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法则(第2版)(全彩)

版式设计法则(第2版)(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Sun I视觉设计 编
图书标签:
  • 版式设计
  • 设计原则
  • 排版
  • 视觉传达
  • 书籍设计
  • 平面设计
  • 色彩
  • 设计技巧
  • 设计指南
  • 全彩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3252
版次:2
商品编码:120102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88
字数:3008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各类艺术设计人员。

经国内万千设计读者的一致检验与推荐,畅销书全新升级版,初学者入门推荐工具书,免费提供海量素材下载

相关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版式设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能使设计者们的思想与技术得到高度统一。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版式设计是讲究一定策略的,因此,作者对版式设计中应有的一些设计规律、法则及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在书中将它们呈现在读者眼前。全书共分为8章,内容主要为版式的基本构成要素、视觉流程,以及图片、文字和色彩等视觉要素的编排法则等,书中对这些概念都进行了详细解说。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书内容,能够从中揣摩设计者的一些手法技巧与思维模式,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版式作品。

作者简介

    Sun I 视觉设计多年来一直从事设计图书的研究、策划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策划、组稿和编写图书40余本。所策划组织的图书多次名列开卷总榜前30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从基本构成元素中获取灵感 1
1.1 如何在点元素中获取灵感 2
1.1.1 了解点的形态 2
1.1.2 点的基本表现法则 4
法则1 点的视觉张力 4
法则2 线化的点赋予版面灵活性 6
法则3 面化的点彰显版面凝聚力 7
1.1.3 点在版式中的构成法则 8
1.2 利用线元素表现不同的版面内容 9
1.2.1 了解线的形态 9
1.2.2 线的基本表现法则 14
法则1 线的视觉张力 14
法则2 利用不同线条展现版面的不同
情感 15
1.2.3 线的使用法则 19
法则1 巧用线条对版面进行分割 20
法则2 使用线条加强版面信息的表现力 21
1.2.4 线的形态组合法则 22
1.3. 挖掘面元素在版式中的影响力 23
1.3.1 面的表现法则 23
法则1 几何面增强版面功能性 24
法则2 有机形体的面赋予版面表现力 25
法则3 偶然形体的面凸显版面戏剧性 26
法则4 自由形态的面使版面更具
灵活性 27
1.3.2 面的构成法则 28
1.3.3 面的使用法则 29
综合案例解析 30

