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史译丛: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 [British Radicalism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1815]

法国大革命史译丛: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 [British Radicalism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18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哈里·狄金森 著,辛旭 译
图书标签:
  • 法国大革命
  • 英国史
  • 激进主义
  • 政治史
  • 1789-1815
  • 欧洲史
  • 历史研究
  • 社会运动
  • 思想史
  • 翻译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126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40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法国大革命史译丛
外文名称:British Radicalism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1815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史译丛: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主要关注近年来史家在这一领域一些争论激烈的问题,譬如:1790年代的激进团体与早期改革者有多大不同?为何“反动势力”会成功,政府的镇压在这种“成功”中起了多大作用?“革命运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存在?1800年代早期复兴的激进主义究竟有何种特征?《法国大革命史译丛: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是作者首次授权的中文版,增加了部分内容以充实论证和思考;同时,还增加了大量英文版未曾使用过的图像,不但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是图像证史的实践。有感于目前中国思想界以及社会的多样性,作者还增加了特为中国读者所做的前言,希望他的思考与感知能对中国读者有所启益。

作者简介

  哈里·狄金森,爱丁堡大学荣休教授、荣誉院士,自19802006年一直担任理查德-洛奇英国史讲席教授;曾经担任爱丁堡大学历史系主任,爱丁堡大学研究生委员会主席。两次担任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以及英国历史学会常务副主席,英国艺术和人文研究委员会历史研究组主席。研究领域是18世纪英国政治史,主要关注议会政治、大众政治和政治思想史,也研究这一时期的军事和海军史。其代表作有:《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British Radicalism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1789 -1815)、《沃尔波尔与辉格党的优势》(Walpole and the Whig Supremacy)、 《财产与自由》(Liberty and Property: Political Ideology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漫画与宪政,1760-1832》(Caricatures and the Constitution,1760-1832)等。

精彩书评

  ★中国学人和学生们从这份薄薄的小册子里可以窥见1790年代那些勇敢的英国激进主义者在政治改革的努力中所遭遇的诸多困难和苦痛,不过,也要清楚知道,除爱尔兰那些武装颠覆国家的激进主义者外,只有个别激进分子被判刑处死。这本小书还将让我们看到英国是如何避免发生暴力革命,逐渐学会通过进化方式缓缓取得进步的。英国的主要宪法与政治制度是从1689年至今逐渐发生嬗变的。相反,法国在1789年以迅猛而又暴烈的革命终结了强有力的君主统治,却在国内暴力与国外战争连绵多年之后,于1815年复辟。由1789年大革命制造的这种分流,从来都未复原。
  ——哈里·狄金森

