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

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八尾建史 著,杨爱明,姚方,白晓鹏 译
图书标签:
  • 消化内科
  • 胃肠镜
  • 内镜技术
  • 临床操作
  • 诊断学
  • 医学教育
  • 教学视频
  • 放大内镜
  • 胃镜检查
  • 微创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9070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10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3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理解实际操作技巧,《放大胃镜观察技巧》使用了大量插图。而作为指导临床实际操作技巧的实用教材,DVD视频也非常重要。读者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体会实际操作手法,包括右手对镜身的操控和左手对旋钮的调节以及送气、注水、吸引等操作。为了能让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和体会,视频里特意保留并强调现场送水及吸引时操作的声音,因此读者可能会感觉视频杂音较为明显。我希望读者能够将视频和书面教材结合,理解操作技巧要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上消化道放大内镜
1.1 上消化道放大内镜的基础知识
1.2 内镜的最大分辨率
1.3 作者杂谈

第二章 胃放大内镜观察方法(运用黑色软帽blacks of thood)
2.1 放大观察时采用黑色软帽的必要性
2.2 常规检查和精细检查时均安装黑色软帽的必要性
2.3 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黑色硅胶软帽
2.4 托普公司制造的黑色硅胶软帽
2.5 安装黑色软帽后的调校

第三章 视频处理器的设定
3.1 作者推荐的设置模式
3.2 构造增强血红素色彩增强/NBI色彩模式的设定方法
3.3 内镜手柄的按键设定
3.4 如何选择构造增强的档位
3.5 构造增强A模式和B模式
3.6 血红素色彩增强

第四章 水浸没观察
4.1 水浸没观察法
4.2 水浸没观察法的优点
4.3 水浸没观察的操作方法(注水法和充水法)
4.4 水浸没法所需的器械
4.5 水浸没法观察的时机把握
4.6 生理盐水的应用
4.7 观察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 胃放大内镜的基本操作
5.1 四种基本操作技巧
5.1.1 上调式观察技巧:顺向观察:胃体部小弯,前后壁
5.1.2 后拽式观察技巧:反转观察:胃体部小弯、前后壁、胃角后壁病灶
5.1.3 左摆式观察技巧:顺向观察后壁
5.1.4 左旋式观察技巧(逆时针旋转):顺向观察幽门窦大弯和前壁
5.2 全周观察病灶
5.3 最高放大倍率下标记病灶范围
5.4 其他技巧
5.5 常见问题的处理

第六章 DVD病例解说
(常规检查篇)胃窦小弯,腺瘤ESD治疗后的内镜随访
(精细检查篇)胃窦前壁,0-Ⅱc,分化型腺癌
(精细检查篇)胃体中部小弯,0-Ⅱb,分化型腺癌
(精细检查篇)胃体中部小弯,凹陷型腺瘤
(精细检查篇)胃角小弯,0-Ⅱc,分化型腺癌
(精细检查篇)胃体下部大弯,腺瘤
(精细检查篇)胃窦前壁,0-Ⅱb
(精细检查篇)胃体上部后壁,0-Ⅱb,分化型腺癌(隐匿型腺癌)

参考文献
【附录1】以VS分型为基础的诊断体系
【附录2】构造增强·NBI色彩模式的设定方法
【附录3】290系统构造强调·NBI模式的设定方法
【附录4】DVD目录

