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妍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育儿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教育方法
  • 成功教育
  • 良好习惯
  • 情商培养
  • 学习方法
  • 积极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1833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6653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阳光家庭亲子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成功教育孩子的捷径,就是向成功的父母学习!父母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戴维·伯恩

内容简介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以智力教育、情商教育、习惯教育、品格教育、理财教育为纲,罗列精选了近80项具体的教子方法。这些颇具实效的方法有的是为了解答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是培养孩子成才的经验与策略;还有的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成功。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智力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第一章 兴趣隐藏着成功的秘密
方法1: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3
方法2:孩子兴趣的培养/5
方法3:把兴趣发展成特长/8
方法4:兴趣班的选择/10
第二章 阅读点燃智慧
方法5: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13
方法6:尽信书不如无书/15
方法7:必知的高效阅读法/17
第三章 游戏让孩子更聪明
方法8:做孩子的游戏“顾问”/20
方法9:寓“学”于游戏之中/22
方法10:亲子游戏怎么玩/23
方法11: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25
第四章 真知灼见来自多思善疑
方法12:培养孩子的良好思维习惯/28
方法13:善思不能堕落成优柔/31
方法14:做敢于质疑的孩子/33
方法15:如何像闪电一样思维/35
第五章 抓住智力品质的要害
方法16:练就孩子的一双慧眼/38
方法17: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天窗/39
方法18:如何才能过目不忘/42
方法19:想象是孩子向上的动力/43
方法20:健谈让孩子更卓越/45

第二篇 情商教育:孩子智能的第二次革命
第六章 帮孩子找准自己的世界
方法21:教孩子定位自己的优缺点/51
方法22:让孩子做回他自己/53
方法23:自负是一个泡沫/54
方法24:如何克服自卑心理/57
方法25:把握情绪变化的规律/59
第七章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方法26:走出情绪的“灰暗地带”/62
方法27:教会孩子控制愤怒/64
方法28:别让孩子焦虑地成长/67
方法29:让悲观的孩子走向乐观/68
方法30:不妨让孩子自我安慰/70
第八章 让孩子叩开交际的大门
方法31:掌握聆听的艺术/73
方法32:教孩子表达不同意见/74
方法33:读懂对方的身体语言/76
方法34: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79
方法35:在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80
第九章 为别人鼓掌的人也在为自己加油
方法36: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84
方法37:远离嫉妒的恶习/86
方法38:及早培养孩子的同理心/88
方法39:关爱不求回报/90
方法40: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92

第三篇 习惯教育:好习惯造就好孩子
第十章 用行动改变世界
方法4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97
方法42:看准了就下手/100
方法43:方法总比困难多/102
方法44:莽撞的孩子怎么办/105
第十一章 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勤奋
方法45:培养孩子的勤奋习惯/108
方法46: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111
方法47:运用目标激励,促使孩子自勉/113
方法48:勤奋不等于搞疲劳战术/115
第十二章 勇气让孩子永往直前
方法49:让孩子永往直前/117
方法50:直面挫折,减轻挫折的打击/120
方法51:巧干而不是蛮干/122
第十三章 对生命保持热忱
方法52:乐观的孩子更向上/125
方法53:对着挫折放声大笑/127
方法54:让孩子绽放自信的笑容/129

第四篇 品格教育: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第十四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
方法55: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135
方法56:只有“专”才能“精”/138
方法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40
方法58:理想的实现需要吃苦/142,
第十五章 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方法59:培养孩子永无止境的好奇心/145
方法60: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147
方法61:站在前人的肩膀上/151
方法62:创新思维,别样的美丽/153
第十六章 诚信是孩子的第一张名片
方法63: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156
方法64:让孩子对自己的一言-行都要高度负责/158
……
第五篇 理财教育:让孩子学会驾驭金钱

精彩书摘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当孩子已经萌发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及时鼓励孩子,锻炼孩子基本生活自理的能力。也就是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由父母包办代替。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相信孩子
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直接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家长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尽量支持孩子自己学习做事,不要干涉或禁止。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的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就会养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当孩子碰到问题或做错事情时,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说吧,以后宁可自己做也不让孩子动手了,那样只会使孩子刚刚培养起的自理能力半途而废。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孩子,持之以恒,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
(二)对孩子做的事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力气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失误之处,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自理活动能力。

