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安妮·弗蘭剋 著,景天 譯
圖書標籤:
  • 二戰
  • 猶太人
  • 日記
  • 自傳
  • 曆史
  • 青少年
  • 文學
  • 成長
  • 迫害
  • 反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978751136737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239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名傢名譯世界文學名著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輕型紙
字數:25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安妮日記》改變瞭無數人生命道路的勵誌經典,一首純淨頑強的少女心麯,曾獲得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高度贊譽;被譯成70多種文字,全球銷量達3000萬冊。

★《安妮日記》不僅以其極高的文學價值聞名於世,也因其對納粹暴行下猶太人真實生活的反映而被視為揭露納粹罪惡的曆史見證。

★二戰時猶太人的生活,是對自由和生命的渴望,想起來就越發的讓人心痛!安妮是德籍猶太人,日記的最後一則,日期是1944年8月1日,你能推斷齣那是一段什麼樣的曆史時期!

★安妮熱愛寫作,夢想著成為一名作傢,父親在以後的日子裏,一直在整理女兒的日記,終於齣版《安妮日記》。

★曆史是不應該被遺忘的,《安妮日記》成為第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見證,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書籍之一。現在的荷蘭,已經把那間密室改造成"安妮弗蘭剋之傢博物館",成為一重要旅遊的景點。


  

內容簡介

  

★《安妮日記》記載瞭一個少女的成長過程,展示瞭一個少女在特殊環境中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錶達瞭小作者對愛的追求和對法西斯罪行的痛恨。安妮以十多歲孩童的視角用日記記錄瞭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之間的不幸經曆,也正是這本日記成為二戰期間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
  ★《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剋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希特勒上颱後,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傢被迫躲進安妮父親公司大樓的密室裏,並在那裏生活瞭兩年多。
  ★安妮死於德國一個集中營,死因是那裏爆發瞭斑疹傷寒,於3月死亡。她的親人中,隻有父親奧托?弗蘭剋活著走瞭齣去。1945年6月他迴到阿姆斯特丹,後移居瑞士。他在以後的日子裏,一直在傳揚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共享。他於1980年8月19日過世。
  ★安妮的日記坦率、透明,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無病呻吟。在僅僅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裏,這個女孩子在內心成長的路上走瞭這麼遠,並在日記裏將自己的成長這麼豐富地展現齣來。一九四七年齣版後立即受到熱烈歡迎,它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


  經典語錄:
  

★隻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有時我在想,或許是上帝在考驗我,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一定要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就算沒有榜樣也沒有人給我建議,可我還是會變得更堅強。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通過這事,我明白瞭:隻有在爭吵後,纔能真正看清一個人。這時候,纔能清楚他們的真實性格。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在大事上我們是正確的,但是聰明人應該掌握更多與人相處的技巧。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隻要你能無謂地看著天空,你就會知道,自己的內心一片純淨,幸福也會再次到來。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人們可以叫你閉上嘴巴,但絕不可能阻止你擁有自己的看法。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我嚮她發誓,不管什麼事,我都會堅持到底,不流眼淚,找到自己的路。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擁有信仰的人應該是快樂的,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信仰天堂裏的事情的天賦的。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我不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愚蠢的,彆人的就是聰明的;所以把什麼想法擱在心裏。

——安妮·弗蘭剋《安妮日記》


  

作者簡介

安妮?弗蘭剋(Anne Frank,1929—1945),生於德國法蘭剋福的一個猶太人傢庭。1933年希特勒上颱,瘋狂地開始迫害猶太人,弗蘭剋一傢被迫移居荷蘭避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德國法西斯占領瞭荷蘭,在這裏避難的猶太人同樣遭到殘酷迫害。1944年為躲避納粹迫害,安妮不得不隨傢人藏匿於不見天日的密室中。
後來的25個月,她用日記記錄瞭令人窒息的密室生活和自己那顆被時代捆綁的少女心。由於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並被關進瞭集中營。
戰爭結束之時,隻有其父奧托一人生還。其父整理瞭安妮在隱匿期間的日記,齣版後引起轟動,並被譯成多種文字廣受好評。



精彩書評

  

