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製度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鴻武,李敬德,硃峻峰 著
圖書標籤:
  • 製度自信
  • 習近平思想
  • 民主政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政治製度
  • 國傢治理
  • 法治建設
  • 黨的建設
  • 中國政治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869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8995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8
字數:57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由徐鴻武、李敬德、硃峻峰三位資深馬剋思主義理論學者閤作撰寫。作為三位學者近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心得體會和長期學術積纍的梳理提升,本書重點闡述瞭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自信。本書既是一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中的“製度自信”專著,又是一本馬剋思主義民主理論專著。

作者簡介

  徐鴻武,男,山東濰坊人,1933年生。曾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長、馬列所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主任,1985年評聘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年調國傢行政學院,後任政治學教研部主任。北京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求是》雜誌特約評論員,北京市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顧問,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李敬德,男,河北保定人,1936年5月生。曾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校報總編輯、馬列所副所長。1986年評聘副教授。1991年底調中共北京市委黨校,任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1992年評聘教授。曾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理事,中國科社學會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顧問,北京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硃峻峰,男,1942年11月生,籍貫上海,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社原副總編,中國浦東乾部學院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教授、編審。曾任解放軍總參謀部宣傳乾事、理論輔導員、理論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宣部政策法規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要研究方嚮是馬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剋思主義。

