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写给全球妈妈的育儿箴言。
★畅销美国多年,让无数妈妈与孩子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
★三个方法+一个基本准则,真正化繁为简、好懂易学。
★妈妈能给孩子的礼物,就是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从承担责任中找到乐趣。
海报:
很多人都不知道做个好妈妈实际上有多简单。她们总是听别人说为人父母是种困难、复杂、让人困惑的责任。她们像“操持家务”一样管教孩子,安静的时候不管他们、淘气的时候教训他们。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孩子无法无天。
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怎样才能教出自信独立的孩子?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博士通过多年研究,为妈妈们总结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案。没有复杂的理论、分析,只要简单3步,每步只需1分钟。这简单的方法让每位妈妈都可以教出能为自己的生活做决定,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斯宾塞·约翰逊
全球知名思想先锋、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和观点被很多企业和知名组织广泛使用,很多人从中受益。
约翰逊博士善于运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现实的智慧,轻松活泼的寓言风格既让人深受鼓舞,又大为震撼,被誉为“善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者”。
他的作品《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分钟经理人》《给你自己一分钟》《一分钟教师》《一分钟推销员》《礼物》等,长踞《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等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并被CNN、BBC、《时代》《商业周刊》《纽约时报》《读者文摘》《华尔街日报》《财富》《今日美国》等媒体杂志广泛报道。
给母亲们的一封信1
怎样教出好孩子5
第一课教会孩子自觉自律20
第二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36
第三课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力53
为什么一分钟方法会有效69
让孩子喜欢上自己77
让孩子主动做对的事情86
让孩子愿意承担责任101
新的一分钟母亲117
一位聪明的年轻女士正在寻找一位母亲——能够培养出好孩子的母亲。
她知道,只有向那样的母亲学习,才能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奥妙。
这位女士已经怀孕了。而她和丈夫发现,很快就要迎来一个新生命的同时,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为人父母。
他们决定用各自的方式去学习。
年轻女士请了产假。在待产期间,她向许多母亲求教过育儿之道。
这些母亲中有少妇,也有老妇人;有传统的家庭主妇,也有上班族;有的养育着很多孩子,也有的只有一个孩子;有为人妻者,也有单身妈妈;她们的孩子有咿呀学语的幼儿,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有些母亲把教育孩子看得非常严肃,也有人始终保持着轻松的态度。
她发现这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也看得出,她们对孩子都十分关心,想要努力成为好母亲。
然而,她也常常看到所有人都不愿见到的事情,那就是失败的教育所带来的后果:孩子叛逆、漠然的眼神,父母的痛心和烦恼。这都让她非常难受。
但她知道,一定有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成功的教育可以让家庭充满爱、安宁和欢乐——父母和孩子都能感受到这一切。
她决心找到更好的方法。
她见过许多看起来很“严厉”的母亲,她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一些人认为她们是非常称职的好母亲。
可她们的孩子却不这么看。
登门拜访的时候,她问这些“严厉”的母亲:“你觉得你是一位怎样的家长?”
回答大同小异。
“我是个保守的家长。”“我是老派的家长。”“我很传统。”
言语中流露出自豪和对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重视。
她还见到了一些看上去很“温和”的母亲,她们似乎总是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非常理解孩子,非常富有同情心,因此有一些人认为她们是非常好的母亲。
然而,她们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看法。
她向这些“温和”的母亲提出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得到的回答是:“我是个现代的家长。”“我很理解孩子。”“我总是支持孩子。”
她听出了她们声音里的自豪和对培养孩子自尊的重视。
可她还是不明白。
似乎大多数母亲要么只关心孩子的行为,要么只关心孩子的自尊,而不能两者兼顾。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母亲,常常被视为“独裁”,而那些更关心培养孩子自尊心的母亲,则被称为“纵容”的家长。
年轻女士觉得这两种家长——独裁的和纵容的——都只实现了教育孩子的部分目标。
她知道,这些母亲都已经尽力了,只是不知道还有别的办法。“但是,”她想,“这样似乎只能算半个好母亲。”
于是,她继续向周围的其他母亲求教,但仍然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
要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可能早就放弃寻觅成为好母亲的办法了。这一点是她特别的优势。
后来她告诉丈夫:“一个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母亲应该精通各种方法,应该知道如何让孩子同时学会自尊和自律。
“最重要的是,她知道如何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后来,在与其他母亲的交谈中,她听到了一些关于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妇人的精彩故事,这位妇人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仍快乐地享受着生活,而且总是有时间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最让她感兴趣的是,这位老妇人还是一位很特别的母亲——有一套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听说这位老妇人轻轻松松地培养出了三个出色的女儿。每个孩子成年后都举止得体、成功而快乐。
现在,老妇人的三个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用同样的教育方法,效果非常好。
她不确定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也不知道这位老妇人是否愿意把教育孩子的诀窍传授给自己。
她给老妇人打了一个电话。“听说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我可以跟您谈谈吗?”
