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講解3D網絡遊戲角色製作的專業教材,全書整體框架分為概論、基礎知識講解及實例製作三大部分。概論主要對當今遊戲行業的發展、遊戲項目團隊的構架、産品整體研發製作流程,以及遊戲設計師的學習規劃和職業發展進行講解;基礎知識部分主要講解3D角色的設計製作流程、人體的基本比例和結構知識,以及3ds Max軟件的基本建模操作;實例製作部分通過各種典型的網絡遊戲角色製作項目案例,讓讀者係統掌握3D遊戲角色的基本製作流程和方法技巧。
李瑞森,Autodesk AAI認證講師、3DSMAX産品專傢、ADOBE ACCD中國認證設計師。曾任北京林果日盛科技有限公司遊戲場景美術設計師,參與《風火之旅Online》和《QQ西遊》的研發。颱灣大宇軟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級遊戲美術設計師,參與大型MMORPG《三國戰魂》的全程研發製作,後參與《仙劍奇俠傳五》的場景設計製作。現任山東宇揚動漫文化有限公司産品總監,執導的多部動漫作品在省級和國傢多個奬項評選中獲奬。主編過《遊戲場景設計實例教程》、《遊戲場景設計實例教程?高級篇》、《Unity3D遊戲場景設計實例教程》、《遊戲專業概論》、《網絡遊戲場景設計與製作實戰》等多部遊戲設計專業教材,並廣泛應用於全國各個高校的遊戲設計專業,受到廣泛好評。
第1章 遊戲美術設計概論 (1)
1.1 遊戲美術的概念與風格 (2)
1.2 遊戲美術技術的發展 (4)
1.3 網絡遊戲的研發製作流程 (11)
1.3.1 遊戲公司的部門架構 (12)
1.3.2 遊戲美術的職能劃分 (14)
1.3.3 遊戲項目的製作流程 (20)
1.4 遊戲美術設計入門與學習 (25)
1.5 遊戲美術設計師就業前景 (29)
第2章 遊戲角色設計理論 (31)
2.1 網絡遊戲角色設計的特點 (32)
2.2 網遊角色設計與製作流程 (35)
2.3 人的形體及結構基礎知識 (38)
2.3.1 形體比例 (38)
2.3.2 骨骼結構 (41)
2.3.3 人體肌肉結構 (42)
第3章 3D角色的建模與製作流程 (51)
3.1 3ds Max角色建模基礎 (52)
3.1.1 3ds Max軟件界麵講解 (52)
3.1.2 3ds Max軟件視圖操作 (59)
3.1.3 3ds Max建模基礎操作 (66)
3.2 3D模型貼圖技術詳解 (74)
3.2.1 貼圖坐標的概念 (74)
3.2.2 UV編輯器的操作 (76)
3.2.3 模型貼圖的繪製 (83)
3.3 遊戲角色模型製作規範 (90)
第4章 遊戲人體模型的製作 (95)
4.1 模型製作前的準備 (96)
4.2 男性人體模型的製作 (96)
4.3 女性人體模型的製作 (106)
4.4 人體模型UV的拆分 (109)
4.5 人體貼圖的繪製 (112)
第5章 遊戲角色道具模型實例製作 (115)
5.1 角色道具模型的概念 (116)
5.2 角色道具模型大劍的製作 (116)
5.3 角色道具模型巨斧的製作 (127)
5.4 角色道具模型法杖的製作 (136)
5.5 角色道具模型槍械的製作 (142)
第6章 網遊NPC角色模型實例製作 (151)
6.1 頭部模型的製作 (152)
6.2 軀乾模型的製作 (158)
6.3 四肢模型的製作 (161)
6.4 模型UV拆分及貼圖繪製 (166)
第7章 網遊主角模型實例製作 (173)
7.1 模型製作前的準備 (174)
7.2 頭部模型的製作 (175)
7.3 軀乾模型的製作 (178)
7.4 四肢模型的製作 (182)
7.5 角色道具模型的製作 (189)
7.6 模型UV拆分及貼圖繪製 (191)
第8章 網遊怪物模型實例製作 (197)
8.1 模型製作前的準備 (198)
8.2 頭部模型的製作 (201)
8.3 身體模型的製作 (207)
第9章 Q版角色模型實例製作 (219)
9.1 Q版角色模型的特點 (220)
9.2 Q版角色模型製作 (223)
第10章 網遊坐騎模型實例製作 (237)
10.1 模型製作前的準備 (238)
10.2 遊戲坐騎模型馬的製作 (240)
10.3 模型貼圖的繪製 (246)
第11章 次世代遊戲角色模型實例製作 (251)
11.1 次世代遊戲角色模型的特點 (252)
11.2 次世代遊戲角色模型的製作流程 (255)
11.3 次世代遊戲角色高精度模型製作 (259)
11.4 遊戲低精度模型的製作 (269)
11.5 模型貼圖的製作 (280)
3ds Max中英文命令對照 (289)
3ds Max軟件常用快捷鍵列錶 (294)
人體骨骼肌肉結構圖 (298)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傳統文學情有獨鍾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通常對技術類書籍敬而遠之,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透著一股沉穩的書捲氣,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深入探討瞭古典詩詞的格律演變與意境的繼承與創新,從先秦的《詩經》到唐宋的律絕,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剖析瞭不同時代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心境投射。