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360°全解兵器

机枪/360°全解兵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大光 编
图书标签:
  • 军事
  • 武器
  • 机枪
  • 兵器
  • 战争
  • 军事科技
  • 图鉴
  • 科普
  • 冷兵器
  • 热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36578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39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360°全解兵器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360°全解兵器》是一套既介绍兵器知识,又能了解每件兵器相关故事的科普读物。全套书对每件兵器曲折的研制过程、设计师甚至研制公司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每件兵器从外观到内部构造及工作原理等进行了极为详尽的分解式说明,并特意加入了战争实例、战斗人物和相关军事专业用语、同类兵器的对比等延伸性阅读部分,真正是对每件兵器进行了360°全方位的介绍,充分发挥了本套书“全解”的主题。本册书为《机枪/360°全解兵器》,内容全面丰富、介绍详尽、图片精美、设计新颖多样,用分解图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近100种机枪的知识,是一本综合竞争力强、风格独树一帜的高端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李大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科普协会会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军事战略、军事装备和国际政治。主要学术专著有《20世纪武器发展与战争演变》《太空战》《中国安全抉择》《论制天权》《国际机制与区域安全》等10余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学术》等军内外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时评文章1200余篇。

目录

法国蒙蒂尼机枪
美国加特林机枪
美国马克沁机枪
奥地利施瓦茨洛泽机枪
丹麦麦德森机枪
俄国PM1910机枪
德国MG08机枪
英国维克斯机枪
英国刘易斯机枪
法国霍奇基斯机枪
意大利菲亚特-列维里M1914机枪
法国绍沙M1915机枪
美国勃朗宁M1917机枪
德国MGl5机枪
美国勃朗宁M1919系列机枪
美国勃朗宁M2系列机枪
日本大正十-式机枪
德国MGl3机枪
法国查特勒尔特M1924机枪
捷克ZB26机枪
苏联捷格加廖夫DP机枪
芬兰拉蒂Ls26机枪
意大利布瑞达M30机枪
英国布伦机枪
德国MG34机枪
苏联捷格加廖夫DShK机枪
日本九二式机枪
日本九六式机枪
日本九九式机枪
美国约翰逊M1941机枪
德国MG42机枪
意大利布瑞达M37机枪
苏联捷格加廖夫RPD机枪
苏联郭留诺夫SG43机枪
苏联ZPU系列机枪
比利时FNMAG机枪
法国AAT-52机枪
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60机枪
捷克Vz59机枪
德国HK21机枪
德国MG3机枪
苏联PK/PKM系列机枪
美国M134机枪
苏联RPK机枪
苏联RPK-74机枪
苏联NSV机枪
比利时FN米尼米机枪
新加坡阿尔蒂马克斯100机枪
英国L86A1机枪
俄罗斯AEK-999机枪
以色列内盖夫机枪
俄罗斯佩彻涅格机枪
德国HKMG4机枪
美国MK48机枪
美国温彻斯特M1887霰弹枪
美国温彻斯特M1897霰弹枪
美国勃朗宁Auto-5霰弹枪
美国伊萨卡M37霰弹枪
美国雷明顿M870霰弹枪
美国莫斯伯格M500霰弹枪
美国高标10型霰弹枪
意大利弗兰奇SPAS-12霰弹枪
意大利伯奈利M1霰弹枪
南非“打击者”霰弹枪
美国艾奇逊AA-12霰弹枪
俄罗斯RMB-93霰弹枪
俄罗斯saiga-12霰弹枪
意大利伯奈利M3霰弹枪
意大利伯奈利M4霰弹枪
意大利伯奈利新星霰弹枪
意大利弗兰奇SPAS-15霰弹枪
意大利伯莱塔Tx4“风暴”霰弹枪
土耳其阿卡德MKA1919霰弹枪
美国M79榴弹发射器
美国MK19榴弹发射器
苏联AGS-17榴弹发射器
美国M203榴弹发射器
美国XMl48榴弹发射器
德国HK69榴弹发射器
苏联GP-25榴弹发射器
南非米尔科姆榴弹发射器
俄罗斯RG-6榴弹发射器
德国HKGMG榴弹发射器
美国XM25榴弹发射器
俄罗斯AGs-30榴弹发射器
比利时FNEGLM榴弹发射器
俄罗斯GM-94榴弹发射器
德国HKAG36榴弹发射器
瑞士布鲁加-托梅GL-06榴弹发射器
美国M1火箭筒
英国PIAT火箭筒
瑞典卡尔·古斯塔夫火箭筒
苏联RPG-2火箭筒
苏联RPG-7火箭筒
美国M202“闪光”火箭筒
苏联RPG-16火箭筒
苏联RPG-18火箭筒
苏联RPG-22火箭筒
美国M72火箭筒
瑞典AT4火箭筒
美国SMAW火箭筒
