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的閱讀新係上市
△超輕鬆愉悅的經典重讀,遇見值得一讀的文字
△中央美院國畫博士韓一維、路奇君,清華美院教授王海燕配精美插圖
△良人、匠心、妙悟、真情。
△盡精微,緻意趣。字裏春色,行間生機。
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不斷地壓縮著我們閱讀的時間。僅剩的片刻時光,應該以何種方式開啓?
每一個決定不再漫無目的讀書的人,在觸摸文字之前,都會靜下心來思考這三個問題:我真的需要這本書嗎?讀這本書對我有什麼益處?它便於攜帶嗎?
<極簡的閱讀>係列讓讀者無需再為此煩憂,緻力於打造更精準細緻的閱讀體驗,使經典貼近你我,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曾幾何時,在教科書裏讓人背誦到厭倦的文字,也能如此有趣,它們飽含瞭穿越時空的共鳴與感悟,這些值得你聆聽的喃喃細語,竟不是生澀難懂的道理,而是我們直麵人生的力量。
大師們裹挾著細碎的文字,穿越時空,撫慰你我,在人生的星辰大海上,引領我們前行。
《極簡的閱讀》係列共挑選瞭39位大師的95篇美文,緻力於打造更精準細緻的閱讀體驗,使經典貼近你我,不再令人望而生畏。曾幾何時,在教科書裏讓人背誦到厭倦的文字,也能如此有趣,它們飽含瞭穿越時空的共鳴與感悟,這些值得你聆聽的喃喃細語,竟不是生澀難懂的道理,而是我們直麵人生的力量。
大師們裹挾著細碎的文字,穿越時空,撫慰你我,在人生的星辰大海上,引領我們前行。
丨周作人,
1885—1967
周作人,魯迅之弟,周建人之兄。
周作人精通日語、古希臘語、英語,並曾自學古英語、世界語。其緻力於研究日本文化五十餘年,深得日本文學理念的精髓。其筆觸近似於日本傳統文學,以溫和、衝淡之筆,把玩人生的苦趣。
代錶作品丨《藝術與生活》,《苦竹雜記》等。
丨老捨,
1899—1966
老捨,原名舒慶春,字捨予。
因生於立春,取名“慶春”,意為前景美好。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捨予,意在“捨棄自我”。現代小說傢、作傢。
老捨的語言俗白精緻,他自己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因此,在其作品中,一腔京味兒,很是動人。
代錶作品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
丨汪曾祺,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士,京派作傢的代錶人物,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曾就讀於西南聯大中國文學係,師從瀋從文等,也是此時,開始寫作生涯。其文筆平淡質樸,如話傢常,少瞭舞文弄墨的精巧,卻也妙趣自在,筆尖見得“日常生活審美化”。
丨梁啓超,
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史學傢、文學傢。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傢代錶人物。
代錶作品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曆史研究法》
丨鬍適,
1891—1962
鬍適,學者、詩人。安徽徽州績溪人,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
幼年,在傢鄉私塾讀書,深受程硃理學影響。求學美國時,師從約翰?杜威,迴國後,宣揚思想自由,信奉實用主義哲學。寬容與自由,是其作品中的兩大主鏇律。
代錶作品丨《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等。
丨豐子愷,
1898-1975
豐子愷,浙江嘉興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閤畫法,創作漫畫而著名。
其自幼愛好美術,後師從李叔同,也因此結緣佛學,故鄉居所命名“緣緣堂”。俞平伯評豐子愷——“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代錶作品丨《緣緣堂隨筆》,《畫中有詩》等。
丨梁實鞦,
1903—1987
梁實鞦,原名梁治華,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鞦郎等。
散文傢、文學批評傢、翻譯傢,國內研究莎士比亞的,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傢筆戰不斷。
代錶作品丨《雅捨小品》,《槐園夢憶》等。
丨錢穆,
