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稀土标准汇编:试验方法和标准样品卷 [Collection of Chinese Standards on Rare Earth 2016-Volume Two: Testing Method Standards and Certifies Reference Materials]

2016中国稀土标准汇编:试验方法和标准样品卷 [Collection of Chinese Standards on Rare Earth 2016-Volume Two: Testing Method Standards and Certifies Reference Material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稀土
  • 标准
  • 试验方法
  • 标准样品
  • 中国标准
  • 2016
  • 材料科学
  • 分析测试
  • 化学
  • 无机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228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592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ollection of Chinese Standards on Rare Earth 2016-Volume Two: Testing Method Standards and Certifies Reference Materials##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6中国稀土标准汇编:试验方法和标准样品卷》内容包括截至2015年12月国内出版的现行有效的稀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稀土标准样品等。《2016中国稀土标准汇编:试验方法和标准样品卷》分为试验方法、标准样品两部分,具体内容涉及:氧化钕标准样品、稀土分析用标准溶液(阴离子)、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相对亮度标准样品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部分 试验方法
GB/T 12690.1-2015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GB/T 12690.2-2015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2690.3-2015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2690.4-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GB/T 12690.5-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铝、铬、锰、铁、钴、镍、铜、锌、铅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方法1) 钴、锰、铅、镍、铜、锌、铝、铬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2)
GB/T 12690.6-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 12690.7-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12690.8-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钠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2690.9-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氯量的测定 硝酸银比浊法
GB/T 12690.10-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12690.11-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2690.12-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钍量的测定 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2690.13-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钼、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2690.14-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钛量的测定
GB/T 12690.15-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钙量的测定
GB/T 12690.16-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GB/T 12690.17-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
GB/T 14634.1-2010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1部分:相对亮度的测定
GB/T 14634.2-2010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发射主峰和色度性能的测定
GB/T 14634.3-2010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3部分:热稳定性的测定
GB/T 14634.5-2010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5部分:密度的测定
GB/T 14634.6-2010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6部分:比表面积的测定
GB/T 14634.7-2010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7部分:热猝灭性的测定
GB/T 14635-2008 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总量的测定
GB/T 16477.1-2010 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
GB/T 16477.2-2010 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钙、镁、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6477.3-2010 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6477.4-2010 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硅量的测定
GB/T 16477.5-2010 稀土硅铁合金及镁硅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6484.1-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氧化铈量的测定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 16484.2-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氧化铕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6484.3-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15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6484.4-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氧化钍量的测定 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
GB/T 16484.5-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氧化钡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6484.6-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氧化钙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7-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8-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氧化钠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9-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氧化镍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10-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氧化锰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11-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氧化铅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12-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硫酸根量的测定
GB/T 16484.13-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氯化铵量的测定 蒸馏-滴定法
GB/T 16484.14-2009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4部分:磷酸根量的测定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16484.15-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碳酸轻稀土中氯量的测定硝酸银比浊法
GB/T 16484.16-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6部分:氯化稀土中水不溶物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6484.18-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碳酸轻稀土中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6484.20-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氧化镍、氧化锰、氧化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钍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16484.21-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氧化铁量的测定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GB/T 16484.22-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16484.23-2009 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第23部分:碳酸轻稀土中酸不溶物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18114.1-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8114.2-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氧化钍量的测定
