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面向具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知识的读者,特别适合于大、中学学生课外阅读,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和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用于专业研修的参考书。 1.本书选择自然、社会、科技发展成就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人类在探索自然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时的新发现,引领读者在纷繁复杂、奇异多变的化学世界中漫步、思考,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提高化学科学素养。
2.本书紧贴实际生活,按18个专题介绍了化学世界的奥妙。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普的角度,选择自然、社会、科技发展成就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分18个专题,分别详细介绍了元素起源理论模型,元素发现和应用,物质分子的热运动,有机物分子组成、结构波谱分析方法,元素化合物与人类关系的研究新发现和新进展,光合作用,植物世界化学信息的传输和利用,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酒的饮用和工业酒精的生产利用,食品添加剂滥用、乱用问题,增塑剂与塑料制品的安全使用,白色污染、温室效应及其治理等内容。
本书面向具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知识的读者,特别适合于大、中学学生课外阅读,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和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用于专业研修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王云生,,福建师大基础课程中心研究员,福建师大化学学院兼职教授,福建省中学特级教师,福建教育学院化学学科顾问。担任福建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任福建省名师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福建省化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名单。在2011年、2015-2016年先后参加初搞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2013年任福建高考化学命题组、审题组组长。
长期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和教科究工作。应聘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参加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编写、《初(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任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副主编。应聘担任教育部组织的《全国zhu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化学)》撰稿人。
在教学工作之余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福建基础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和经验总结数十篇。主编或参加编写出版了多种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新课程教师读物、化学科普读物。如《高考力测试标准(化学)》《实验与思考》《化学新课程教与学》(初中、高中版)《王云生的化学教学主张》等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1化学元素的诞生/1
1.1地球上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1
1.2上帝不是造物主,元素才是万物之源/2
1.3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3
1.4元素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和恒星演化过程/4
2元素是构成人体的基石/9
2.1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9
2.2人体中的重要化学物质/15
3氟元素和碳元素的发现与应用/25
3.1单质氟的制备研究/25
3.2碳元素的发现及其应用/29
4从皇家走进平民生活的铝/37
4.1铝迟迟才进入社会生活的原因/38
4.2为什么铝元素具有广泛的用途/40
4.3警惕铝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44
4.4古罗马铅广泛应用的教训/45
5氢、氧元素二三事(上)/47
5.1氢、氧元素的存在和发现/47
5.2氢气应用的开发和扩展/49
5.3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51
5.4新兴的氢气生物医学研究/61
6氢、氧元素二三事(下)/63
6.1人体血液中溶解的氧气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吗/63
6.2高压氧有医疗作用吗/65
6.3臭氧是魔鬼还是保护神/66
7奇异的水/73
7.1水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性/73
7.2为什么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75
7.3液态水和固态水的结构之谜/76
7.4“小分子团水”的结构之谜/77
7.5温度较高的水冻结的速度为什么要快于温度较低的水/79
7.6科学家对《水知道答案》的批驳/81
8你了解分子的热运动吗/83
8.1不可小觑的分子热运动/83
8.2分子运动的形式/86
8.3分子热运动现象的发现/87
8.4扩散现象探析/89
8.5温室气体如何引发温室效应/90
8.6从分子热运动获取分子结构信息/92
9核磁共振与分子的组成结构/95
9.1电磁波和电磁辐射/96
9.2电磁辐射对物质微粒的作用/97
9.3核磁共振氢谱(1HNMR)如何分析分子结构/98
10认识自然界中最神奇的化学反应/103
10.1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重要而神奇的化学反应/103
10.2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105
10.3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107
10.4光合作用的机理/110
10.5研究光合作用的意义/113
11植物世界里的化学/115
11.1绿色植物是太阳能转化和贮存的高手/115
11.2植物是化学信息利用的高手/117
11.3植物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药物/118
11.4植物是消除大气和土壤污染的能手/121
11.5植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122
11.6植物是人类科技发明的启迪者/123
12化学反应与营养物质的摄取/125
12.1糖类的摄取和利用/126
12.2脂类的摄取和营养作用/127
12.3蛋白质在体内的转化/131
12.4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133
13饮用酒与工业酒精/135
13.1正确认识和使用饮用酒/136
13.2饮用酒的制造/138
13.3快速测试乙醇在血液中浓度(BAC)的方法/141
13.4工业酒精的生产和利用/143
14人体体质和食物有酸碱性吗/147
14.1酸性和碱性/148
14.2人体血液的pH/148
14.3食物的酸碱性/149
15食品添加剂问题的症结所在/151
15.1食品添加剂怎么会成为问题/151
15.2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53
15.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156
16增塑剂与塑料制品的使用/159
16.1增塑剂引发的两起食品安全事件/159
16.2增塑剂的成分与作用/160
16.3聚碳酸酯(PC)塑料与双酚A/162
16.4塑料容器和保鲜膜的选择使用/164
17关于白色污染及其治理的讨论/169
17.1深刻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170
17.2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172
17.3研究和生产环保塑料袋和可降解塑料/175
18化学科学与温室效应的扼制/179
18.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与危害/179
18.2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180
18.3实施低碳排放的措施/186
18.4遏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研究成果/187
参考文献/192
前言/序言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作为21世纪的中心科学的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不涉及种种化学问题。帮助读者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正确认识自然、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是普及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
