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角色设计与制作实战

网络游戏角色设计与制作实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瑞森,王星儒,鲍艳宇 著
图书标签:
  • 游戏角色设计
  • 网络游戏
  • 角色制作
  • 美术
  • CG
  • 游戏美术
  • 数字艺术
  • 游戏开发
  • 建模
  • 贴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25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85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4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DVD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解3D网络游戏角色制作的专业教材,全书整体框架分为概论、基础知识讲解及实例制作三大部分。概论主要对当今游戏行业的发展、游戏项目团队的构架、产品整体研发制作流程,以及游戏设计师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进行讲解;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解3D角色的设计制作流程、人体的基本比例和结构知识,以及3ds Max软件的基本建模操作;实例制作部分通过各种典型的网络游戏角色制作项目案例,让读者系统掌握3D游戏角色的基本制作流程和方法技巧。

作者简介

  李瑞森,Autodesk AAI认证讲师、3DSMAX产品专家、ADOBE ACCD中国认证设计师。曾任北京林果日盛科技有限公司游戏场景美术设计师,参与《风火之旅Online》和《QQ西游》的研发。台湾大宇软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级游戏美术设计师,参与大型MMORPG《三国战魂》的全程研发制作,后参与《仙剑奇侠传五》的场景设计制作。现任山东宇扬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执导的多部动漫作品在省级和国家多个奖项评选中获奖。主编过《游戏场景设计实例教程》、《游戏场景设计实例教程?高级篇》、《Unity3D游戏场景设计实例教程》、《游戏专业概论》、《网络游戏场景设计与制作实战》等多部游戏设计专业教材,并广泛应用于全国各个高校的游戏设计专业,受到广泛好评。

目录

第1章 游戏美术设计概论 (1)
1.1 游戏美术的概念与风格 (2)
1.2 游戏美术技术的发展 (4)
1.3 网络游戏的研发制作流程 (11)
1.3.1 游戏公司的部门架构 (12)
1.3.2 游戏美术的职能划分 (14)
1.3.3 游戏项目的制作流程 (20)
1.4 游戏美术设计入门与学习 (25)
1.5 游戏美术设计师就业前景 (29)
第2章 游戏角色设计理论 (31)
2.1 网络游戏角色设计的特点 (32)
2.2 网游角色设计与制作流程 (35)
2.3 人的形体及结构基础知识 (38)
2.3.1 形体比例 (38)
2.3.2 骨骼结构 (41)
2.3.3 人体肌肉结构 (42)
第3章 3D角色的建模与制作流程 (51)
3.1 3ds Max角色建模基础 (52)
3.1.1 3ds Max软件界面讲解 (52)
3.1.2 3ds Max软件视图操作 (59)
3.1.3 3ds Max建模基础操作 (66)
3.2 3D模型贴图技术详解 (74)
3.2.1 贴图坐标的概念 (74)
3.2.2 UV编辑器的操作 (76)
3.2.3 模型贴图的绘制 (83)
3.3 游戏角色模型制作规范 (90)
第4章 游戏人体模型的制作 (95)
4.1 模型制作前的准备 (96)
4.2 男性人体模型的制作 (96)
4.3 女性人体模型的制作 (106)
4.4 人体模型UV的拆分 (109)
4.5 人体贴图的绘制 (112)
第5章 游戏角色道具模型实例制作 (115)
5.1 角色道具模型的概念 (116)
5.2 角色道具模型大剑的制作 (116)
5.3 角色道具模型巨斧的制作 (127)
5.4 角色道具模型法杖的制作 (136)
5.5 角色道具模型枪械的制作 (142)
第6章 网游NPC角色模型实例制作 (151)
6.1 头部模型的制作 (152)
6.2 躯干模型的制作 (158)
6.3 四肢模型的制作 (161)
6.4 模型UV拆分及贴图绘制 (166)
第7章 网游主角模型实例制作 (173)
7.1 模型制作前的准备 (174)
7.2 头部模型的制作 (175)
7.3 躯干模型的制作 (178)
7.4 四肢模型的制作 (182)
7.5 角色道具模型的制作 (189)
7.6 模型UV拆分及贴图绘制 (191)
第8章 网游怪物模型实例制作 (197)
8.1 模型制作前的准备 (198)
8.2 头部模型的制作 (201)
8.3 身体模型的制作 (207)
第9章 Q版角色模型实例制作 (219)
9.1 Q版角色模型的特点 (220)
9.2 Q版角色模型制作 (223)
第10章 网游坐骑模型实例制作 (237)
10.1 模型制作前的准备 (238)
10.2 游戏坐骑模型马的制作 (240)
10.3 模型贴图的绘制 (246)
第11章 次世代游戏角色模型实例制作 (251)
11.1 次世代游戏角色模型的特点 (252)
11.2 次世代游戏角色模型的制作流程 (255)
11.3 次世代游戏角色高精度模型制作 (259)
11.4 游戏低精度模型的制作 (269)
11.5 模型贴图的制作 (280)
3ds Max中英文命令对照 (289)
3ds Max软件常用快捷键列表 (294)
人体骨骼肌肉结构图 (298)

