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強金偉教授長期從事婦科疾病的影像學研究,他經過近十年的準備,由他的團隊和他們醫院同仁為主編寫齣版瞭《婦科影像學》,《婦科影像學》廣泛參閱瞭國內外的文獻資料和先進經驗,依據新版WHO婦科腫瘤組織學分類和國際婦産科聯閤會(FIGO)腫瘤分期係統,從女性生殖係統的解剖,胚胎發育開始,介紹瞭各種各類婦科疾病的影像診斷和鑒彆診斷方法。同時還介紹瞭影像新技術在婦科係統疾病的臨床應用和新研究成果,期望對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難病例診斷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強金偉,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復旦大學上海市金山區“領軍人纔”。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副院長兼影像科主任。中國研究型醫院感染放射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放射學分會全國委員,上海市放射專科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腫瘤影像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盆腔學組組長。上海市醫學重點建設專科(影像醫學)負責人,“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基地”(影像醫學)主任,上海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傢,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傢,《復旦學報(醫學版)》、《中國臨床醫學》、《診斷學理論與實踐》雜誌編委,《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國腫瘤臨床》及/Magn.Reson Imaging、,4cad Radiol、Eur/Obstet Cyncol Rep Bio、Ac-真o Biomaterialia、BMJ Open等SCI雜誌審稿專傢。從事影像診斷工作32年,在婦科疾病、甲狀腺和肺部腫瘤以及磁共振成像新技術的臨床和科研方麵有較深造詣。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2項,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衛計委重點項目等科研課題十多項;在核心期刊上發錶論文160餘篇,其中中華係列雜誌17篇,在Eur Radiol、/Magn Reson Imaging、AJR、Lung Cancer、PLoS One.等SCI收錄期刊34篇。(副)主編專著3部。獲上海市科學技術三等奬和金山區科技進步一等、二等奬各一項。(在)培養碩士32名,博士生13名。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女性盆腔解剖和正常影像學錶現
第一節 子宮
一、子宮解剖
二、子宮影像學錶現
第二節 卵巢
一、卵巢解剖
二、育齡期卵巢影像學錶現
三、絕經後卵巢影像學錶現
第三節 輸卵管
第四節 陰道
第二章 女性盆腔影像檢查技術
第一節 子宮輸卵管造影術
第二節 CT
第三節 磁共振成像
第四節 PET-CT
第三章 子宮輸卵管病變的造影診斷
第一節 子宮輸卵管造影的正常錶現
第二節 僞影和非病理錶現
第三節 先天性子宮異常
一、子宮未發育或發育不全
二、單角或殘角子宮
三、雙子宮
四、雙角子宮
五、縱隔子宮
六、弓形子宮
第四節 子宮病變
一、子宮肌瘤
二、子宮腺肌病
三、子宮內膜息肉
四、宮腔粘連
五、宮頸功能不全
六、子宮憩室
第五節 輸卵管病變
一、榆卵管炎癥
二、輸卵管結核
第四章 女性生殖道發育異常
第一節 女性生殖係統胚胎發育
一、性腺的形成及分化
二、內生殖器的形成及發育
三、外生殖器的形成與衍變
第二節 子宮發育畸形
一、子宮未發育或發育不良
二、單角子宮與殘角子宮
三、雙子宮
四、雙角子宮
五、縱隔子宮
六、弓形子宮
第三節 陰道發育異常
一、處女膜閉鎖
二、陰道閉鎖與先天性無陰道
三、陰道橫隔
四、陰道縱隔
五、陰道斜隔綜閤徵
第五章 子宮良性病變
第一節 子宮良性腫瘤
一、子宮平滑肌瘤
二、子宮平滑肌瘤病
三、子宮脂肪瘤樣腫瘤
第二節 子宮瘤樣病變
一、子宮腺肌病
二、子宮內膜息肉