目錄

緒 論 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1
一 本書主題的靈魂和貫穿全書的主綫——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1
二 偉大夢想、偉大鬥爭與民主政治建設/2
三 “四個全麵”戰略布局與民主政治建設/4
四 民主——我們的生命和旗幟/12
五 製度自信——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的旺盛生命力/16
六 本書內容簡介/23
第一章 民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34
第一節 “曆史周期率”理論的當代價值/34
一 民主是跳齣“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34
二 我們黨對“曆史周期率”的深刻反思/36
第二節 蘇共覆亡的前車之鑒/40
一 蘇共覆亡的標誌與成因/40
二 蘇共領導人享受特殊高待遇和種種特權/43
三 蘇共領導人貪汙受賄,任人唯親,生活奢靡/44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民主政治建設/45
一 鄧小平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的重要論述/45
二 黨的十二大以來曆次黨代會對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47
第四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拒腐防變的理論與實踐/49
一 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論述/49
二 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從嚴管黨治黨/52
三 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62
四 用鐵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67
五 用好巡視這把反腐“利劍”/69
六 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71
七 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綫/72
第二章 馬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基本點/76
第一節 馬剋思主義民主理論形成的曆史過程/76
一 在批判黑格爾哲學中,提齣“不是國傢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傢”/76
二 在《德意誌意識形態》等著作中,形成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思想/77
三 在批判封建專製主義中形成瞭人民民主理論/78
四 在剖析資産階級民主中確立瞭無産階級民主理論/78
五 恩格斯晚年關於無産階級民主國傢形式和國傢消亡的論述/79
第二節 馬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基本內容/80
一 從國體上看民主——民主與專政的統一/80
二 從組織製度上看民主——民主與集中的統一/84
三 從行為規範上看民主——自由與紀律的統一/90
四 從國傢治理方式上看民主——民主與法治的統一/93
第三節 社會主義民主的形態結構/95
一 國傢形態民主與非國傢形態民主/95
二 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99
三 票決民主與協商民主/103
四 共産黨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106
第四節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109
一 民主是馬剋思主義政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109
二 從上層建築歸根結底要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意義上說,民主也是一種手段/111
三 從目的與手段的相互關係來說,民主是目的與手段的辯證統一/111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114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的內涵和由來/114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的科學內涵/114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是曆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115
第二節 人民代錶大會製度/116
一 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的形成和發展/116
二 人民代錶大會製度是我國人民當傢作主的根本政治製度/118
第三節 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120
一 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製度/120
二 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製度/121
三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製度/122
四 政治協商會議製度——人民政協/125
第四節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127
一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傢國情傳統決定的必然選擇/127
二 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機關的組成/129
三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地位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130
四 國傢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和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各項事業的曆史性發展/133
五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是馬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成功範例/136
第五節 基層群眾自治製度/139
一 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的形成和發展/140
二 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的地位和作用/141
三 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農村基層民主/142
四 以社區居民自治為核心的城市基層民主/143
五 以職工代錶大會製度為核心的企事業基層民主/144
第六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的特點和優勢/145
一 我國民主政治製度的特點/145
二 我國民主政治製度的優勢/145
第七節 完善和發展中國民主政治製度/148
一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完善和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48
二 中國民主政治製度完善和發展的幾個著力點/151
三 完善和發展民主政治製度與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79
第四章 社會主義民主建設與政治體製改革/183
第一節 鄧小平關於政治體製改革的思想/183
一 政治體製改革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184
二 政治體製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目標要求/185
三 政治體製改革的主要內容/189
第二節 廢除領導職務終身製,實現黨和國傢領導人交替的製度化、法製化/193
一 社會主義國傢具有濃厚封建色彩的領導職務終身製/193
二 資本主義國傢自由競爭、互相爭鬥的領導人選舉製/194
三 我們黨和國傢領導人交替的製度化、法製化/196
第三節 剋服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實現國傢權力的平衡與協調/197
一 剋服國傢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實行適度分權和適度限權/197
二 剋服權力與權利的失衡,實現國傢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與協調/198
三 正確處理決策權、執行權與監督權的關係,實行三權的互相製約與協調/199
四 堅持公民權利的均衡性原則,關注弱勢群體的公民參與和法律救助/200
第四節 深化乾部人事製度改革,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201
一 習近平關於新時期好乾部的重要論述/201
二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進一步深化乾部人事製度改革的新部署/202
三 十八大以來深化乾部人事製度改革的新進展/208
第五章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國傢/210
第一節 習近平關於全麵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211
一 全麵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麵”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11
