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权鼎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沟通
  • 顶嘴
  • 叛逆
  • 育儿
  • 家庭教育
  • 行为习惯
  • 情绪管理
  • 亲子关系
  • 正面管教
  • 技巧分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21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7232
品牌:读品联合(TASTEFUL READING)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父母教养儿女的过程中,很难面对的不是孩子犯错,而是孩子的顶嘴。

本书通过55个案例,以生动风趣的文笔,帮助读者应对孩子在以下六种情形下的顶嘴:一、孩子喜欢说无厘头的话时;二、孩子觉得不公平时;三、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时,四、孩子不在意成绩时;五、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用时;六、孩子不愿主动学习时。

太多太多的实例印证了教育不是偶然,没有奇迹;只有方法,只是感动。请看徐权鼎怎样用智慧与耐心让孩子的顶嘴转为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作者简介

徐权鼎 台湾地区颇具盛名的亲子教育畅销作家、人气讲师。已出版亲子类畅销书有《我这样教出资优儿》《孩子的能力,父母亲决定》《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这样陪孩子走升学路》《不补习也能教出金牌儿》《妈妈不会回答的话》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怎样回应孩子的无厘头的问题?/?001

妈,魔鬼毡是魔鬼做的吗?/?002

你怎么可以利用我玩的时间?/?006

背这个有什么用?/?009

单词背了还是会忘啊?/?012

我就是记不住啊?/?015

也是对六题啊?/?018

又没关系?/?022

长大了为什么还要报平安?/?024

一定要打电话?不打不行吗?/?027

第二章?怎样摆平孩子心中的不平?/?031

不公平!就是不公平?/?032

你们重女轻男,对女生比较好?/?035

为什么我只能当个“小莒光号”?/?038

为什么都要以姐姐为主?/?042

你们大人都偏心?/?045

老大都是试验品,真倒霉?/?048

我宁愿当那只猪?/?051

弟弟都那么调皮,很讨厌?/?054

你比较爱弟弟?/?057

你们标准不一啦?/?060

第三章?怎样解决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问题?/?063

小时候可以,现在为什么不行?/?064

为什么我不能打游戏?/?068

打游戏会近视,读书也会啊?/?071

你不让我打,功课也没进步啊?/?074

我都考九十八分了,你还要怎样?/?077

我稍微放松一下,你就在念叨?/?080

网内互打,讲再久都不用钱?/?083

同学都是这样过的啊?/?086

别人都在玩,为什么我要超前?/?089

第四章?怎样回应孩子“分数重不重要”的发问?/?093

如果你是奥巴马?/?094

输就是不爽啦?/?098

你们不是说分数不重要吗?/?102

大人怎么都是说一套做一套?/?105

如果考一百分,你还会打我吗?/?108

老师说不必写习题?/?112

可是专家说、老师说?/?115

高中都免试了,干吗那么认真?/?118

反正一定有学上?/?121

第五章?怎样回应孩子“学习有什么用”的发问?/?125

读书有什么用?/?126

朋友怎么都是戴安全帽的?/?129

读书就能赚钱吗?/?132

怎么可能?/?135

自己都不读书,叫我读书?/?138

同学爸妈都有接送?/?141

这又不考,我读它做什么?/?144

人家牛顿也这样马虎啊?/?148

孩子马虎,我要帮他吗?/?152

第六章?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155

好难啊!我不会?/?156

这么多、这么难,我做不到?/?160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163

老师借课,从来都不做实验?/?166

为何要做这么无聊、重复的练习?/?169

吃饭配电视,胃会坏掉?/?173

老师没教,我怎么会写?/?177

看这个有效吗?/?180

精彩书摘

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很辛苦?那要看你和什么比。若与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相比,孩子当然不想读书。

有一晚,我问已上高三的儿子:

“读书有什么用?”

“没有用啊!”他冷笑着回答。

“喔!谢谢,这句话将会出现在我下一篇文章的开头。”

“我随便说的,你还真要这样写啊?”

“没有用?那你现在还坐在书桌前干什么?”

多年来,太多太多的读者一直问我“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其实是孩子问家长的,但他们自己只会讲一点皮毛,无法说服孩子,最后双方都不满意,现代父母真的很难当。

二十多年了,我第二次回台南岳父家过中秋。丈母娘私底下告诉我,岳父每次取钱都叫她去,自己说什么也不想去。我问:“为什么?”

