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愛的書寫成為珍貴的禮物,你成長的每一小步都被我一一記錄;美好的瞬間定格成永恒的畫麵,你的一舉一動都被我仔細珍藏。親切而熟悉的日常育兒生活日記,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傢李鎮西為女兒寫的0—6歲成長日記,也是他養育女兒過程的生動記錄。作者用深情細膩的文字和生動精彩的照片完整地記錄瞭女兒從齣生到上小學六年間的點點滴滴和日常育兒生活的方方麵麵。他給女兒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啓濛教育,注重孩子閱讀習慣、動手能力、良好品行、善良人格、獨立精神的培養,為廣大傢長提供瞭早期教育的優秀示範和參照提醒。
本書還收錄瞭他女兒晴雁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在海外交換學習及讀研期間的成長日記和隨筆,我們可以從她身上看到優秀教育專傢培養齣來的優秀品質及良好素養,見證在良好的傢庭教育下孩子的層層蛻變、羽化的過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傢李鎮西為女兒寫的0—6歲成長日記,也是他養育女兒過程的生動記錄。作者用深情細膩的文字和生動精彩的照片完整地記錄瞭女兒從齣生到上小學六年間的點點滴滴和日常育兒生活的方方麵麵。他給女兒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啓濛教育,注重孩子閱讀習慣、動手能力、良好品行、善良人格、獨立精神的培養,為廣大傢長提供瞭早期教育的優秀示範和參照提醒。
本書還收錄瞭他女兒晴雁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在海外交換學習及讀研期間的成長日記和隨筆,我們可以從她身上看到優秀教育專傢良好的傢庭教育下培養齣來的優秀品質及良好素養,見證在良好的傢庭教育下孩子的層層蛻變、羽化的過程。
作者簡介
李鎮西,著名教育專傢,愛心與民主教育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暢銷書《愛心與教育》獲國傢“五個一工程”奬。
他是一位深受孩子愛戴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多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實踐工作,也曾從事學校管理工作。現供職於成都市武侯區教科院。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級教師”“成都市勞動模範”等各級榮譽若乾。作者長期擔任班主任和語文教師,一直緻力於素質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在教育教學方麵取得瞭卓越的成就,並提齣瞭一係列在全國産生轟動效應的理念。他在語文素質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級民主管理、後進生轉化方麵成績卓著,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模式在廣大教師中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他的教育事跡震動瞭教育界。
他先後在全國各地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上語文教學示範公開課100多堂,齣版瞭30多部作品。他的書成為近十多年來教育類的暢銷書。很多學校、教育局把他的作品作為培訓教材,教師人手一冊。其賽課、論文、著作曾獲各種大奬,本人獲“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成都市有突齣貢獻的優秀專傢”等稱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專傢特殊津貼待遇。2000年被提名為“全國十傑教師”。
目錄
迴憶藏的蜜(代序) 李晴雁
第一輯齣生 1
第二輯0—1歲 13
第三輯1—2歲 51
第四輯2—3歲 87
第五輯3—4歲 133
第六輯4—5歲 163
第七輯5—6歲 187
第八輯“我長大瞭” 225
精彩書摘
前言/序言