三、子宮內膜異型增生
四、Nabothan囊腫
……
第六章 子宮惡性腫瘤
第七章 卵巢腫瘤的概述
第八章 卵巢上皮性腫瘤
第九章 卵巢生殖細胞腫瘤
第十章 卵巢性索-間質腫瘤
第十一章 非卵巢特異性腫瘤
第十二章 卵巢腫瘤樣病變
第十三章 子宮內膜異位癥
第十四章 輸卵管病變
第十五章 陰道和外陰病變
第十六章 盆底功能障礙
第十七章 慢性盆腔疼痛
第十八章 胎盤病變
第十九章 妊娠異常及並發癥
第十七章 慢性盆腔疼痛
第十八章 胎盤病變
第二十章 盆腔非婦科的類似病變
第二十一章 附件區腫塊的鑒彆診斷
第二十二章 兒童婦科病變
第二十三章 婦産科介入影像學
前言/序言
女性生殖係統胚胎發育和組織病理學復雜,並且隨月經周期和行經狀態發生變化,故婦科疾病種類繁多,形態學類型多變。並且由於國內多數育齡期婦女放置宮內節育器避孕,限製瞭磁共振成像在該領域的應用,導緻瞭該領域與國外不小的差距。對影像科醫師來說,婦科疾病的診斷和鑒彆診斷是一大挑戰。
記得還是十六年前,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研究生學習期間,導師周康榮教授指導我發錶瞭第一篇婦科影像論文,隨後參加瞭周老師主編的《腹部CT診斷學》婦科相關章節的編寫,由此産生瞭對婦科影像的濃厚興趣。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美國南加州大學學習期間,導師馮曉源教授和徐誌成(Chi-Shing Zee)教授的言傳身教同樣深深地影響瞭我。三位老師在醫療和學術上的不懈追求,著書立說中的嚴謹求實、精益求精作風為我們後輩樹立瞭光輝的榜樣。在他們的指導和鼓勵下,陸續申請瞭數個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課題,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錶瞭數十篇研究論文,在婦科影像方麵做一點工作,積纍瞭一點經驗。
經過十年的準備,由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和婦産科醫院影像科同仁為主組成的編委會曆時兩年多時間的編寫,本書終於成稿。全書分二十三章,46萬餘字,圖片2550幅。編者遵循普及與提高的原則,在廣泛參閱近年來國內外文獻資料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依據最新版WHO婦科腫瘤組織學分類和國際婦産科聯閤會(FIGO)腫瘤分期係統,全麵詳細地闡述瞭婦科疾病的組織病理、臨床錶現及影像學知識,並介紹瞭影像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和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對疾病有一個完整概念和印象。另外還設立專門章,對附件區不同形態學類型的腫塊,從鑒彆診斷的角度簡明扼要地歸納和總結疾病的特點,期望對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難病例診斷有所幫助。
衷心感謝我的三位老師周康榮教授、馮曉源教授、徐誌成教授對我的悉心培養,長期以來給我的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並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
衷心感謝各位編委的辛勤勞動;感謝科室全體同仁的支持;感謝我的研究生李瀛、張玉、肖時滿、陳天佑、陸海迪、王靜、曹蓉、皮姍、郭亞慧、蔣璟璿,鍾玉鳳、張迪敏、陳新、劉巧遇等在資料收集、圖片編輯、文字校對工作中的協助。
本書受下列基金項目資助:國傢自然科學基金(81471628,81501439)、上海市衛生係統重要疾病聯閤攻關項目(2013ZYJB0201)、上海市衛生係統先進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013SY075)、上海市醫學重點建設專科計劃項目(ZK2015A05)。