《枪炮的血脉:一部人类火器发展简史》 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对“力量”的追求从未止步。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到热兵器时代的轰鸣雷霆,一场由火药点燃的革命,彻底重塑了战争的形态,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本书《枪炮的血脉:一部人类火器发展简史》并非对某一种特定武器的详尽拆解,而是试图勾勒出人类在发明、改进和运用火器过程中那波澜壮阔的历程。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探寻火器从最初的简陋形态,如何一步步演化成如今精密高效的杀戮机器,以及在这漫长的演进背后,所蕴含的技术革新、军事思想的碰撞,乃至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一章:火药的曙光与早期火器的萌芽 故事的开端,总是伴随着神秘与东方智慧。本书将从火药这一改变世界的发明讲起。在炼丹术士们的锅炉里,偶然诞生的黑色粉末,最初可能只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却意外开启了人类掌控爆炸力量的大门。我们不会深究火药的化学配方,而是着重探讨它如何在战争中找到最初的用武之地。 从中国的“火药箭”、“突火枪”,到蒙古西征时带到欧洲的早期管状火器,这些“原始”的火器,尽管在射程、精度和威力上都与后世相去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划时代的标志。它们代表着人类第一次能够借助化学能,将弹丸以惊人的速度推向远方。这一时期,火器的制造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材料多为青铜或铁,工艺粗糙。但即便是如此简陋的装置,也足以让手无寸铁或仅持冷兵器的军队感到恐慌。本书将描绘这些早期火器在战场上的初次亮相,它们如何被视为一种“异端”的武器,又如何逐渐被接受并纳入军队的编制。我们将了解当时的士兵如何操作这些笨重的武器,以及它们对战术的影响,例如早期攻城战中,火炮是如何开始扮演角色的。 第二章:火器时代的黎明:滑膛枪与早期炮兵的崛起 随着炼金术的逐渐衰落,科学的精神开始抬头。欧洲的工匠和军事家们,在继承东方火器技术的基础上,开始了更为系统的研究与改进。本书将详细讲述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演变。火绳枪的每一次点火都充满仪式感,但其不便之处显而易见。而燧发枪的出现,则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飞跃,它大大提高了火器的射击速度和可靠性,使得单兵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炮兵技术也在飞速发展。铸造技术的进步使得青铜炮和铁炮的生产更为普遍,也更坚固。我们将会看到,随着火炮口径的增大,射程的提升,攻城战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坚不可摧的城堡,在强大的火炮面前开始显得不堪一击。本书将重点介绍这一时期欧洲各大军事强国在火炮研发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投入,以及这些新式武器如何在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我们将探讨早期炮兵的组织形式,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运输沉重的火炮,如何在战场上进行有效的瞄准和装填。 第三章:精确与效率的追求:线膛与后膛装填的革命 进入工业革命的时代,火器制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书将深入探讨线膛技术对射击精度的革命性影响。膛内的膛线如同给弹丸施加了“引导”,使其在飞行中产生旋转,从而大大提高了弹丸的稳定性和射程。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步枪的精度大幅提升,战场上的士兵不再是盲目地倾泻火力,而是能够更精准地瞄准和射击。 紧随其后的是后膛装填技术的出现。与繁琐的前膛装填相比,后膛装填极大地提高了射击速度,使得士兵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多次射击。本书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武器,例如恩菲尔德步枪、米涅弹以及后来居上的马提尼-亨利步枪。这些武器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传统军事战术的颠覆。我们将分析后膛装填步枪如何改变了步兵的交战方式,使得排队枪毙的战术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灵活、更分散的战术。 在炮兵领域,后膛装填和更先进的炮架设计,同样带来了效率的飞跃。我们将会看到,能够快速装填和调整射击角度的野战炮,是如何在战场上呼啸而过,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第四章:战争的全面升级:机关枪与连续射击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线膛和后膛装填是火器发展史上的两次重要飞跃,那么机关枪的出现,则直接将战争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残酷的时代。本书将回顾加特林枪、马克沁机枪等早期机关枪的诞生历程。它们用密集而持续的火力,让任何试图冲击阵地的敌人寸步难行,也让传统的进攻战术变得异常血腥。 我们将深入分析机关枪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堑壕战中,机关枪成为了战争机器最恐怖的象征,它筑起了死亡的壁垒,将双方的士兵牢牢地钉在原地,付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伤亡。本书将描绘机关枪如何改变了步兵的交战距离,使得侦察和渗透变得更加困难,也迫使军事指挥官们不得不思考新的战术来应对这种压倒性的火力。 除了重机枪,轻机枪和冲锋枪的出现,也为战场带来了新的变化。它们赋予了士兵更大的机动性和近距离压制能力,使得巷战和突袭战变得更加有效。 第五章:钢铁的洪流:坦克、装甲车辆与火器在陆地战争中的主导地位 火器并非只存在于士兵的手中。本书将目光转向陆地战争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装甲战车。从早期的“陆地巡洋舰”概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本书将展现钢铁巨兽如何成为战场上的主宰。 我们将探讨坦克的设计理念,以及火器在坦克上的应用。