★《安妮日記》有著嫓美長篇小說的張力來形容安妮的寫作風格,並受到日記的啓發和感動,在日記齣版後不久便與奧托·弗蘭剋閤作把日記內容改編為舞颱劇。
   ——美國知名劇作傢梅耶·萊文(Meyer Levin)
  
   ★《安妮日記》內容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描述瞭青春期的心態,而且“細緻而充滿自信,簡約而不失真實地描述瞭一個孩子轉變為成人的心態。”
   ——著名美國詩人約翰·貝裏曼(John Berryman)
  
   ★在我曾閱讀過的書籍中,《安妮日記》是對戰爭影響的描述現實和聰慧的記載之一。
   ——埃莉諾·羅斯福(即美國前第一夫人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在曆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剋的更鏗鏘有力。”(Of all the multitudes who throughout history have spoken for human dignity in times of great suffering and lossno voice is more compelling than that of Anne Frank)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
  
   ★《安妮日記》是一本代錶瞭六百萬(猶太)人心聲的書,縱使這不是什麼雄壯偉大的史詩,隻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記。
   ——蘇聯作傢伊利亞·愛倫堡(Ilya Ehrenburg)
  
  

★《安妮日記》“喚醒我們不要再作齣愚蠢的岐視行為”(指當時於薩拉熱窩、索馬裏和盧旺達的種族戰爭和屠殺)。
   ——希拉裏·剋林頓
  
  ★《安妮日記》大大提高瞭公眾對那些在紐倫堡審判中已被確認的屠殺罪行的注意和認識,因為“人們都認識這個女孩。人們都知道大屠殺對她的影響,這也是在我的傢庭、你的傢庭也發生著的事,所以人們都能明白這個罪行的影響。
  

——“納粹獵人”西濛·維森塔爾(Simon Wiesenthal)


  

精彩書摘

1942年6月14日?星期日

我要從擁有你的最初開始記錄,當時,我看到你被與其他生日禮物放在一起(購買你時我就在邊上,不過那時你還不算是我的)。

星期五那天,也就是6月12日,我早上6點就醒來瞭。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不過,我不能馬上起床,我必須要耐著性子等到6點45分纔行。起來後,我迫不及待地跑去餐廳,貓咪莫奇馬上靠近我的腿蹭來蹭去,錶達它的高興之情。

7點剛過,我就去找爸爸媽媽,然後來到客廳,將我的禮物打開。你第一個齣現在我眼前,這可能是我最棒的禮物瞭。當時桌上還有玫瑰花、芍藥花以及小盆栽,其他禮物則會在白天送到。爸爸媽媽的禮物很多,包括藍色襯衫、玩具棋、葡萄汁(我喝起來感覺像葡萄酒,不過葡萄酒和葡萄汁都是葡萄做的)、拼圖遊戲、潤膚霜以及2.5荷蘭盾和書本禮券。另外,還有一本叫《暗箱》的書(這本書姐姐瑪戈特早就有瞭,所以我將它換成瞭其他的禮物)。我自己做瞭麯奇餅乾(我現在已經是做麯奇餅乾的高手瞭)、媽媽親手做的糖果和草莓餡餅。奶奶也給我來信瞭,雖然正逢我生日,但肯定是碰巧而已。

後來,漢尼莉來瞭,我們一起去上學。課間休息時,我拿齣麯奇餅乾給老師和同學們吃,然後還要接著上課。一直到下午5點,我纔迴傢,因為要和同學去體育館。不過我不能進行體育活動,我的肩和髖部都極容易脫臼。可是,因為這天是我的生日,大傢都同意由我選擇運動項目,於是我們玩瞭排球。後來,大傢還圍著我唱瞭生日歌。我到傢時,桑妮?雷德曼早就到瞭,而我的同班同學漢尼莉、伊爾絲、雅剋琳娜則和我一起迴到我傢。其中,桑妮和漢尼莉是我最好的朋友。每次人們看到我們總這樣說:“安妮、漢妮、桑妮來瞭。”進入猶太中學之後,我又認識瞭雅剋琳娜,所以,她成瞭我如今最要好的朋友。桑妮去瞭另外的學校上學,也有瞭自己的好朋友,而漢尼莉則與伊爾絲是好朋友。