由於編寫時間有限,加之我們經驗和水平有限,對有些疾病的認識不足,疏漏和錯誤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婦科影像學 精闢內容概述 《婦科影像學》是一部係統、詳盡的專著,旨在為婦産科醫生、影像學專傢、放射科醫師以及相關醫務人員提供全麵、深入的婦科影像學知識。本書以臨床實踐為導嚮,結閤最新的影像學技術和進展,詳細闡述瞭婦科常見疾病的影像學錶現、診斷思路、鑒彆診斷以及介入治療的影像學指導。全書內容涵蓋瞭婦科影像學的各個重要領域,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盆腔壁等器官的解剖生理、影像學檢查方法、常見良惡性病變的影像學特徵、妊娠相關疾病的影像學評估、以及婦科腫瘤的影像學分期和療效評估等。本書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闡述,更強調影像學與臨床緊密結閤,幫助讀者提高影像診斷的準確性和臨床決策的科學性。 深入解析 第一部分:婦科影像學基礎 本部分為全書的基石,奠定瞭讀者對婦科影像學所需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婦科影像學解剖與生理: 詳細迴顧瞭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宮頸以及盆腔血管、神經、淋巴係統的正常解剖結構,並結閤不同生理周期(月經周期、妊娠期、絕經期)的正常變化,為理解病變影像學特徵提供瞭重要的參照。通過精美的示意圖和高質量的影像圖片,直觀地展示瞭各個器官在不同影像模態下的正常錶現。 影像學檢查技術與方法: 全麵介紹瞭婦科影像學常用的檢查手段,包括: 超聲檢查: 重點闡述瞭經腹、經陰道、經會陰超聲的適應證、操作要點、圖像解讀技巧。詳細介紹瞭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超聲、能量多普勒超聲、三維超聲、四維超聲等技術的臨床應用,特彆是在婦科盆腔評估中的優勢。 磁共振成像(MRI): 深入探討瞭MRI在婦科影像診斷中的價值,包括其高軟組織分辨率、多參數成像能力。詳細介紹瞭不同MRI序列(T1WI、T2WI、DWI、增強掃描等)的應用,以及在評估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盆腔炎癥性疾病、婦科腫瘤等方麵的優勢。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闡述瞭CT在婦科影像中的作用,特彆是在評估盆腔腫塊、盆腔淋巴結轉移、盆腔放療後的變化、婦科急腹癥等方麵的應用。介紹瞭CT增強掃描的方案和影像解讀要點。 其他影像學方法: 簡要介紹瞭子宮輸卵管造影(HSG)在評估子宮腔畸形、輸卵管通暢性中的作用,以及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CT)在婦科惡性腫瘤診斷、分期和療效評估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常見婦科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係統地闡述瞭婦科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診斷。 子宮疾病: 子宮肌瘤: 詳細介紹瞭肌瘤的類型(黏膜下、肌壁間、漿膜下)、大小、形態、血供以及惡變的可能性。重點分析瞭肌瘤鈣化、齣血、退變等特殊情況的影像學錶現,以及超聲、MRI在評估肌瘤數量、大小、與子宮肌層的關係、對宮腔的影響等方麵的對比優勢。 子宮腺肌癥: 詳細描述瞭子宮腺肌癥的典型影像學特徵,如子宮不對稱增大、內膜腺體侵入肌層、彌漫性低迴聲區、肌層內微小囊性竈、宮頸管旁腺肌瘤等。重點強調瞭MRI在診斷子宮腺肌癥及其嚴重程度評估中的重要作用。 子宮內膜病變: 包括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等。詳細介紹瞭不同病變的超聲和MRI錶現,以及提高診斷準確性的方法,如三維超聲、子宮內膜灌注超聲、MRI增強掃描等。 子宮畸形: 詳細介紹瞭子宮縱隔、雙子宮、單角子宮、弓形子宮等常見子宮畸形的影像學診斷,以及HSG、MRI在評估子宮腔形態和發育異常中的價值。 盆腔炎癥性疾病(PID): 詳細描述瞭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積水、盆腔腹膜炎等PID的影像學錶現,重點在於識彆炎癥範圍、是否存在膿腫、以及與惡性腫瘤的鑒彆。 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異位癥): 詳細闡述瞭子宮肌瘤異位癥的影像學診斷,包括腹膜、卵巢、子宮肌層、腸道、膀胱等部位的異位癥錶現,重點強調瞭MRI在評估深部子宮肌瘤異位癥中的優勢。 卵巢疾病: 卵巢囊腫(良性): 詳細介紹瞭卵巢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皮樣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等常見良性卵巢囊腫的影像學特徵,包括囊壁的厚度、囊液的性質、內部分隔、鈣化、乳頭狀突起等。 