GB/T 18114.3-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氧化钙量的测定
GB/T 18114.4-201O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氧化铌、氧化锆、氧化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8114.5-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氧化铝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8114.6-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二氧化硅量的测定
GB/T 18114.7-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氧化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 18114.8-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8114.9-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量的测定 磷铋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18114.10-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8114.11-2010 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氟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GB/T 18115.1-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镧中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2-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铈中镧、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3-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镨中镧、铈、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4-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钕中镧、铈、镨、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5-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钐中镧、铈、镨、钕、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6-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铕中镧、铈、镨、钕、钐、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7-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钆中镧、铈、镨、钕、钐、铕、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8-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铽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9-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镝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0-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钬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1-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铒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2-2006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钇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镥量的测定
GB/T 18115.13-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铥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4-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4部分:镱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镥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5.15-201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镥中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和钇量的测定
GB/T 18116.1-2012 氧化钇铕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钐、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镝、氧化钬、氧化铒、氧化铥、氧化镱和氧化镥量的测定
GB/T 18116.2-2008 氧化钇铕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铕量的测定
GB/T 18882.1-2008 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
GB/T 18882.2-2008 离子型稀土矿混合稀土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
GB/T 20166.1-2012 稀土抛光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氧化铈量的测定滴定法
GB/T 20166.2-2012 稀土抛光粉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GB/T 20167-2012 稀土抛光粉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抛蚀量和划痕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0170.1-2006 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稀土化合物粒度分布的测定
GB/T 20170.2-2006 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稀土化合物比表面积的测定
GB/T 23594.1-2009 钐铕钆富集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 23594.2-2009 钐铕钆富集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GB/T 23595.1-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1部分:光谱性能的测定
GB/T 23595.2-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2部分:相对亮度的测定
GB/T 23595.3-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3部分:色品坐标的测定
GB/T 23595.4-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4部分:热稳定性的测定
GB/T 23595.5-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5部分:pH值的测定
GB/T 23595.6-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6部分:电导率的测定
GB/T 23595.7-2010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7部分:热猝灭性的测定
GB/T 24981.1-2010 稀土长余辉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1部分:发射主峰和色品坐标的测定
GB/T 24981.2-2010 稀土长余辉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2部分:相对亮度的测定
GB/T 26416.1-2010 镝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6416.2-2010 镝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稀土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26416.3-2010 镝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钙、镁、铝、硅、镍、钼、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264.16.4-2010 镝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
GB/T 26416.5-2010 镝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氧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
GB/T 26417-2010 镨钕合金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稀土配分量的测定
GB/T 29656-2013 镨钕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9916-2013 镧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9918-2013 稀土系AB5型贮氢合金压力-组成等温线(PCI)的测试方法
GB/T 30454-2013 LED用稀土硅酸盐荧光粉试验方法
GB/T 30457-2013 灯用稀土紫外发射荧光粉试验方法
GB/T 31967.1-2015 稀土永磁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第1部分:磁通温度特性的测定
GB/T 31967.2-2015 稀土永磁材料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第2部分: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的测定