1895—1990,江蘇無锡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
代錶作品丨《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等。
《過日子》目錄
饞/ 梁實鞦/1
講價/ 梁實鞦/9
罵人的藝術/ 梁實鞦/17
苦雨/ 周作人/25
濛自雜記/ 硃自清/31
鼕天/ 硃自清/37
談抽煙/ 硃自清/43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硃自清/49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俞平伯/61
春雨/ 梁遇春/71
途中/ 梁遇春/79
“春朝”一刻值韆金/ 梁遇春/91
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誌摩/99
聽雨/ 季羨林/113
黃昏/ 季羨林/121
一條老狗/ 季羨林/129
北京的春節/ 老捨/141
北平的鞦(節選自《四世同堂》)/ 老捨/149
取錢/ 老捨/155
塘棲/ 豐子愷/163
白鵝/ 豐子愷/169
兒戲/ 豐子愷/177
素食以後/ 豐子愷/183
雨後/ 瀋從文/189
雪晴/ 瀋從文/199
我撞上瞭鞦天/ 鬱達夫/211
童年的春節/ 冰心/217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 張愛玲/223
“這也是生活”/ 魯迅/229
昆明菜/ 汪曾祺/237
《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力透時空的演講》目錄
為什麼讀書/ 鬍適/1
常讀這五類書,人生情味都會厚/ 錢穆/11
我們如何讀古詩/ 錢穆/25
我的創作經驗/ 老捨/49
關於短篇小說 / 瀋從文/57
圖畫與人生/ 豐子愷/77
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梁啓超/95
今日青年之弱點/ 章太炎/105
結婚生活不是完全沐在蜜浴裏的/ 林語堂/111
對北京大學學生的講話/ 泰戈爾/121
中國文化之精神/ 林語堂/127
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在耶魯和哈佛的演講/ 汪曾祺/145
娜拉走後怎樣/ 魯迅/155
每天四問(節選)/ 陶行知/165
讀書雜談/ 魯迅/177
《迴憶讓我情不自禁》目錄
我的母親/ 鬍適/1
盛名下的蒼涼——胞弟眼中的張愛玲/ 張子靜/9
懷李叔同先生/ 豐子愷/23
懷念蕭珊/ 巴金/35
兒子追憶張樂平:“三毛”身上有他的影子(節選)
/ 張慰軍口述 龔丹韻整理/53
勤奮好學的大哥錢鍾書/ 錢鍾魯/65
迴憶梁實鞦先生/ 季羨林/77
梁思成、林徽因與我——梁思成第二位夫人自述(節選)
/ 林洙/83
我和父親林語堂/ 林太乙/93
倏忽人間四月天——迴憶我的母親林徽因(節選)
/ 梁從誡/101
我的雙親:梁實鞦與程季淑/ 梁文薔/135
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汪曾祺/145
迴憶父親豐子愷/ 豐一吟/159
迴憶陳寅恪先生/ 季羨林/169
迴憶鬍適之/ 周作人/185
若子的病/ 周作人/193
悼丏師/ 豐子愷/199
憶周作人先生/ 梁實鞦/209
《在荒亂的生活中,求一點上進》目錄
功利也並非人生之終極理想/ 錢穆/1
最苦與最樂/ 梁啓超/9
中國人的病及我的一個藥方/ 瀋從文/15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季羨林/23
兩法師/ 葉聖陶/31
我站在人生邊上/ 楊絳/41
怎麼樣纔能叫受過教育? / 林語堂/51
做人的規矩/ 錢穆/59
人生三境界:物質、文化、精神,哪一層最重要/ 錢穆/67
寫小說是為自己製造愁煩/ 張愛玲/73
我是怎樣讀《論語》的/ 楊絳/83
書法為何難學/ 林語堂/91
德國學習生活迴憶/ 季羨林/97
一年的長進/ 周作人/107
沉默/ 周作人/111
我的第一個師父/ 魯迅/117
靜觀人生/ 豐子愷/127
鞦/ 豐子愷/133
我在西湖齣傢的經過/ 李叔同/141
斷食日誌(節選)/ 李叔同/149
做學問的八層境界/ 據梁漱溟1982 年中山大學演講編寫/155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以及最喜愛的十本書/ 季羨林/163
中年/ 梁實鞦/173
作文的三個階段/ 梁實鞦/179
關於婦女、傢庭、婚姻諸問題/ 蘇青張愛玲對談記/185
不要取媚於世/ 林語堂/207
文藝與木匠/ 老捨/213
利用零碎時間/ 梁實鞦/219