生活在当代社会,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要接触、使用多种多样的自然界原已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制造的化学品;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也会听到、读到各种各样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有关化学现象的信息。化学科学的普及(包括中学的化学教育)应该帮助现代公民学会运用化学基本观念、基本方法,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来分析、思考、看待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生活问题,辨别真伪、是非,提高科学素养。
基于这一点,在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在与同行的业务研修活动中,笔者陆陆续续搜集了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一些现实化学问题,尝试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联系相关的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从化学视角做分析、思考。囿于笔者本身的专业水平,思考、分析十分粗浅,甚至可能有错误,但是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益,获得了不少启迪和感悟,和青少年学生、教师同行一起体会到了化学世界的奥妙,领略了化学世界的魅力,由衷地赞赏化学科学的价值。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化学科学的观念、思想、方法,认识到化学科学是在探索、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发展,在探索合理利用物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获得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和指导下,笔者有了把累积的部分学习笔记和资料整理、结集出版的机会。书稿的整理、编写从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目标出发,力图能突破化学科普书籍偏重于对化学应用做常识性介绍的模式,注意吸取优秀科普作家和中学化学教师结合化学课程对未来公民进行化学教育的宝贵经验,注重引领读者在鲜活的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情景中,运用化学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化学科学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从而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增进对化学科学的理解和兴趣,认识化学科学的本质和价值。
笔者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阅读、学习和引用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书稿编写过程中,出版社编辑给予了热情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向有关的专家、学者和编辑表示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由于笔者专业水平和学识有限,书中一定存在某些问题和不当之处。希望读者、专家不吝指教,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王云生
2017年2月
《星海拾遗》 内容简介 浩瀚无垠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想象力翱翔的乐园,也是科学探索的终极疆域。当我们仰望星空,那些闪烁的星辰,遥远的星系,神秘的黑洞,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宇宙的奥秘。然而,宇宙并非一个静态的舞台,它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变的宏大系统,其内部涌动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规律和力量。 《星海拾遗》并非一本循规蹈矩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星际漫步,一次深入宇宙肌理的沉浸式体验。本书将带领读者离开熟悉的地球,去探索那些最令人着迷的宇宙现象,揭示隐藏在星辰大海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们将从我们熟悉的太阳系开始,但我们的目光将不止步于此,而是会借助现代天文学的最新观测成果和理论模型,飞跃行星际空间,进入更深邃的宇宙。 本书将首先聚焦于太阳系的宏伟画卷。我们将详细剖析太阳的能量之源——核聚变,以及它如何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环境。我们会深入了解各大行星的独特性质,从水星的极端温度,到金星浓密的大气层,再到火星可能存在过的生命的痕迹,木星强大的磁场,土星璀璨的光环,以及天王星和海王星那遥远的冰冷世界。我们还将一同探索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的奥秘,理解这些“残余物”如何记录着太阳系早期的历史,并可能为我们带来关于生命起源的重要线索。 然而,太阳系的边界并非宇宙的尽头。《星海拾遗》将带领读者跃升到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我们将认识到,恒星并非永恒不变,它们也有生命周期,从诞生于星云,经历漫长的“主序星”阶段,最终走向壮丽的死亡,成为白矮星、中子星,甚至是黑洞。本书将细致阐述恒星演化的不同路径,以及超新星爆发等剧烈事件如何在宇宙中播撒重元素,为新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在浩瀚的星系中,我们也将邂逅那些令人惊叹的天体。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星系,从螺旋星系到椭圆星系,再到形状怪异的不规则星系,并深入探讨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如何塑造了宇宙的结构。我们将深入理解黑洞的奇特之处,它并非简单的“吞噬一切”的怪物,而是遵循着严谨的物理定律,其强大的引力扭曲了时空,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事件视界、奇点等概念将被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 宇宙的膨胀和演化,是现代宇宙学最引人入胜的课题之一。本书将追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链,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到星系红移现象,逐步揭示宇宙从一个炽热致密的奇点演变成如今这般浩瀚无垠的历程。我们还将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神秘的“隐形”成分,它们虽然无法直接观测,却占据了宇宙绝大部分的质量和能量,它们的存在和性质是当前物理学和宇宙学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星海拾遗》还将关注宇宙中的一些极端现象和前沿研究。我们将探索中子星的密度极限,它们被认为是宇宙中最致密的天体之一,其内部的物质状态是物理学研究的尖端领域。我们将讨论引力波的发现,它如同宇宙的“声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宇宙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等剧烈事件。我们还将对系外行星的探索进行深入介绍,了解科学家如何寻找并研究那些可能存在生命的“地球2.0”,以及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本书在描述这些宏大概念时,将力求做到严谨而不失趣味。我们将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类比、丰富的视觉想象以及对科学家探索历程的描绘,帮助读者构建对宇宙的直观理解。本书并非仅仅陈列事实,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将讨论科学方法在探索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星海拾 যথাযথ》也将融入一些历史性的视角,回顾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他们的思想如何奠定了我们今天对宇宙的理解。我们将看到,每一次科学上的飞跃,都源于大胆的猜想和严谨的求证。 总而言之,《星海拾遗》旨在为普通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宇宙深邃之门。它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知识旅程,从我们脚下的土地,一路飞向遥远的星系,去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以及其中蕴含的令人着迷的物理定律。本书的每一页都饱含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拓展,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对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它将唤醒你内心深处的宇宙情怀,让你在每一次仰望星空时,都能看到比以往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