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规范指导案例

量刑规范指导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英 著
图书标签:
  • 量刑规范
  • 指导案例
  • 刑法
  • 司法实践
  • 案例分析
  • 裁判参考
  • 法律实务
  • 量刑标准
  • 刑事司法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971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75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1
字数:48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兼具专业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广大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工作者必备的办案指导用书
  ◎法学专家学者进行理论和案例研究的重要参考

内容简介

  《量刑规范指导案例》由主导全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组织全国法院长期从事量刑规范化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专家进行编写。
  该书是量刑规范化改革的经验总结,通过指导案例深入解读量刑方法,解决疑难争议问题,完善《量刑指导意见》,引导量刑规范化工作发展,是《量刑指导意见》的重要补充,对规范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案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刑基本方法的适用,共18个案例;第二部分为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共20个案例;第三部分为常见犯罪的量刑,共51个案例;第四部分为量刑程序,共6个案例。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案例要点,指导办理同类案件。

目录

第一部分量刑基本方法的适用
案例1张传宝故意伤害案
——如何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
案例2王启飞故意伤害案
——如何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案例3黄福兴、黄奇兴、黄立涛、黄立强诈骗案
——如何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案例4杨某、黄某某抢劫案
——如何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次数”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案例5李贵林、于立志、刘海龙故意伤害案
——如何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后果”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案例6杨涛等强奸案
——多个量刑情节并存时如何调节基准刑
案例7张洪志盗窃案
——盗窃犯罪部分既遂部分未遂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调节基准刑
案例8张陆辉抢劫案
——抢劫犯罪部分既遂部分未遂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调节基准刑
案例9陈小军、王大波、兰某某盗窃案
——十八周岁前后犯同种罪的,如何适用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调节基准刑
案例10许小民强奸、抢劫案
——适用于数罪的累犯情节如何调节个罪的基准刑
案例11朱凡凡等故意伤害案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的,如何依法确定宣告刑
案例12夏贤华抢劫案
——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的,如何依法确定宣告刑
案例13郭少波强奸案
——如何适用减轻处罚情节
案例14王某某抢劫案
——如何行使综合裁量权依法确定宣告刑
案例15段隆华非法拘禁案
——在量刑规范中如何适用管制
案例16白铉民、李相湖盗窃案
——在量刑规范中如何适用单处罚金
案例17姜文中、王荣春故意伤害案
——在量刑规范中如何适用缓刑
案例18王斌故意伤害案
——在量刑规范中如何适用免予刑事处罚
第二部分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案例19王标故意伤害案
——多种从重及从宽处罚量刑情节并存时如何适用
案例20刘某故意伤害案
——如何适用未成年人犯罪情节
案例21朱建辉抢劫案
——如何适用未遂犯情节
案例22王墨涵、马城、马世君聚众斗殴案
——如何适用从犯情节
案例23李宾、王振、张磊寻衅滋事案
——如何适用罪责相对较小的主犯情节调节基准刑
案例24黄亚国等寻衅滋事案
——如何适用自首情节
案例25杨大伟等盗窃案
——如何适用立功情节
案例26杨传祥盗窃案
——如何适用坦白情节
案例27李建成等非法拘禁案
——当庭自愿认罪与坦白情节并存时如何适用
案例28杨永亮、王水旺盗窃案
——如何适用退赃退赔情节
案例29吴章坤、龚涛敲诈勒索案
——如何适用部分共同被告人退赃退赔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被害人对全案被告人谅解情节
案例30蒲天朋抢劫案
——如何适用赔偿谅解情节
案例31何巨登抢劫案
——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与退赃退赔情节并存时如何适用
案例32彭洪涛、冯治海、程焱林故意伤害案
——如何适用刑事和解情节
案例33朱勇抢劫案
——如何适用累犯情节
案例34唐志强盗窃案
——前科与累犯情节并存时如何适用
案例35曹振国等故意伤害案
——对再犯之罪可能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被告人如何认定累犯情节
案例36陈六辉敲诈勒索案
——如何适用前科情节
案例37蓝曲非法拘禁案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能否作为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38王松林强奸案
——对智力残疾的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的如何从重处罚
第三部分常见犯罪的量刑
案例39冯振江交通肇事案
——如何适用交通肇事犯罪中无证驾驶、逃逸等情节
案例40范平忠交通肇事案
——逃逸行为已作为认定事故责任的情节,能否再作为加重处罚情节
案例41龚某交通肇事案
——如何认定并适用“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情节
案例42左子先交通肇事案