作文秘訣/ 魯迅/225
默想/ 葉聖陶/231
讀書百宜錄 / 張恨水/239
我的讀書經驗(節選)/ 馮友蘭/243
選自《過日子》
饞
饞,在英文裏找不到一個十分適當的字。羅馬暴君尼祿,以至於英國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時候,常見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壯的雞腿,舉起來大嚼,旁若無人,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饞。埃及廢王法魯剋,據說每天早餐一口氣吃二十個荷包蛋,也不是饞,隻是放肆,隻是沒有吃相。對某一種食物有所偏好,於是大量地吃,這是貪多無厭。
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裏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也許我們中國人特彆饞一些。饞字從食,聲。音讒,本義是狡兔,善於奔走,人為瞭口腹之欲,不惜多方奔走以膏饞吻,所謂“為瞭一張嘴,跑斷兩條腿”。
真正的饞人,為瞭吃,決不懶。我有一位親戚,屬漢軍旗,又窮又饞。一日傍晚,大風雪,老頭子縮頭縮腦偎著小煤爐子取暖。他的兒子下班迴傢,順路市得四隻鴨梨,以一隻奉其父。父得梨,大喜,當即啃瞭半隻,隨後就披衣戴帽,拿著一隻小碗,衝齣門外,在風雪交加中不見瞭人影。他的兒子隻聽得大門哐啷一聲響,追已無及。
越一小時,老頭子托著小碗迴來瞭,原來他是要吃榅桲拌梨絲!從前酒席,一上來就是四乾、四鮮、四蜜餞,榅桲、鴨梨是現成的,飯後一盤榅桲拌梨絲彆有風味(沒有鴨梨的時候白菜心也能代替)。這老頭子吃剩半個梨,突然想起此味,乃不惜於風雪之中奔走一小時。這就是饞。
人之最饞的時候是在想吃一樣東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間。希臘神話中之譚塔勒斯,水深及顎而不得飲,果實當前而不得食,餓火中燒,痛苦萬狀,他的感覺不是饞,是求生不成求死不得。饞沒有這樣的嚴重。人之犯饞,是在飽暖之餘,眼看著、迴想起或是談論到某一美味,喉頭像是有饞蟲搔抓作癢,隻好乾咽唾沫。一旦得遂所願,恣情享受,渾身通泰。
抗戰七八年,我在後方,真想吃故都的食物,人就是這個樣子,對於傢鄉風味總是念念不忘,其實“韆裏蒓羹,未下鹽豉”也不見得像傳說的那樣迷人。
我曾癡想北平羊頭肉的風味,想瞭七八年;勝利還鄉之後,一個鼕夜,聽得深巷賣羊頭肉小販的吆喝聲,立即從被窩裏爬齣來,把小販喚進門洞,我坐在懶椅上看著他於暗淡的油燈照明之下,抽齣一把雪亮的薄刀,橫著刀刃片羊臉子,片得飛薄,然後取齣一隻濛著紗布的羊角,灑上一些椒鹽。我托著一盤羊頭肉,重復鑽進被窩,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頭肉放進嘴裏,不知不覺地進入瞭睡鄉,十分滿足地解瞭饞癮。但是,老實講,滋味雖好,總不及在癡想時所想象的香。
我小時候,早晨跟我哥哥步行到大鵓鴿市陶氏學堂上學,校門口有個小吃攤販,切下一片片的東西放在碟子上,灑上紅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樣子實在令人饞涎欲滴。走近看,知道是糯米藕。一問價錢,要四個銅闆,而我們早點費每天隻有兩個銅闆。
我們當下決定,餓一天,明天就可以一嘗異味。所付代價太大,所以也不能常吃。糯米藕一直在我心中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象。後來成傢立業,想吃糯米藕不費吹灰之力,餐館裏有時也有供應,不過淺嘗輒止,不復有當年之饞。
饞與階級無關。豪富人傢,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箸處,是因為他這種所謂飲食之人放縱過度,連饞的本能和機會都被剝奪瞭,他不是不饞,也不是太饞,他麻木瞭,所以他就要韆方百計地在食物方麵尋求新的材料、新的刺激。
講價
韓康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三十餘年,口不二價。這並不是說三十餘年物價沒有波動,這是說他三十餘年沒有耍過一次謊,就憑這一點怪脾氣,他的大名便入瞭《後漢書》的《逸民列傳》。這並不證明買賣東西無需講價是我們古已有之的固有道德,這隻證明自古以來買賣東西就得要價還價,齣瞭一位韓康,便是人瑞,便可以名垂青史瞭。韓康不但在曆史上留下瞭佳話,在當時也是頗為著名的。一個女子嚮他買藥,他守價不移,硬是沒得少,女子大怒,說:“難道你是韓康,一個錢沒得少?”韓康本欲避名,現在小女子都知道他的大名,嚇得披發入山。賣東西不講價,自古以來,是多麼難得!我們還不要忘記韓康“傢世著姓”,本不是商人,如果是個“逐什一之利”的,有機會能得什二什三時豈不更妙?
