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重要的一种。该书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本书对其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先进水平。由此,使本书既具有科学的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性。
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汉族,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宝贵的数学遗产。
蔡践,笔名少恒。籍贯江苏淮安。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图书策划编辑工作。曾策划编写出版过《不可不知的300部国学名著》(中央编译出版社)、《菜根谭处世智慧》(九州出版社)、《传说中国——文人》、《传说中国——帝王》(金城出版社)、《思维转动人生》(中国长安出版社)、《百家用人之道》(当代世界出版社)、《中华人文知识全书》(海潮出版社)、《打开女人快乐的心窗》(中国长安出版社)、《左手执行力右手领导力》(中国纺织社)等书。
《九章算术注》序.............................................007
卷一方田以御田畴界域
(方田:处理田地等面积). .................................015
卷二粟米以御交质变易
(粟米:处理抵押交换问题)...................................058
卷三衰分以御贵贱禀税
(衰分:处理物价贵贱、赐予谷物及赋税等问题).................078
卷四少广以御积幂方圆
(少广:处理积幂方圆问题)...................................094
卷五商功以御功程积实
(商功:处理工程的体积问题).................................123
卷六均输以御远近劳费
(均输:处理远近劳费的问题)................................ 165
卷七盈不足以御隐杂互见
(盈不足:处理隐杂互见的问题).............................. 202
卷八方程以御错糅正负
(方程:处理交错混杂及正负问题)............................ 219
卷九句股以御高深广远
(勾股:处理有关高深广远的问题)........................... .254
趣味数学题答案...............................................280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数学书。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是经多人增补修订而成的。初步考证,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该书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录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本书对《九章算术》作了详细的注解。依照问题的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九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使得数学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九章算术》就是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数学知识。它不但开拓了我国数学的发展道路,在世界数学发展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以一系列“世界之最”的成就,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在全世界就已经取得领先发展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公元14 世纪初。
《九章算术》最早系统地叙述了分数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法则。像这样系统的叙述,印度在公元7 世纪时才出现,欧洲就更迟了。
《九章算术》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并系统地叙述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负数概念的提出,是人类关于数的概念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在印度,直到公元7 世纪才出现负数概念,欧洲则是到17 世纪才有人认识负数概念,甚至在19 世纪的欧洲,也还有一些数学家认为负数没有实际的意义。
《九章算术》提出的“盈不足术”,也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一项杰出创造。用两次假设,可以把一般的方程化为“盈不足”问题,用“盈不足术”求解。这种方法可能在公元9 世纪时传入了阿拉伯,公元13 世纪时又由阿拉伯传入了欧洲。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奇最先向欧洲介绍了这种算法,并把它称为“契丹算法”(即“中国算法”)。
《九章算术》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联立一次方程(即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历代数学家有不少人曾经注释过这本书,其中以刘徽和李淳风的注释最有名。魏晋时代,刘徽对《九章算术》作过注解(以下简称为刘注)。唐初,李淳风(?—714)也作过注解(以下简称为李注)。刘徽在《九章算术》注解中,“析理以辞,解体用图”,不但给出明确的概念,导出正确的理论,而且还有很多创造发明,从而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可以看出,刘徽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十分伟大的,十分辉煌的,他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布衣数学家。唐代李淳风注《九章算术》时,除引证祖冲之及其子祖暅之对体积理论的贡献外,其他注文多与刘注相类,较刘注似通俗易懂。
《九章算术》及刘、李注文的语句简略,用字深奥,阅读起来十分不便。为了能较确切地理解作者的原意,必须注释。今参考各家之说,用通俗的语言,用近代数学术语对《九章算术》刘、李注文详加注释。为方便计只注释与数学有关的语句,凡与数学关系不大的概不注释。
由于辗转传抄、影摹刊刻,传本《九章算术》有很多错误文字。凡是与前人有出入的地方,则凭一管之见,加述理由。由于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比较不同数学学派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很多关于古代数学的著作,往往倾向于对前人成果进行无保留的赞美,但这本书显然走得更远。它敢于剖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数学家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其思路上的细微差异和潜在的局限性。这种“今观”的视角,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数学框架下的深度对话与反思。书中对于一些争议性数学概念的考据和辨析,逻辑链条异常严密,引用的史料翔实可靠,让人信服。例如,在讨论到某个著名算术题目的最优解法时,作者不仅展示了原始的解法,还引入了近代代数方法进行对比论证,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即便是古老的知识体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和修正中成长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实际的好处,在于它让我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原本以为学习这些古代的数学知识,无非是满足一下好奇心,对于我日常的工作(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帮助。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发现,书中所蕴含的“结构化思考”和“逻辑分解”的能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古代的数学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习惯于将问题层层剥离,直至找到最基础的公理和运算步骤,这与我们现代的编程思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书中的一些关于“盈亏问题”的解法,其本质就是一种高效的变量替换和方程组构建过程。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算法难题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书中的某些比喻或解题框架,它们像是一种思维的捷径,帮助我迅速梳理混乱的思路。这本“古法今观”,俨然成了一本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手册,远超我最初对它作为历史读物的期待。
评分翻开这本《古法今观 九章算术》,我首先被它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书页泛着一种略微泛黄的质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古代匠人指尖的温度。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古文和公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且富有画面感。他们并非简单地罗列那些古老的数学定理,而是将它们巧妙地嵌入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之中。比如,当读到“方程”的解法时,书中会生动地描绘出古代官员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丈量田地、分配物资,那种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的处理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释每一个古法时,所做的细致的“今译”工作,用现代的语言和逻辑去重新审视和解读,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先贤的智慧之光。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在感叹古人精妙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数学思想演进的脉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与致敬,让人心潮澎湃。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我非常欣赏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所注入的那股人文关怀的暖流。这本书的书写风格非常克制,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尊敬。作者没有将这些数学成就仅仅归功于少数精英学者,而是反复强调,许多基础的算术方法,都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和土木工程实践中磨砺出来的“经验之谈”。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度量衡、物价波动的小故事,让原本冰冷的数字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生活气息。阅读这些篇章时,我仿佛能听到集市上的吆喝声,感受到农田里的汗水味。这种将数学置于宏大历史背景和具体社会生产力之中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它不再是一本关于“数”的书,而是一部关于古人如何运用智慧去改造世界的生动编年史,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深感民族智慧的无穷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给我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它并非那种传统意义上死板的教科书模样,反而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装帧选用了沉稳的墨绿色,配以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更值得称道的是内页的版式布局,文字与图表的处理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图表部分的处理尤为精妙,那些复杂的古代几何图形和代数运算,被清晰地用现代绘图技术重新绘制,线条流畅,逻辑分明,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一眼看出其结构和关系。我发现自己阅读时几乎没有跳过任何一个图注,因为每一个插图都像是作者为读者准备的贴心注释,弥补了文字叙述可能带来的理解偏差。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出出版方对这部经典作品的敬畏之心,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和专注力。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如此精致、值得细细品味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写得还可以,包装还可以,很喜欢
评分书不错,很好看,值得买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成才。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成才。
评分这本书写得还可以,包装还可以,很喜欢
评分非常好满意
评分这本书写得还可以,包装还可以,很喜欢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书很好,质量也不错,值得收藏传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