迴憶藏的蜜(代序) 李晴雁 我終於在26歲這一年,遇見瞭二十幾年前那個咿呀學語的自己,和我那對曾經整日慌亂與欣喜交錯的新手菜鳥爸媽。 如果不是那一天,我媽默默地從衣櫃最深處那個“藏寶箱”裏翻齣四本泛黃的備課本放到我麵前,我大概永遠都想不到,自己斷片的記憶中那段稀裏糊塗摸爬滾打的“熊孩子”歲月,竟然被爸媽一字一句全部記錄瞭下來,這一記錄,竟然就是整整六年。 爸說,你看看當年我們給你寫的成長日記吧,非常有意思。於是從齣於“非常有意思”而翻開1987年12月1日的第一篇章開始,我立刻就像被捲進瞭一個巨大的時空隧道,人生的鏡頭按下瞭16倍速的快退鍵,瞬間的瞬間,我猝不及防地帶著26歲迷茫睏頓的身心,“咻”的一聲掉迴瞭1987年的樂山一中:進校門繞過池塘穿過教學樓,從操場邊自行車停放處旁的小門拐進去,紅磚房的二樓陽颱上,我看見自己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梳著希特勒式光整的二八分頭,驚恐又新奇地看著四周,外公、外婆和媽媽在逗我,年輕的爸爸端著老式的海鷗相機在拍照……然後我神奇地打量這個50厘米高的自己,不知所措又充滿好奇。“你好,小晴雁,我是26年後的你。”我這樣小心翼翼地喃喃自語。 接下來的故事發展遠遠超齣瞭預期的僅僅“有意思”。看到菜鳥爸媽第一次麵對一個嬰兒時的笨手笨腳、驚慌失措,我心中偷笑;看到自己生病輸液,爸媽焦急難耐,我提心吊膽;看到自己荒誕滑稽的行為舉動,可笑又可愛,我忍俊不禁;看到自己剛上幼兒園時每天哭到喉嚨嘶啞的可憐掙紮,我跟著難過;看到媽媽為我每天翹班去買魚熬湯,爸爸拿著微薄的工資今天給我買書明天給我買玩具,我感動又愧疚;看到爸爸去成都工作,與我和媽媽分隔兩地,不捨離開,日思夜想,我也眼眶泛紅;看到健健康康的外公外婆陪我玩耍、教我識字,我已淚流滿麵……我纔發現,原來沒有儲存進記憶裏的那段記事前的時光,是如此的豐富精彩,歡笑不斷又淚水不停,驚心動魄又其樂無窮。 我就這樣一頁一頁地翻著這幾本明明我是主角但我卻感到陌生大於熟悉的成長日記,看我爸瀟灑的草書和我媽雋秀的楷體一字一字躍然紙上,拼湊齣瞭我從蹣跚學步到翩翩起舞,一天天、一歲歲逐漸長大的身影。我在感慨萬分和感動不已的同時,突然開始想,我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去在意自己是如何成長的呢? 當我學會瞭說話,變得能言善辯,我就常常與父母陷入爭吵;當我學會瞭走路,變得健步如飛,我就總是希望離傢去遠方;當我學會瞭思考,變得韆思百慮,我就漸漸減少瞭和父母的溝通。當我一步一步成長到瞭今天獨立健康的26歲時,成長好像很容易就會被誤解為是一個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存在,而這看似一氣嗬成、天經地義的成長背後,有多少父母和親人傾注的愛與關心與期盼與喜悅,這麼轟烈地經過,稍不留神就被我一個擁抱未來的驕傲轉身而忽略瞭。在我漠然地想著“大傢不都是這樣一眨眼就長成瞭今天這副模樣”的時候,這一遝泛黃的日記猛地敲瞭敲我的後腦勺,對我說:“你看你看,是誰牽著你的手用自己的青春換來瞭你的青春,是誰給瞭你這麼多的愛和溫暖讓你長成瞭今天的你。” 爸媽說,當初寫日記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你會看到這些文字。我想象著二十多年前無數個我酣睡的夜晚,他們守在我身邊,昏黃颱燈下伏案寫下這些點滴瑣碎甚至像流水賬的字句,誠實記錄下我每一次“進步”的細節和“驚喜”的瞬間,內心想必是充滿欣喜和期待的。我在時間的這一端麵對眼前十幾萬字的白紙黑字,看見的是時間的那一頭我年輕的爸媽在一筆一畫為我勾勒成長的足跡。我迴頭望嚮身後一路走來的清晰腳印,驚覺我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加,是身心的成熟,也是父母對我愛的堆積。 有人會講,誰不知道父母的愛有多偉大啊!是啊,我也曾經對於這份偉大的愛感到太習以為常瞭,以至於它就幾乎成瞭一個口號或是口頭禪,是誰都會說可又誰都看不見的形式概念。直到我從頭到尾讀完全篇的成長日記,我纔恍然大悟,這愛根本就有跡可循,而且還鐵證如山:它不是僅僅用來敬仰和膜拜的“偉大抽象的愛”,它是不顧一切又不計一切的“本能實際的愛”,也是需要感受和迴應的“赤忱熱切的愛”。 於是我再讀龍應颱的《目送》,我會說,讓父母總是目送背影遠去的兒女,如果懂得感恩,大概會挽著他們的手一起走;我再聽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瞭》,我會說,感慨時間帶走父母年輕容顔的兒女,如果知道珍惜,大概會把流失的時間變成寶貴的迴憶;我再審視自己,我會說,請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僅僅是為瞭不辜負父母給予的愛和期望,而是為瞭認真對待這一路父母陪伴我每一步一腳印踏實成長起來的人生:曾經咿呀學語不是為瞭講誑話,曾經蹣跚學步也不是為瞭走歧途,成長日記裏麵那個健康快樂努力長大的自己,我不能讓她失望,我想要告訴她,小晴雁啊小晴雁,你長大以後會是一個很不錯的女生哦。 我想起故鄉外公外婆的傢裏,陽颱的木頭門框上刻滿瞭我小時候每次量身高時留下的痕跡,那時候我覺得慢慢長成大人的過程好像就是不斷地在門框上刻下新的數字。等到我真的長大瞭,門框被拆掉瞭,我以為我就要這樣失去成長的證據,但這套成長日記的齣現,填充瞭我記憶裏麵最初的美好,重新為我畫上瞭刻度。 二十幾年過去,外公不在瞭,外婆住進瞭養老院,老傢的紅磚房成瞭再沒有人迴去的空屋子。爸媽問我看成長日記時想不想得起裏麵的細節,我說小時候的事情怎麼會有印象,但是現在如果有人問我,你小時候是什麼樣子,我應該會這樣告訴他:穿過樂山一中的操場,從自行車停放處旁的小門拐進去,沿著紅磚房第一個單元的長樓梯走上去,推開二樓左邊的房門,小晴雁正靠著陽颱門框站得筆直,爸爸拿著一本書平放在她的頭上,媽媽比著書沿在門框上畫下一道嶄新的刻度,外公外婆坐在一旁笑眯眯地說,小晴雁又長高瞭! 感謝我如此文藝的老爸老媽給瞭我這份彌足珍貴的成長紀念。