目录

第一章 英国雅各宾派
起源与影响
组织与构成
目标与设想
方式与活动

第二章 保守派的反击与政府的镇压
意识形态与宣传
效忠派社团
合法镇压及政府迫害

第三章 地下革命
爱尔兰革命
不列颠的联合社团
对经济危机的政治利用

第四章 激进主义再发动
阻碍与机遇
意识形态与政治宣传
目标和方法

附录
不列颠及其意识形态十字军讨伐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革命信念的威胁
二、英国的意识形态运动
三、抗击法国革命纲领之战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法国大革命史译丛: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
  18世纪90年代,在激进派所采取的策略中,最明显的弱点是没能团结贫困劳动力参与到议会改革大业中。几乎没有哪个激进主义者对组织劳工表示出激赏之意,他们也没有试图利用暴乱和群体游行向政府精英施压的大众传统,或者是打算来一场以法国革命为模型的暴力革命。激进运动的领导人都来自社会中等阶层,他们很少直接跟工人团体联系,也害怕因为看起来像是在宽容暴力或是直接的暴力行动而令有产阶级与他们相疏远。他们首要关注的是确保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而不是改善穷人的经济状况。
  尽管许多工厂里已经出现了各种工会组织,并且也已经通过大量扰乱生产秩序的暴力活动及有效的组织工人罢工证实了它们的实力,但大多数激进派仍不认为,工人的产业优势有可能是政治变革的有力武器。大多数激进派理论家仍然受到他们自己的资产阶级社会观念的制约,个体自由也仍旧是他们关注的焦点。有一些迹象表明,有少数的激进人士正在逐渐开始意识到组织起来的工人的重要性及劳工理论的概念。约翰·赛尔沃和托马斯·潘恩都控诉道:有钱的雇主有能力联合起来把雇工的工资和生活条件稳定在某种水平上,但却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是,当工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联合起来,组织起以和平方式撤回自己劳动力的运动时,却遭到当局的反对。赛尔沃、威廉·葛德文认识到劳动力在创造财富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过,他们并没有将这一洞识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劳动理论,因而也无法更加有力地去论证如何更为公平地分配财富。赛尔沃也朦胧地意识到,穷人们的劳动条件使得他们在一天的大部分时光里都聚在一起,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促使他们对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也让他们更有机会把自己那可被量化的力量联合起来。但是这一意识并没有引导赛尔沃进一步设想,如果工人们能更好利用他们那可以加以计量的力量与经济的价值,那他们就可能走上自救的道路。没有任何一个激进派提倡采用经济行动,比如说,通过工厂罢工的方式,迫使有产阶级做出实质性让步。激进派很少有人出身于贫穷的下层阶级,或者全然认同于劳工大众。在实际事务中,激进派社团成员和工会活动家有一些交集,但这种现象并没有让人想到,应利用工会活动从事议会改革大业。当然,也有一些零星事例,比如,政治口号被用在劳资纠纷和粮食暴乱中,就像1792-1793年间在泰恩赛德、1795年在谢菲尔德发生的事件,但这些暴乱与罢工首要关注的并不是政治议题,并且事件参与者中很少有人属于政治激进派(McCord,1968;Wells,1977a)。
  ……