卵巢腫瘤(惡性): 重點介紹瞭卵巢癌的影像學診斷,包括腫瘤的大小、形態、囊實性成分、血供、盆腔淋巴結轉移、腹水等。強調瞭MRI和超聲在早期診斷和鑒彆診斷中的作用。 多囊卵巢綜閤徵(PCOS): 詳細描述瞭PCOS的影像學特徵,如卵巢體積增大、卵泡數列增多、卵巢皮質增厚等,並強調瞭超聲在診斷中的重要性。 卵巢功能性囊腫: 簡述瞭卵泡囊腫、黃體囊腫等功能性囊腫的影像學特點,以及其隨時間的變化。 輸卵管疾病: 輸卵管積水、輸卵管積膿: 詳細介紹瞭輸卵管積水、輸卵管積膿的影像學錶現,以及與卵巢囊腫、盆腔膿腫的鑒彆。 輸卵管妊娠: 詳細闡述瞭輸卵管妊娠的超聲診斷,包括宮內妊娠、宮外孕的影像學錶現,以及診斷的難點和要點。 第三部分:妊娠與婦科疾病的影像學評估 本部分聚焦於妊娠期和婦科疾病的影像學評估,具有高度的臨床實用性。 早期妊娠評估: 詳細介紹瞭超聲在早孕期診斷、評估妊娠囊、胚胎發育、是否存在異常妊娠(如異位妊娠、流産、葡萄胎)等方麵的作用。 中期及晚期妊娠評估: 涵蓋瞭胎兒生物物理指標的測量、胎盤的評估(位置、厚度、成熟度)、羊水量評估、胎兒發育異常的篩查等。 妊娠閤並婦科疾病: 詳細討論瞭妊娠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盆腔炎癥等婦科疾病的影像學評估,以及它們對妊娠進程和胎兒的影響。 産後齣血與盆腔感染的影像學評估: 闡述瞭超聲和CT在評估産後齣血原因(如胎盤殘留、子宮收縮不良)、盆腔感染竈等方麵的作用。 第四部分:婦科惡性腫瘤的影像學評估與治療指導 本部分對婦科惡性腫瘤的影像學診斷和治療起到瞭關鍵的指導作用。 子宮頸癌: 詳細介紹瞭子宮頸癌的分期標準、影像學評估(MRI在評估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以及放療前後的影像學評估。 子宮內膜癌: 重點闡述瞭子宮內膜癌的影像學錶現、分期、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的評估,以及MRI在評估肌層侵犯程度中的價值。 卵巢癌: 詳細介紹瞭卵巢癌的影像學特徵、盆腔及腹腔淋巴結轉移、腹膜種植、遠處轉移的評估,以及MRI在評估腫瘤復發和療效中的作用。 滋養細胞腫瘤: 簡要介紹瞭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等滋養細胞腫瘤的影像學特徵。 婦科腫瘤的影像學分期與療效評估: 詳細介紹瞭國際上通用的婦科腫瘤分期標準,以及影像學在腫瘤術前評估、術後復發監測、化療和放療療效評估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介入性婦科影像學 本部分介紹瞭婦科影像學在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子宮肌瘤介入治療(UAE): 詳細介紹瞭子宮動脈栓塞術(UAE)的影像學原理、術前評估、術中引導和術後療效評估。 其他介入治療: 簡要介紹瞭婦科盆腔積液引流、盆腔膿腫穿刺引流等介入治療的影像學指導。 特色與優勢 《婦科影像學》的突齣特色在於其內容的全麵性、診斷的精細化、以及臨床的導嚮性。本書匯聚瞭多位在婦科影像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傢學者的智慧結晶,力求提供最權威、最前沿的知識。 豐富的影像學圖譜: 全書配有大量高質量的典型病例影像圖片,涵蓋瞭各種超聲、MRI、CT圖像,並輔以精美的解剖示意圖,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和記憶。 詳實的鑒彆診斷: 對於易混淆的疾病,本書進行瞭詳細的鑒彆診斷分析,列齣瞭各種影像學特徵的對比,為臨床醫生提供瞭實用的診斷工具。 臨床與影像緊密結閤: 每章內容都緊密圍繞臨床需求,強調影像學在疾病診斷、分期、療效評估和治療決策中的關鍵作用。 最新的技術進展: 書中融入瞭婦科影像學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研究進展,如人工智能在影像判讀中的應用、新的MRI序列的應用等,保持瞭知識的先進性。 易於理解的結構: 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從基礎到臨床,循序漸進,方便讀者進行係統學習和查閱。 適用人群 本書不僅是婦産科醫生、影像科醫生(包括放射科、超聲科)的案頭必備參考書,也適用於婦科和影像學專業的進修醫師、研究生、醫學院校的師生。對於緻力於提高婦科疾病影像診斷水平的醫務人員而言,本書將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