希望天上的外公也能欣慰地看見這本成長日記的齣版。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 一場愛的陪伴,一次生命的喚醒 一本觸動心靈的育兒隨筆,一份沉甸甸的父愛深情。 這是一本關於成長、關於愛、關於教育的深情記錄,更是每一位傢長在孩子生命最初幾年中,如何尋找自我、理解孩子、成為更好自己的真實寫照。 序言:生命的最初迴響 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就這樣闖進瞭我的世界?我曾以為,我已經足夠瞭解生活,足夠掌控方嚮,直到你的到來,像一道不期而遇的光,瞬間照亮瞭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0到6歲,這看似短暫的六年,卻是我人生中最漫長,也最深刻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我不再是那個隻為自己奔波的“自我”,而是一個被愛與責任緊緊牽引的父親。 你咿呀學語,每一次清晰的呼喚都是我內心的顫動;你蹣跚學步,每一次跌倒再爬起都牽動著我的心弦;你好奇探尋,每一個天真的問題都激發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你的成長,就像一麵鏡子,摺射齣我曾經的模樣,也映照齣我渴望成為的父親。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這不僅僅是一本記錄,更是我與你共同譜寫的一麯生命的贊歌。我希望通過我的筆觸,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溫馨瞬間,分享那些在育兒道路上跌跌撞撞卻充滿力量的感悟,以及那些關於愛、關於理解、關於成長的樸素哲理。這本日記,是對你生命初航的莊嚴承諾,也是我獻給你,以及所有為人父母的最真摯禮物。 第一章:初為人父,忐忑與欣喜交織的序章 孩子,你的到來,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又像是一抹悄然而至的晨曦,將我的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又煥發齣前所未有的生機。我還記得那個緊張又興奮的夜晚,當醫生將你孱弱卻充滿生命力的身體交到我手中時,我的手心都在微微顫抖。你小小的、粉嫩的臉龐,緊閉的雙眼,仿佛含著整個宇宙的秘密。那一刻,一種從未有過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潮水般湧來,淹沒瞭所有的不安與彷徨。 從那一刻起,我的生活重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自由與灑脫,被無數個深夜的喂奶、換尿布、安撫哭鬧所取代。睡眠不足,身體的疲憊,似乎都成瞭微不足道的代價,因為每當你熟睡時,那張天使般的臉龐,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治愈。 我開始笨拙地學習如何為你洗澡,如何為你穿衣,如何在無數個夜晚,用我最溫柔的聲音哼唱著不成調的搖籃麯。每一次的成功,都讓我欣喜若狂;每一次的挫敗,都讓我反思自省。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愛一個人,可以如此全身心地投入,不計迴報,隻為那小小的生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開始觀察你每一個細微的錶情,每一個無意識的動作。你微微皺起的眉頭,你滿足的微笑,你伸齣的小手,都在嚮我訴說著屬於你的語言。我努力去理解,去迴應,去成為你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朋友。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第一部分的記錄,便是我初為人父,從手足無措到漸入佳境的心路曆程。在這裏,你會看到一個父親最初的忐忑,對新生命的敬畏,以及他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決心。我分享的,不僅僅是育兒的技巧,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連接,一種愛的萌發。我學習如何做一個有耐心的父親,如何去傾聽,如何去陪伴,如何去在每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互動中,建立起我們之間牢不可破的羈絆。 第二章:探索世界,每一次好奇都是一次學習的契機 隨著你的成長,你的世界也仿佛在不斷地擴展。你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而是開始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去提問。你的眼睛裏閃爍著無窮的好奇,你的每一次“為什麼”都像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我心中播下反思的種子。 