前言/序言

  电子游戏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进入21世纪后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新时代继电影和电视之后的“第九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电子游戏最大的特色就是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虚拟现实感官体验,它比绘画更加立体,比影像更加真实,再配以音乐声效的辅助,让人仿佛置身一个完全真实的虚拟世界当中。
  当今游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娱乐市场,而且其市场仍然处于不饱和状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游戏业相对美国和日本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市场产值逐年翻倍提升,游戏业如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发展产业,其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游戏角色是构成游戏作品的重要内容,也是行业初学者入门的必学课题。本书选取了3D网络游戏角色制作作为讲解内容,书中既有对于一线游戏行业及职业的讲解,也有对3D制作软件和角色制作的基础知识讲解,更有大量实例制作的章节帮助读者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本书既可作为初学者入门3D游戏美术制作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高校动漫游戏设计专业或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
  本书以“一线实战”作为核心主旨,专门讲解当前一线游戏制作公司对于实际研发项目的行业设计标准和专业制作技巧,以实例制作为主要的讲解方式。在内容上,本书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知识的讲解到简单实例的制作,再到复杂实例的制作,每个实例章节又包括制作前分析、实际制作与完成后总结等几个部分,同时配以大量形象具体的制作截图,让读者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直观与便捷。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在随书光盘中包含了所有实例制作的项目源文件,并附有大量范例图片和贴图资料以供学习参考,书中在章节最后还插入了二维码,扫描可以观看更多制作讲解的视频课程,同时读者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访问作者博客进行学习交流。另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李英明、王志刚、刘承辉、段政、张忠芬、王娜、王斐凯、李洪琪和李瑞婷。
  编者个人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难免,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数字雕塑的艺术:从概念到模型的创作实践》 简介: 在蓬勃发展的数字艺术领域,三维模型的制作是构建虚拟世界、生动角色以及沉浸式体验的基石。本书《数字雕塑的艺术:从概念到模型的创作实践》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应用领域,例如网络游戏,而是致力于为所有渴望掌握数字雕塑技艺的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创作指南。本书旨在揭示三维模型从最初的创意火花,逐步演化为精致数字艺术品的完整流程,涵盖了从概念发想到最终模型优化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大量的实践技巧巧妙融合,引导读者理解数字雕塑背后的艺术原理与技术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案例,教会读者如何运用最前沿的数字雕塑软件,将脑海中的形象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数字资产。我们相信,一个优秀的三维模型不仅仅是技术力的体现,更是艺术感知、结构理解和精湛工艺的结晶。 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概念之源——创意思维与形态探索 在数字雕塑的旅程中,一切始于一个想法,一种形象。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如何激发创意,以及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形态。 意念孵化与主题确立: 如何从观察生活、艺术史、神话传说、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我们将介绍多种创意拓展方法,如头脑风暴、情绪板构建、关键词联想等,帮助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主题和独特视角。 草图与造型语言: 纸面草图是数字建模的灵魂。本书将详细讲解不同风格的草图绘制技巧,包括素描、线稿、剪影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轮廓、体积、动态线来表达角色的性格、情绪和潜在的故事。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造型语言的力量,学习如何运用夸张、写实、卡通等不同的风格来塑造角色。 结构与解剖学基础: 无论创作的是人类、动物、生物还是机械,对基础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简洁有效的解剖学入门知识,讲解骨骼、肌肉、关节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模型设计中,使其更具真实感和说服力。对于非生物体,则会探讨工程学、力学等原理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风格化与表现力: 如何在写实与抽象之间找到平衡?本书将剖析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并指导读者如何在数字雕塑中运用这些风格元素,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语言和情感张力的作品。 第二部分:数字塑形——软件精通与技术实践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将带领读者一步步掌握主流数字雕塑软件的核心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模型制作。 软件选择与工作流解析: 介绍当前行业主流的数字雕塑软件(如ZBrush, BlenderSculpt等)的优势与特点,并解析不同软件之间的配合使用方式,为读者构建高效的工作流。 基础雕刻技巧: 从零开始,学习软件界面的导航、基本工具(如Draw, ClayBuildup, Move, Smooth等)的使用方法。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练习,帮助读者熟练掌握对模型进行拉伸、压缩、推挤、平滑等基础操作。 体积塑造与细节雕刻: 如何从一个简单的球体或多边形网格出发,逐步塑造出复杂的体积和形体?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利用各种笔刷工具,精细地刻画模型的轮廓、比例、表面的细微起伏,以及如何添加骨骼、肌肉、衣物褶皱等细节。 硬表面雕刻与软表面塑形: 分别讲解硬表面建模(如机械、盔甲)与软表面建模(如生物、布料)的独特技法。硬表面雕刻强调精确的边缘、平整的面以及规则的几何体;软表面塑形则更侧重于有机形态的流畅过渡和细腻的肌理表现。 拓扑与模型优化: 讲解模型拓扑的重要性,包括面数控制、四边面优先原则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模型优化,为后续的纹理绘制、骨骼绑定和渲染打下坚实基础。 UV展开与贴图绘制基础: 介绍UV展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贴图(如法线贴图、颜色贴图、高光贴图等)来丰富模型的细节和表现力。我们将引导读者理解贴图在最终渲染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生命赋予——材质、渲染与后期加工 模型完成只是一个阶段,如何使其在数字世界中焕发光彩,离不开材质、渲染和后期处理的加持。 材质的科学与艺术: 深入探讨不同材质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折射、粗糙度、透明度等),以及如何在软件中构建逼真的材质节点。