第2章 留心版式设计中的视觉
法则 31
2.1 如何使版面指向更加明确 32
法则1 单向视觉流程决定版面具体
走向 32
法则2 斜向视觉流程使版面更具动感 34
法则3 导向的视觉流程使版面更加
鲜活 35
2.2 调整视觉重心控制版面主题表现 38
法则1 重心在上强调版面第一印象 38
法则2 重心在下加强版面稳固感 39
法则3 重心在左凸显版面舒展性 40
法则4 重心在右表现版面庄重感 41
法则5 重心在中心突出主体物 42
法则6 把握版面中的最佳视域 43
2.3 营造灵活愉悦的版面结构 44
法则1 曲线视觉流程使版面更具美感 44
法则2 散构的视觉流程增强版面随机性 47
法则3 重复构成使版面充满平稳感 48
法则4 切入式结构打造空间奇特感 49
综合案例解析 50
第3章 网格在版式设计中的
技术法则 51
3.1 认识网格系统 52
3.2 网格的作用 53
3.2.1 确定信息位置 53
3.2.2 符合版面需求 54
3.2.3 约束版面内容 55
3.2.4 保障阅读的关联性 56
3.3 网格的应用 57
3.3.1 网格的建立 57
3.3.2 网格的编排 58
3.4 通过版面内容设置网格结构 59
法则1 利用对称式网格打造均衡的版面
结构 59
法则2 利用非对称式网格吸引眼球 62
法则3 利用基线式网格赢得简约美观的
版面风格 64
法则4 借用成角式网格营造理想的
版面布局 65
综合案例解析 66
第4章 版式中的形式法则 67
4.1 构成简洁版面的形式法则 68
法则1 简化即是强化 68
法则2 保持版面的单纯性 69
法则3 使用规则的图形样式 70
法则4 空白空间的合理利用 71
4.2 使版面优美的六大原则 72
法则1 对称与均衡 72
法则2 对比与调和 75
法则3 节奏与韵律 77
法则4 变化与统一 80
法则5 虚实与留白 82
法则6 秩序与单纯 84
综合案例解析 86
第5章 注意文字在版式中的
编排法则 87
5.1 借助文字的排列方式统整版面信息 88
法则1 使文字段落左右均齐 88
法则2 将文字进行齐左/齐右对齐 89
法则3 文字居中对齐 90
法则4 将段落首字突出 91
法则5 文字绕图 92
法则6 将文字进行齐上对齐 93
5.2 文字编排的设计原则 94
法则1 文字编排的准确性 94
法则2 文字编排的识别性 95
法则3 文字编排的易读性 96
法则4 文字编排的艺术性 98
5.3 让文字表现出十足的个性 99
法则1 表象文字彰显文字个性魅力 99
法则2 给人意外惊喜的意象文字 100
法则3 无限创意的图形化文字效果 100
法则4 粗体文字加强版面的视觉印象 102
法则5 传统字体带来心理上的共鸣感 102
法则6 通过描边强调文字的视觉形象 103
法则7 装饰性字体带来结构的美感 104
法则8 抽象字体提高版面的视觉深度 104
5.4 文字的跳跃率 105
法则1 运用文字的耗散性提升跳跃率 105
法则2 运用大号字体提升跳跃率 106
法则3 运用标题文字的创意性提升
跳跃率 106
综合案例解析 108
第6章 图片的运用法则革新
版面风格 109
6.1 图版率 110
6.2 如何挑选合适的图片 112
法则1 运用角版图片强调版面前后
对比 112
法则2 选用出血图片加强版面视觉
冲击力 113
法则3 利用去背图片使物象结构
更加鲜明 114
法则4 通过裁剪方式使图片呈现
不同的表现力 115
6.3 利用图片的编排法则强化版面整体布局 117
法则1 根据图片位置表现不同的
版面情感 117
法则2 控制图片面积营造版面
对比效果 120
法则3 巧借图片方向获得生机勃勃的
版面氛围 121
法则4 图片组合使版面鲜明且富有
空间感 123
6.4 感受不同图片性格赋予版面的风格面貌 124
法则1 利用夸张性图片产生戏剧性的
版面效果 124
法则2 利用具象性图片增添版面
想象空间 125
法则3 极具表现力的抽象性图片 127
法则4 符号性图片在版面中的作用 128
法则5 利用图片的拼贴效果丰富版面的
层次感 130
法则6 别具一格的文字图片 131
综合案例解析 132
第7章 巧用色彩配置法则创造
最美版式 133
7.1 色彩的基本要素决定版面的风格倾向 134
法则1 利用简明色相保持版面的淳朴
印象 134
法则2 巧用色彩的明度变化营造不同
的版面印象 135
法则3 利用纯度掌握版面鲜明度 137
法则4 赋予版面不同的情感色调 138
7.2 感受不同色彩种类带来的版面风格 143
法则1 使用有彩色设置特殊情调的
版面效果 143
法则2 利用无彩色打造具有深度的
版面效果 149
7.3 常见的5种色彩搭配法则 151
法则1 同类色搭配 151
法则2 类似色搭配 152
法则3 邻近色搭配 153
法则4 对比色搭配 154
法则5 互补色搭配 155
综合案例解析 156
第8章 不同的版面构成法则决定
不同的版式形式 157
8.1 如何使版面结构恰到好处 158
法则1 满版型构图使版面更加饱满 158
法则2 分割型构图合理划分版面内容 160
法则3 对称型构图使版面合理化 164
8.2 运用多种构成法则展现版式的多样变化 165
法则1 倾斜型构图赋予版面运动感 165
法则2 放射型构图使版面更具冲击力 166
法则3 三角形构图使版面更加稳固 167
法则4 四角形构图体现实用且规整的
版面效果 168
法则5 曲线形构图增添版面流畅性 169
法则6 对角型构图展现版面个性风采 170
法则7 重叠型构图增强版面层次感 171
法则8 聚散型构图体现张弛有度的
版面印象 172
法则9 自由型构图强调版面的设计感 173
法则10 L形构图打造和谐共生的版式
效果 174
法则11 组合型构图打造华丽的版面
印象 175
综合案例解析 178