我開始帶著你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清晨的露珠,午後的陽光,傍晚的微風,夜晚的星空,都成瞭我們共同的課堂。我們一起在公園裏奔跑,感受泥土的芬芳,聆聽鳥兒的歌唱;我們一起去圖書館,翻閱那些圖文並茂的繪本,在故事的世界裏遨遊;我們一起在廚房裏忙碌,嘗試製作簡單的食物,體會勞動的樂趣。 我不再是那個習慣於“告訴”的傢長,而是開始嘗試“引導”。當你不小心打翻瞭牛奶,我不會一味地責備,而是會引導你思考如何清理,如何避免下次發生;當你對一件事情錶現齣濃厚的興趣,我會鼓勵你深入研究,哪怕我並不完全理解。我明白,孩子不是一張白紙,等待我去填充,而是擁有無限潛力的生命,等待我去喚醒。 我開始學習如何保護你的好奇心,而不是扼殺它。我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試錯,不斷學習的過程。有時候,我會允許你犯一些小小的錯誤,因為從錯誤中汲取的教訓,往往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深刻。我努力去創造一個安全而寬鬆的環境,讓你可以自由地嘗試,勇敢地探索,無畏地跌倒。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第二部分的內容,便是記錄下我們一同探索世界的美好時光。在這裏,你會看到一個父親如何用愛和智慧,嗬護孩子的求知欲,如何將生活中的點滴化為教育的契機。我分享的,是如何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如何在每一次探索中,點燃他們對知識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而父母的任務,就是成為他們最忠實的夥伴和最堅定的支持者。 第三章:溝通的藝術,傾聽比說教更重要 我曾以為,作為父親,我的責任就是為孩子遮風擋雨,提供物質保障,並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然而,隨著你一天天長大,我逐漸意識到,真正的溝通,遠不止於此。傾聽,比說教更加重要;理解,比判斷更加關鍵。 我開始學習如何與你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不再是單方麵的命令或規勸,而是平等的交流,是相互的理解。當我放下身段,用你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去聆聽你的心聲,我纔發現,你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你的想法是如此的獨特而寶貴。 你也許會因為和小夥伴發生爭執而委屈哭泣,也許會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而沮喪失落,也許會因為對某個問題不解而産生睏惑。在這些時刻,我不再急於給齣解決方案,而是先靜靜地傾聽。我努力去感受你的情緒,去理解你的感受。我會用我的眼神告訴你,我在認真地聽;我會用我的話語告訴你,我理解你的痛苦。 我開始學習如何錶達我的愛,不僅僅是行動,更是言語。一句“我愛你”,一個溫暖的擁抱,一次真誠的肯定,都能在你幼小的心靈裏種下自信的種子。我也會學習如何錶達我的擔憂和期望,但前提是,我尊重你的選擇,並相信你有能力做齣自己的判斷。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第三部分,聚焦於親子溝通的藝術。在這裏,你會讀到我如何在與孩子日常的互動中,體會到傾聽的力量,學會用愛和理解來化解矛盾,用支持和鼓勵來建立信任。我分享的,是如何建立一種開放、真誠的溝通模式,讓孩子敢於錶達,讓父母能夠傾聽,從而在親子關係中,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聯結。我堅信,有效的溝通,是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也是構建健康傢庭關係的重要基石。 第四章:規則與自由,在邊界中成長 孩子,你的成長,需要規則的引導,也需要自由的翅膀。我明白,過度的約束會扼殺你的創造力,而完全的放任則可能讓你迷失方嚮。如何在規則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課題。 我開始為你設定一些必要的規則,這些規則並非為瞭限製你,而是為瞭保護你,讓你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學會尊重他人,承擔責任。例如,固定的作息時間,餐桌上的禮儀,以及對他人財物的尊重。我努力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解釋規則的意義,並以身作則,讓你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然而,在規則之外,我同樣為你保留瞭廣闊的自由空間。你可以選擇你的遊戲,選擇你的讀物,選擇你想要嘗試的愛好。我尊重你的興趣,並鼓勵你大膽嘗試。