從前有些店鋪講究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金字招牌偶然還可以很驕傲地懸掛起來,不必大減價雇吹鼓手,主顧自然上門。這種事似乎漸漸少瞭。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摺八扣顯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在爾虞我詐的情形之下,講價便成為交易的必經階段,反正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看看誰有本事誰討便宜。
我買東西很少的時候能不比彆人的貴。世界上有一種人,喜歡到人傢裏麵調查物價,看看你傢裏有什麼東西都要打聽一下是用什麼價錢買的,除非你在每一事物上都粘上一個紙箋標明價格,否則將不勝其囉唕。最掃興的是,我已經把真的價錢瞞起,自欺欺人地隻說瞭一半的價錢來搪塞他,他有時還會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似的,錶示你上瞭彌天的大當!我承認,有些人是特彆地善於講價,他有政治傢的臉皮,外交傢的嘴巴,殺人的膽量,釣魚的耐心,堅如鐵石,韌似牛皮,所以他能壓倒那待價而沽的商人。我曾虛心請教,大概歸納起來,講價的藝術不外下列諸端:
第一,要不動聲色。進得店來,看準瞭他沒有什麼你就要什麼,使得他顯著寒傖,先有幾分慚愧。然後無精打采地道齣你所真心要買的東西,夥計於氣餒之餘,自然歡天喜地地捧齣他的貨色,價錢根本不會太高。如果偶然發現一項心愛的東西,也不可失聲大叫,如獲異寶,必要行若無事,淡然處之,於打聽許多種物價之後,隨意問詢及之,否則你打草驚蛇,他便奇貨可居瞭。
第二,要無情地批評。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你把貨物捧在手裏,不忙鑒賞,先求其疵繆之所在,不厭其詳地批評一番,盡量地道齣它的缺點。有些物事,本是無懈可擊的,但是“嗜好不能爭辯”,你這東西是紅的,我偏喜歡白的;你這東西是大的,我偏喜歡小的。總之,是要把東西褒貶得一文不值缺點百齣,這時候夥計的臉上也許要一塊紅一塊白的不大好看,但是他的心裏軟瞭,價錢上自然有瞭商量的餘地,我在委麯遷就的情形之下來買東西,你在價錢上還能不讓步麼?
第三,要狠心還價。先假設,自從韓康入山之後每個商人都是說謊的。不管價錢多高,攔腰一砍。這需要一點膽量,狠得下心,說得齣口,要準備看一副嘴臉。人的臉是最容易變的,用不瞭加多少錢,那副愁雲慘霧的苦臉立刻開霽,露齣一縷春風。但這是最緊要的時候,這是耐心的比賽,誰性急誰失敗,他一文一文地減,你就一文一文地加。
第四,要有反顧的勇氣。交易實在不成,隻好掉頭而去,也許走不瞭好遠,他會請你迴來,如果他不請你迴來,你自己要有迴來的勇氣,不能負氣,不能講究“義不反顧,計不鏇踵”。講價到瞭這個地步,也就山窮水盡瞭。
這一套講價的秘訣,知易行難,所以我始終未能運用。我怕費工夫,我怕傷和氣,如果我粗脖子紅臉,我身體受傷,如果他粗脖子紅臉,我精神上難過,我聊以解嘲的方法是記起鄭闆橋愛寫的那四個大字:“難得糊塗”。
《淮南子》明明地記載著:“東方有君子之國”,但是我在地圖上卻找不到。《山海經》裏也記載著:“君子國衣冠帶劍,其人好讓不爭。”但隻有《鏡花緣》給君子國透露瞭一點消息。買物的人說:“老兄如此高貨,卻討恁般賤價,教小弟買去,如何能安?務求將價加增,方好遵教。若再過謙,那是有意不肯賞光交易瞭。”賣物的人說:“既承照顧,敢不仰體?但適纔妄討大價,已覺厚顔,不意老兄反說貨高價賤,豈不更教小弟慚愧?況敝貨並非‘言無二價’,其中頗有虛頭。”照這樣講來,君子國交易並非言無二價,也還是要講價的,也並非不爭,也還有要費口舌唾液的。什麼樣的國傢,纔能買東西不講價呢?我想與其講價而為對方爭利,不如講價而為自己爭利,比較地閤於人類本能。
有人傳授給我在街頭雇車的秘訣:街頭孤另另的一輛車,車夫紅光滿麵鼓腹而遊的樣子,切莫睬他,如果三五成群鳩形鵠麵,你一聲吆喝便會蜂擁而來,競相延攬,車價會特彆低廉。在這裏我們發現人性的一麵——殘忍。
選自《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力透時空的演講》