前言/序言

版式设计是组成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学科,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设计门类。当我们从事版式设计工作时,要注重编排的表现技法与风格倾向,以避免盲目地排列与组合要素,从而使创作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版式设计已被纳入多个艺术及商业领域,如绘画艺术、平面广告和包装设计等,由此可见,版式设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这方面的设计人才也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掌握这门艺术技法对于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来讲已变得不可或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版式作品,如包装、报纸、书籍和宣传单等,这些平面作品不仅在外观上具有艺术性,同时对于主题内容来讲还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学习版式设计法则,对我们的某些思维方式与艺术风格都有着相对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商业活动方面,培养设计师的版式设计能力,还能使他们的创作具有商业价值,同时使销售盈利与品牌推广得到双向发展。为了使人们更快、更牢固地掌握这门技术,作者将版式的各个设计法则罗列在书中,同时结合国内外时下最为盛行的表现手法,并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阐述。纵观全书内容,对于初学者与资深设计师两种不同的对象来讲,均可在书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来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并获得自己寻觅已久的创作灵感。

作者将版式的基本要素作为讲述的切入点,并在之后的内容中为读者重点介绍了版式设计的大量表现手法及创意思维,还在每章最后加入了综合案例解析环节,以此来加深读者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全书共分为8章,其中第1章主要讲述了构成平面的3个基本要素,即点、线、面的一些概念及运用法则,通过对基本要素的详细诠释,帮助读者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之前做好铺垫。

本书的第2~4章分别讲述了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网格应用与形式法则。这3章主要讲述版式设计的技术法则,同时作者还在这些章节中加入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如在视觉流程中,讲到单向和斜向流程,在网格中提到对称与非对称网格等,通过对这些基础概念的详细阐述,来弥补读者在设计原理上的空缺。


在第5~7章中,编者从选材、搭配、排列和组合等多个角度着手,将版式中的图片、文字与色彩3个视觉要素进行了细致描述,同时还为这些概念搭配上相应的作品信息,并对这些作品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剖析,通过将抽象的设计理念与实际的案例分析相结合,以此来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

第8章是一个总结性章节,以讲解各类构成法则为主,并阐述了这些构成法则所对应的版式形式。全章共列举了十几种构成法则,而这些法则与之前讲到的一些知识在形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巩固读者之前所学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书与www.epubhome.com合作,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新书试读、热卖图书试读,以及各类素材下载和在线教学视频等服务。



