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二是《新潮》,主要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开论述。本书的价值正如著名学者王德照所说:“他(蒋梦麟)所希望于读者的,要多少能从著者所记叙的身边琐事中,发现重大史实的意义,以正视展开在面前的新的时代和新的文化”。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著有《西潮》、《新潮》等。
本书是一位饱经世故的中国智者的自述!他叙述他的不平凡的时代和他自己的不平凡的阅历,而以极其平易近人的口吻道出。书中的每一页都闪耀着他的晶莹的智慧,缀以隽永的妙语和幽默的讽刺,佳趣洋溢,而且发人深省。……他所希望于读者的,要“多少能从著者所记述的身边琐事中,发现重大史实的意义”,以正视展开在面前的新的时代和新的文化。
——王德昭(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西 潮
英文版序
前言 边城昆明
第一部 清朝末年
第一章 西风东渐
第二章 乡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响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章 继续就学
第七章 参加郡试
第八章 西化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第九章 负笈西行
第十章 美国华埠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第二十五章 东北与朝鲜
第二十六章 战云密布
第二十七章 抗战初期
第二十八章 战时的长沙
第二十九章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
第三十章 大学逃难
第三十一章 战时之昆明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第三十二章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
第三十三章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第三十四章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新 潮
引言
第一章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
第二章 改革方案的施行
第三章 土地问题
第四章 大后方的民众生活
第五章 中国文化
出版说明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必读和常读的名著。我们从中精选出一百部,分辑出版。
第三,入选的经典,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尽量选择最好的版本,选择最好的注本或译本。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经典丛书能够进入你的生活,相伴你的左右。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二年四月
《西潮》里所谈的是中国过去100年间所发生的故事, 从1842年香港割让起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止, 尤其着重后50年间的事。一个世纪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但是在4000多年的中国历史里, 却只是短暂的一个片段, 几乎不到四十分之一。不过中国在这段短短的时间内所经历的变迁, 在她悠久的生命史上却是空前的, 而且更大规模的变化还正在酝酿中。
自从卢沟桥的枪声划破长空, 中国的局势已经引起全世界人士的注意。国军在淞沪、台儿庄以及长沙的英勇战绩, 已经赢得全球中国友人的同情与钦敬。在未来的岁月中, 中国势将在国际舞台上担任众所瞩目的角色。这些年来, 爱护中国的人士未免把她估计得太高, 不了解中国的人士则又把她估计得太低。无论估计过高或过低, 对中国的关切是一致的; 而她几乎孤立无援地苦战八年之久, 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这漫长痛苦的八年中, 她与具有优越的武器、严密的组织以及宗教的爱国狂热的强敌相周旋, 愈战愈奋, 始终不屈。
不论是本身的努力, 或者友邦的援助, 都不能使中国在旦夕之间达到现代工业化民主国家的水准; 但是她的敌人也不可能在几年之内, 甚至几百年之内, 灭亡她。在未来的岁月中, 中国将是举世人士注意力的焦点, 因为未来的和平与中国之能否臻于富强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怎样才能臻于富强呢? 这个问题必须由她自己单独来解决。友邦的密切合作固然可以加速她的成功, 但是她必须独立担负起使自己成为世界和平支柱的责任。
中国既不是一个天神般万能的国家, 也不是一个低能的毫无作为的国家。她是一群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结合而成的国家。他们有爱、有恨; 有美、有丑; 有善、有恶; 有成就、有失败;有时充满希望, 有时陷于绝望。他们只是一群平平常常的人, 世界人士不能对他们有分外的要求和期望。中国没有解决一切困难的万应灵丹, 也没有随心所欲脱胎换骨的魔术。如果她已经有所成就的话, 那也是平时以汗、战时以血换来的。
如果有人问: “中国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作者只能答复: 中国正有无数的问题等待四亿五千万人民去解决, 而且不是任何人短时间内所能解决的。有些问题是企图征服她的敌人造成的, 有些则是蜕变过程中她本身所制造的; 另有一些问题是客观环境引起的, 也有一些问题则是历史的包袱, 有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已经在战前几年内解决, 或者局部解决, 更有许多问题则尚待分别缓急,逐一解决。
回顾作者身经目睹的过去50年, 以及作者所熟悉的过去100年, 甚至追溯到作者所研习过的中国的悠久历史, 作者已经就其所知探求出若干问题的线索, 有些问题深深植根于过去, 有些则由急剧的变化所引起。作者已经力求平直客观地陈述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变迁, 尤其是过去50年内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愿意与中国合作, 共同解决妨碍持久和平的若干问题的国际友人, 本书或可提供一点资料, 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与问题。合作是勉强不来的, 必须彼此相互了解, 然后才能合作。欲谋持久的合作, 必须先对一国的真实背景有所了解, 包括心理、情感, 以及道德等各方面。
因此, 作者对于日常琐事也往往不厌其详地加以描写, 希望借此使读者对中国人民在战时与平时所反映的心理、情感和道德等, 能有比较亲切的认识, 日常琐事往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重大变迁, 希望读者多少能从作者所记述的身边琐事中, 发现重大史实的意义。
蒋梦麟
1943年于重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往往非常深刻,能够引发我对于当下的一些思考。比如,在谈到文化自信的时候,我联想到了一些现代的社会现象,不禁开始反思,我们今天的“新潮”又将走向何方?这种书籍能够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其价值就更加凸显了。
评分书的序言部分就极具吸引力。作者并没有上来就直接切入主题,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用一种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中国近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波澜壮阔的变迁。他仿佛站在历史的长河边,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却又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如何被外来的冲击所动摇,曾经的守旧如何被求新的渴望所打破。这种叙述方式,就像是在给我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西潮”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西方文化简单地视为一个整体,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思想流派对中国产生的具体影响。从科学技术到哲学思想,从政治制度到文学艺术,他都一一梳理,并且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些西方元素是如何被中国知识分子所理解、吸收、改造,乃至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社会走向。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意识到,“西潮”并非一股单一的力量,而是复杂而多元的文化碰撞。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是一种复古的风格,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胶版纸,而是带着些许纹理的道林纸,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这是很多现代书籍已经很难享受到的体验了。书的装帧也非常牢固,看得出来是用心制作的,这种仪式感仿佛在告诉我,我要开始阅读一场严肃而有价值的旅程了。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合上书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无数的思绪在涌动,想要去探索更多,去思考更多。
评分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非常注重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历史资料,这使得他的论证显得尤为扎实。他并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用史实说话,用数据支撑。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所提出的观点更加信服,也让我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梳理方面的巨大投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风雅。他能够将复杂的学术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又不失其深刻性。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而健谈的朋友交流,让人感到愉悦而受益。
评分而对于“新潮”的阐释,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将“新潮”仅仅局限于模仿西方,而是着重强调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如何进行本土化的创造和转化,如何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构建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文化范式。这种“吐故纳新”的过程,充满了智慧与勇气,也伴随着痛苦与挣扎,作者用饱含同情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这一段艰难而又伟大的探索历程。
评分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描绘也十分精彩。比如,作者在介绍某个思想家时,不仅仅是罗列其观点,更是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形成过程,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与同时代其他人物的论辩。这种立体式的呈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理解那些伟大的灵魂为何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细节的把握。例如,在描述某个历史事件时,作者会细致地描绘当时人们的穿着打扮,市井的喧嚣,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气味。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画面感,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临现场,而不是仅仅在阅读枯燥的史料。
评分非常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新发现的一套书 内容好 设计精致 不错的
评分非常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好!
评分不错的书,我很喜欢。
评分不错,很好的东西,下次再买。
评分书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封面很好!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