前言/序言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2015年我国胃癌登记病例近70万例,死亡近50万例,发病和死亡均占世界胃癌病例的近一半,占我国因肿瘤死亡人数近五分之一。胃癌的预后与分期有密切关系。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20%,且医疗费用高,患者生活质量低;反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大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通过内镜下手术切除获得根治。近10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有利于患者迅速恢复正常生活,同时减少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目前早期胃癌诊断率仅有10%,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
  日本在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诊治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随着内镜治疗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我国广大消化内镜医生的内镜下手术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和日本医生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然而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发现早期病例能力不足,既限制了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更严重影响我国胃癌患者预后。
  染色和放大内镜技术是明确诊断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而以窄光谱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为代表的电子染色与放大技术相结合,能识别胃黏膜微细结构及微血管结构的异常,以进行精确的靶向活检,有经验的医师其放大胃镜下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能够达到90%以上。日本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八尾建史教授(KenshiYao),多年来致力于放大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他所著的《放大胃镜》2015年9月由我们团队翻译出版以来,倍受国内广大消化内镜医生好评。要提高放大胃镜诊断胃内病变的准确性,需要理论联合实际,熟悉并充分理解VS诊断标准,还需要熟练掌握规范的放大胃镜观察技巧,以获得病变高度清晰而全面的图像。
  为此,我们再次引进了八尾教授的后续著作《放大胃镜观察技巧》以及视频DVD教程。本书总结了放大胃镜诊断胃内病变的规范流程及主要操作技巧,以文字解说配合精美图片及动画进行说明,并结合大量病例操作视频详细演示,面对不同部位及类型病变如何联合应用相应的观察技巧。作为《放大胃镜》一书的后续教材,广受日本消化内镜医生欢迎,相信广大有志于提高我国胃癌早期内镜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消化内镜医生也一定能从中获益。
  这本译作的诞生首先要感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姚方医生的努力,拿到八尾教授的翻译授权,并邀请日本九州大学消化内科白晓鹏医生完成日语翻译,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的医生们对本书内容字斟句酌,力求完美表达原作者的意图,同时能符合中文行文规范和中国医生临床用语习惯。原著的DVD大量视频内容,也在白晓鹏医生翻译基础上,由我科蒋青伟医生对视频内容进行再次配音。由于原书出版时只有H-240Z放大内镜和260系统主机,经过沟通以后八尾教授为中国医生专门增加了260放大内镜的相关内容,我们团队还增加了290主机的模式参数设定内容(附录3),后者也得到了奥林巴斯公司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和我们上本书的翻译一样,作为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媒介,翻译要在忠于原作和照顾另一语言习惯的关系之间取得艰难的取舍,欠妥之处恐怕在所难免,还请读者们不吝赐教,以利将来改进。
《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是一本旨在提升胃镜检查诊断水平的专业著作。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放大胃镜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方案。 本书内容涵盖: 放大胃镜原理与技术: 详细阐述了放大胃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倍数选择、图像采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要点。指导读者如何正确操作放大胃镜,获取高质量的图像信息。 正常胃黏膜的放大观察: 系统介绍了胃黏膜不同区域(如贲门、胃底、胃体、胃角、幽门等)的正常放大图像特征,包括黏膜微血管网、腺体开口、黏膜表面形态等,为识别病变奠定基础。 常见胃部疾病的放大病理学改变: 重点讲解了多种常见胃部疾病在放大胃镜下的典型表现,如: 炎症性病变: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不同分型)、胃黏膜糜烂、胃溃疡等,其放大图像特征,如充血、水肿、渗出、黏膜变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 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早期胃癌(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等,强调其放大下的精细形态学改变,如微血管结构的异常、黏膜表面微凹陷、微隆起、微溃疡等,以及黏膜纹理的改变。 早期胃癌的识别与分型: 详细阐述了早期胃癌在放大胃镜下的各种形态学表现,包括隆起型、糜烂溃疡型、平坦型、凹陷型等,并结合染色技术(如靛蓝 Carmine、亚甲蓝、卢戈氏液等)和电子内镜的放大功能,帮助读者提高对早期、微小病灶的检出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病变: 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等在放大胃镜下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放大观察辅助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详细描述了胃部良性肿瘤(如息肉、腺瘤)和恶性肿瘤(如胃癌、淋巴瘤)在放大下的形态学差异,以及一些鉴别要点。 其他病变: 包括血管畸形、黏膜下病变(如间质瘤)等在放大下的表现。 放大胃镜下的病变诊断策略: 提供了将放大胃镜观察与传统胃镜、病理活检相结合的诊断流程,强调了放大胃镜在指导活检部位、提高活检阳性率方面的作用。 临床病例分析与讨论: 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通过放大胃镜图像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加深读者对放大胃镜病理学改变的理解,提高实际诊断能力。 光盘内容: 光盘中包含丰富的放大胃镜图像库、视频资料以及相关案例演示,为读者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读者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的特点: 系统性强: 从基础原理到临床应用,构建了完整的学习体系。 图文并茂: 大量高质量的放大胃镜图像,直观生动,易于理解。 实用性高: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为胃镜操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 前沿性: 介绍了放大胃镜在早期胃癌筛查和精准诊断中的最新进展。 辅以光盘: 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消化内科医生、内镜医生、相关专业的临床研究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放大胃镜的观察技巧,显著提高对胃部病变,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作为一名有一定医学背景但并非消化内镜专科的临床医生,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提升临床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书中对于放大胃镜下粘膜微观结构的描述,尤其是对病变早期征象的捕捉,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宏观病灶的描述,而是深入到细胞、血管、腺管等微观层面,这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同类型粘膜异常(如炎症、增生、异型增生、早期癌等)在放大胃镜下的详细图谱和文字描述。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经典的、典型的表现,还包括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的改变,这对我今后的临床实践能够提供非常大的指导。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放大胃镜观察技巧,比如染色法在不同病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放大胃镜来评估病灶的边界和浸润深度,这些都非常有价值。附带的光盘我也已经初步浏览了一下,里面的视频案例非常丰富,对于理解书本上的文字描述非常有帮助,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指引我如何更精准、更深入地观察胃镜下的世界。

