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创造 中)》特色:
五大主题
生命、创造、尊重、规则、责任——文化的力量。
国宝档案
具有价值馆藏文物,打开民族智慧之门。
历史足迹
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讲述鲜活中国故事。
文物聚焦
提供自主学习路径,激发读者想象能力。
阅古识今
穿越时空转换角色,体味传统文化精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以不一样的视角阐释文物与文化的关系,让读者在阅读中感悟传统文化。
——黄琛(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一博悟之旅”系列图书依托国内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并将它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轻的一代。
——王欢(北京市史家小学校长)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灵气的,当你走近的时候就会听到娓娓的诉说,看到楚楚的容貌,嗅到飘过千年的气息……
——张鹏(全国青联委员)
目录
第一章 漆木相宜
第二章 吉金冶铸
第三章 纤丝载道
第四章 春种秋收
第五章 乘驭自如
第六章 千峰翠色
第七章 磁针指南
第八章 活字翻转
第九章 滴水计时
第十章 威震四海
前言/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传承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创新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见证,利用文物可以很好地对读者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夯实他们做人的根基;文物的真实感与小学阶段读者具象思维的特点相契合,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实证思维,培养其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博物馆也为读者提供了比较系统和准确的知识讲解,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形成对中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正确认识。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系列图书依托国内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以“创造”“尊重”“责任”“生命”和“规则”五大主题贯穿小学阶段学习全过程。整套图书紧紧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系统梳理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发明和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图书选材丰富独到,体例编排科学合理,突出实践性,结合小学阶段读者的实际需要组织活动内容,提供读者自主学习的线索,调动全日制小学阶段全学科知识,使读者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不断发生蜕变,加入新的文化内容。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并将它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年轻的一代,这正是本图书编写组全体成员最大的心愿。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创造) 穿越时空的智慧,点燃灵感的火花 在这部充满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创造)》中,我们邀请您和孩子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去发现蕴藏在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的无限创造力。这本书并非陈列枯燥的知识,而是以一种活泼、生动、互动的方式,带领小读者们走进中华文明的深处,去感受那些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瑰宝,并从中汲取灵感,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潜能。 一、 思想的种子:古人的智慧与创新 我们的旅程从那些影响深远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哲学理念开始。孔子“仁”的思想,不仅仅是待人接物的道理,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石。书中将以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故事和图画,解释“仁”的含义,例如分享乐于助人、尊敬长辈的古老传说,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将这份“仁爱”融入日常生活,甚至通过创新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许是设计一个“友善小助手”的APP,提醒大家关爱身边的人;又或者是创作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传递爱与温暖。 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并非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们会从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出发,比如春夏秋冬的更迭、花草树木的生长,来引申“道”的含义——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违背规律。书中将介绍一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代智慧,比如古代园林的设计,是如何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然后,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自然,思考如何利用自然元素进行创造,比如用落叶、树枝创作一幅自然画,或者设计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的小模型。 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在当下这个强调合作与和平的时代,依然闪烁着光芒。我们会通过一些古代的战争故事(当然是以适合孩子理解的 softened版本),来阐述墨子提倡的互助互爱、反对战争的思想。引导孩子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冲突。也许是组织一场社区的“物品交换日”,倡导资源的再利用;又或者是设计一个“和平使者”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理解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 二、 艺术的殿堂:匠心独运的创造之美 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更是创造力爆发的舞台。这本书将带领孩子领略那些令人惊叹的艺术形式,并从中汲取灵感,点燃他们的艺术细胞。 书法与绘画: 学习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体会“留白”的妙处,懂得用最少的笔墨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我们将介绍名家画作,分析其构图、用色,然后鼓励孩子尝试用简单的笔触描绘自己心中的山水、花鸟,甚至可以尝试将传统水墨的意境与现代漫画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新作品。对于书法,我们将从笔画的结构、运笔的技巧入手,让孩子体会汉字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用书法字体来设计海报、贺卡,或者将古诗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赋予传统字体新的生命力。 诗词歌赋: 中国古典诗词,是凝练了千百年情感与智慧的语言艺术。我们会挑选一些意境优美、朗朗上口的诗词,解释其深层含义,例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通俗。然后,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将这些诗词的情感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可以尝试将诗词改编成歌曲,或者创作一个与诗词意境相关的短故事,甚至可以用绘画或戏剧的形式来演绎诗词中的场景。 建筑与园林: 从故宫的恢弘大气,到苏州园林的曲径通幽,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蕴含着对空间、结构、美学的深刻理解。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建筑和园林设计理念,比如“天人合一”、“移步换景”。然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无论是模型,还是图纸,都可以大胆运用传统建筑的元素,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创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陶瓷与织绣: 那些精美的瓷器、色彩斑斓的丝绸,无不体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和无限创意。我们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陶瓷和织绣作品,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制作工艺。然后,鼓励孩子动手实践,例如用简单的材料尝试捏制陶艺,或者用彩笔在布料上进行绘画,甚至可以学习简单的编织技巧,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作品,体验从构思到成品的创造过程。 三、 技艺的传承:动手实践的创造乐趣 “博悟之旅”的核心在于“悟”,而“悟”离不开实践。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激发孩子动手能力的活动和挑战,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创造中成长。 模型制作: 我们可以一起搭建一个迷你版的古代宫殿,或者用纸板制作一个古代战船。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习建筑结构,还能锻炼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传统游戏创新: 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游戏,比如蹴鞠、投壶、棋类等。然后,鼓励孩子思考,如何对这些游戏进行改良,或者设计出全新的玩法,让传统游戏焕发新的活力,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创造: 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发现可以改进和创造的地方。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更方便收纳的书架,如何用旧物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如何为家人制作一份充满心意的礼物。将传统文化中的“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理念,融入到他们的创造实践中。 故事创作与编排: 鼓励孩子阅读和改编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故事,或者将故事改编成小短剧、动画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学习传统故事,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文化的融合:古今碰撞的火花 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合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本书将鼓励孩子们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 想象一下,用3D打印技术来重现古代的精美器物,或者利用VR技术来体验古代的建筑场景。鼓励孩子思考,现代科技可以为传统文化带来哪些新的表现形式。 国际视野下的传统文化: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如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例如,将中国的水墨画风格融入到国际漫画创作中,或者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元素,创作出融合中西风格的音乐。 环保理念与传统智慧: 许多古代的智慧,如“天人合一”、“物尽其用”,都与现代的环保理念不谋而合。鼓励孩子思考,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为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提供创新的思路。 《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创造)》 是一扇通往中华文明宝库的大门,更是一份激发孩子无限创造力的指南。它将引导孩子们在了解、欣赏、感悟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那团创造之火,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传承、去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和人生意义。这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想象力的飞翔,一次创造力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