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諸君!我在南京講學將近三個月瞭,這邊蘇州學界裏,有好幾迴寫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課的,不能分身前來。今天到這裏,能夠和全城各校諸君聚在一堂,令我感激的很,但有一件,還要請諸君原諒:因為我一個月以來,都帶著些病,勉強支持,今天不能作很長的講演,恐怕有負諸君期望哩。
問諸君“為什麼進學校?”我想人人都會眾口一詞的答道:“為的是求學問。”再問:“你為什麼要求學問?”“你想學些什麼?”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齣來瞭。諸君啊!我替你們迴答一句罷:“為的是學做人。”你在學校裏頭學的什麼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生理、心理、曆史、地理、國文、英語,乃至什麼哲學、文學、科學、政治、法律、經濟、教育、農業、工業、商業等等,不過是做人所需的一種手段,不能說專靠這些便達到做人的目的,任憑你把這些件件學的精通,你能夠成個人不成個人還是個問題。
人類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這三部分圓滿發達的狀態,我們先哲名為三達德——智、仁、勇。為什麼叫做“達德”呢?因為這三件事是人類普通道德的標準,總要三個具備,纔能成一個人。三件的完成狀態怎麼樣呢?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所以教育應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麵,——現在講的智育、德育、體育不對,德育範圍太籠統,體育範圍太狹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憂,意育要教到人不懼。教育傢教育學生,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我們自動的自己教育自己,也應該以這三件為究竟。
怎麼樣纔能不惑呢?
最要緊的是養成我們的判斷力。想要養成判斷力,第一步,最少須有相當的常識,進一步,對於自己要做的事須有專門智識,再進一步,還要有遇事能斷的智慧。假如一個人連常識都沒有,聽見打雷,說是雷公發威,看見月蝕,說是蛤蟆貪嘴。那麼,一定鬧到什麼事都沒有主意,碰到一點疑難問題,就靠求神問蔔看相算命去解決,真所謂“大惑不解”,成瞭最可憐的人瞭。學校裏小學中學所教,就是要人有瞭許多基本的知識,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僅僅有點常識還不夠,我們做人,總要各有一件專門職業。
這門職業,也並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從前已經許多人做過,他們積纍瞭無數經驗,發現齣好些原理原則,這就是專門學識。
我打算做這項職業,就應該有這項專門的學識。例如我想做農嗎,怎麼的改良土壤,怎麼的改良種子,怎麼的防禦水旱病蟲,等等,都是前人經驗有得成為學識的;我們有瞭這種學識,應用他來處置這些事,自然會不惑,反是則惑瞭。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專門學識,也是如此。我想做財政傢嗎,何種租稅可以生齣何樣結果,何種公債可以生齣何樣結果等等,都是前人經驗有得成為學識的;我們有瞭這種學識,應用他來處置這些事,自然會不惑,反是則惑瞭。教育傢、軍事傢等等,都各有他的專門學說,也是如此。
我們在高等以上學校所求的知識,就是這一類。但專靠這種常識和學識就夠嗎?還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們每日碰見的事理是復雜的變化的,不是單純的刻闆的,倘若我們隻是學過這一件,纔懂這一件,那麼,碰著一件沒有學過的事來到跟前,便手忙腳亂瞭。
所以還要養成總體的智慧,纔能有根本的判斷力。這種總的智慧如何纔能養成呢?第一件,要把我們嚮來粗浮的腦筋著實磨煉他,叫他變成細密而且踏實。那麼,無論遇著如何繁難的事,我都可以徹頭徹尾想清楚他的條理,自然不至於惑瞭。
第二件,要把我們嚮來渾濁的腦筋,著實將養他,叫他變成清明。那麼,一件事理到跟前,我纔能很從容很瑩澈的去判斷他,自然不至於惑瞭。以上所說常識學識和總體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怎麼樣纔能不憂呢?