“因为柜台小姐都会叫他自己写提款金额啊!”

“提款金额?阿拉伯数字他会写啊!”

“会,可是他不喜欢写啊!”

岳父不识字,常以“瞎眼牛”自嘲,一生务农,了解不读书的痛,连数字都写得又丑又吃力,所以对于自己的三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就算卖田卖牛也要让孩子个个读到大专毕业,就算自费读私立的,眉头也不皱一下,从小便告诫他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千万不要像他这样,长大后只能种田。

四十多年前的执着,如今早已开花结果,太太他们兄妹几个都很努力,也很争气,如今个个成就不凡,有车有房又孝顺听话。太太永远记得并感谢岳父小时候对她说的那句话:

“你能读多高就读多高,我不会因为是女生就不让你读;我没办法准备多少嫁妆给你,毕业证书就是你的嫁妆。”

在当时农村普遍都是重男轻女的观念下,太太听到这句话,感动自不在话下。呵呵!但读书有什么用?

两三个孩子,三天两头打电话回台南,嘘寒问暖报平安,岳父现在生活富裕而安逸,您说读书有没有用?

去年,儿子科学班的一位要好同学,有天突然告诉他:

“我不知道为何要这么认真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

儿子笑一笑,不可思议地反问:“什么?你不知道?”

我和太太从小就不停地对两个孩子“洗脑”、讲道理。读书的理由简单而明确,你们现在读书是因兴趣、为自己而不是为父母,学到的都是别人挖不走的宝藏,有能力才可以帮助更多人。除了谋生,儿子居然能对我说出很有哲理的两个字——“传承”。

我听到后非常震撼、感动,利用此机会对其进行教育,说:

“台湾的专业书籍很少,大部分依赖原文书,你的感受很对,我们最缺的就是这一块,你可以写下来。”

“我文笔不好!”

“文笔是小事,没听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只要自己有想法,其他自然水到渠成。”儿子听了点头微笑。

儿子现在的想法已比我跟他同年纪时想得更成熟,他想的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兼济天下,而非将来能赚多少钱的独善其身。

有人问他:“你真的对读书这么有兴趣?”

儿子老实说道:“我本来不喜欢读书!”这是小时候的回答,孩子喜欢玩,哪里肯乖乖学习?但太太从小就告诉两个孩子:“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这是你们的责任。哪天你们不读书了,第二天起就得去工作,不管送报也好,卖小零食也罢,就是要工作。”

当儿子知道送一份报纸,必须在寒冷的天气里,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而卖一个小零食只能赚三元钱时,他想了想居然告诉我说:

“爸!我还是觉得读书比较轻松。”

读书很辛苦?那要看你和什么比。若与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相比,孩子当然不想读书。那和赚钱比呢?又变成读书较容易了。但很多父母给孩子的选项,却是遥控器和读书,再笨的也会选看电视,当然娱乐更舒服。

对孩子的提问,不必急着给答案,要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

朋友怎么都是戴安全帽的

对于“读书有用吗?”这个问题,父母应该这样做:为了孩子的自信,以及未来的工作、人脉与婚姻,要视年龄层的不同,给予合适的引导。

牛顿在求学初期,表现并不突出,甚至老师还觉得他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因此学校里的男生常欺负他。一开始牛顿只能忍气吞声,后来想通了,他认为最好的报复方法就是在学习成绩上超过别人。果然他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此后就没人能跟他比了,连校长、老师都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最聪明的。

台湾最“迷你”的大学教授陈攸华女士,身高只有一米二,头大身小使她在成长之路饱受嘲笑。但在高二求医时,一名医生鼓励她不要灰心,还说:“你一定可以轰动全世界。”在这位医生的鼓励下,原本自暴自弃的她,每天学习到凌晨,高三如愿进入重点班,最后赴美读硕士,赴英攻读博士,读书让她改变了命运,找回了自信。

正是读书让那些身体有障碍、原本处于竞争弱势的孩子找到了自信,提升了竞争力。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实在太多了。另一方面,读书也能让自己人脉银行里存折的数字增加。

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若只读到小学,同学关系就只限于小学同学;但读到博士,就有从小学到博士这样一大串的同学关系,这些人脉日后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机会便可以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经历不同,生活圈、朋友层次、人际关系、机会命运也就完全不同。这一点我自己感受颇深:十年前的生意圈朋友,和现在的已经完全不同。

前几天我站在自家店门口,无意间听到一位年轻女孩,一边拿着安全帽,一边对坐在摩托车上抽烟的男友抱怨:

“奇怪,你交的朋友怎么都是一些戴安全帽的?”男友继续吞云吐雾,懒得回答。这个女孩忘了自己也是坐摩托车的!