——如何认定并适用“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
案例43王友彬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如何认定并适用自首情节
案例44肖胜故意伤害案
——因不满医院治疗效果而持刀伤害医护人员的,如何定罪量刑
案例45周渝故意伤害案
——如何考虑伤情等级确定量刑起点
案例46林云军故意伤害案
——轻伤伤残等级是增加刑罚量的事实还是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47张熊法故意伤害案
——如何根据重伤伤残等级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案例48李中建故意伤害案
——如何适用被害人过错情节
案例49姚田捷强奸案
——如何确定奸淫幼女犯罪的量刑起点
案例50陈本寿强奸案
——如何适用强奸未成年人致其怀孕情节
案例51刘久忠强奸、盗窃案
——强奸多人多次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52安志明强奸案
——多次奸淫同一幼女“情节恶劣”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
准刑
案例53战大波、蒋雪梅非法拘禁案
——非法拘禁多人多次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54王鑫等强奸、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案
——轮奸幼女的,如何适用轮奸加重处罚情节和奸淫幼女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55孔祥峰等非法拘禁案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56赫志伟、周建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案
——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如何定罪量刑
案例57燕山非法拘禁案
——如何适用非法拘禁中的殴打情节
案例58冯望平强奸、抢劫案
——如何认定“入户抢劫”并确定量刑起点
案例59韩振、韩建月抢劫案
——如何根据“持枪抢劫”的加重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
案例60刘金水抢劫、强奸、盗窃案
——同时具有“多次抢劫”和“入户抢劫”情形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61赵燕青、李秀云盗窃案
——如何适用“在医院盗窃病人财物”情节
案例62魏伍兵盗窃案
——多次盗窃数额未达到较大的,如何定罪量刑
案例63王勋旺盗窃案
——入户盗窃数额未达到较大的,如何定罪量刑
案例64张文强盗窃案
——携带凶器盗窃的,如何定罪量刑
案例65仙民英盗窃罪
——对“扒窃”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案例66冯海涛盗窃案
——多次入户盗窃数额较大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67姚世彬等盗窃案
——多次盗窃数额较大的,盗窃次数是增加刑罚量的事实还是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68卢小龙盗窃案
——以破坏性手段盗窃的如何定罪量刑
案例69姜辉诈骗案
——诈骗次数作为增加刑罚量的事实还是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70张清鹏、张马成抢夺案
——如何根据抢夺罪“数额+情节”的不同入罪情形确定量刑起点
案例71范斌抢夺案
——抢夺次数作为增加刑罚量的事实还是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72赵方超职务侵占案
——如何根据职务侵占的“犯罪数额”及“犯罪次数”量刑
案例73张某某敲诈勒索案
——如何根据敲诈勒索罪的不同犯罪构成事实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74胡宝红敲诈勒索案
——多次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75庾少波妨害公务案
——如何根据妨害公务行为及造成的伤害后果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76黄自创、蔡保华、黄宏明聚众斗殴案
——如何认定并适用“持械聚众斗殴”
案例77谭陈陈、黄南锋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
——多次持械聚众斗殴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78宁洪峰等人聚众斗殴案
——致人重伤后果能否作为聚众斗殴其他积极参加者的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79王某某聚众斗殴案
——聚众斗殴次数是增加刑罚量的事实还是从重处罚情节
案例80王敏寻衅滋事案
——同时具有多种寻衅滋事犯罪情形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81卞有宝等寻衅滋事案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82李某甲等寻衅滋事案
——未成年人强取其他未成年人少量财物的,如何定罪处刑
案例83黄广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如何根据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认定“情节严重”并量刑
案例84李开元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如何根据掩饰、隐瞒机动车的数量和价值总额认定和适用“情节严重”
案例85赵子焦运输毒品案
——如何根据毒品数量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案例86吴秀秀贩卖毒品案
——向多人贩卖毒品或者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如何认定“情节严重”并量刑
案例87冯海威贩卖毒品案
——如何适用毒品再犯情节
案例88顾小梅贩卖毒品案
——毒品再犯与累犯情节并存时如何适用
案例89张玉贩卖毒品案
——如何适用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数量引诱情节
第四部分量刑程序
案例90高磊交通肇事案
——如何在刑事速裁程序中适用庭审量刑程序
案例91王海涛盗窃案
——刑事速裁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如何从宽处罚
案例92林浩危险驾驶案
——如何适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
案例93韦光响盗窃案
——如何在简易程序中适用庭审量刑程序
案例94贾有亮寻衅滋事案
——如何在普通程序中适用认罪案件庭审量刑程序
案例95江锦泉寻衅滋事案
——如何在普通程序中适用不认罪案件庭审量刑程序