GB/T 31969 2015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试验方法 荧光粉二次特性的测定
XB/T 601.1-2008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硼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XB/T 601.2-2008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铁、钙、镁、铬、锰、铜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XB/T 601.3-2008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XB/T 601.4-2008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碳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线吸收法
XB/T 601.5-2008 六硼化镧化学分析方法 酸溶硅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XB/T 607-2011 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涂层材料试验方法
XB/T 610.1-2015 钐钴永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钐、钴、铜、铁、锆、钆、镨配分量的测定
XB/T 610.2-2015 钐钴永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钙、铁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XB/T 610.3-2015 钐钴永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氧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
XB/T 611-2009 草酸稀土化学分析方法灼减量的测定重量法
XB/T 612.1-2009 钕铁硼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XB/T 612.2-2009 钕铁硼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氧化物配分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
XB/T 612.3-2013 钕铁硼废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硼、钴、铝、铜、铬、镍、锰、钛、钙、镁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3.1-2010 铈铽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氧化铈和氧化铽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3.2-2010 铈铽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氧化镧、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钐、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镝、氧化钬、氧化铒、氧化铥、氧化镱、氧化镥和氧化钇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4.1-2011 钆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 重量法
XB/T 614.2-2011 钆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镁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XB/T 614.3-2011 钆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XB/T 614.4-2011 钆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氟量的测定水蒸气蒸馏分光光度法
XB/T 614.5-2011 钆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稀土杂质量的测定
XB/T 614.6-2011 钆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铝、钙、铜、铁、镍、硅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5-2012 氟化稀土化学分析方法 氟量的测定 水蒸汽蒸馏-EDTA滴定法
xB/T 616.1-2012 钆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重量法
XB/T 616.2-2012 钆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稀土杂质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6.3-2012 钆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钙、镁、铝、锰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6.4-2012 钆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XB/T 616.5-2012 钆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硅量的测定 硅钼蓝分光光度法
XB/T 617.1-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 草酸盐重量法
XB/T 617.2-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十五个稀土元素量的测定
XB/T 617.3-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硼、铝、铜、钴、镁、硅、钙、钒、铬、锰、镍、锌和镓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7.4-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XB/T 617.5-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锆、铌、钼、钨和钛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7.6-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XB/T 617.7-2014 钕铁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XB/T 618.1-2015 钕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铝、铜、铁、镍和硅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8.2-2015 钕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镧、铈、镨、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钇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XB/T 619-2015 离子型稀土原矿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相稀土总量的测定
XB/T 701-2015 钐钴永磁合金粉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平均粒度及激光粒度分布的测定

第2部分 标准样品
GSB 04-1645~1646-2003 氧化镧标准样品
GSB 04-1647~1648-2003 氧化钕标准样品
GSB 04-1709~1711-2004 氧化钇铕标准样品
GSB 04-1770~1773-2004 稀土分析用标准溶液(阴离子)
GSB 04-1774~1788-2004 稀土分析用标准溶液(单元素)
GSB 04-1789-2004 稀土分析用标准溶液(多元素混合)
GSB 04-2068~2069-2007 氧化钇标准样品
GSB 04-2534 2009 稀土蓄光型(长余辉)荧光粉相对亮度标准样品
GSB 04-2535-2009 白光LED灯用稀土黄色荧光粉相对亮度标准样品
GSB 04-2602~2604-2010 氧化镧标准样品
GSB 04-2705-2011 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相对亮度标准样品
GSB 04-2805-2011 镨钕氧化物标准样品
GSB 04-3064-2013 混合轻稀土氧化物稀土配分标准样品
GSB 04-3065-2013 混合轻稀土少铕氧化物稀土配分标准样品
GSB 04-3066-2013 LED用稀土硅酸盐荧光粉相对亮度标准样品
GSB 04-3097-2013 灯用稀土紫外发射荧光粉相对发射强度标准样品
GSB 04-3139-2014 钐铕钆富集物标准样品
GSB 04-3258-2015 钕同位素比值分析标准样品
GSB 04-3264-2015 灯用稀土磷酸盐绿色荧光粉相对亮度标准样品

前言/序言


矿物资源勘探与评价: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最新进展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现代矿物资源勘探与评价领域的前沿方法、技术体系与实践经验。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旨在为地质学家、矿产勘探工程师、资源评估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导性的专业参考书。本书聚焦于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关键环节,从宏观地球科学背景构建到微观矿物学分析的各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当前最先进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并重点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资源潜力预测及矿床类型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一部分:区域地质背景的构建与分析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区域地质研究的基本原理与历史演进,强调在资源勘探初期,准确理解目标区域的构造演化史、岩浆-变质作用背景以及沉积盆地特征的重要性。 第一章: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高光谱、多光谱遥感数据在识别蚀变带、圈定关键岩性单元方面的效能。内容涵盖了从数据获取、辐射定标到信息提取的全流程技术,特别是针对深覆盖区(如沙漠、植被覆盖区)遥感解译的新算法和应用案例。重点讨论了激光雷达(LiDAR)数据在揭示隐伏构造、地貌控制因素及工程地质问题中的独特优势。 第二章:区域地球物理勘探的集成方法 本章系统梳理了重力、磁法、电法(包括电阻率法、激发极大化极化法等)和电磁法在区域找矿中的应用策略。