所谓“龙交龙、凤交凤”,许多权贵家族让孩子从小读贵族学校,用意也在于此。人脉广、赢面大,机会自然能以累进倍率拓展,而非局于一隅,死水一摊。难怪连古人也认为:“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这都显示了人脉的重要性。

当然,读书除了通过交朋友累积人脉以外,还能让自己的另一半不同。因为好的对象人人爱,但你爱人,人家不一定爱你,此时,条件和学历也是你的关键条件。

人家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假如自己能力好、学问佳,选择机会自然多,还能握有主动权。以前的人结婚会要求三大条件: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学问普通;第三,门风相当。自古以来讲究门当户对,即使到了今天,双方学历至少也不要相差太悬殊。

曾经有位已考上公务员的女性,始终不敢接受男友的求婚,因为她对未来很没安全感。后来男方苦读半年,终于考上公务员后,女方才点头同意结成连理。我有许多当老师的朋友及同学,他们的另一半大部分也都是老师。

初中学历让我在婚前很自卑,所以三十岁前连个女朋友也没有,更别谈结婚了。后来,遇到了我太太,因我发奋学英语的态度感动了她,才好不容易“骗”到了一个,这时我终于相信了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

对于“读书有用吗?”这个话题,父母应该这样做:为了孩子的自信,以及未来的工作、人脉与婚姻,要视年龄层的不同,给予合适的引导。一旦孩子想通了,自己愿意读,那些在叛逆期让家长伤脑筋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前言/序言


懂得回应,才是真正的陪伴


三十多年前,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听我讲,并对我好好分析解释,讲得过我,能让我服气,我想我的学历绝不可能只是高中。


母亲在我未满四岁时因过度劳累身体垮了,一次感冒、发烧引发脑膜炎,不到一个月去世,使我成了单亲及接受隔代教养的一员。六岁前在彰化田尾乡下由奶奶带大,上小学后才由台北的外婆接手。父亲一直在外地打拼,从小到现在我们住在一起,零零碎碎加起来的年数,五根手指头伸出来数不到一半。


当时唯父命是从,在绝对的父权下,只有单向的命令,哪来双向的沟通?挪点时间听听我的想法,这比登天还难。谁能和我聊聊心里的话,回应我?没有半个。我只好每天矛盾、痛苦地和自己心里对谈、挣扎。


从小习惯孤独的我,自己想的就以为是对的;自己闯的、撞的结果,当然就是跌倒了自己承受。三年的高中生活,成天都是没目标的忧郁,以及胡乱思考人生的生与死——到底我该升学,还是赶紧去赚钱?


没有人能开导我、说服我,我当然是按照自己想法走,时常孤注一掷地作决定,根本不知后果的严重性。为了省150元的报名费,我连五专也不去报名,当时一位大我三岁的姐姐,知道我要辍学的消息后,还特地跑来劝我:


“你怎么不读了?不念书太可惜啦!大学毕业可以当老师喔!”


“老师?就算我当了老师,也很难养整个家庭。”那时我的心还很大。


那位当时读商专的姐姐无法回答或反驳我的话,只好任由我决定。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较为景气,“台湾钱淹脚目”,生意人一天的收入,可能比老师一个月赚得还多。


在小小年纪时,家里的状况很不好,时常在窘困、拆借中度日。我感觉很自卑,连走路头都只能一路低低的,因此,那时我的脑海里,误以为“有钱真好”,谁掌家中经济大权,谁说了就算。若是我自己去赚钱,就不必再看人脸色,每学期也就不必痛苦地低头伸手跟人要学费、生活费。


十五六岁的我,满脑子想赚大钱,唯有提早就业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一个观念偏差的年少,莽撞轻率的决定,让我后悔至今。现在回想究竟差在哪里?就差在家人的回应。除了是否回应,还有:如何响应?响应在孩子听来是不是敷衍?以及孩子听了后服不服气?