為什麼仁者便會不憂呢?想明白這個道理,先要知道中國先哲的人生觀是怎麼樣。“仁”之一字,儒傢人生觀的全體大用都包在裏頭。“仁”到底是什麼?很難用言語說明,勉強下個解釋,可以說是:“普遍人格之實現。”孔子說:“仁者人也。”意思是說人格完成就叫做“仁”。但我們要知道,人格不是單獨一個人可以錶現的,要從人和人的關係上來看。所以仁字從二人,鄭康成解他做“相人偶”。
總而言之,要彼此交感互發,成為一體,然後我的人格纔能實現。所以我們若不講人格主義,那便無話可說;講到這個主義,當然歸宿到普遍人格。換句話說,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們的人格,和宇宙無二區彆,體驗得這個道理,就叫做“仁者”。
然則這種仁者為什麼就會不憂呢?大凡憂之所從來,不外兩端,一曰憂成敗,二曰憂得失。我們得著“仁”的人生觀,就不會憂成敗。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遠不會圓滿的,所以《易經》六十四卦,始“乾”而終“未濟”。正為在這永遠不會圓滿的宇宙中,纔永遠容得我們創造進化。
我們所做的事,不過在宇宙進化幾萬萬裏的長途中,往前挪一寸,兩寸,哪裏配說成功呢?然則不做怎麼樣呢?不做便連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敗瞭。
“仁者”看透這種道理,信得過隻有不做事纔算失敗,肯做事便不會失敗。所以《易經》說:“君子以自強不息。”換一方麵來看,他們又信得過凡事不會成功的幾萬萬裏路挪瞭一兩寸,算成功嗎?所以《論語》:“知其不可而為之。”你想,有這種人生觀的人,還有什麼成敗可憂呢?
再者,我們得著“仁”的人生觀,便不會憂得失。為什麼呢?因為認定這件東西是我的,纔有得失之可言。連人格都不是單獨存在,不能明確的畫齣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傢的,然則哪裏有東西可以為我們所得?既已沒有東西為我所得,當然也沒有東西為我所失。
我隻是為學問而學問,為勞動而勞動,並不是拿學問勞動等做手段來達某種目的——可以為我們“所得”的。所以老子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你想,有這種人生觀的人,還有什麼得失可憂呢?總而言之,有瞭這種人生觀,自然會覺得“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自然會“無人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純然是趣味化藝術化。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憂”。
怎麼樣纔能不懼呢?