前言/序言


探索天赋,点亮未来:一套全新的儿童成长引导体系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如何帮助孩子茁壮成长,发掘其无限潜能,成为无数家长心中的重要课题。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育儿秘籍,而是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践性的儿童成长引导体系,旨在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发展的内在规律,因势利导,从而培养出独立、自信、热爱学习且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个体。 第一部分:解锁孩子成长的内在密码——理解孩子的“为什么” 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行为、情绪和学习方式都蕴含着独特的语言。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拨开迷雾,真正理解孩子成长的“为什么”。 看见真实的“我”: 天性与潜能的识别: 孩子从出生起就携带着独特的天赋和气质。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性格类型(如内向、外向、敏感、活跃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识别并顺应这些天性,而不是试图“纠正”它们。例如,对于天性内向的孩子,我们会强调创造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鼓励其深度思考和内在探索,而非强迫其参与热闹的集体活动。对于天生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我们会提供丰富的探索机会,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去学习。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孩子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阶段。我们将详细解读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发展特点。比如,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我们将强调游戏在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而在学龄期,抽象思维的萌芽需要引导,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 情绪的语言: 孩子的情绪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我们会帮助家长学会解读孩子不同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例如,孩子哭闹可能是因为疲惫、饥饿、焦虑,或是感到不被理解。我们将教授实用的情绪识别技巧,以及如何用共情和引导的方式回应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驱动成长的内在动力: 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唤醒: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方法,例如,设计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疑问;创造充满惊喜和探索可能性的环境;鼓励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从中发现乐趣。我们将强调,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内在动机的培养: 外在的奖励和惩罚固然能产生短期效果,但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内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提供选择权、强调过程的价值以及给予积极的反馈,来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会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而非仅仅聚焦于表扬或奖励。 自信心的基石: 自信是孩子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源泉。本书将剖析自信心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具体的策略来帮助家长塑造孩子坚实的自信心。这包括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肯定他们的努力而非仅仅是结果,赋予他们适度的责任,以及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与孩子互动。 第二部分:构建支持系统——家长与环境的角色 理解孩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充满支持和启发性的环境。本部分将聚焦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有利其发展的外部环境。 高质量的亲子互动: 倾听的力量: 真正的倾听远不止于“听见”。我们将教授家长如何进行积极倾听,包括放下手机、眼神交流、给予回应,以及通过提问来鼓励孩子深入表达。这种高质量的倾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与家长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玩转生活,点亮学习: 游戏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乐趣,更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我们将提供大量将日常生活融入游戏的方法,将学习渗透到玩耍之中。例如,在烹饪时学习数学和科学知识,在旅行中感受地理和历史的魅力,在阅读故事后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情感连接与安全感: 温暖而稳定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我们将强调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包括拥抱、鼓励、共度时光,以及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这种安全感让孩子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不怕失败。 创造激发潜能的环境: 家庭的学习氛围: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在家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法,例如,设立固定的阅读时间,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阅读;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空间,减少干扰;鼓励提问和讨论,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探索世界的窗口: 世界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本书将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去体验和感受真实的世界。无论是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还是进行户外探索、参与社区活动,都能极大地拓展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社交技能的培养: 孩子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提供引导孩子进行社交互动的策略,例如,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游戏,学习分享和合作,以及如何处理冲突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第三部分:赋能孩子,走向独立——掌握学习与成长的技能 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独立解决问题、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赋能孩子,让他们掌握受益终生的学习和成长技能。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目标设定与计划性: 引导孩子学会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学习制定简单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包括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以及学会管理时间和资源。 信息搜集与辨别: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如何有效地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至关重要。我们将提供方法,引导孩子学习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并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反思与总结: 学习不仅仅是输入,更需要输出和反思。我们将引导孩子学会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从而不断优化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的智慧: 分析与判断: 鼓励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先冷静下来,分析问题的本质,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将通过游戏和实际情境,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创新与尝试: 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创新思维。我们将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方法,不怕失败,从错误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韧性。 合作与沟通: 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解决。我们将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有效地沟通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韧性与成长型思维: 面对挑战的态度: 挑战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们将帮助家长培养孩子面对挑战的积极心态,让他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而是提升自己的机会。 从失败中汲取力量: 失败并非终点,而是学习的转折点。我们将引导孩子认识到失败的价值,从中吸取教训,调整策略,继续前进。 “我能行”的信念: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相信通过坚持和学习,可以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本书旨在成为家长手中的一份珍贵指南,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一种看待孩子、引导孩子成长的新视角和一套灵活实用的方法论。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闪光点,通过科学的引导和用心的陪伴,他们必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充满爱与智慧的育儿旅程,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我立刻被书中那种积极、务实的论调所吸引。作者并非一味地贩卖焦虑,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成功”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亲子互动中。我一直对“如何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这个问题感到头疼,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真正的“成功”并非狭义上的名利双收,而是教会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与人和谐相处的情商。书中的“设定小目标,逐步达成”的策略,对我而言尤其具有启发性。过去,我常常因为孩子达不到我设定的过高期望而感到失望,也让孩子倍感压力。而现在,我学会了将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并与孩子一起庆祝每一个小小的成就,这种正向的反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力。此外,关于“自主学习”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强迫孩子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精神。我发现,当孩子真正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深度是惊人的。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它告诉我,培养优秀的孩子,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潜能,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它的方法论清晰实用,让我能够立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看到孩子积极的变化,这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有说服力。

