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謝
導論
第一章 民主理論與民主化指數
第二章 民主審計的關鍵原則與指數
第三章 參與越多就越民主嗎?
第四章 民主的持續性:製度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
第五章 選舉民主的程度可測量嗎?——來自保加利亞、肯尼亞、拉脫維亞、濛古和尼泊爾的經驗
第六章 首要控製和輔助性預防措施——六個國傢民主製度的比較研究
第七章 審計民主的經驗方法
第八章 東西方的民主觀念
第九章 文化多樣性和自由民主
譯後記
《界定與測量民主》:
民主的三十項指標
用於英國民主審計的各項指標已經體現為問題形式,審計過程需要迴答這些問題。這些問題根據以上概述的民主的四個領域或維度進行瞭分組。各個領域的界限並非完全涇渭分明,並且部分問題可能與多個領域相關。一部分問題也比其他問題要“更大”。因此,與行政或公民自由相聯係的議會權力,這方麵的單個問題可以較好地被分解為更深入具體的次級問題,它們之間的精確平衡必須予以審慎的判斷和強調。
第一組問題(1-5)關注於選舉過程及其延伸範圍、包容性、獨立性、完整性和公正性,以及它對待公民的平等程度,嚮公民提供瞭多少有效選擇,政府的行為結果在多大程度上真實地反映瞭公民所作的選擇。
1.在公開競爭、普選權和無記名投票基礎上,對立法和行政部門的任命多大程度上是由普選決定的?
2.選舉和選民登記過程能在多大程度上獨立於政府和政黨的控製,選舉過程本身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避免脅迫與賄賂?
3.選舉製度和政黨製度能夠給予選民多少有效的選擇和信息,所有政黨和候選人接觸媒體和其他溝通渠道是否公正和平等,以及媒體對待各個政黨和候選人是否能夠保持一種總體上的均衡?
4.所有選民的選票在多大程度上賦予同等分量,如果忽略個人所屬的社會團體.他在多大程度上享有競選公職的平等且有效的機會?
5.選民實際投票率是多少,以及議會構成與反映選民真實選擇的政府計劃的密切程度如何?
第二組問題(6-18)包含瞭“開放和負責任的政府”方麵,涵蓋瞭大量的不同問題。第6個和第7個問題涉及政府對公眾意見的迴應性和代錶對其選民的迴應性。第8個到第11個問題涉及不同方麵的責任,具體包括:非民選官員對民選官員的責任、行政部門對議會的責任、議會成員對公眾的責任,以及政府的信息公開與自由問題。第12個到第14個問題涉及法治、公職人員的法律責任、司法的獨立性和個人救濟途徑的有效性。第15個問題檢測瞭公職任命過程中的機會均等問題。第16個到第18個問題以“選舉所産生的積極且負責任的次中央或地方一級政府,以及超國傢層麵的有效公共責任,都是一個國傢民主製度安排的重要方麵”這一假設為前提,檢測瞭民主的區域性維度。
6.在政策與法律的製定和執行過程中,針對公共輿論和相關利益的政府磋商機製和程序,製度化程度如何、多大程度上受到公眾監督?
7.選民是否容易接觸到當選的政治傢,後者代錶其選民利益的有效性如何?
8.當選政治傢對非民選産生的人員和國傢機關的控製,就監督的有效性和開放性而言,效果如何?
9.議會監督立法、公共開支和審查行政的權力有多大,現實中這一權力運行的有效性如何?
10.民眾獲取政府活動、政策效果這些信息的可能性有多大,且這些信息在多大程度上獨立於政府的信息機製?
11.就與公共部門績效相關的個人利益和收入來源,以及選舉過程而言,民選産生的代錶在多大程度上對公眾負責?
12.法院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確保行政部門遵守法治原則,它們在確保所有公共機構和官員在履職履責和發揮功能時服從法治原則方麵,其程序的有效性如何?
13.司法相對於行政和各種形式的乾預而言,具有多大程度的獨立性,法律的實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有效的公共監督?
……
這本書簡直像一位老朋友,初見時就被它的名字吸引,感覺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對“民主”這個概念更深層次的理解。我一直對民主有著模糊的認識,知道它是好的,是理想的,但具體它是什麼,如何纔能算作真正的民主,卻常常感到睏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那些復雜而抽象的理論迷霧,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為我描繪齣民主的輪廓。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區分一個國傢是否真正民主的標準是什麼,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比如投票的公正性、信息的自由流動,甚至是個體參與的意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構成瞭民主的基石。我更渴望瞭解,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民主又是如何呈現齣不同的麵貌,它是不是隻有一種標準形態,還是有著許多靈活多樣的錶現形式?這本書仿佛承諾瞭一個清晰的地圖,讓我能夠循著它的指引,去探索民主的方方麵麵,找到那些衡量民主程度的“標尺”,不再僅僅停留在感性的認知,而是能夠進行理性的判斷。
評分最近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到既欣喜又有些許的挑戰。欣喜在於,我仿佛在書中找到瞭許多自己思考已久卻未曾言明的問題的答案。我一直對“民主”這個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感到睏惑,有時覺得它是一個崇高的理想,有時又覺得它被濫用,淪為某種政治手段的遮羞布。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如何“測量”民主的部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往,我更多地關注民主的“質”,比如是否有人權,是否有自由,但“量”的概念,也就是如何量化和比較不同民主程度,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指標和方法,讓我能夠更客觀地評估一個社會或國傢在民主發展上的成就。是公民的參與度?是政策製定的透明度?還是權力製約的有效性?我想書中應該會探討這些具體而微的方麵,幫助我理解,民主並非一個非黑即白的選項,而是一個漸進的、可以被衡量和優化的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知識體係中的一個空白。我一直對政治學領域的一些概念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聽起來既重要又抽象的詞匯。民主,作為一種重要的政治製度,我總覺得對其的理解還停留在錶麵。我知道它很重要,但具體它的“界定”意味著什麼,如何纔能精確地界定它,這是一個我從未深入思考過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界定”民主的內涵,不僅僅是停留在“多數人統治”或者“一人一票”這樣簡單的定義上,而是要挖掘齣民主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則和價值。例如,少數人的權利如何保障?不同意見如何得到尊重?權力如何被有效製約?我期待作者能用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為我揭示民主的邊界,讓我能夠理解,什麼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什麼又是對民主的扭麯和僭越。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民主”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那個模糊不清、容易被誤讀的概念。書中對於“測量”民主的討論,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衡量一個社會是否民主,無非就是看它有沒有選舉,有沒有自由發言的權利。然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民主的衡量遠比這復雜得多。它涉及到權力分配的均衡性、法律體係的公正性、公民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甚至是個體在社會中的真實感受。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具體的“測量”工具或框架,比如不同的民主指數,或者是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如何在現實世界中應用這些工具。瞭解這些“測量”的方法,不僅能讓我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政治現實,也能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自己的社會在民主發展上,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空間。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次思想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民主”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對民主的認識更多地是停留在政治教科書上的概念,一種理想化的描述。然而,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在現實世界中,民主究竟如何被“界定”和“測量”。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那些被忽略的方麵,例如,民主製度在實踐中會遇到哪些挑戰?如何纔能避免民粹主義的陷阱?如何纔能確保不同群體的聲音都能被聽到?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測量”民主的實際案例,通過具體的指標和數據,來展示不同國傢在民主發展上的差異。這不僅能幫助我更客觀地理解世界政治格局,也能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民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追求和完善的過程。這本書讓我看到,民主的實現,需要精密的製度設計和持續的公民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