前言/序言

前言





量刑规范化工作从2010年起在全国中级、基层法院全面试行,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并从2014年起正式实施。随着司法改革深入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成效更加突显,形成与司法责任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对接,案件量刑更加公正均衡,裁判更加公开透明,审判活动更加廉洁高效。规范量刑活动已成为刑事法官的一种自觉和常态,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点是规范量刑方法和量刑程序。《量刑指导意见》和《量刑程序意见》为量刑规范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规范依据,各地法院基本上能按照量刑规范化的要求一体遵循,但由于不同案件呈现的多样性和具体差异,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疑难问题亟须解决。同时,随着刑法修正案和刑事司法解释相继出台,有些规定需要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量刑规范化罪名和刑种的扩大,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

  案例指导是加强审判指导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指导方式。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从2015年开始收集、梳理量刑规范化案例,各地法院先后报送各类常见犯罪案例近千例。我们在分类整理、审查甄别的基础上,编写了量刑规范指导案例95例,形成本书,作为《量刑指导意见》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为审判实践提供文件解读、疑难解答、经验总结、工作导向等方面的帮助。本书对规范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指导案例深入解读量刑方法。《量刑指导意见》明确了量刑步骤,确立了“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的量刑方法,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理解偏差。本书结合量刑的基本方法、量刑情节的适用以及十五种常见犯罪的量刑,通过具体案例深入解读如何运用“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的量刑方法,依法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以及宣告刑,每个案例突出强调定性分析在量刑中的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对于正确理解和执行《量刑指导意见》,特别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定量分析”的量刑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通过指导案例解决疑难、争议问题。各地法院在实施量刑规范化过程中遇到很多疑难、争议问题,例如,不同量刑情节在调节基准刑时的适用顺序和调节方法,部分成年人犯罪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同种犯罪部分既遂部分未遂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多个犯罪构成事实并存时如何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以及个罪中相关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等。由于《量刑指导意见》没有相应规定或者规定不够明确,实践中对这些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本书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统一规范量刑规则,指导相关争议疑难问题的解决。

  ——通过指导案例及时完善《量刑指导意见》。指导案例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每一个指导案例均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案例要点,作为《量刑指导意见》的补充和完善。同时,由于刑法修正案和新司法解释对相关规定作了修改或者作了新的规定,例如,《刑法修正案(九)》将“多次抢夺”作为抢夺罪的入罪要件,司法解释对职务侵占的数额标准作了调整,对毒品犯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作了修改,明确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认定“情节严重”的标准等。本书通过指导案例及时对相关问题予以明确,对《量刑指导意见》作出适当的完善,保证法律和司法解释正确适用。

  ——通过指导案例引领量刑规范化工作。随着量刑规范化罪名和刑种的扩大,量刑规范化工作已经延伸到其他罪名和刑种,需要予以规范。同时,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进,有必要进一步规范量刑程序。本书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罚金刑、缓刑等在量刑规范化中的适用提出规范意见,规范刑事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的庭审量刑程序,促进繁简分流和庭审实质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全书案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刑基本方法的适用,共18个;第二部分为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共20个;第三部分为常见犯罪的量刑,共51个;第四部分为量刑程序,共6个。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提炼出案例要点,指导办理同类案件。

  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南英担任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担任执行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长罗国良、审判长陈学勇担任执行副主编。全书由主编、执行主编、执行副主编分别审定。全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代理审判长刘静坤、法官李占梅、张向东、周铭芳,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孟静涛,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曾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于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刘晓莹,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张琦,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周强,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吴晓蓉、蔡煜庭,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王绮,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常鹏,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法官王虹参与案例编写、审校工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全国各地法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提供了大量典型案例,在此表示感谢!孟静涛、曾琳同志被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帮助案例编写工作,于巍、刘晓莹、张琦、周强、吴晓蓉、蔡煜庭、王绮、常鹏、王虹同志参与案例编写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陈学勇、刘静坤、李占梅、张向东、周铭芳同志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案例收集、筛选、编写、审查、统稿、审校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法律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并致谢忱!