前言/序言

  发生在1688-1689年的光荣革命终结了英国历代君主试图在不列颠建立绝对政府体系的目标。这一温和革命生出有限政府的形式,君主在这一体系内倘不能与议会合作则无法有效统治,国王与其宰辅只能在法律原则下进行统治。不过,这并非创造了民主政体。君主仍然掌控着英国国家官僚体系、教会系统、军队与海事方面委任大臣与官员的权力。这就使得君主能对那些安坐于上、下两院的多数人施加相当大的影响力。能坐在两院立法的这些入主要是大地产所有者、富裕的金融家、大商人、律师以及海陆军队的官员。当选下议院议员要拜占英国人口总数20%的成年男性投票所赐,而这些具有投票权的男人主要是中产阶层的农场主、商人、手工匠人和律师。当选的下议院议员则为着代表广大乡村与历史悠久的城镇利益。那些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谢菲尔德,都没有权利选举自己的下议院议员。因此,英国18世纪的政治体系不是为着所有人的利益都能有所代表,而是只为着代表某些非常富裕的男性或至少是为代表中产者的利益。
  18世纪最后几十年,由于商业利益需求、工业化发展以及城市扩张,此政治体系弊端引发的诸多不满也日益增长,并因此带来英国社会与经济变革。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男性与知识分子们开始主张政治改革,要求赋予更多男性以投票权,允许新的工业城市选举自己的下议院议员,并且要将选举常规化,每年都进行大选。其中有少数改革者希望能将投票权赋予所有成年男性。到18世纪80年代早期,议会里开始讨论改革提案。这样看,温和适度的改革是有可能在著名的《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前就可以达成的。不过,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阻碍了这一切可能的发生。
  1789年刚刚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使得法国比起同期的英国更加激进也更加民主,这让英国激进分子备受感召并力图效仿。遗憾的是,这种激进政治变革的和平面相在法国国内并未持续下去。更加激进极端的政治诉求导致以法王路易十六连同法国贵族,奥地利、普鲁士保守君主们一起坚决反抗激烈变革,这种反对力量毁灭了激进宪政变革中的和平努力。因之而来的系列法国事件也就变得越来越激进暴力,逐步走向恐怖统治并引发内外战争。18世纪90年代末,出于对法国陷入政治混乱局势的担忧,导致拿破仑·波拿巴这位功勋卓著的法国将军开启了军事独裁统治,从而结束了更自由的法国政治体制的进展。法国局势的进程令英国人尤其是有产精英与社会中等阶层人士震惊。他们决意抵抗英国改革者希冀追随并效仿法国模式的努力。法国大革命先是鼓舞了英国激进分子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甚至也鼓励了一些爱尔兰激进分子试图在1798年发动暴力革命;不过之后的法国事件却成为说服许多不列颠有产精英反对政治改革的理由。只有当拿破仑军事独裁体制已然证明,法国的追求不再是民主政治变革了,不列颠精英才开始不再反对在不列颠开展任何形式的政治改革运动。这种观点上的改变受到了由英国商业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城市扩张所引起的持续的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1815年,英国改革者重又发起议会改革运动。
法国大革命史译丛:英国激进主义与法国大革命(1789-1815)图书简介 导言:一场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思想风暴 本书深入探讨了1789年至1815年间,英国激进主义思潮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法国的革命火焰不仅在欧洲大陆上熊熊燃烧,其思想的涟漪也强烈地冲击了英格兰的知识界、政治精英以及社会底层。本书聚焦于英国激进派如何看待、回应并参与到这场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英法关系史,而是通过考察英国激进主义的演变脉络,来剖析欧洲革命浪潮对既有政治秩序的挑战。它摒弃了将英国视为单纯的“反动堡垒”的刻板印象,转而揭示了英国内部强劲的改革呼声与法国革命理想之间的共鸣与张力。 第一部分:启蒙的遗产与初期的共鸣(1789-1793)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初,英国社会的主流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保守势力对暴力和无序深感忧虑;另一方面,英国的激进派——继承了洛克、霍布斯以及苏格兰启蒙思想的衣钵,并深受潘恩等人的影响——则看到了实现本土改革的曙光。 本部分将细致梳理英国激进主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将考察以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 Price)为代表的非正统神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他们如何在布里斯托尔的“革命协会”中,将法国的“光荣的革命”视为对英国自身宪制不完善之处的镜鉴。他们的理论核心在于“人民主权”和“契约精神”,这些思想在面对法国国民议会的行动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支持。 此外,本书还将分析早期英国对法国革命的文学反应。从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的《对政治正义的探究》的早期接受,到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人权宣言》在英国的广泛流传,这些文本是如何被激进派用作批判英国腐败制度的武器。我们关注的重点是,激进派如何成功地将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转化为要求英国议会改革、废除济贫法和推进宗教宽容的本土诉求。 第二部分:恐怖统治的阴影与思想的分化(1793-1800) 随着法国大革命进入雅各宾恐怖统治时期,英国激进主义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和深刻的内部裂痕。对法国革命的评价成为区分英国政治光谱的关键分水岭。 本书详尽分析了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伯克的保守主义论述,不仅成功地动员了主流社会对法国革命的恐惧,也迫使英国激进派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理想主义的缺陷。 面对恐怖统治,激进派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1. 不屈的理想主义者: 一部分核心激进分子,如后来被政府镇压的“联合英格兰人”(United Englishmen)组织,坚持认为恐怖统治只是革命过程中的暂时扭曲,其核心的解放精神仍然值得捍卫。他们秘密地与法国革命政府保持联系,并致力于在英国本土煽动类似改革。 2. 转向温和的改革派: 另一些知识分子,如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和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在目睹了法国的血腥后,开始将他们的革命热情转向对本土田园诗般的、非政治性的理想追求,体现了从政治激进主义到浪漫主义哲学的转变。 本章特别关注皮特政府的镇压政策,包括对集会自由的限制、对激进宣传品的查禁,以及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审判,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英国激进思想的公开表达空间。 第三部分:战争、联合与体制的韧性(1800-1815) 拿破仑的崛起和英法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将英国激进主义推向了另一个十字路口:如何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处理对法国的复杂情感。 