二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213
三 全麵把握法治工作基本格局,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15
四 建設一支德纔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217
五 全麵依法治國,必須緊緊抓住領導乾部這個“關鍵少數”/217
第二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219
一 民主與法治的關係/219
二 我國治國方略的根本轉變/222
三 依法治國的含義和要求/226
四 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228
第三節 法治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34
一 法治保證和促進國傢經濟建設/234
二 法治保證和促進民主政治建設/237
三 法治保證和促進文化建設/238
四 法治保證和促進社會建設/240
五 法治保證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242
第四節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244
一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總要求/244
二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247
三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250
四 完善司法管理體製和司法權力運行機製/254
五 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社會/260
六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273
第六章 社會主義民主與人類政治文明成果/277
第一節 習近平的新馬剋思主義文明觀/277
一 文明的多樣性特徵,決定瞭各種文明都有獨特價值/278
二 文明的平等性特徵,決定瞭各種文明都值得尊重/279
三 文明的包容性特徵,決定瞭不同文明可以兼收並蓄、交流互鑒/280
四 文明的多樣性、平等性、包容性和互鑒性,決定瞭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
夢息息相通/281
五 中國是學習大國,要認真學習和藉鑒各國人民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88
第二節 藉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曆史必然性/291
一 依據馬剋思主義發展觀和馬剋思主義國傢學說/291
二 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都是封建專製主義的對立物,因而具有某種共同性/294
三 正確認識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兩麵性和人類政治文明成果/296
四 不發達國傢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297
第三節 藉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需要批判繼承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中的進步思想原則/298
一 自由權利原則/298
二 主權在民原則/302
三 人性、人道、人權原則/304
四 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原則/308
五 分權製約原則/309
六 公平公正原則/312
第四節 藉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需要批判繼承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中的閤理政治體製/317
一 民主共和製度/317
二 代議製度/320
三 選舉製度/322
四 公務員製度/324
五 輿論監督製度/325
六 財産申報公示製度/329
第五節 藉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必須反對“左”右兩種錯誤傾嚮/331
一 反對盲目崇拜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右的傾嚮/331
二 反對拒絕吸取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中某些閤理因素的“左”的傾嚮/332
三 吸取既反“左”又反右的曆史經驗,著重剋服“左”的、僵化的思想/333
四 以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彆是“人權的普遍性原則”“民主自
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論述為思想武器,反對“左”右錯誤傾嚮/337
第七章 全麵從嚴治黨整治頑疾“四風”/342
第一節 古今中外“官場病”/342
一 “四風”是對“官場病”的新概括/342
二 “官場病”是古今中外官場通病/345
三 官僚政治的主要特徵/348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國傢的“官場病”/351
一 對社會主義國傢整治“官場病”的曆史迴顧/351
二 社會主義國傢“官場病”病因探源/355
三 整治“官場病”是社會主義國傢的曆史性課題/358
第三節 在全麵從嚴治黨中整治“四風”/361
一 把反“四風”改作風作為全麵從嚴治黨的著力點/361
二 抓作風建設要抓常、抓細、抓長/363
三 圍繞權力運行紮緊織密製度籠子/365
四 完善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366
五 織密人民監督之網/369
第八章 民主政治的新形式——網絡民主/372
第一節 信息時代與網絡民主/372
一 網絡與民主的關係/372
二 互聯網和網絡民主的蓬勃發展/374
三 網絡民主的基本內涵/377
四 網絡民主的主要特徵/378
第二節 網絡民主對民主政治建設的促進作用/381
一 網絡民主促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381
二 網絡民主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384
三 網絡民主促進協商民主發展/386
四 網絡民主促進基層民主發展/388
第三節 促進網絡民主健康有序發展/391
一 堅持正確發展方嚮,切實堅守三條底綫/391
二 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製/392
三 加強網絡民主法治建設,實現網絡民主法治化/393
四 建好用好網絡平颱,有效發揮網絡民主功能/396
五 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實現網絡公平/398
第九章 全麵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403
第一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和從嚴治黨堅持黨的/404
一 領導,這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405
二 堅持黨的科學理論和正確道路,這是黨的正確領導的顯著標誌,也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409
三 堅持從嚴治黨,保持黨同人民血肉聯係,這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
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413
四 我們黨作為鄭重馬剋思主義政黨的標誌
——敢於糾正錯誤,勇於從嚴治黨,善於自我淨化/420
第二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的是執政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425
一 馬剋思主義曆史唯物論的基本觀點——人民是創造曆史的動力/425
二 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是人民當傢作主/426
三 人民群眾是共産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428
第三節 堅持一條根本原理:黨的領導地位和人民主體地位的統一/432
一 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人民主體地位的統一,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
建設、改革的根本原理/432
二 我們黨關於黨的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幾個經典論斷/437
第四節 堅持黨的乾部是人民的公僕,是實現黨的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統一的根本保證/441
一 黨的乾部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瞭黨的乾部必須當好人民公僕/441
二 馬剋思主義“公僕”思想從近一個半世紀前一路走來,直至習近平的公僕論/442
三 堅持黨的乾部是人民公僕必須解決好幾個問題/473
附錄一 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旗幟下
——學習習近平關於紀念中國抗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閤國
成立70周年係列講話/498
附錄二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讀列寜的政治遺囑《給代錶大會的信》/508
附錄三 “永遠緊跟黨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我是怎樣學習和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的/517
後 記/527
參考文獻/532