我尤其欣賞其中對詞牌選用與情感張力的微妙關係的論述,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原始文本進行旁證,並輔以精妙的注釋,使得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雅的時代,感受著字裏行間流淌的悲歡離閤。對於任何希望提升自己人文素養、領略中華文化精髓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的文學瑰寶,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語言美學的深度體悟。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是抱著學習高效工作方法的目的,但它給予我的卻是關於個人效能與心智模式重塑的深刻洞見。作者並沒有提供任何快速成功的秘訣,而是著重剖析瞭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管理注意力的生物學基礎。書中有一章專門講解瞭“深度工作”狀態下神經遞質的微妙變化,結閤現代職場環境的碎片化乾擾,給齣瞭極具操作性的應對策略。更齣色的是,它強調瞭休息與恢復在創造力周期中的核心地位,這與當前社會普遍推崇的“過度勞纍”文化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語言風格非常直接且富有啓發性,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對於那些感到被日常瑣事淹沒、渴望找迴對時間掌控感的職場人士而言,這本書提供的認知工具箱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作為一名資深的曆史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敘事手法上獨具匠心,它並沒有采取傳統的時間綫性敘述,而是圍繞特定曆史時期對社會結構變遷的微觀研究展開。作者將視角聚焦於幕後的小人物和那些未被主流史學記載的民間風俗,通過對地方誌、傢族信劄的交叉比對,構建瞭一個立體而飽滿的曆史圖景。特彆是關於古代商業貿易路綫的地理分析那幾章,圖錶和地圖的繪製極其詳盡,讓我對當年的經濟地理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書中對權力鬥爭中非正式製度的影響的分析,也很有啓發性,它挑戰瞭許多既有的曆史定論。雖然內容涉及的領域非常專業,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如同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學術性與可讀性達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評分我完全是被這本書的哲學思辨深度所吸引的。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理論堆砌,而是對現象與本質之間關係的持續追問。作者從一個極小的哲學命題切入,逐步構建起一個宏大的知識體係,涉及後現代思潮對主體性的解構,以及認知科學在倫理判斷中的應用。書中的論證邏輯鏈條嚴密到令人稱奇,每一步推導都仿佛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數學公式,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拿起筆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反駁或贊同。我尤其喜歡它對“時間感知”的本體論探討,作者引入瞭許多跨學科的案例,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觸摸。這本書需要讀者投入大量心力去消化和吸收,它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但當最終讀完,那種思維被拓展、認知被重塑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這本書的美食探尋之旅簡直是打開瞭我味蕾的新世界!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菜譜集閤,但事實遠超預期。作者以“尋味者”的身份,踏遍瞭世界各地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烹飪技藝。書中詳細記錄瞭從原料的選取、傳統工具的使用,到火候掌控的每一個細節,配上瞭令人垂涎的、如藝術品般的攝影作品。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更是關於“為什麼這樣做”——探討瞭地域文化、宗教習俗對食物形態的塑造。我被書中描繪的阿爾卑斯山區古法發酵麵包的場景深深打動,那種對傳統的堅守和對食材的敬畏,令人動容。這本書成功地將人類學、地理學與烹飪藝術完美地融閤在一起,讀完後,我隻想立刻走進廚房,用最虔誠的心態去對待每一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