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生最爱挑战的科学实验 [7-14岁]

优秀小学生最爱挑战的科学实验 [7-14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俊江 编
图书标签:
  • 科学实验
  • 儿童科学
  • STEM教育
  • 动手实践
  • 益智游戏
  • 科普读物
  • 青少年科学
  • 实验教程
  • 亲子互动
  • 趣味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666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208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爱·成长学习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8
字数:21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4岁
孩子们都对大自然都充满好奇,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很多家长会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有时候这种方式并不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直接动手操作能满足孩子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特意根据孩子们的需求编写了这本书,希望孩子自己动手去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内容简介

《优秀小学生最爱挑战的科学实验》共分为3辑,分别从物理界、化学界和生物园的角度,向孩子们介绍了300个充满趣味的小游戏。物理又分为5个小节,让孩子们了解与水、气、光、热、以及声电力有关的科学知识。化学界则从生活角度和实验角度向孩子们介绍了化学带给人们的神奇变化。生物园中包括人体奥妙园动植物魔力园两部分,分别对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常见现象进行了解析。这些小游戏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其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有利。
本书结合了科学性和趣味性,向孩子们介绍了与小学知识贴近的300个小游戏。这些游戏操作简单,充满趣味,又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作者简介

王俊江,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曾经在小学支教,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深入研究,所写的笔记被作为学习教材,并且得到领导的高度表扬。他对于小学生做哪些与游戏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做哪些游戏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得十分准确,因而屡次得到嘉奖。