强调了多参数、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融合解释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三维反演技术,构建区域性的物性异常体模型,并将其与已知的地质信息进行约束,以提高深部及隐伏矿体的预测精度。此外,还深入探讨了大地电磁法(MT/TEM)在深部地壳结构探测中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大型成矿带的意义。 第三章:区域地球化学采样与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本章聚焦于区域地球化学的系统性采样设计与分析。从区域土壤、溪流沉积物、岩石全岩分析到多介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如大气沉降物、生物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重点介绍了异常识别的多元统计方法,如主成分分析(PCA)、因子分析(FA)以及分形理论在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阈值方面的应用。同时,结合具体的矿床类型,构建和验证了区域尺度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第二部分:矿床学与矿床类型学的新视角 本部分将研究重点从区域背景转向具体的成矿过程与矿床形成机制,旨在深化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认识,指导靶区优选。 第四章:典型矿床类型的微观与中观研究 深入剖析了斑岩型铜金矿、热液脉型金矿、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以及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条件、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别关注了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硫化物、脉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精细分析,揭示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 第五章:大型沉积盆地与非常规资源潜力评价 针对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对非常规资源的需求,本章详细探讨了页岩气/油、致密砂岩气、页岩型/致密型金属矿产(如页岩铜、页岩油砂等)的赋存状态、资源潜力评价方法。内容包括沉积相分析、储层岩石学特征、有利成矿(储)要素的耦合分析以及三维地质建模在资源量化中的作用。 第六章:深部地质过程与高温高压实验模拟 本章介绍了利用高温高压(HPHT)实验技术模拟地壳深部矿化过程的最新成果。通过对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熔融分异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地幔-地壳作用对关键金属(如金、铂族元素)迁移和富集的控制机制。强调了实验地球化学数据在约束区域地质模型中的关键地位。 第三部分:资源量化与三维地质建模 本部分着重于从地质认识到资源评估的工程化转化,强调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在现代矿产勘探中的核心作用。 第七章:钻探工程优化与地质信息实时获取 详细阐述了深部钻探工程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特别关注定向钻探技术、套管质量控制及降低工程风险的策略。引入了地质导向(Geosteering)技术在非常规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利用随钻测量(LWD)实时获取岩性、物性参数的流程。 第八章:矿体建模与资源储量估算 本章系统介绍了矿体(或矿化带)的三维隐式/显式建模技术。对比了地质统计学方法(如克里金法、序贯高斯模拟)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详细讲解了依据国际标准(如JORC、NI 43-101)进行矿产资源量和储量估算的规范流程、数据可靠性评估(QA/QC)以及不确定性分析。 第九章:集成化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平台 本书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将所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钻探数据整合进统一的数字平台。探讨了基于GIS和专业地质软件(如Leapfrog, Vulcan等)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步骤,包括地层接触面、断裂带、蚀变带的约束建模。并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模型进行多目标叠加分析,优化钻探部署,指导潜在矿体的靶区优选和潜在经济价值的初步评估。 结语: 本书力求在广阔的区域地质背景下,有机结合微观矿物学证据与宏观地球物理响应,系统呈现当代矿产资源勘探评价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特征,为实现高效、精准的资源发现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方法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份汇编在我工作流程中的作用,更偏向于“合规性审查工具”。我们部门在进行新产品投产前的质量控制流程建立时,必须对照这些标准逐条核对我们的内部SOP(标准操作程序)。如果我们的测试流程中缺少了标准中要求的某个步骤,或者某个关键参数偏离了标准规定的范围,那么我们提交给监管机构或客户的报告就可能被视为无效。这本书帮我们建立了一个“防火墙”,确保我们的测试流程在国家层面是站得住脚的。尤其是在涉及环境影响评估和资源回收的测试中,标准的统一性变得尤为重要。我特别关注了附录部分,通常这些地方会隐藏着一些非常实用的技术细节或者修订历史说明,有助于我们理解标准的演变脉络,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总而言之,它是一份必须拥有,但阅读起来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储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比较枯燥的,它更像是一份技术手册而不是一本知识普及读物。我尝试去了解其中一些关于重量法和容量法在特定稀土体系中的应用规范。这些传统方法虽然看起来“老派”,但在某些特定的验证环节依然不可或缺,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极高的内在准确度(尽管效率较低)。书中对于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推荐的精度等级有明确的划分,这对于我们进行方法验证(Method Validation)时避免“错配”至关重要。例如,在测定某低含量镧时,选择哪种沉淀剂的pH范围,以及如何控制共沉淀效应,这些细微的差别都被量化了。我深切感受到,稀土分析的难度不在于“测得到”,而在于“测得准且重复性好”。这份汇编正是致力于解决这种“准”和“重复性”的难题,通过强制性的标准化操作,将人为误差降到最低。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是教科书式的严谨,封面设计简洁,充满了专业文献特有的那种沉稳感。我个人比较关注稀土材料的分析测试技术,尤其是涉及到高精度测定方法的标准流程。这本书的章节结构清晰地划分了不同元素的检测流程,从样品前处理到最终的数据解析,每一步骤的参数都有详细的规定。对于实验室操作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可以随时查阅的“圣经”。我特别欣赏它在方法学上的深度,它不仅仅是罗列出“怎么做”,更是深入到为什么选择这个特定的试剂浓度或者这个特定的反应时间,这对于理解背后的化学原理非常有帮助。不过,如果初学者要直接上手,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毕竟它面向的是已经有一定基础、追求标准化和可追溯性的专业人士。我希望未来能看到一些结合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如ICP-MS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最新标准解读,让这本经典的汇编能更紧密地跟上技术前沿的发展步伐。整体来说,作为工具书,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确保了国内稀土行业在分析数据上的统一性和可靠性,这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基石。

评分

我拿到这本厚厚的标准汇编时,第一印象是其内容的前沿性与挑战性。稀土领域标准化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因为稀土元素种类繁多,且其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分离和精确测定难度极高。这本书系统性地收录了2016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规范,这意味着它覆盖了当时最新的行业共识和技术瓶颈的突破点。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痕量杂质检测的部分,这对高纯度稀土材料的制备至关重要。标准的严苛程度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品质等级。这本书的细节之处,比如对空白值的控制要求,对标准物质纯度的溯源要求,都体现了制定者对精度和准确度的极致追求。坦率地说,研读这些标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阅读的书籍,而是一份需要严格执行的合同。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而言,掌握这些国内标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确保了我们的产品能够获得国内权威机构的认可。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稀土材料研发的工程师,我对标准样品(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CRMs)的依赖性非常高。这次汇编中专门开辟的章节专门针对标准样品——这对我来说是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一本高质量的标准样品是验证任何分析方法是否准确的“金标准”。汇编详细列出了不同基体(如氧化物、金属、合金)的标准样品特性值、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及证书的有效性要求。这不仅仅是关于“用什么样品”,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信任这个样品”。我发现其中对不确定度的计算和表达方式非常规范,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向客户报告的置信区间。如果标准样品本身存在问题,那么我们所有的测试结果都将失去公信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语言和一套公认的度量衡体系,使得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对比才有可能实现“同源可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