字体设计与排印的艺术:构建视觉传达的坚实基础 图书名称: 字体设计与排印的艺术:构建视觉传达的坚实基础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西方字母体系的演变历程,从古罗马的石碑刻字到现代数字字体的诞生,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字体历史知识框架。它不仅是一部字体艺术史,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选择和应用字体的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字母的起源与演变——时间长河中的文字形态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追溯拉丁字母的源头。我们将详细考察公元前罗马帝国时期刻在纪念碑上的“古罗马大写体”(Capitalis Monumentalis),分析其结构特点、笔画的粗细变化与造型逻辑,理解这种奠定西方字体美学基石的“完美几何体”。 接着,内容将转向中世纪手抄本时代。重点探讨安色体(Uncial)的圆润与优雅,以及卡洛林小写体(Carolingian Minuscule)的清晰与规范化,正是后者为我们今天使用的“小写字母”确立了基本形态。随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哥特体(Blackletter)的兴衰。哥特体以其紧凑、垂直、高度装饰性的风格,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占据主导地位,本书将细致剖析其不同变体(如文本体 Textura、方正体 Fraktur)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当时宗教文本和法律文献中的应用语境。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字体设计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直接催生了对清晰、易读字体的需求。我们将重点分析罗马体(Roman Typefaces)的诞生,特别是基于人文主义思想的早期字体大师,如尼古拉·延森(Nicolas Jenson)和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Aldus Manutius)所开创的风格。 随后,本书将详细梳理16世纪至18世纪的字体风格演进: 1. 旧式罗马体(Old Style): 如加拉蒙(Garamond),分析其斜轴、中等的对比度和人文主义的韵味。 2. 过渡体(Transitional): 以巴斯克维尔(Baskerville)为代表,探讨其如何开始提高对比度,为现代字体奠定基础。 3. 现代体(Modern/Didone): 重点解析博多尼(Bodoni)和迪多(Didot)的极端垂直轴线、极高的粗细对比度,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启蒙时代对精确与理性的追求。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19世纪末至今的字体变革——无衬线体(Sans-serif)的崛起。从早期的Grotesque(怪诞体)到功能主义的出现,无衬线体如何挣脱装饰的束缚,成为现代平面设计和数字屏幕的主流语言。 第二部分:字体的解剖学与结构原理——理解字体的DNA 本部分从技术和美学的双重角度,教授读者如何精确地“阅读”一个字体。我们会系统性地拆解拉丁字母的各个组成部分,建立统一的术语体系: 基本要素识别: 深入探讨字腔(Counter)、字怀(Aperture)、基线(Baseline)、中线(X-height)、升部(Ascender)和降部(Descender)的比例关系。理解X字高的选择如何直接影响文本的视觉密度和易读性。 衬线的哲学: 详细区分有衬线体(Serif)的类型——从粗犷的楔形衬线(Slab Serif)、优雅的古典衬线(Old Style Serif)到锐利的现代衬线(Didone Serif)。解释衬线在引导视线、增强可读性方面的功能性作用。 字重与字宽: 分析字重(Weight)(Light, Regular, Bold)和字宽(Width/Condensed vs. Extended)的变化如何影响文本的节奏感和信息层级。 视觉补偿: 揭示字体设计师如何利用视觉补偿技术(例如,让圆形字母的垂直部分略高于或低于直线字母)来抵消人类视觉对特定形状的错觉,从而在微观层面实现整体的和谐。 第三部分:排印学的黄金法则——从单字到版面的控制 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着重于字体在文本块中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的视觉沟通。 1. 字符间距的精微调整(Kerning & Tracking) 我们不仅会定义字距(Tracking/Letter Spacing),还会深入探讨字偶距调整(Kerning)的必要性。通过大量实例对比,展示不当的字偶距如何破坏单词的视觉统一性,以及专业微调(如 `WA`、`To`、`Ve` 等组合)对提升文本精度的重要性。本书将提供一套实用的度量标准和调整方法论。 2. 行距与垂直节奏(Leading & Vertical Rhythm) 行距(Leading)是决定文本可读性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分析不同字号、不同字重的文本块所需的行距范围。探讨“负空间”在行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行距来建立清晰的垂直节奏,避免“行间拥堵”或“行间松散”的问题。本书会引入网格系统(Grid System)的概念,强调行距必须与版面网格完美对齐,以确保排版的结构化和严谨性。 3. 文本对齐与块状感(Alignment and Text Block Integrity) 左对齐(Ragged Right): 分析其在长文本中的自然流动性和可读性优势。 两端对齐(Justified): 详细剖析其在创建整齐“块状”外观时的要求,重点讨论如何控制“河流”(Rivers of White)——即由于字距或字偶距调整不当而在两端对齐文本中形成的白色空洞,以及避免其产生的专业技巧。 右对齐与居中对齐: 探讨它们在标题、引文和特定设计场景中的恰当用法。 4. 层级构建与信息架构(Hierarchy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优秀的排版是信息的阶梯。本章教授如何运用尺寸、字重、字偶距和色彩(仅限于黑白灰基础)来构建清晰的阅读层次结构: 标题与副标题: 如何利用对比度在不损害整体风格的前提下,突出主要信息。 正文与引文: 使用不同的字体、字号或行距来区分主要叙述与引述内容。 列表与标注: 运用更紧凑的字距或特殊的缩进方式来处理数据密集型内容,确保信息密度与易读性之间的平衡。 第四部分:字体选择的语境化思维——风格与功能的匹配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从设计策略层面出发,指导读者进行明智的字体选择。 1. 风格的心理学: 探讨不同字体风格(如衬线体、无衬线体、手写体)所携带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例如,何种字体最能传达“权威”、“现代感”、“亲切”或“历史感”。 2. 阅读环境的适应性: 区分“印刷阅读”与“屏幕阅读”的需求。深入分析屏幕分辨率、像素密度(Retina/HiDPI)对字体渲染的影响,以及在网页和App设计中,如何选择和应用Web安全字体与自适应字体。 3. 字体组合的艺术(Pairing): 提供科学的字体搭配原则,强调“互补而非竞争”的理念。教授读者如何通过对比(例如,将一种严肃的现代衬线体与一种温和的几何无衬线体)来增强设计趣味性和信息层级,而非简单地堆砌两种看起来“不错”的字体。 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对结构细节的解剖,以及对实践法则的严格遵循,本书旨在培养读者对字体排印的深度敏感度和专业掌控力,确保每一次的文字排布都能服务于清晰、高效的视觉传达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设计师,我阅读了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排版书籍,坦白说,大部分都只能作为工具书偶尔翻阅,很快就会被遗忘在角落。然而,《版式设计法则(第2版)》这本书,我愿意把它放在案头,随时取阅。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没有沉溺于介绍软件的特定功能(这部分内容总会过时),而是聚焦于那些跨越时间的长久原则——视觉重量、平衡、韵律和统一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动态平衡”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居中或对称,而是教你如何通过非对称布局制造视觉张力,让页面‘动’起来,而不是死气沉沉地摆在那里。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历史上的经典版式,从早期的印刷品到现代的杂志内页,这种跨媒介的对比,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设计视野。书中的一些章节甚至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设计中那些‘不自觉’的习惯,促使我进行更有意识、更具目的性的设计决策。