精彩書摘

  《製度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齣:“在中國實行人民代錶大會製度,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製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深刻總結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生活慘痛教訓得齣的基本結論,是中國社會一百多年激越變革、激蕩發展的曆史結果,是中國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運的必然選擇。”他還指齣:“六十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錶大會製度是符閤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傢性質、保證人民當傢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製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中國近代以來的曆史和60年來的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的曆史得齣的重要結論,深刻地揭示瞭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的性質和地位、作用和優勢。在新的奮鬥徵程上,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充分發揮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的根本政治製度作用,增加和擴大我們的優勢和特點,做到既能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代錶大會製度,又能與時俱進地完善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繼續通過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牢牢把國傢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
  二人民代錶大會製度是我國人民當傢作主的根本政治製度
  我國憲法規定:我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傢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錶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傢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各級人民代錶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産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我國憲法還規定,國傢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錶大會産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國傢的重大事項由人民代錶大會決定。行政機關負責執行人民代錶大會通過的法律、決議、決定。法院、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分彆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乾涉。因此,人民代錶大會是我國人民當傢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體現瞭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傢性質,體現人民是國傢和社會的主人,從而錶明人民代錶大會製度是我國人民當傢作主的根本政治製度。
  ……

前言/序言


製度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 引言:時代之問與製度之答 一個國傢、一個民族,能否實現長治久安,根本在於其政治製度的穩定性和優越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演進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迴答一個核心命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道路究竟在哪裏?如何纔能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製度? 本書《製度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正是圍繞這一時代之問,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係統闡釋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如何以高度的製度自信,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嚮前發展。本書旨在揭示中國式民主的獨特優勢與實踐邏輯,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刻、富有啓發性的視角,理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一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基石 本章將深入剖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性、方嚮性論述,為理解中國式民主的理論內涵奠定堅實基礎。我們將從以下幾個維度展開: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 詳細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科學理論體係。民主政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必須緊密圍繞這一根本方嚮,確保國傢政治生活的正確航嚮。 人民主體地位的深刻闡釋: 深入探討“人民是國傢的主人”這一核心理念在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中的體現。我們將分析人民當傢作主的內涵,包括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並能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參與國傢政治生活。這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國傢治理的方方麵麵。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傢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原則。本章將逐一解析這三個有機統一的深刻含義,強調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關係。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當傢作主是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基本方式。隻有三者有機統一,纔能真正實現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關於民主的辯證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也不是人們可以隨意選擇的標簽,而是實現國傢治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工具。本章將梳理總書記關於民主的深刻論述,批判性地分析西方某些國傢所宣揚的“民主模式”,揭示其不適用於中國國情的事實,並闡明中國式民主的獨特性和優勢。 第二章:新時代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戰略部署 本章將聚焦於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展現中國共産黨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勇氣與智慧。 健全人民當傢作主製度體係: 詳細闡釋如何健全和完善以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為根本政治製度,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為基本政治製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體係。我們將重點關注製度層麵的創新和發展,以及這些製度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 深化政治體製改革: 探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政治體製改革的論述,包括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破除體製機製弊端,激發社會活力。改革並非顛覆性的變革,而是在堅持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的前提下,對製度進行優化和完善,使其更具適應性和有效性。 推進全麵依法治國: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麵依法治國的戰略思想。本章將闡述法治對於保障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包括健全法律法規體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水平。依法治國不僅是治理的手段,更是實現人民當傢作主的根本保障。 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 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也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政治保證。本章將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論述,包括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三章:中國式民主的實踐探索與製度優勢 本章將深入剖析中國式民主在實踐中的生動體現,並係統闡述其獨特的製度優勢,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實際成效。 人民代錶大會製度的活力展現: 深入分析人民代錶大會製度在新時代如何得到堅持和完善,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傢權力機關的作用。我們將結閤具體案例,展現代錶們如何代錶人民行使權力,如何參與國傢決策,以及如何聽取和反映民意。 協商民主的獨特貢獻: 重點解讀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閤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本章將闡述協商民主作為一種重要的民主形式,如何在國傢治理中發揮獨特作用,如何匯聚各方智慧,凝聚共識,共同推動國傢發展。我們將分析政治協商的機製、內容和成效。 基層民主的紮實推進: 關注基層群眾自治製度的建設和發展。本章將深入探討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等基層自治組織的運作,以及它們如何讓人民群眾在基層民主實踐中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真正將民主的根基紮深在人民群眾之中。 中國式民主的優勢分析: 綜閤前文所述,係統梳理中國式民主相較於其他政治模式的獨特優勢。這包括: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執行能力,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廣泛的民意基礎和人民參與,確保決策能夠最大程度地符閤人民根本利益;持續的改革創新能力,能夠不斷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傢統一的能力,為人民安居樂業提供堅實保障。 第四章:製度自信的時代價值與未來展望 本章將進一步升華本書的主題,探討製度自信的深層含義及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的重要作用,並對未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方嚮進行展望。 製度自信的內涵與意義: 深入解讀“製度自信”這一核心概念,闡明其不僅僅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認同,更是基於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製度的深刻理解、充分肯定和堅定不移的堅持。製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體現。 應對挑戰與風險: 在肯定成就的同時,本章也將分析中國式民主建設過程中可能麵臨的挑戰和風險,並探討如何通過堅定製度自信,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化解各種風險,確保政治發展的平穩和可持續。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探討中國式民主建設的經驗和成就,對於全球範圍內探索更有效、更符閤實際的民主模式所能提供的藉鑒和啓示。中國式民主並非要輸齣模式,而是提供一種解決自身問題的成功經驗,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開啓新徵程的壯麗圖景: 展望未來,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將如何不斷嚮前發展,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堅實的政治保障。我們將描繪一幅更加繁榮、更加公正、更加和諧的中國社會圖景。 結語:自信引領,走嚮輝煌 《製度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並非一本空洞的理論著作,而是緊密結閤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深刻挖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主政治建設的豐富論述。本書力求通過深入淺齣的分析,幫助讀者全麵、準確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理論邏輯、實踐路徑和獨特優勢。 堅定製度自信,纔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戰略定力;不斷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纔能更好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本書的齣版,旨在為廣大學者、政策研究者、黨員乾部以及關心中國發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本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參考讀物,共同凝聚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封麵采用瞭沉穩大氣的深藍色調,搭配燙金的標題“製度自信”,既有學術的嚴謹感,又不失一種莊重和力量。封麵的設計風格簡潔明快,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卻能瞬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傳遞齣一種信息:這是一本值得認真研讀的著作。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觸感細膩,印刷清晰,翻閱時幾乎沒有異味,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是相當友好的。裝訂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擔心齣現散頁的情況。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精心製作的書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態度,一種對知識和讀者的尊重。拿到這本書的瞬間,就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和齣版社在內容打磨和外在呈現上所付齣的心血。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往往預示著內容的深度和價值。在閱讀之前,單單是觸感和視覺的體驗,就已經建立起瞭一種期待,相信這會是一次充實的閱讀旅程,一次對智慧的探索。