大口径的火炮、重机枪,让坦克成为了移动的堡垒,它能够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压制敌方的火力点,并突破敌人的防线。本书将分析坦克如何改变了陆地战争的格局,使得传统的步兵突击和骑兵冲锋变得黯然失色。 除了坦克,各种轮式和履带式的装甲车辆,也开始在战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或用于侦察,或用于运输,或用于火力支援,共同构成了现代陆地战争的钢铁洪流。我们将讨论这些装甲车辆如何与步兵、炮兵、航空兵协同作战,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陆地作战体系。 第六章:天空与海洋的钢铁之翼:航空器与海军舰艇上的火器 战争的舞台并非仅限于陆地。本书将继续探索火器在天空和海洋上的应用,展现人类如何将杀戮的力量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 在航空领域,我们将会看到从最初的飞机上的机枪,到后来装备的航空炸弹、火箭弹,再到现代战斗机上配备的先进航炮和导弹。本书将追溯航空火器发展的脉络,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战争的立体性。从早期侦察机的有限火力,到轰炸机对敌方后勤和城市的毁灭性打击,再到战斗机在空中格斗中的精准射杀,航空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海洋上,火炮一直是海军力量的核心。本书将讲述从早期的舰载滑膛炮,到装备了远程速射炮的战列舰,再到航空母舰上搭载的舰载机所携带的强大火力。我们将探讨海军火炮技术的发展,例如如何提高射程、精度和射速,以及如何在激烈的海战中发挥最大作用。同时,鱼雷和舰载导弹的出现,也为海军带来了新的攻击手段,使得海战的战术更加多样。 第七章:微观世界的杀戮:精确射击与特种作战中的火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火器的发展也日益走向精细化和专业化。本书将探讨现代狙击步枪、精确射击技术,以及它们在特种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分析现代狙击步枪的设计理念,例如如何提高弹道稳定性、如何减少后坐力,以及如何配合高精度的光学瞄准镜,实现远距离的精确打击。本书将介绍狙击手如何在现代战争中扮演“幽灵”的角色,他们如何潜伏在敌人的阵地外围,精确地消灭关键目标,扰乱敌人的指挥和控制。 同时,本书也将触及各种特种用途的火器,例如消音手枪、微声冲锋枪等,它们在执行隐蔽、渗透和反恐任务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了解这些特种火器如何适应特定的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 第八章:未来的硝烟:火器技术的挑战与演变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火器技术仍在不断向前发展。本书将对未来火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新变革。 例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非传统火器,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我们将分析这些新型武器的潜在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人工智能、无人作战系统的融合,也预示着未来战争的形态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 本书并非是简单罗列武器型号,而是通过梳理火器发展的脉络,展示人类在追求更强大、更有效杀戮工具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与努力。从火药的诞生到未来的科技革新,火器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深刻地影响着战争,也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理解火器的发展史,就是在理解人类自身历史的一面。 结语: 《枪炮的血脉》是一部关于技术、战争与人类命运的史诗。它以火器为线索,串联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军事发展和技术革新。我们并非颂扬战争,而是试图通过对火器演进的深入剖析,来理解人类社会如何被这种强大的力量所塑造,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继续思考战争的意义与人类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捧此书,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技术手册,充斥着一堆拗口的德语或俄语音译词汇。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预判大错特错。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懂得何时该放慢脚步,详细拆解一个复杂的闭锁机构的运作原理,何时又该像机关枪一样火力全开,抛出一段段令人拍案叫绝的历史轶事。比如,书中关于“弹链设计对持续射击稳定性的影响”那一段的论述,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将物理学、人体工程学和实战需求完美结合的分析,让我对“设计”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故事和案例,引导你去思考,去感受武器设计者当时的困境与突破,读完后,你对“火力压制”这四个字会有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认知。

