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章文库·沈从文集:从文家书》沈从文一生给夫人张兆和写过许多书信,他曾在信中言及他的爱情:“爱情呢,得到一种命运,写信的命运。”这种“写信的命运”从作者追求张兆和开始,到两人终于结为夫妻,经历新婚远别,乱世飘零,政治劫难,一直未曾停止。信中有执着爱恋,湘情景致,有离愁别恨,无不洋溢着这位作家真挚的情感。这份本难以见到的书信,却因种种因缘际会得以成书,为我们展开这位传奇作家真实的一面。
《含章文库·沈从文集:从文家书》是沈从文的家书选集,全书从当年作者追求张兆和开始,到两人终于结为夫妻,经历新婚远别,乱世飘零,期间沈从文写出大量家信,信中有湘情景致,有离愁别恨,无不洋溢着这位作家真挚的情感。一九四九年,正准备投入大量精力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的沈从文,终止了文学事业,也走下了北大中文系的讲台。这之后沈从文的愁苦以及人生的转变,对文学生命的思考,无不在家书中再一次体现出来。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边城》《长河》《龙朱》《虎雏》《月下小景》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他是一位好社交的热情人,可是在深心里却是一个孤独者。他不仅唱出了少数民族的心声;也唱出了旧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这就是他的深刻处。
——朱光潜
结余情书
由达园致张兆和(一九三一年六月)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一(一九三四年一月八日)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二(一九三四年一月九日第一信)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三(一九三四年一月九日第二信)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二日)
小船上的信(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三日第一信)
泊曾家河———三三专利读物(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三日第二信)
水手们———三三专利读物(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四日第一信)
泊兴隆街(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四日第二信)
河街想象(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四日第三信)
忆麻阳船(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四日第四信)
过柳林岔(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第一信)
泊缆子湾(一九三四年一月十五日第二信)
今天只写两张(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六日第一信)
第三张(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六日第二信)
过梢子铺长潭(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六日第三信)
夜泊鸭窠围(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六日第四信)
第八张(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六日第五信)
梦无凭据(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六日第六信)
由达园致张兆和(一九三一年六月)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
你们想一定很快要放假了。我要玖到××来看看你,我说:“玖,你去为我看看××,等于我自己见到了她。去时高兴一点,因为哥哥是以见到××为幸福的。”不知道玖来过没有?玖大约秋天要到北平女子大学学音乐,我预备秋天到青岛去。这两个地方都不像上海,你们将来有机会时,很可以到各处去看看。北平地方是非常好的,历史上为保留下一些有意义极美丽的东西,物质生活极低,人极和平,春天各处可放风筝,夏天多花,秋天有云,冬天刮风落雪,气候使人严肃,同时也使人平静。××毕了业若还要读几年书,倒是来北平读书好。
你的戏不知已演过了没有?北平倒好,许多大教授也演戏,还有从女大毕业的,到各处台上去唱昆曲,也不为人笑话。使戏子身份提高,北平是和上海稍稍不同的。
听说××到过你们学校演讲,不知说了些什么话。我是同她顶熟的一个人,我想她也一定同我初次上台差不多,除了红脸不会有再好的印象留给学生。这真是无办法的,我即或写了一百本书,把世界上一切人的言语都能写到文章上去,写得极其生动,也不会作一次体面的讲话。说话一定有什么天才,×××是大家明白的一个人,说话嗓子洪亮,使人倾倒,不管他说的是什么空话废话,天才还是存在的。
我给你那本书,《××》同《丈夫》都是我自己欢喜的,其中《丈夫》更保留到一个最好的记忆,因为那时我正在吴淞,因爱你到要发狂的情形下,一面给你写信,一面却在苦恼中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我照例是这样子,做得出很傻的事,也写得出很多的文章,一面糊涂处到使别人生气,一面清明处,却似乎比平时更适宜于做我自己的事。××,这时我来同你说这个,是当一个故事说到的,希望你不要因此感到难受。这是过去的事情,这些过去的事,等于我们那些死亡了最好的朋友,值得保留在记忆里,虽想到这些,使人也仍然十分惆怅,可是那已经成为过去了。这些随了岁月而消逝的东西,都不能再在同样情形下再现了的,所以说,现在只有那一篇文章,代替我保留到一些生活的意义。这文章得到许多好评,我反而十分难过,任什么人皆不知道我为了什么原因,写出一篇这样文章,使一些下等人皆以一个完美的人格出现。
我近日来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到似乎下面的话:“每人都有一种奴隶的德性,故世界上才有首领这东西出现,给人尊敬崇拜。因这奴隶的德性,为每一人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不崇拜首领的人,也总得选择一种机会低头到另一种事上去。”××,我在你面前,这德性也显然存在的。为了尊敬你,使我看轻了我自己一切事业。我先是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无用,所以还只想自己应当有用一点。到后看到那篇文章,才明白,这奴隶的德性,原来是先天的。我们若都相信崇拜首领是一种人类自然行为,便不会再觉得崇拜女子有什么稀奇难懂了。
你注意一下,不要让我这个话又伤害到你的心情,因为我不是在窘你做什么你做不到的事情,我只在告诉你,一个爱你的人,如何不能忘你的理由。我希望说到这些时,我们都能够快乐一点,如同读一本书一样,仿佛与当前的你我都没有多少关系,却同时是一本很好的书。
我还要说,你那个奴隶,为了他自己,为了别人起见,也努力想脱离羁绊过。当然这事做不到,因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使你感到窘迫,使你觉得负疚,我以为很不好。我曾作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同另外一些人要好,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却愿意自己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的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我求你,以后许可我做我要做的事,凡是我要向你说什么时,你都能当我是一个比较愚蠢还并不讨厌的人,让我有一种机会,说出一些有奴性的卑屈的话,这点点是你容易办到的。你莫想,每一次我说到“我爱你”时你就觉得受窘,你也不用说“我偏不爱你”,作为抗拒别人对你的倾心。
……
沈从文,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湖南凤凰人,早年投身行伍,一九二四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沈从文文采斐然,笔耕不辍,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凭一颗诚心,用最干净的文字缔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从文先生的小说和散文,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形象,湘西世界反映出的对自然的感怀和对纯粹人性的渴望,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其晚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参考现已出版的各种相关文集,我们精心选取了沈从文作品中的经典篇目,并根据题材和内容特色对所选篇目重新编排。在编校过程中,我们力求保持作品原貌,只对所选作品原文的个别字词、标点符号及相关引文进行了修订和校正,最终汇成一套十本的《沈从文集》,以飨读者。
限于学力和经验,在编校中难免有错讹疏漏之处,敬请广大方家、读者斧正。