評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某些章節的錶述上,確實存在著一定的挑戰性。作者在闡述一些較為深刻的理論概念時,運用瞭一些專業術語,並且在句子結構上也較為復雜。這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理解。我嘗試著反復閱讀瞭幾遍,並查閱瞭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纔勉強跟上作者的思路。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瞭閱讀的難度,但我也能體會到,這是作者為瞭精準地錶達其思想而不得不采用的方式。對於那些有誌於深入研究相關領域的讀者而言,這種嚴謹的學術錶述反而是寶貴的財富。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我建議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先重點把握核心觀點,對於一些過於晦澀的論述,可以先有一個大緻的瞭解,不必過於糾結於每一個詞句的精確含義。總之,這本書的內容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其閱讀門檻也相對較高,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耐心和基礎知識。

評分

讀罷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其邏輯的嚴謹與論證的有力。作者在闡述每一個觀點時,都能夠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使得整個論述過程既清晰明瞭,又充滿說服力。尤其是在分析某個具體製度的運作機製時,作者不僅指齣瞭其核心要義,更深入剖析瞭其內在的邏輯聯係以及與其他相關要素的互動關係。例如,在探討某個政策的實施效果時,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現象的描述,而是通過大量翔實的數據和案例,對政策的成因、過程以及最終結果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梳理。這種基於事實的分析,使得書中的論斷更加可信,也更容易讓讀者産生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所展現齣的條理性,無論是理論框架的構建,還是具體問題的分解,都顯得遊刃有餘,沒有絲毫的雜亂和含糊。這種嚴密的邏輯結構,仿佛為讀者搭建瞭一座堅實的知識殿堂,讓人在其中能夠清晰地看到思想的脈絡,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一個驚喜是其豐富的案例研究。作者並非空談理論,而是將抽象的概念落地,通過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實際案例,展現瞭理論的實踐價值和指導意義。這些案例的選擇非常具有代錶性,涵蓋瞭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甚至不同曆史時期,展現瞭特定製度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與演變。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不僅理解瞭理論的內涵,更看到瞭理論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討論某個改革措施時,作者詳細介紹瞭其在某地試點成功的經驗,並分析瞭其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些案例的引入,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可讀性和實踐指導性,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於真實的場景之中,與書中人物一同經曆、一同思考。這種“以史為鑒,以人為鏡”的敘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讓讀者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圖。

評分

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提供的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作者在分析問題時,總是能夠超越錶麵現象,觸及事物的本質,並從中提煉齣普遍適用的規律。這種“旁觀者清”的智慧,使得書中許多觀點都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思考之門。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處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時,所展現齣的客觀和理性。他並沒有急於站隊或下結論,而是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權衡利弊,最終得齣一個相對全麵和成熟的判斷。這種審慎的態度,讓我看到瞭作者作為一名思想者的風範。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獲取知識,不如說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思想的對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著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分析能力。它讓我學會瞭如何更深入地審視事物,如何更辯證地看待問題,這種思維方式的提升,遠比單純記住書本上的知識來得更為重要和長遠。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評分

可以,關鍵書上很多鞋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