本书探讨了激进派在战争时期的策略转变。一方面,他们必须反对政府的军国主义和高额税收;另一方面,他们深知法国的军事胜利可能意味着对欧洲宪政自由的最终扼杀。 重点分析了“共和派”与“帝国派”在激进阵营中的博弈。一些激进分子,如詹姆斯·基德(James Kidd),仍然将拿破仑视为“欧洲的解放者”,尽管他反对其专制本质。然而,更具影响力的声音是要求将战争的逻辑内化为推进国内改革的动力。他们主张,只有英国自身实现彻底的议会改革,才能在道义上和实际上对抗法国的霸权。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激进派在反对“国家腐败”(Sinecures and Pluralities)运动中的作用,以及他们如何利用战争期间的经济危机,重新点燃了对政治平等的诉求。 结论:激进主义的持久遗产 在滑铁卢战役结束、欧洲进入维也纳会议体系后,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似乎消退了。然而,本书的结论部分论证了英国激进主义在这一时期所积累的经验和理论储备,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自由主义和工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英国激进主义者对法国经验的吸收、批判与改造的细致梳理,本书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悖论:法国革命的激进性,在客观上刺激了英国体制的渐进式改革。那些在恐怖阴影下被压制的思想火花,并未熄灭,而是以更具英国本土特色的形式,潜藏在社会肌理之中,等待着下一次爆发的契机。本书旨在为理解现代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一个跨国界、多视角的深刻洞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妙,张弛有度,绝不枯燥。开篇部分,作者并没有急于跳入宏大的革命叙事,而是耐心地铺陈了英国国内在1789年前夕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准备,这一点处理得极为高明。它建立了一种“潜流”的意识,让读者明白,发生在法国的剧变,在英国本土早已有了思想上的共鸣和反思。而当叙事进入到法国大革命的白热化阶段时,笔锋转为犀利和聚焦,集中展现了英国激进派如何应对雅各宾专政的恐怖统治及其在英国国内引发的回响。作者擅长运用细节来支撑宏大论断,比如引用一些当时鲜为人知的私人信件或地方性的政治辩论记录,使得整个论证过程具有了坚实的经验基础。读完整本书,感觉像经历了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每一刀都精准地切开了历史的肌理,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挑战与满足。它并非那种轻描淡写的历史叙事,而是深入到了思潮的底层逻辑进行剖析。书中对十八世纪末期英国社会内部的紧张关系,尤其是那些渴望变革的群体,如何与既有的保守体制进行微妙的拉锯战,描绘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被其中对于“同情”与“恐惧”这两种情绪在知识分子圈层中如何交织影响的分析所吸引。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让那些遥远的、抽象的政治口号变得具体可感,仿佛能看到那些秘密集会上的低语和报纸上针锋相对的评论。它迫使我不断地停下来,思考当时的行动者们的动机——他们究竟是出于纯粹的理想主义,还是夹杂着更深层的社会焦虑?这种层层递进的探究,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大革命时期欧洲政治生态的认知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油画风格,色调沉稳而富有历史的厚重感,很符合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气息。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中翻阅时,能感受到一种油然而生的尊重感。我最欣赏的是,译者在处理一些关键概念时的精准把握,比如对当时英国知识分子群体内部不同派系观点的区分,处理得极为细腻,不像有些译本那样简单粗暴地套用现代词汇,而是努力还原了那个时代的语境。全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注释详尽却又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这对于深入研究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感觉作者对于史料的梳理和运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即便读者对英法两国的具体政治背景不甚熟悉,也能很快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历史工艺品,从外在到内在,都散发着专业和匠心。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欧洲近代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填补了许多以往研究中的空白或模糊地带。传统史学往往将英法关系简单地定格在敌对或竞争的框架下,但本书却深入挖掘了在思想光谱上,两国激进力量之间那种复杂、时而亲近时而疏远的互动关系。它巧妙地避开了那种将英国视为“旁观者”的视角,而是将其置于一个积极参与、深刻反思的场域之中。尤其是作者对于英国政府镇压激进主义的手段和逻辑的分析,展现出一种冷静的、去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洞察力。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评判当时的“保守”与“激进”,它们各自的界限和内部矛盾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本书无疑为理解近代欧洲思想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极具启发性的参照系。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最打动我的是它所体现出的一种批判性的、不妥协的求真精神。作者显然是站在一个非常高的知识起点上,对原始材料进行了细致的爬梳和重构,构建起了一个逻辑自洽的分析框架。它不是在简单地叙述“发生了什么”,而是在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这种思潮在不同文化土壤中是如何变异和适应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被引导着进行深度思考的感觉,仿佛作者正在耐心地与我这位读者进行一场关于历史本质的对话。这种深度的智力互动,远超出了普通历史读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学术遗产,值得反复研读和品味,尤其适合那些对思想史的演变路径有深切兴趣的同行者。

评分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评分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评分

好看啊

评分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评分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评分

好看啊

评分

好看啊

评分

好看啊

评分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goo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