面对孩子心中的矛盾与挣扎,大人的回答将决定他们目前的走向及未来的成就,可以让他们少走许多冤枉路。我以前没这么幸运,但你的孩子现在可以这么幸运,因为你愿意学习。


我很对不起我的忠实读者,因忙碌没能写得很快,这两年好多读者等不到新书,还以为我封笔不写了。


怎么可能?我还有好多话想完整地告诉你们,单单在我脑袋中的雏形腹案及资料就有四五本了。但还是要看时间允不允许,以及读者群们支不支持了。去年太太才接到一位读者的电话:


“请问‘徐老师’下一本写的是什么主题?怎么这两年在书局里一直找不到他的新书呢?”


“因为这次的主题比较另类,大概就是妈妈不会回答的话。”太太回答。


“嗯!这是我最需要的,我女儿超会顶嘴的。”


她的孩子都读雄中、雄女[?中国台湾省的高雄中学、高雄女子中学。


],外人眼中她是优秀妈妈,也已看完了我之前的五本书,算得上是忠实粉丝,但她还是忍不住特地打电话来我家询问。


当然,之前也有人纳闷地问:“奇怪!你怎么好像都是写你女儿,儿子的教育提得很少?”但也有人认为我儿子有什么好写的?优等生本来就很会读书,但她却不知优等生的态度及情绪时常会令父母更为头疼。


上一本《不补习也能教出金牌儿》,讲的就是情绪的包容,而这本讲的则是顶嘴的响应,这都是聪明孩子的特质。


几乎每位妈妈打电话来都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无法回答聪明孩子的顶嘴,被他们气得半死却莫可奈何。有时孩子顶的话,乍听之下似乎有理,但又好像不大对,因此回答不出所以然,不知如何是好。


一位老师就有类似这方面的困扰,因为她先生很会讲话,她明知对方是错,自己是对,只因口才不好,常被伶牙俐齿、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指鹿可以为马的先生气到牙痒痒,气势永远屈居下风。


这种内伤很无奈,虽然火冒三丈,也只能自己额头冒烟,无语问苍天。或许我太太心有戚戚焉,也有此感觉,于是,两人越聊越投机。但事实也是如此,我从高中开始就很会顶嘴,太太说我名字有个鼎,所以才会从小一言九“顶”。


三年多前有一位妈妈打电话来,因儿子太鬼灵精怪,她脑筋一时转不过来,反应不够快,根本难以招架孩子五花八门的问题。聪明的大班儿子不喜欢上课、写作业,有天突然很不爽地质问妈妈:


“妈,你为什么要交钱?你不要交钱,我就不用在那里受苦!”


妈妈觉得好气又好笑、却也不知如何回答儿子犀利的问题,长期以来非常苦恼。当我预告要写一本关于“妈妈不会回答的话”时,想不到许多妈妈们反应热烈,一直催我:


“什么时候?年底可以出版吗?那快、快,我很期待!”


“赶快写、赶快写,我一定要去买!”


太多妈妈的经验告诉我,众多孩子的教育流程卡住,无法按照既定规划完成,十之八九都出在妈妈口拙,无法实时回答孩子的话,于是我便兴起写一本破解孩子顶嘴的书。


一年前,一位中坜[?中国台湾省桃源县北部城市。


]的妈妈在我演讲完但还没动笔时,就已经预购了;也有新竹的中学主任,预约这个讲题邀我去她学校再度演讲,就等我这第六本书的出版。


为什么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呢?因为大部分都是妈妈在带孩子,较注重教育,所以心肠软的就被精灵、调皮的孩子打败、气炸。尤其是当聪明儿子又遇上一位“笨妈”时,当妈的铁定完了。当妈妈脑袋一片空白,僵在那里傻笑或装傻不答,孩子就看穿了你的“本领”;但也有一种是硬拗、恼羞成怒而臭骂一顿,甚至一巴掌过去——这样怎么带得好孩子?


当然,我所谓的“笨妈”不是真的笨,而是和孩子对比下的形容。妈妈难以理解儿子的思维模式,就像爸爸无法捉摸女儿的复杂心思一个道理。


妈妈不回答、无法回答,在孩子的想法里就是默认、默许。他会朝自己的认知走,自以为自己才是对的,进而我行我素。渐渐地,孩子不再问你,开始有点小看你了。以自己为例,你会去问一个比你笨的人吗?谁会去问道于盲?不可能嘛!