评分

作为一名在消化内科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医生,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放大胃镜的出现,无疑是内镜诊断领域的一大飞跃。《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作者在书中对放大胃镜的原理、设备、以及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放大胃镜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筛查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的论述。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病例,详细分析了各种早期病变在放大胃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并将其与内镜下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这为我们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书中对于放大胃镜下血管形态、粘膜下结构、腺管开口形态的解读,都非常到位。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许多独到的观察技巧和经验,比如如何通过调整焦距和角度来获得最佳的放大视野,如何在放大胃镜下更好地进行组织活检,以及如何利用放大胃镜来指导手术治疗等等,这些内容都极具参考价值。附带的光盘也汇集了大量高质量的放大胃镜视频,这些视频不仅直观生动,而且涵盖了多种病理类型,对于我们进行术前学习和术后回顾都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深度、临床实践和技术前沿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对于提高消化内镜医生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位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消化内镜医生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长期以来都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全面地介绍放大胃镜观察技巧的权威著作,而《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基层工作的特点就是医疗资源相对有限,我们需要更加依赖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技术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书中对放大胃镜操作流程的优化建议,以及在各种常见和少见疾病中的应用技巧,都非常接地气。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提高病灶检出率和降低漏诊率的章节,这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作者分享的一些“窍门”和“心得”,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光照、如何调整焦距来获得最佳视野,甚至是面对一些棘手的病例时,如何通过放大胃镜来辅助诊断,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光盘中的影像资料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我可以直接通过观看影像来学习和复习,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直观和深刻。我计划将这本书作为我日常工作的参考书,并且会组织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一起学习,共同提升放大胃镜的诊疗水平。

评分

我是一位对消化道健康非常关注的普通市民,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更加重视体检,特别是胃镜检查。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能够帮助我更好地配合医生的工作,也能让我更加安心。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友好”的角度,为我打开了胃镜世界的大门。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放大胃镜能看到什么”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了胃镜检查不仅仅是看一个大概的形状,而是能够看到非常精细的粘膜纹理、血管走向,甚至是细胞的细微变化。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正常粘膜和一些早期病变的形态,这让我对胃镜下的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不再觉得那些医生在屏幕上看到的东西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而是开始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基本逻辑。 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如何通过观察粘膜的颜色、表面光滑度、是否存在出血点等等来判断健康状况的介绍,这让我对自己的消化道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附带的光盘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仅仅是看了一下开头的几个视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我看到了在放大镜下,粘膜的真实样子,这比书本上的图片更加生动。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胃镜检查不再感到那么紧张,反而有了一种“知己知彼”的坦然。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胃镜检查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对医学知识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胃镜这项技术既神秘又有点令人望而生畏。但是,在翻开《放大胃镜观察技巧(附光盘)》后,我被它详尽的讲解和直观的图文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轰炸读者,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将放大胃镜这项复杂的技术拆解开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逐渐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图示,简直太精彩了!它们不仅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病灶的形态,还标注了关键的观察点,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检查现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粘膜形态变化的描述,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病变在放大胃镜下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我开始明白,原来胃镜不仅仅是“看看”,而是需要精细的观察和判断。书中的光盘更是锦上添花,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那些动态的影像,去印证书本上的知识,我想这会进一步加深我对放大胃镜技术理解的深度。这本书让我对胃镜检查的态度从“有点怕”变成了“充满兴趣”,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需要做胃镜,我能更清楚地了解医生在做什么,也更能理解他们的诊断。

评分

一句话,非常好。

评分

不错的教材,文字很少,主要是光盘教学

评分

一句话,非常好。

评分

佩服小日本的治学严谨

评分

给老婆买的,印刷不错,专业书

评分

书非常好,内镜医生值得读。

评分

值得购买的一款商品

评分

书非常好,内镜医生值得读。

评分

居然不放发票,这包装人员,心在干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