评分

这本《机枪/360°全解兵器》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器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深入骨髓的军事文化史诗。作者在书中对各种口径、射速、历史背景的梳理,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钻研精神。我尤其欣赏它在技术细节上的刻画,那些爆炸图、分解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让人仿佛能亲手触摸到金属的冰冷和火药的躁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M2布朗宁如何从一战的硝烟中崛起,也见证了AK系列如何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那种跨越时空的沉浸感,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它没有过多地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专注于机械之美和工程学的精妙,将冰冷的钢筋铁骨赋予了灵魂。对于任何一个对外骨骼结构、精密机械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次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

评分

我一直以为,要真正理解这些钢铁巨兽,必须有军事工程的背景。但《机枪/360°全解兵器》彻底打破了我的成见。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能用最直白、最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去描绘那些复杂到令人头疼的机械结构。我特别喜欢他引用的一些老兵的回忆片段,那些片段与冰冷的技术参数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性的温度。比如,书中描述某型机枪在沙漠作战中如何应对沙尘侵蚀的改进措施时,那种“与环境搏斗”的描述,读起来简直像是在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每一章的过渡都自然流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一步步深入了解一个庞大的博物馆。

评分

市面上关于武器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流于表面,无非是图片加几句浮夸的赞美词。《机枪/360°全解兵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近乎苛刻的“全解”精神。它不满足于展示“是什么”,更执着于解释“为什么”。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可靠性”的论证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实战数据和设计权衡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看似落后的设计反而能赢得长久的生命力。这种辩证的思维,远比单纯的性能比较来得深刻。它不是在歌颂暴力,而是在解构效率,探究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利用技术来延伸自己的意志。阅读完后,我对“工具的进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本书绝对是兵器爱好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式作品。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厚度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但一旦翻开,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对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下武器美学的对比分析,尤其深刻。例如,他对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在紧凑化和模块化设计上的哲学差异的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对比分析。更令人称奇的是,书中对“噪音控制”和“后坐力管理”这些常常被忽略的次要因素的重视程度,这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不再是那种只谈火力威力的泛泛之作,它深入到人与机器的交互界面,讨论了如何让人类更好地驾驭这头钢铁猛兽。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兵器鉴赏”的范畴,它简直是一部关于工业文明如何塑造冲突的社会学著作。

评分

儿子很喜欢这个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便宜,书很厚,全彩图,内容介绍很全,,有140多页。

评分

儿子很喜欢这个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便宜,书很厚,全彩图,内容介绍很全,,有140多页。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便宜,书很厚,全彩图,内容介绍很全,,有140多页。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便宜,书很厚,全彩图,内容介绍很全,,有140多页。

评分

很有意思,图文配合,孩子看的,很有兴趣

评分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便宜,书很厚,全彩图,内容介绍很全,,有140多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