有次演讲结束后,两位妈妈很激动地冲上来对我说:


“对!对!讲中了我内心的七八成了。我孩子就是骂我笨:‘讲了你也不懂,那干吗讲?’”不会回答,如何引导?他们会听一个比他们笨的人的话吗?当你威信尽失,自然会让孩子牵着走。


我们家也有这么经典的一对宝:聪明儿子与笨妈。现在儿子晚上都会在跑步机上快走二三十分钟,然后仰卧起坐,再做几个俯卧撑,流个满身大汗再去洗澡。妈妈笑他:


“啊?做不到两下就起来了?”


“你自己连一下都做不了,还笑话我?”


妈妈被顶了回来,傻笑无言,气势马上又回到儿子身上,五十步笑百步是难以下指导棋的。不会回答的父母,只能吹胡子瞪眼,半句话也挤不出来,气势马上矮了一截。


有时你急如星火,他却秋风过耳,论事说理如孩子生气斗嘴,气胜于理。虽说沉默是金,也莫忘“雄辩是银”!


“一分的和一百分的在讲?”舌钝的妈只能吃闷亏、生闷气,如换成爸爸出马,儿子敢笑我是一分吗?不敢!整个说话气势马上翻转!


相对而言,爸爸说话较有权威、较会回答、较了解儿子,不像心软的妈妈常举白旗、束手无策、任子“宰割”。


可惜的是,多数爸爸每天早出晚归,只是标准的“提款机”,却甚少和孩子谈心,对教育漠不关心或者不够上心,孩子成绩不好,行为有了偏差或出了纰漏,还怪妈妈带得不好。


最好笑的是,根据调查显示,六成的孩子最常跟爸爸在一起做的事情,居然是“看电视”,有近三成孩子每天跟爸爸讲不到10分钟的话,就算爸爸口才再怎么好、再怎么会回答,也帮不上忙。


在我小的时候,凡事大人说了算,我要做到“有耳无嘴”;现代孩子却是一言九“顶”,反而是大人“无言以对”,所以才激发起我写这本书的想法,以破解、修理这些小大人,让他们的“奸计”不能得逞。