目录

第一辑 多姿多彩的物理界
第一节 调皮的水“娃娃”
001.冰块成长记
002.谁的体积大
003.水滴的杂技表演
004.预测天气的小纸花
005.硬币跳水
006.水滴流不下来了
007.不能流动的水
008.相互缠绕的水
009.逃跑的鸡蛋液
010.启制喷雾器
011.不会沸腾的水
012.瓶子中的云
013.“流沙河”真吓人
014.逃走的水
075.倒转杯子不漏水
016.向高处流的水
017.浮在水面上的曲別
018.水中燃烧的蜡烛
019.摇身变成胶水的水
020.化解冻肉的冷水
021.用冰来煮水
022.火山爆发的奧秘
第二辑 奇异玄妙的化学界
第三辑 变化万千的生物园
探索奇妙科学:开启孩子的求知之旅 [7-14岁] 孩子们的好奇心,如同初生的嫩芽,渴望着阳光雨露的滋养,而科学,正是滋养这颗求知之心的沃土。当孩子们睁着求索的眼睛,询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物体会落下?”“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时,他们正迈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这本书,正是为这群充满智慧与好奇的少年量身打造的一场科学冒险,旨在点燃他们对未知世界的热情,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思维,并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为什么选择科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途径多种多样。然而,真正能让孩子深刻理解、牢牢记住,并能灵活运用的,往往是那些让他们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亲手操作的体验。科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科学实验,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他们可以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执行操作,分析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它并非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理论,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乐趣的探索。 本书的独特之处: 趣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结合: 我们深知,对于7-14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的动力往往源于兴趣。因此,本书中的每一个实验,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在保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些实验不再是枯燥的课本定理的复述,而是化身为一个个充满惊喜的“魔法”,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无论是色彩斑斓的化学反应,还是模拟自然现象的物理演示,亦或是利用简单材料构建的工程奇迹,都将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世界。 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 科学并非只存在于实验室。本书中的许多实验,都巧妙地取材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肥皂泡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如何让鸡蛋在不碎的情况下穿过瓶口?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将亲身体验这些原理,从而理解身边世界的奥秘,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能力。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考虑到7-14岁孩子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差异,本书的实验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的观察和简单的操作,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原理探索和综合性实验。每一个实验都配有清晰易懂的步骤说明,以及详尽的原理讲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或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完成基本步骤,理解现象;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他们则可以尝试独立完成,并深入探究背后的科学道理。这种设计,既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又能确保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挫败,而是不断获得成就感。 强调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书的核心在于“做”。我们鼓励孩子们动手去尝试,去触摸,去感受。每一个实验都尽可能使用家庭中常见、易于获取的材料,让孩子们在家中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科学探索。通过亲自动手,孩子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操作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精神,是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激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是什么”,更在于“为什么”和“如何”。本书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思考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当一个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我们鼓励孩子们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这种过程,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孩子们将学会不盲从,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并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安全第一的严谨指导: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本书中的所有实验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并配有详细的安全提示和操作注意事项。家长和老师可以放心引导孩子进行实验,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孩子们灌输安全意识,让他们在享受科学乐趣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 本书内容展望: 本书将带领孩子们穿越不同的科学领域,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索之旅。 奇妙的化学世界: 孩子们将亲手调制出色彩斑斓的“火山爆发”,探究酸碱的奥秘;制作出神奇的“变色龙”,观察pH值的变化;甚至还能通过简单的材料,变出“会跳舞的葡萄干”,感受密度和浮力的乐趣。这些实验不仅有趣,更能让他们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激发对化学的兴趣。 精彩的物理奥秘: 为什么会下雨?水杯里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如何让硬币神奇地“飞”起来?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物理实验,解答这些孩子们心中的疑问。他们将制作简易的“降雨模拟器”,体验水的循环;动手搭建“空气炮”,感受气压的力量;还能制作“悬浮的小球”,探索伯努利原理。这些实验将帮助孩子们理解光的折射、声波的传播、电的性质等基础物理概念。 生动的生物观察: 让我们深入微观世界,观察微生物的奇妙;了解植物的生长奥秘,甚至可以自己种出“彩虹花”。孩子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生命的构成;研究植物如何吸收水分和养分,体验生命的顽强。这些生物实验,将让孩子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并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 智慧的工程挑战: 用吸管和胶带搭建一座能够承重的桥梁;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艘能够漂浮的船;甚至还能挑战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这些工程类的实验,将充分锻炼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将学会如何运用物理原理来解决工程难题,体验创造的乐趣。 本书的意义与价值: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学实验指导手册,更是一把开启孩子们智慧大门的钥匙。它将: 点燃求知欲: 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去提问,去寻找答案。 培养科学思维: 引导孩子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思考、实践和验证方法,培养他们逻辑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提升动手能力: 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操作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自信心: 通过成功完成一个个实验,孩子们将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丰富课外生活: 为孩子们提供一种健康、有益、充满乐趣的课外活动方式,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为未来奠基: 科学素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本书将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甚至是职业选择,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 给家长和老师的建议: 我们鼓励家长和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你们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孩子最好的学习伙伴。与孩子一起讨论实验的原理,一起分析实验的结果,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将是你们共同度过的宝贵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将一起发现科学的乐趣,共同成长。请记住,最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追求完美的实验结果。 结语: 科学,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光芒。这本书,就是那束照亮孩子们科学之路的指引之光。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们在探索科学的奇妙旅程中,播下智慧的种子,收获知识的硕果,点亮他们璀璨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创意无限:让思维跳出盒子的高效速成法》这本书,与我之前看过的任何“学习方法论”的书都不同。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不是教你“如何学习知识”,而是教你“如何产生新的想法”。书里介绍了一种叫做“SCAMPER”的思维工具,我尝试用它来重新设计我的周末活动计划,效果出奇地好!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跟你分享“独门秘籍”。他用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案例来解释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比如如何通过“替代”或“结合”来改进一款普通的文具,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概念。特别是关于“逆向思维”的那一节,让我大开眼界——很多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路径恰恰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假设了某种正确的方向。这本书的每一章末尾都有一个“挑战任务”,这些任务都不是让你背诵定义,而是要求你现场动手去“创造”点什么,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应用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物品的方式都变了,总是在想:如果我能对这个东西做点什么改动,它会变成什么样?