“当然可以,”老妇人回答,“我很荣幸。随时欢迎你到我家来。”
我个人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极强的“自我关怀”意识的植入。很多育儿书籍都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为出发点,读完后只会让人更加精疲力竭,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然而,这本书巧妙地将母亲自身的心理健康置于重要的位置。它用一种非常温柔但坚定的口吻告诉我:一个被耗尽的母亲,无法给予孩子最丰沛的爱。书中关于如何设定个人边界、如何向伴侣有效寻求支持、甚至是如何给自己安排“精神放空时间”的建议,都极其实用且充满人情味。我采纳了其中一个建议——每周给自己设定一个“不谈育儿”的下午茶时间,纯粹做一些与孩子无关的、能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这个小小的改变,像是给我的能量水库进行了有效补给。当我不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孩子而活的机器”时,我对孩子的耐心和创造力都恢复了,家庭氛围也随之变得更加轻松和流动。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读的指南,更是给每一个深陷育儿洪流中的母亲的一剂清醒剂和强心针。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一分钟”系列的图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快餐式的知识很难深入人心。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所指的“一分钟”,并非是要求你在极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强调“高效介入”和“即时反馈”的重要性。在处理孩子与同伴的冲突时,我过去常常因为想得太多而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等我组织好语言,冲突可能已经升级了。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精炼的、可以在几秒钟内脱口而出的引导语,这些语言充满了力量,它们不是命令,而是邀请孩子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邀请函。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女儿因为害怕黑暗而拒绝睡觉,我试着用了书里提倡的“共同想象力构建法”,引导她把黑暗想象成一个“休息中的超级英雄的秘密基地”,效果出奇地好,她不仅平静地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还兴奋地跟我分享她在这个“基地”里遇到的“小动物”。这种通过转变视角来化解恐惧的方法,细腻而又深刻,让我对“沟通的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透露出一种用心良苦的体贴,内页的用纸质感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理论阐述后紧接着的“实战演练”部分,那些小小的案例分析,简直就是我日常育儿场景的缩影。比如,关于“餐桌上的拉锯战”,书中提出的“选择权赋予”策略,我原以为孩子会变本加厉地提出无理要求,结果恰恰相反,当孩子被允许在有限的范围内做主时,配合度反而大大提高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章节之间逻辑过渡自然,即使是忙碌到连完整的一小时都难以挤出的职场妈妈,也能随时翻开任意一页,立刻获得启发和力量。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需要从头读到尾才能发挥作用,它更像一个可以随时取用的“急救包”。我甚至发现,书中的一些原则,比如“设定清晰的界限但保持灵活的执行方式”,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对我的职场协作也有很大的启发,这大概就是好书共有的力量吧——它能拓宽你的思维边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圣经,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入的,当时家里正经历一场“小恶魔”式的叛逆期,各种沟通壁垒让我焦头烂额。初读时,我其实带着一丝怀疑,毕竟市面上的育儿书汗牛充栋,大多都是空洞的说教或者不切实际的理论。然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却异常的接地气,它没有高高在上的指点江山,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邻家长辈在娓娓道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个章节,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孩子复杂的情绪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部分,并给出了即时有效的安抚技巧。我试着用书中提到的“暂停键”方法来处理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爆发的哭闹,效果立竿见影,那种从手足无措到掌控局面的转变,简直是里程碑式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驯服”孩子,而在于如何真正地“看见”他们,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它让我明白,所谓“好妈妈”,不是完美无瑕的超人,而是那个愿意持续学习、不断调整自己,并始终对孩子保持耐心和好奇心的普通人。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只关注“教养”的行为层面,更深入到了“亲子联结”的情感层面。它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来探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一概念,并给出了大量如何在碎片时间里实现高质量陪伴的具体方法。我过去总觉得自己陪伴的时间太少,总是在为工作和家务分心,因此充满了愧疚感。读完后,我才意识到,时长不等于质量。书中提到,即便是五分钟,全身心地放下手机,仅仅是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他讲述他那件“全世界最重要的小事”,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滋养。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做饭的间隙,或者睡前十分钟,进行这种“沉浸式”的互动。我发现,当我的注意力不再分散时,孩子更愿意分享他的喜悦和困扰,我们之间的亲密感仿佛被施了魔法,肉眼可见地增长了。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悄悄地重塑了我们对“好妈妈”的定义:她不是永远在线的保姆,而是那个总能为孩子留出“精神空间”的港湾。
评分好妈妈,买书学习一下。
评分不错 内容和好爸爸类似
评分不错 内容和好爸爸类似
评分还没读看人家推荐买的
评分一般
评分还没读看人家推荐买的
评分好妈妈,买书学习一下。
评分废话比较多,不是很好吧,随便看看就行
评分不错,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