很多妈妈愿意陪孩子,也真的是在陪孩子;然而你在陪着的同时,懂得如何回应吗?这本书就是在与你分享——我是怎样回答孩子的话。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 简介 当孩子那一张一合的小嘴,不再只是咿呀学语,而是迸发出“我不想”、“凭什么”、“你错了”的顶撞与质疑时,不少妈妈的心情都会瞬间跌入谷底。曾经那个乖巧听话的小天使,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叛逆的挑战者”,让妈妈们手足无措,甚至感到沮丧和无力。 《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这本书,正是为这样一群在育儿路上感到困惑、疲惫,却依然怀揣着爱与责任的妈妈们量身打造的。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儿理论手册,也不是一份生硬的教条式指导,而是一本充满温度、贴近生活、实用性极强的“妈妈们的育儿宝典”。书中汇集了55个真实、鲜活的亲子互动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一线妈妈们的亲身实践,她们曾经和您一样,面对孩子顶嘴时的种种烦恼,但她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积极探索,最终找到了与孩子有效沟通、化解冲突、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 本书的独特之处与价值 源于真实,触手可得的经验: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容的真实性。每一条经验都来自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斗智斗勇的真实案例。我们拒绝空泛的理论,只提供经过实践检验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您在育儿迷雾中的前行之路。 贴近生活,易于模仿的技巧: 书中的55个经验,涵盖了孩子不同年龄段、不同场景下的顶嘴表现,从学龄前儿童的“不配合”到青春期孩子的“独立宣言”,无一不例。每个经验都辅以生动的场景描述和详细的操作步骤,让妈妈们能够轻松理解,并直接套用在自己的育儿实践中。 强调互动,重塑亲子关系: 本书的核心在于“亲子互动”。它不只关注如何“制止”孩子的顶嘴行为,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互动,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并在此过程中,将一场潜在的冲突转化为增进亲子感情的契机。您将学会如何从“对抗”转向“连接”,从“命令”转向“协商”。 赋能妈妈,重拾育儿信心: 面对孩子的顶嘴,妈妈们常常会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本书将帮助您认识到,孩子的顶嘴行为,很多时候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是他们寻求独立、表达自我的方式。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您将逐渐摆脱焦虑,重拾育儿的信心和乐趣,成为一个更从容、更有智慧的妈妈。 系统全面,解决多种困扰: 55个经验并非零散的碎片,而是经过精心梳理和分类,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育儿互动体系。它不仅帮助您应对孩子顶嘴的直接问题,更深入探讨了孩子顶嘴背后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亲子沟通模式,从根本上减少孩子顶嘴的发生。 本书将带给您的改变 告别无效的吼叫与训斥: 您将学会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顶嘴,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和吼叫,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您将学会透过孩子顶嘴的表象,看到他们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连接。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与独立思考: 您将掌握如何引导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尊重父母的意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 通过有效的互动,您将与孩子建立起更深厚的信任和理解,让亲子关系更加稳固,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坚实的后盾。 提升育儿幸福感: 当您不再为孩子的顶嘴而烦恼,而是能够从中找到与孩子互动的乐趣,您会发现育儿的过程充满惊喜,您的育儿幸福感也将大大提升。 本书内容预览(部分内容,详细内容请阅读全书) “我不想”背后的秘密: 当孩子拒绝做某事时,是叛逆还是有其他原因?本书将为您揭示孩子“不想”背后的真实心理,并提供诸如“选择性指令”、“分步诱导”等实用技巧,让孩子乐于配合。 “凭什么”的辩论高手: 面对孩子事事较真、反问“凭什么”,您会感到头疼不已。本书将教您如何将孩子的质疑转化为探究真相的机会,而不是一场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例如“好奇心引导法”、“解释性回应”。 “你错了”的挑战权威: 孩子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认为父母错了,并直接说出来。本书将指导您如何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挑战”,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尊重”与“对错”的界限,例如“倾听与确认”、“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你总是……”的抱怨模式: 孩子常常用“你总是……”来指责父母,这会让妈妈们感到受伤和委屈。本书将为您提供“具体化反馈”、“积极强化”等方法,帮助您打破孩子的抱怨模式,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表达不满。 “我自己的事”的独立宣言: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越来越想自己做主,顶嘴也成为他们宣告独立的一种方式。本书将分享如何“放手与信任”、“设定边界”的智慧,既能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又能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不听话”的背后是需求: 很多时候,孩子的顶嘴和不听话,只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未被满足的需求。本书将教会您如何“读懂孩子的情绪语言”、“识别隐藏需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冷处理”还是“积极回应”: 面对孩子的顶嘴,是应该暂时忽略,还是立刻制止?本书将为您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最佳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在“冷处理”和“积极回应”之间找到平衡。 “讲道理”的失效与重建: 为什么有时候对孩子讲道理反而适得其反?本书将探讨“说理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愿意听,并且听得懂,例如“情景代入法”、“故事化说理”。 “道歉”的艺术: 当孩子顶嘴后,是否需要道歉?父母如何引导孩子道歉,又如何在必要时父母也勇于道歉?本书将深入探讨“道歉的意义”与“道歉的技巧”。 “界限”的智慧: 如何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不扼杀他们的个性?本书将教您如何清晰且温和地设定家庭规则与行为界限,让孩子在自由中成长,又懂得尊重。 “情绪管理”的自我修炼: 育儿路上,妈妈的情绪是关键。本书不仅关注孩子,也关注妈妈的自我情绪管理,教会您如何在孩子顶嘴时保持冷静,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榜样”的力量: 父母的言传身教远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成为孩子学习沟通与解决冲突的良好榜样。 谁适合阅读这本书? 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孩子顶嘴困扰的妈妈。 希望改善亲子沟通,建立更和谐家庭关系的妈妈。 寻求科学、实用育儿方法的妈妈。 对孩子成长心理感兴趣,希望更深入理解孩子的妈妈。 希望在育儿过程中获得更多支持与陪伴的妈妈。 结语 孩子爱顶嘴,这或许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小的“叛逆信号”,但它却蕴含着孩子寻求独立、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作为妈妈,我们不应该被这个信号吓倒,而是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学习如何与孩子更有效地沟通,如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如何将每一次的“顶嘴”都转化为一次亲子关系的升华。《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将是您在这个过程中最忠实、最智慧的伙伴。翻开它,您将发现,育儿的烦恼可以转化为成长的阶梯,而每一个“顶嘴”的孩子,都可能成为您最亲密的“沟通伙伴”。让我们一起,用爱与智慧,化解育儿中的难题,收获更加美好的亲子时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育儿一线作战的母亲,我深深体会到,和孩子沟通,尤其是面对孩子“顶嘴”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场高难度的心理博弈。我常常感到精疲力尽,有时候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所以,《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这个书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55个经验”具体化的?是分章节介绍不同的情境,还是提供一个整体性的框架?我猜测,里面一定包含了不少关于“倾听”和“理解”的技巧,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当我们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或者否定他们的想法时,反而会激化矛盾。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反向思维”的方法,比如,如何将孩子的顶嘴转化为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负面情绪所裹挟,然后以一种更成熟、更理智的态度去应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对于“顶嘴”的界定是否会包含一些“积极”的解读?比如,当孩子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回应,才能既肯定他们的思考能力,又不失父母的引导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而是一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乐趣的旅程。