评分

我是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购买这本书的,一开始其实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因为设计类的书籍,很多都是徒有其表,内容空泛。但是,这本书的实在程度超乎我的预期。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关注“美观”,更深入地探讨了“功能性”和“用户体验”。例如,它用大量的篇幅去分析如何通过版式设计来优化长篇幅文本的阅读效率,比如不同字体的小样对比、行高和字距对眼睛疲劳度的影响。这些细节在其他很多书籍中经常被一笔带过,但在这里却被提升到了核心地位。而且,这本书的排版本身就是它最好的广告。作为一本设计法则的书籍,如果自身的版式设计都不过关,那无疑是最大的讽刺。这本书的内页排版清晰、逻辑严谨,甚至连脚注和引文的处理都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水准,这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品,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优秀设计的熏陶。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法则”类的书籍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艺术创作哪有那么多板上钉钉的规则可言?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不是那种僵硬的教条主义手册,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思考”设计。我最喜欢它对“信息层级”构建那一章的阐述。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大字号放标题”这种初级技巧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字重、色彩饱和度甚至细微的对齐偏差来引导用户的注意力路径。我记得有一段描述,将信息层级比作交响乐的编排,主旋律、副旋律和背景音的处理方式,让我瞬间理解了复杂信息布局中的“轻重缓急”。而且,作为第二版,内容明显比我前几年看到的某个老版本要新颖得多,紧跟了移动端和响应式设计的趋势,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应对多平台发布的从业者来说,非常关键。全彩的印刷质量也为理解那些细微的色彩搭配和对比度变化提供了极佳的物质保障,每一页都赏心悦目,让人愿意反复去揣摩。

评分

这本《版式设计法则(第2版)(全彩)》的封面设计得十分引人注目,那鲜明的色彩搭配和现代感十足的字体选择,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最近刚开始接触平面设计这块领域,市面上关于版式设计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拿到这本书时,我本来还有些犹豫,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丰富的案例和清晰的图解吸引住了。特别是那些关于网格系统和视觉流线的解析,简直是茅塞顿开。过去总觉得排版是一门玄学,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但这本书却用非常系统和科学的方法,将那些看似抽象的原则拆解得明明白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能穿插一些业界知名的设计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仅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更让我看到了“做出来”的效果。比如,关于留白的处理,书里专门用好几个跨页篇幅来展示不同密度的留白如何影响读者的情绪和阅读体验,这种深入的探讨对我一个初学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自己的设计练习中了。

评分

我最近刚换了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熟悉新公司的设计规范和风格,感觉压力山大。手头的任务涉及大量需要快速迭代的宣传材料,对版式布局的要求极高。幸好我及时入手了这本《版式设计法则(第2版)(全彩)》。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火队员”和“定海神针”。它最实用的一点是,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还非常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比如,在处理复杂的表格数据布局时,它给出的几种网格变体方案,并分析了每种方案在信息密度和扫描速度上的优劣,这让我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快速选择最合适的框架。我发现,以前很多我凭感觉做的决定,现在都有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在团队中的表达和说服力。全彩印刷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信息的准确传达,也让我无需花费额外的精力去“脑补”那些色彩和灰度的细微差别,直接上手应用,效率奇高。这本书绝对是那种可以陪伴我度过整个职业生涯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

还没看,先好评吧!

评分

一直在用这个品牌的东西,很放心!一直在用这个品牌的东西,很放心!

评分

喜欢,看着挺好的

评分

与平面设计法则一起买的。希望从中受益提高。

评分

所实话,这本书内容还不错,印刷也可以,和朋友一起一共买了三本,就省了十几元,还是不错的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性价比很高哦

评分

还没看,先好评吧!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性价比很高哦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