家花园或阳台上,在春、夏、秋、冬这四个阶段,生命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这种长期的、有规律的观察记录,让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刻的、具象化的理解,这对于培养他们未来科学研究中必需的“耐心”和“系统性思维”至关重要。这本书,绝对是提升孩子自然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首选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对早期教育略有研究的家长,我深知“操作性”在3到6岁这个阶段的重要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它提供的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龄前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和注意力跨度。很多蒙氏教具往往价格不菲,或者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这本“自己做 做中学”系列,却真正体现了“就地取材”的智慧。它鼓励我们利用家里现有的旧容器、废弃的纸板,甚至是厨房里的常见物品,来搭建孩子自己的“迷你生态系统”或“自然观察站”。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跟着书上的指导,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罐和一些沙土、小石子,成功地“建造”了一个小型的水循环模型。孩子全程参与了从材料选择到观察记录的每一个环节。当他亲眼看到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然后“下雨”落回沙土里时,那种知识被实践验证的震撼是无法替代的。这种自给自足、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把所有步骤都规定得死死的,而是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和“弹性空间”,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现去修正和拓展,这才是真正的“做中学”的精髓所在,培养的是主动探索者,而非被动接收者。
评分抢到一张卷,自己没有书可买了,用来给朋友下单了。价格给力
评分对于3岁来说有点深,设计了春夏秋冬以及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评分超级好哦!速度快极了,感谢京东!以后还来!
评分抢到一张卷,自己没有书可买了,用来给朋友下单了。价格给力
评分不错
评分这一套书都是很不错的,值得推荐,你要是真想看
评分超级好哦!速度快极了,感谢京东!以后还来!
评分对于3岁来说有点深,设计了春夏秋冬以及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评分很好,孩子尤其喜欢贴画和涂颜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