评分

我购买《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种“共鸣”和“求助”的心情。每次听到孩子那句句“但是……”、“我才不……”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血压在飙升,然后又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这个书名简直太贴切了,它直接说出了我的困境。我非常想知道,书里面是如何定义“顶嘴”的,以及它所提供的“55个经验”,是否能真正解决我面临的实际问题?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反向思考”的例子,比如,当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时,父母应该如何巧妙地引导,而不是直接压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孩子的顶嘴行为,也许是他们在尝试建立自我边界、表达独立意识的表现。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顶嘴,让我不再感到那么“无力”和“挫败”。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和“方向”,让我知道,面对孩子的“顶嘴”,其实是有更好的应对方法的,而且这些方法,是可以被学习和掌握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是我日常生活的写照!每次和孩子交流,总感觉像在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这个“妈妈”的角色,常常是那个疲于应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的“失败者”。所以,当我看到《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眼睛瞬间亮了!我太需要这样的“救命稻草”了!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无数个场景:孩子不听话的固执,他那句句顶撞的“为什么”,以及我一次次忍不住爆发的怒火,然后又是深深的懊悔。我真的好奇,这本书里到底有哪些“秘籍”,能让妈妈们摆脱这种困境?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能让孩子从“小叛逆”变成“懂事乖巧”?当然,我也明白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改变,但如果能有一点点进步,能让我少一些无奈,多一些从容,那就已经足够了。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定义“顶嘴”的,是所有的反驳都是顶嘴吗?还是说,有的时候孩子的顶嘴反而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表现?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那些空泛的道理。毕竟,理论知识我们都懂,关键在于怎么落地,怎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智慧、更耐心、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妈妈。

评分

老实说,我购买《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我家孩子正是所谓的“叛逆期”,每天都像一个行走的“为什么”机器,而且回答得不对,就立刻是“你就是错的!”“你根本不懂!”这样的语言攻击。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里挣扎,每次的沟通都以不欢而散告终,然后我留下满心的沮丧和疲惫。我真的非常非常想知道,这本书里到底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帮助我摆脱这个困境?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话术”,让我知道在面对孩子顶嘴的时候,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又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涉及到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界限,以及如何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保持父母的权威。我更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去“读懂”孩子顶嘴背后的真正需求,是渴望被关注,还是想表达自己的独立性?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力量”和“信心”,让我相信,我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我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妈妈。

评分

在我看来,《孩子爱顶嘴,妈妈怎么办——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分享》这个书名,直接击中了许多家长内心深处的痛点。我是一个看着孩子从咿呀学语到如今喋喋不休的母亲,也深知“顶嘴”这个阶段的到来,是如何考验父母的耐心和智慧的。我特别好奇,这“55个亲子互动的经验”究竟是如何提炼出来的?是作者在长期育儿实践中的总结,还是基于某种理论的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主义”的指导,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比如,当孩子用非常情绪化的语言顶嘴时,我应该如何保持冷静,甚至去“接住”他的情绪,而不是立刻进行反击?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关于“沟通模式”的内容,比如,我们父母的沟通方式,是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认识到,孩子的顶嘴,也许并不是“不听话”那么简单,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而我们父母的任务,是教会他们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种新的可能性,让亲子沟通不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一次共同成长的机会。

评分

没看,不过看了另外两本关于二孩的,都不咋样,所以就没兴趣看了

评分

书的纸质挺好的,应该是正版

评分

哈哈哈红红火火

评分

很不错 很好 服务好 速度快 喜欢京东购物

评分

书是正版的很满意,有时间会看会给自己增加点经验

评分

还不错的一本书,质量挺好的

评分

买了很多书,和孩子一起成长。

评分

飘柔洗护套装焗油丝质(洗发水500ml*2+护发素400ml)送洗发水80ml+护发素80ml(新老款随机发)

评分

这阵子叫孩子急坏了,希望这书能解决点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