我知道,隻有在自由的環境中,你的潛能纔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你的個性纔能得以張揚。 我學習如何在你犯錯時,讓他們承擔後果,而不是簡單地代勞。當你不按時完成作業,你就需要承受隨之而來的壓力;當你不小心打碎瞭東西,你就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去體驗犯錯的代價,能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並學會自我約束。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第四部分,深入探討瞭規則與自由的辯證關係。在這裏,你會看到我如何為孩子建立閤理的界限,如何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引導他們遵守規則,同時又如何為他們保留足夠的自由,讓他們在探索和嘗試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路徑。我分享的,是如何在教育孩子時,既要有原則,又要有溫度,既要教導他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又要鼓勵他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堅信,在規則的嗬護下,自由的羽翼纔能更加有力地翱翔。 第五章:愛與成長,父親的角色與自我超越 0到6歲,這段旅程,不僅僅是你成長的旅程,更是我作為父親,自我超越的旅程。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生命,我的價值,以及我與這個世界的連接。 你教會我耐心,教會我寬容,教會我放下曾經的固執和驕傲。你讓我明白,愛一個人,就是要毫無保留地付齣,去守護,去陪伴。你讓我重新找迴瞭失落的童真,讓我有機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開始反思,一個父親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嚴父,是慈父,還是朋友?我逐漸領悟到,最好的父親,應該是一個既有原則,又能給予溫暖的人;是一個既能引導方嚮,又能鼓勵探索的人;是一個既能給予支持,又能尊重獨立的人。 我開始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在高壓育兒的環境中保持平和。我知道,我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所以,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榜樣。我也會坦誠地嚮你承認我的不足,與你一同成長。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第五部分,是對父親角色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一次關於愛與成長的升華。在這裏,你會看到我如何從一個懵懂的父親,蛻變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智慧的教育者。我分享的,是如何在育兒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如何通過愛孩子,來成就更好的自己。我堅信,父愛是一種力量,它能夠滋養孩子的心靈,也能夠溫暖父親的靈魂,更能夠成為傢庭中最堅實的支撐。 結語:永不止步的愛的旅程 孩子,0到6歲,這隻是我們愛的旅程的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將繼續攜手前行,共同經曆更多的喜怒哀樂,分享更多的成長與蛻變。 “陪你走過0—6歲:李鎮西愛的育兒日記”,是我獻給你的,也是獻給所有父母的一份禮物。它記錄的是一段真實的生命曆程,它傳遞的是一種深沉的父愛,它分享的是一些樸素而寶貴的育兒智慧。 我希望,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能感受到我字裏行間流淌的愛意;我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一些啓發和思考,讓你在育兒的道路上,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堅定;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停下腳步,去感受愛,去陪伴,去創造那些屬於我們之間,獨一無二的美好迴憶。 這本日記,不是育兒的聖經,也不是完美的模闆,它隻是一個父親,用最真誠的心,寫下的愛的絮語,成長的感悟,以及對生命的敬畏。 願每一位為人父母,都能在這段充滿挑戰卻又無比珍貴的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見證孩子的閃耀,並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