  期望本书对广大读者和实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适用《量刑指导意见》、规范量刑程序有所帮助,进一步提高规范量刑水平,促进量刑公正。由于现有案例尚不足以涵盖实践中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提供的思路和办法在实践中还会有不同认识,敬请读者不吝献言指正。



二○一六年六月
刑罚的艺术:法律实践中的量刑艺术与人文考量 本书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聚焦于司法解释汇编或法律条文解读的工具书,它深入探讨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具人文关怀的领域——刑罚的本质、量刑的哲学基础,以及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如何平衡法律的严谨性与个案的特殊性。我们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剖析刑罚制度的构建逻辑,并探讨在法律条文之外,影响法官裁决的深层次因素。 第一部分:刑罚的哲学根基与历史演变 刑罚的设立绝非简单的惩罚,而是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支柱。本书首先溯源至刑罚思想的源头,从古代的报应主义(Lex Talionis)到启蒙运动时期边沁(Jeremy Bentham)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量刑观,再到现代刑法学中以“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为核心的理论框架。 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刑罚理论如何影响量刑的幅度与种类。报应理论强调罪责刑罚的对等性,要求刑罚与罪行严重程度严格匹配;而功利主义则着眼于未来,强调刑罚的威慑、矫正与隔离功能。现代刑法体系往往是这两种思想的复杂折衷。本书将通过对历史上关键法律文献的梳理,展示这些理论如何渗透到各国刑法典的字里行间,塑造了我们今日对“公正惩罚”的理解。 我们还将考察刑罚执行方式的历史变迁,从流放、酷刑到现代的自由刑为主导的模式。特别关注刑罚的“人性化”进程,探讨惩罚与教育、改造之间的张力。例如,死刑的存废之争,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深刻的道德伦理和人权保障的议题。 第二部分:量刑要素的深度解析——超越法定幅度 虽然刑法典为量刑设定了明确的法定幅度,但“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使得量刑成为一门精微的艺术。本书将详尽剖析影响最终刑罚判定的关键变量,这些变量往往是法官在自由裁量区间内进行权衡的焦点。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在严重性: 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罗列“情节恶劣”、“情节轻微”。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量化或质化地评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例如,在财产犯罪中,对被害人情感损失、对社会信任体系破坏程度的评估;在暴力犯罪中,对生命危险程度、对公共安全的实质影响的分析。 二、主体情节的复杂性: 探讨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包括动机的复杂性、犯罪预谋的周密程度、主观恶性的深浅。书中将运用大量案例分析,展示“激情犯罪”与“蓄意谋杀”在量刑上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基础。此外,对初犯、累犯、偶犯的界定,及其在量刑中如何体现“矫正优先”或“威慑优先”的倾向,也将进行细致的辨析。 三、法定与酌定加重、减轻情节的适用技巧: 法律条文规定的自首、立功、坦白、胁从犯等情节,其适用标准往往存在弹性。本书将聚焦于司法实践中对这些情节的严格或从宽认定标准,探讨如何避免“形式上的自首”而获得不当的减刑,以及如何准确识别和评价那些“未遂”或“中止”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 第三部分:量刑的价值冲突与平衡艺术 量刑的困难,在于它常常要求法官在相互冲突的价值目标之间做出取舍:惩罚的确定性与个案的特殊正义,威慑的普遍性与被告人的个体改造性。 一、量刑的公正性与一致性: 我们将探讨如何实现“同案同判”的理想。书中将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审判庭之间可能存在的“量刑漂移”(Sentencing Disparity),并讨论引入量刑指南、量刑委员会等机制的优缺点。公正不仅意味着对罪责的准确衡量,也意味着对所有被告人一视同仁的对待。 二、刑罚的替代性选择与社会融入: 现代司法趋势倾向于减少监禁刑的依赖。本书详细研究了缓刑、假释、社区矫正等非监禁刑的适用条件、执行难度及矫正效果。特别关注如何评估被告人回归社会的可能性(Recidivism Risk Assessment),以及如何通过量刑决定,最大限度地促进被告人的社会适应与人格重塑,而非仅仅是将其社会隔离。 三、量刑的社会影响与公众感知: 刑罚判决不仅是对被告人的宣告,也是向社会传递价值信号。我们将探讨社会舆论、媒体报道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司法过程,以及法官在维护司法权威与回应社会期待之间所承受的压力。如何在不被民粹主义裹挟的前提下,作出既符合法律精神,又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裁决,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第四部分:量刑中的人权保障与程序正义 程序是实体正义的保障。本书强调,即使在量刑环节,程序正义的价值也必须得到充分体现。这包括被告人充分的辩护权、质证权,以及对量刑证据的审查权。 我们将重点分析“量刑听证”在保障被告人知情权和参与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确保量刑阶段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此外,本书还讨论了量刑阶段的证据开示制度,以防止检察机关在量刑阶段保留“秘密武器”,从而保障辩护律师能够对指控的量刑基础进行有效反驳。 结语:超越判决文书的审判艺术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理解,刑罚的执行绝非简单的数学公式运算,而是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与严谨的法律智慧的结合。优秀的量刑,是在冰冷的法条与活生生的个体生命之间,寻找那个既能实现社会正义,又能体现法律人道精神的最佳平衡点。本书为法律专业人士、法学研究者以及所有关注社会治理和刑罚伦理的读者,提供了一份深度、广度和思辨性的参考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一直对量刑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深感兴趣。读了这本《量刑规范指导案例》后,我真的被它详实的内容和深刻的分析所折服。书中收录的大量案例,涵盖了从轻微犯罪到严重犯罪的各种情况,每一个案例都经过了细致的法律分析,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法官在量刑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以及相关的量刑情节。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呈现了不同法官在处理相似案件时可能出现的不同考量,这让我看到了量刑的复杂性和人情味,也让我对“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那些关于自首、立功、悔罪表现等情节的详细阐释,以及如何将这些情节量化为刑期调整,简直是实操指南。我反复研读了关于侵占罪和职务侵占罪的案例,书中对数额、犯罪次数、造成的后果等量刑要素的区分解释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在理解这类犯罪时起到了拨云见日的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量刑过程,提升法律素养的优秀读物,无论是法学院学生还是普通法律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老刑辩律师,我对《量刑规范指导案例》的价值有着切身的体会。在多年的执业生涯中,我接触过无数的案件,也深知量刑的艺术所在。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抽象的法律条文,通过鲜活的案例,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诠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量刑支点的把握,以及对量刑幅度内自由裁量的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书中很多案例的判决,都体现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最新发展和趋势,比如在环境保护、网络犯罪等新兴领域,量刑的考量因素也在不断演变。我曾经在处理一个涉及网络诈骗的案件时,对于如何精准地计算犯罪数额和确定犯罪性质感到困惑,书中关于电子证据的固定和利用,以及网络犯罪的量刑标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一线律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司法实践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公正议题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更清晰地了解司法判决背后的逻辑。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的探讨,比如在涉及多名被告人、共同犯罪以及复杂证据链的情况下,法官是如何层层剥离,最终做出公正判决的。那些案例中对证据采信、事实认定以及犯罪性质的判断过程,都写得非常详尽,让我仿佛置身于法庭之中,亲历了每一次审判的艰辛与严谨。我曾经对一些看似判罚过重的案件感到困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量刑背后有着如此多考量的维度。它让我明白,法律并非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力求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体的正义。书中的一些篇章,特别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和特定群体犯罪的量刑分析,更是让我深思,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对社会责任的强调,在量刑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法律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于正义与人性的思考录。