我们将分析金属、皮肤、布料、玻璃等常见材质的构建方法。 灯光与构图: 学习不同灯光设置(如三点布光、HDRI环境光)对模型视觉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构图原理,突出模型的最佳视角和故事性。 渲染引擎的探索: 介绍主流渲染引擎(如Cycles, Arnold, V-Ray等)的工作原理和常用设置,指导读者如何根据模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渲染器,并优化渲染参数,获得高质量的渲染输出。 后期合成与调色: 学习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对渲染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包括色彩校正、对比度调整、添加景深效果、以及与其他元素合成,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视觉表现力。 动态与交互的可能性: 简要介绍模型在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中,如何通过骨骼绑定、表情设置等技术,实现模型的动态变化和交互功能,为读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每一项技术讲解都伴随着详细的步骤说明和直观的图示,确保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 案例丰富多样: 涵盖了从写实人像、奇幻生物、科幻机械到道具设计等多种类型的模型创作,满足不同兴趣领域读者的需求。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内容组织由浅入深,适合零基础的初学者,也能为有一定经验的艺术家提供新的启发和技巧。 注重艺术性与技术性结合: 强调模型制作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艺术审美和创意表达的体现。 行业视角与前沿趋势: 融入了当前数字艺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行业实践经验。 《数字雕塑的艺术:从概念到模型的创作实践》将是你通往三维模型创作世界的理想向导。无论你的目标是为个人项目增添光彩,还是希望在专业领域大展宏图,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用的工具和源源不断的灵感。让我们一起用数字的画笔,描绘出心中无限的奇思妙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完全是被这本书的哲学思辨深度所吸引的。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理论堆砌,而是对现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的持续追问。作者从一个极小的哲学命题切入,逐步构建起一个宏大的知识体系,涉及后现代思潮对主体性的解构,以及认知科学在伦理判断中的应用。书中的论证逻辑链条严密到令人称奇,每一步推导都仿佛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数学公式,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反驳或赞同。我尤其喜欢它对“时间感知”的本体论探讨,作者引入了许多跨学科的案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触摸。这本书需要读者投入大量心力去消化和吸收,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但当最终读完,那种思维被拓展、认知被重塑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学习高效工作方法的目的,但它给予我的却是关于个人效能与心智模式重塑的深刻洞见。作者并没有提供任何快速成功的秘诀,而是着重剖析了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管理注意力的生物学基础。书中有一章专门讲解了“深度工作”状态下神经递质的微妙变化,结合现代职场环境的碎片化干扰,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应对策略。更出色的是,它强调了休息与恢复在创造力周期中的核心地位,这与当前社会普遍推崇的“过度劳累”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且富有启发性,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那些感到被日常琐事淹没、渴望找回对时间掌控感的职场人士而言,这本书提供的认知工具箱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传统文学情有独钟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通常对技术类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深入探讨了古典诗词的格律演变与意境的继承与创新,从先秦的《诗经》到唐宋的律绝,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剖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心境投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词牌选用与情感张力的微妙关系的论述,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本进行旁证,并辅以精妙的注释,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雅的时代,感受着字里行间流淌的悲欢离合。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己人文素养、领略中华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文学瑰宝,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语言美学的深度体悟。

评分

这本书的美食探寻之旅简直是打开了我味蕾的新世界!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菜谱集合,但事实远超预期。作者以“寻味者”的身份,踏遍了世界各地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烹饪技艺。书中详细记录了从原料的选取、传统工具的使用,到火候掌控的每一个细节,配上了令人垂涎的、如艺术品般的摄影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探讨了地域文化、宗教习俗对食物形态的塑造。我被书中描绘的阿尔卑斯山区古法发酵面包的场景深深打动,那种对传统的坚守和对食材的敬畏,令人动容。这本书成功地将人类学、地理学与烹饪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读完后,我只想立刻走进厨房,用最虔诚的心态去对待每一餐。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历史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叙事手法上独具匠心,它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时间线性叙述,而是围绕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微观研究展开。作者将视角聚焦于幕后的小人物和那些未被主流史学记载的民间风俗,通过对地方志、家族信札的交叉比对,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饱满的历史图景。特别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的地理分析那几章,图表和地图的绘制极其详尽,让我对当年的经济地理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书中对权力斗争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的分析,也很有启发性,它挑战了许多既有的历史定论。虽然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专业,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如同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学术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