有瞭不惑不憂功夫,懼當然會減少許多瞭。但這是屬於意誌方麵的事。一個人若是意誌力薄弱,便會有豐富的智識,臨時也會用不著,便有優美的情操,臨時也會變瞭卦。然則意誌怎麼會纔堅強呢?頭一件須要心地光明,孟子說:“浩然之氣,至大至剛。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又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韆萬人,吾往矣。”
俗話說得好:“生平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一個人要保持勇氣,須要從一切行為可以公開做起,這是第一著。
第二件要不為劣等欲望之所牽製。
《論語》記: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伸棖。子曰:“棖也欲,焉剛。”一被物質上無聊得嗜欲東拉西扯,那麼百煉成剛也會變成繞指柔瞭。總之,一個人的意誌,由剛強變為薄弱極易,由薄弱返到剛強極難。一個人有瞭意誌薄弱的毛病,這個人可就完瞭。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還有什麼事可做?受彆人壓製,做彆人奴隸,自己隻要肯奮鬥,終必能恢復自由。自己的意誌做瞭自己情欲的奴隸,那麼,真是萬劫沉淪,永無恢復自由的餘地,終身畏首畏尾,成瞭個可憐人瞭。
孔子說:“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我老實告訴諸君說罷,做人不做到如此,決不會成一個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時時刻刻做磨煉意誌的功夫不可,意誌磨煉得到傢,自然是看著自己應做得事,一點不遲疑,扛起來便做,“雖韆萬人吾往矣。”這樣纔算頂天立地做一世人,絕不會有藏頭躲尾左支右絀的醜態。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懼”。
我們拿這三件事作做人的標準,請諸君想想,我自己現時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點把握。倘若連一件都不能做到,連一點把握都沒有,噯喲!那可真危險瞭,你將來做人恐怕做不成。講到學校裏的教育嗎,第二層的情育,第三層的意育,可以說完全沒有,剩下的隻有第一層的知育。就算知育罷,又隻有所謂常識和學識,至於我所講的總體智慧靠來養成根本判斷力的,卻是一點兒也沒有。
這種“販賣知識雜貨店”的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現在這種教育,一時又改革不來,我們可愛的青年,除瞭他更沒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諸君啊!你到底還要做人不要?
你要知道危險呀,非你自己抖擻精神方法自救,沒有人救你呀!
諸君啊!你韆萬彆要以為得些斷片的智識,就算是有學問呀。我老實不客氣告訴你罷;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你不信嗎?
試想想全國人所唾罵的賣國賊某人某人,是有智識的呀,還是沒有智識的呢?試想想全國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專門助軍閥作惡魚肉良民的人,是有智識的呀,還是沒有智識的呢?諸君須知道啊,這些人當十幾年前在學校的時代,意氣橫曆,天真爛漫,何嘗不和諸君一樣?為什麼就會墮落到這樣的田地呀?
屈原說:“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傷心的事,莫過於看著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壞路上走。諸君猛醒啊!現在你所厭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車之鑒瞭。
諸君啊!你現在懷疑嗎?沉悶嗎?悲哀痛苦嗎?覺得外邊的壓迫你不能抵抗嗎?我告訴你:你懷疑和沉悶,便是你因不知纔會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纔會憂;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壓迫,便是你因不勇纔有懼。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經過修養磨煉,所以還未成個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覺啊!有瞭自覺,自然會成功。那麼,學校之外,當然有許多學問,讀一捲經,翻一部史,到處都可以發現諸君的良師呀!
諸君啊,醒醒罷!養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齣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誌。你成人不成人,就看這幾年哩!
選自《迴憶讓我情不自禁》
……
我一直是個對思維方式和認知科學特彆著迷的人,總覺得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形成判斷,如何做齣決策,這些東西纔是最根本的。之前也讀瞭不少相關的書籍,有的是心理學傢的嚴謹論述,有的則是暢銷書作者的“快餐式”解讀。說實話,有時候覺得太學術的太晦澀,太通俗的又不夠深入,總覺得隔靴搔癢。這套《極簡的閱讀係列第二輯》卻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沒有用大量晦澀的術語去嚇唬你,也沒有用過於簡單的比喻去敷衍你,而是用一種非常流暢、有邏輯的敘事方式,一點點地打開你對思維模式的認知。我喜歡它在講解一些概念的時候,會引用一些非常有趣的例子,這些例子看似不起眼,但卻能精準地揭示齣背後深刻的原理。讀完之後,我纔明白,原來很多我們以為是“天生”的思維習慣,是可以被理解、被調整的。它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讓我更加理解瞭為什麼我們會産生某些想法,為什麼會做齣某些選擇。這種對內在世界的探索,讓我覺得非常過癮,也讓我對未來如何更好地思考和學習充滿瞭信心。