评分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这本书,简直是我育儿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苦恼于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地“优秀”,这种焦虑常常让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性和需求。这本书没有给我一套僵化的模式,而是给我提供了一套动态的、可调整的“成功方法论”。它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的“成功”也应该因材施教,而不是千篇一律。我特别欣赏书中所提到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个概念。过去,我总是盯着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不断地批评和指责,这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我也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种积极的强化,让孩子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也更愿意去努力。书中的“责任感培养”的理念,也让我找到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我不再事事包办,而是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成熟懂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焦虑型”家长,变成了一个“成长型”家长,我开始享受育儿的过程,也看到了孩子身上发生的积极改变。

评分

这本《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真是让我耳目一新!作为一位初为人母的家长,在育儿的海洋里我曾感到迷茫和无措,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籍”,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成功”在育儿过程中的多重含义,引导我去思考“优秀”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成绩至上,而是孩子品格、能力、情商的全面发展。书中的案例分析贴近生活,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看理论,更像是在听身边经验丰富的朋友分享心得。尤其是关于“建立自信”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强调“多表扬”,而是从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教我如何创造一个让孩子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环境,如何识别孩子真正的优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这种细腻的引导,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是一个充满耐心和智慧的“陪伴”过程。我学会了关注孩子的情感表达,理解他们的每一个小动作背后可能隐藏的诉求,而不是急于评判对错。这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我也从一个焦虑的家长,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自信、从容的引导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给了我一套思考育儿问题的“思维框架”,让我不再被外界的噪音干扰,而是真正地关注我的孩子,培养他成为一个独立、快乐、有能力面对未来的个体。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这个话题充满好奇,也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成功”的方法论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这本书并没有去定义“优秀”的标准,而是引导我去思考“什么才是一个孩子一生中真正重要的品质”。它强调了“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教会我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书中的“鼓励孩子犯错”的理念,也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我过去总觉得犯错是一件坏事,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但这本书告诉我,犯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并从中成长。我开始尝试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并在他们犯错后,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办法。这种全新的育儿方式,不仅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和有担当,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和深入。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它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教会了我最深刻的育儿智慧,让我明白了培养优秀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心法”。

评分

《用成功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孩子》这本书,让我对“成功”的定义产生了颠覆性的认知。我原本以为“成功”就是指孩子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将来成为社会精英。然而,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强调,“成功”更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以及解决生活中各种挑战的能力。书中关于“挫折教育”的章节,对我触动很大。我一直害怕孩子经历失败,总想为他们铺平道路,避免一切困难。但这本书告诉我,适度的挫折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坚韧、勇敢和反思。我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些小挑战,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支持,而不是直接代劳。这种改变,让我的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自主,也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此外,书里关于“有效沟通”的技巧,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理解他们的情绪,以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从而建立起更加牢固的亲子关系。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操纵”孩子变成“优秀”的工具书,而是一本引导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智慧陪伴者”的指南。它教会我,真正的成功,是看着我的孩子快乐、自信、有能力地走向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