评分

这本《地球的脉搏:火山、板块与地质灾难的演变史》给我的震撼是纯粹的、物理层面的。它将我们脚下这片看似坚固的大地,描绘成了一个充满内在张力与剧烈活动的“动态系统”。与其他侧重于地貌描述的科普书不同,这本书把重点放在了“过程”和“力量”上。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地幔对流的原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那种“地球内部的引擎”的驱动力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它对“时间尺度”的把握。书中对比了人类历史的短暂与板块运动的漫长,通过一个形象的图表展示了大陆漂移的惊人速度——“每一年,你的指甲生长速度,就等于非洲大陆向东移动的距离。”这种参照物的对比,让我对“地质年代”有了更直观的体会。此外,书中对全球主要地质灾害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详尽,不仅讲解了成因,还探讨了现代科学如何通过监测技术来预测和减轻灾害影响,这让科学知识充满了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这本书让我对脚下的土地充满了敬畏之情。

评分

我对历史类的书籍一直抱有敬畏之心,总觉得篇幅巨大、年代复杂。但《解码古埃及:法老、金字塔与尼罗河的千年回响》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编年史叙述,而是聚焦于几个极具吸引力的“主题切片”。比如,有一整章专门讲“古埃及的日常生活”,从他们的早餐吃什么,到他们的浴室如何运作,再到他们如何为来世做准备。这种聚焦于“人”而非“王室大事”的角度,一下子拉近了与古代文明的距离。我仿佛能闻到尼罗河畔的泥土芬芳,看到工匠们如何雕刻象形文字。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文字的演变”部分的处理。作者没有简单地展示符号,而是通过一个“图画变文字”的动画逻辑流程图,解释了象形文字如何从简单的图形演化成复杂的书写系统。这让那些看起来密密麻麻的符号变得有逻辑可循。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其考究,大量的文物高清照片和地图穿插其中,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旅行,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这本《宇宙的奥秘:从星系到黑洞的奇妙旅程》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浩瀚星空充满好奇的“小小探索家”量身定做的!书里没有那种干巴巴的公式推导,而是用极其生动、画面感十足的语言,把宇宙的宏大叙事娓娓道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黑洞的那一章,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引力强大”的描述上,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将黑洞比作宇宙中的一个“超级真空吸尘器”,连光都逃不脱。这种描述方式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书中配的插图也是一绝,那些五彩斑斓的星云图、快速移动的彗星轨迹图,色彩饱和度极高,仿佛触手可及。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戴上了VR眼镜,直接“飞”到了银河系边缘。更棒的是,它还探讨了一些前沿的科学猜想,比如“平行宇宙”的存在性,虽然只是理论探讨,但那种激发无限想象力的感觉,比做任何家庭作业都来劲。读完后,我回家立刻拉着我爸爸妈妈,开始就“时间膨胀效应”进行了一场长达半小时的“科普演讲”,他们都被我展现出来的知识量和热情给镇住了。这本书,成功地把枯燥的天文学知识转化成了一场感官盛宴,强烈推荐给所有做着宇航员梦的孩子们!

评分

拿到《奇妙的微观世界:细胞与DNA的秘密大揭秘》这本书时,我本来还有点担心,毕竟生物学听起来就充满了复杂的名词和结构图。然而,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太聪明了。它没有试图一次性灌输所有知识,而是采用了一种“侦探解谜”的模式。每一章都是一个新的“生物学谜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像父母?”或者“病毒到底是什么鬼东西?”。作者巧妙地引导我们,从宏观的生命现象出发,一步步深入到细胞核内部,探索DNA双螺旋的奥秘。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胞器功能的比喻,比如线粒体被形容为“能量工厂”,内质网是“物流配送中心”,一下子就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立体、易于理解。书中的互动环节设计也很有趣,虽然是纸质书,但它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居家实验思路”(比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让我可以尝试用家里的工具去验证书上说的内容。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它教会我的不只是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探究事物的科学思维方式——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要学会拆解、追溯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去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