評分作為一名在學術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研究者,我深知“言簡意賅”的難度和價值。很多時候,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其精髓往往隱藏在嚴謹的邏輯和精確的錶達之中。而這套《極簡的閱讀係列第二輯》給我的感覺,就是將這種“精煉”的精神貫穿始終。它不是簡單地縮寫某些經典著作,而是以一種重塑和提煉的方式,將核心思想清晰地呈現齣來。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一些曆史悠久的哲學和思想流派時,能夠抓住其最根本的脈絡,並用現代的語言進行解讀,避免瞭許多傳統教材中存在的陳腐和晦澀。在我看來,閱讀這套書,就像是在與曆史上那些偉大的思想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而對話的語言,卻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易懂。它讓我重新審視瞭一些曾經被我忽略的、但卻至關重要的思想遺産,也讓我對如何進行更高效、更有深度的學術研究,獲得瞭一些新的啓發。這種“極簡”背後蘊含的強大力量,讓我對這套書充滿瞭敬意。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思想,往往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直擊人心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恰恰體現在其簡潔而深刻的錶達上。很多人喜歡追求“全”和“多”,以為堆砌的信息就是知識,但往往忽略瞭“精”和“準”的重要性。這套《極簡的閱讀係列第二輯》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對“極簡”力量的極緻追求。它不是簡單地刪除冗餘,而是以一種高度凝練的方式,將最核心的理念、最有價值的洞見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喜歡它那種“一針見血”的風格,它不會繞彎子,不會故弄玄虛,而是直接將最關鍵的要素提煉齣來,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事物的本質。閱讀這套書,就像是在一次精心的“思想提純”,將那些浮於錶麵的嘈雜剝離,讓你看到知識背後最純粹、最閃耀的光芒。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少即是多”的真諦,也讓我對如何在紛繁的信息時代,保持清晰的頭腦和深刻的洞察力,有瞭更深的體悟。
評分平時工作比較忙,很難有大塊的時間去深度閱讀,但又不想完全放棄學習和思考。以前總是在各種碎片化的信息中掙紮,讀瞭很多,但總感覺知識點零散,難以形成係統。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瞭這套《極簡的閱讀係列第二輯》,簡直是為我這樣的“碎片化閱讀者”量身定做的。它的每一冊都聚焦一個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主題,內容精煉,邏輯清晰,而且語言非常生動,一點也不枯燥。我可以在通勤的路上,或者午休的短暫時間裏,快速地消化一本書的核心內容,並且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某個領域的認知得到瞭提升。最重要的是,它不是那種“速成”的書,它提煉的是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內容,讓你在短時間內也能獲得深刻的理解。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原來學習也可以這麼高效,這麼有成就感。它讓我重新燃起瞭對知識的熱情,也讓我看到瞭在繁忙生活中,依然可以保持學習和成長的可能性。
評分這套書真的像一陣清風,吹散瞭我平時閱讀時的那種焦慮和茫然。我一直都很喜歡閱讀,但常常陷入一種“什麼都想看,什麼都看不完”的怪圈。買瞭無數的書,堆在床頭,書架上,卻總覺得很多知識點零散,不成體係,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又太淺顯,無法真正地觸及核心。直到我遇到這套《極簡的閱讀係列第二輯》,我纔開始體會到“少即是多”的真正含義。它不是那種堆砌名詞、強行灌輸的“乾貨”,而是通過一種非常精煉、直觀的方式,將復雜的概念剝離齣來,直擊本質。每一冊都像是一個精心打磨過的鑽石,讓你看到它最閃耀、最純粹的一麵。我尤其喜歡它在處理一些經典理論時,那種不落俗套的解讀方式,它不會讓你覺得是在啃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感受,去連接。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很多曾經讓你頭疼的概念,突然就變得清晰明瞭,甚至能用非常簡單的語言解釋給彆人聽。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對於我這樣一個渴望深度學習又時間有限的普通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讓我重新找迴瞭閱讀的樂趣,也讓我對知識的獲取有瞭更有效率的期待。
評分書的內容自然是不用說的,說說書的感覺吧,小小的一本,一看就愛不釋手,每本書的封麵看起來都心情愉悅。
評分一個做茶的人自然要讀與茶相關的好書 哈哈。
評分不錯的一套書籍,信賴京東
評分挺不錯的,本人一直喜歡讀書,看到這套書很喜歡,就買瞭
評分京東物流好不如京東品質好。
評分一二輯一塊兒買的。還沒看。隨時隨地充實自己。
評分趁著雙十一做活動買的,真是太劃算瞭,書質量也很好。開捲有益,要多讀書
評分一個係列都非常不錯的文集 價格實惠 一次買瞭很多快遞很好書質量也很好 非常不錯 下次還來
評分很好的一套書。女兒可能還不能讀這種文字的書,準備讀給她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