此次阅读《含章文库·沈从文集:从文家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种“沉淀”的美感。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不像是一些名家作品那样,充满了华丽的辞藻或激昂的论调。相反,他的书信,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叙述,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一种对人事物的细腻体察。这种“沉淀”,体现在他对词语的精炼运用,对句子结构的巧妙安排,以及对情感表达的含蓄内敛。他似乎总能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我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智慧,是一种在喧嚣尘世中的宁静。他的文字,仿佛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滋润着读者的心灵。这种“沉淀”的美,需要读者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温度和力量。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惊艳,而是一种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能体会到其中深意的韵味。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蕴藏在朴实无华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悟。
评分《含章文库·沈从文集:从文家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关于“传承”的感动。沈从文先生在信件中,不止一次地提及对家人的关怀,对后辈的期许。他所传承的,不仅仅是血脉,更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对艺术的执着,以及一种温良恭俭让的品德。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希望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对美学的追求,对人性的关怀,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信件中,他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他对自然界的观察,他对社会风情的描绘,他会鼓励晚辈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这种传承,没有说教的意味,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一种精神的力量注入到字里行间。我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文明的敬畏,一种对后代的责任感。这让我不禁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又该如何去传承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又该如何去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启迪下一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那些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
评分这次阅读,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关于“选择”的思考。沈从文先生在《从文家书》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他对人生道路的审慎考量。他曾有过对文学创作的纯粹追求,也有过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与抉择。那些信件,就像是他内心深处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他在不同人生节点上的思考与权衡。他并没有回避选择的艰难,也没有夸饰成功的喜悦,而是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从中看到的,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有时会为某些选择而感到遗憾,有时又会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欣慰。这种对选择的深刻反思,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思考在面临各种选择时,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但它却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去理解不同选择背后的逻辑与情感,最终,也促使我去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并做出更符合内心真实的想法。
评分初读《沈从文集:从文家书》,我本以为会是沈从文先生人生轨迹的梳理,或是对其文学创作道路的剖析,亦或是对他作品背后思想的深度解读。然而,当我翻开书页,迎接我的却是一场温润而悠长的时光对话。这本书并非是那些洋洋洒洒的评论文章,也不是宏大叙事的历史回溯,更不是对某一部作品的逐字考据。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沈从文先生更为日常、更为生活化的一面。那些信件,有的饱含着他对亲人的牵挂与叮嘱,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情;有的则记录了他与友人间的切磋琢磨,流露出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与思考;还有的,则是在时代洪流中的些许感慨与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它们没有宏大的主题,没有振聋发聩的宣言,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触动着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仿佛能听到那熟悉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耳畔低语,分享着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困惑与坚持。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卸下了“大家”的光环,让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沈从文先生,鲜活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文学大家的成长与生活,也同样是平凡而充满烟火气的。
评分读完《含章文库·沈从文集:从文家书》,我脑海中萦绕的,更多是一种关于“等待”的情绪。沈从文先生在信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观察,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某些事情的不确定性。这种“等待”,并非消极的坐以待毙,而是一种智者的隐忍,一种在动荡年代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他似乎懂得,有些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有些变革需要时机的成熟。信中的文字,有时显得疏朗,有时又充满了细节的描绘,仿佛他在用笔尖描摹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也在静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秩序。这种等待,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热爱上。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也能从细枝末节中发现美,例如对植物的观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都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本真的眷恋。我从中看到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一种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内心澄澈与坚守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身处当下时代的我们,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耐心,去静待花开。
评分还行
评分我就想问了,我要的是从文家书,不是沈从文谈艺术,你们居然发错了。。。。差价是2块多钱。。。我还亏了两块。。。
评分东西很不错,下次还会买!!!
评分沈先生的文字还是很耐看的
评分我喜欢的人推荐给我的 好开心
评分以前在当当购买,当当的送货就是垃圾
评分还没看 别急 慢慢来
评分一次买了很多慢慢看
评分待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