评分

这本《量刑规范指导案例》可以说是为我这个法律行业的新人量身定做的“通关秘籍”。我刚开始接触刑辩工作,对于如何准确把握量刑幅度,如何为当事人争取最有利的判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剖析了每个案例的量刑依据和推理过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量刑情节”的详细解读,比如如何对“坦白”、“悔罪”、“退赃退赔”等情节进行有效运用,以及在不同罪名下,这些情节所占的比重和影响。书中的一些量刑“公式”和“模型”,虽然不能直接套用,但却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帮助我学会从宏观到微观地分析案件,寻找最适合当事人的辩护方向。我最近正在处理一个侵财类案件,书里关于盗窃罪、抢夺罪、诈骗罪的量刑区分和情节处理,给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让我感觉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对未来的执业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我平时不太接触法律,但出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我一直对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很关注。《量刑规范指导案例》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量刑过程呈现在我面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一些常见犯罪,如故意伤害、交通肇事、寻衅滋事等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同样是这些犯罪行为,为何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导致不同的判罚结果。书中的一些案例,特别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的,让我看到了法律的温情一面,也让我对“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曾经一直以为,法律就是一堆冰冷的条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它让我明白,量刑不仅仅是计算刑期,更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尊重。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司法实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法律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书好 值得信赖 得仔细研究

评分

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值得一读!

评分

还不错,挺好用的,还会再买。

评分

还不错,挺好用的,还会再买。

评分

京东就是快,很满意!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东西不错,东西不错,东西不错

评分

新书,不错,有一定的参考性,详细的量刑辩护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新书,不错,有一定的参考性,详细的量刑辩护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

值得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