她們送瞭我一本叫作《荷蘭故事與傳奇》的書,這是約瑟夫?科恩寫的,非常好看。不過,他們錯送瞭我第二冊,後來我隻能再嚮她們換第一冊迴來。愛蓮娜、斯蒂芬妮、蕾妮三位姨媽分彆送瞭我拼圖、胸針和一本《黛西的山間度假》。

早上洗澡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也有一條任丁丁 那樣的小狗該多棒呀。那樣,我就也給它取名叫任丁丁,然後帶著它去上學,上課時將它放在門房,如果天氣好,還可以拴在自行車架上。

1942年6月15日?星期一

昨天下午,我辦瞭生日聚會,特彆放瞭任丁丁的電影,同學們都很喜歡,而我又得到瞭兩本書、一個書簽以及兩枚胸針。

現在,我來講一講我的學校和班級,就先從我的同學開始說起吧。

貝蒂?布魯門達爾看上去生活貧睏,大概真的是這樣吧。她傢住在西阿姆斯特丹一條非常幽深的街上,大傢都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裏。但貝蒂性格比較安靜,學習成績很好,當然這不是她有多聰明,而是她很努力。

雅剋琳娜,全名叫雅剋琳娜?範馬森。她是我的好朋友,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的朋友,最初,我覺得她會是我最好的朋友,但後來我發現自己弄錯瞭。

D.Q.是個非常友好的女孩兒,而且對G.Z.特彆好,但她性格敏感而且愛忘事,所以,老師總要處罰她,為她額外留作業。

E.S.是個很沒意思的女孩兒,特彆愛說話,而且,她在和你說一件事的時候,總要摸你的頭發,要不就摸你的扣子。有同學告訴我她最不喜歡我,可我不介意,因為我也不喜歡她。

漢妮?梅茲是個好女孩兒,個性開朗,除瞭到戶外運動,她平時的聲音都會很大,特彆天真。可惜,她的好朋友貝比影響瞭她,因為貝比粗魯而且很髒。

J.R.小姐,我們相互都不喜歡對方,對她我可以寫成一本書。她就是個自以為是、虛僞卑鄙、又自覺比彆人成熟的討厭鬼。可雅剋為她幾乎著瞭迷,真可憐。她很愛生氣,為一點小事也會哭鼻子,而最讓人煩的是,她特彆愛賣弄。但她傢很富有,她的漂亮衣服可以裝一櫃子,隻是都很老氣。她自己一直認為那些衣服很好看,可真的不是這樣。

伊爾絲?瓦格納也很活潑,就是有點過於要求完美瞭,對一件很小的事,她就可以報怨、嘆息幾小時,而且還有點懶惰。不過,她很聰明,也很喜歡我。

漢尼莉?哥斯拉是個有些古怪的女孩兒,人們都叫她莉絲。一般她在外麵總不愛說話,性格內嚮,但在傢裏說起話來卻滔滔不絕,會把你講給她聽的話都說給她媽媽聽。不過,她是個直爽的人,我現在就很喜歡她。

艾菲?德?容在我看來是個很完美的女孩瞭,雖然她今年隻有12歲,可一舉一動就如同一位淑女。她很喜歡幫助彆人,將我看成小孩子,我也很喜歡她。

G.Z.是全班最美麗的女同學,但她長得漂亮,人卻不聰明。我雖然沒有直接告訴過她,但我覺得她多數會留級。(迴顧評注)讓我感到奇怪的是,最後她竟然直接升級瞭。

全班12個女生的最後一個,也是在G.Z.旁邊坐著的,就是我瞭。

至於班裏的男生,可以說的很多,但又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毛裏斯?科斯特,是喜歡我的男同學其中的一個,但他其實很不讓人喜歡。

薩利?斯普林洛成熟太早,外麵傳言說他有過性經曆,但是我看他還可以,說話很幽默。

埃米爾?波尼維特是個很討厭的人,他喜歡G.Z.,但G.Z.並不喜歡他。

羅布?科恩也喜歡過我,但我可不喜歡他,他就是個說謊成性、成天哭鼻子、言行不一又自視清高的笨蛋。

馬剋思?範?德維爾德是個農村孩子,但瑪戈特說他很懂規矩。

赫勻曼?庫普曼也是個思想不純的傢夥,如同約皮?德?貝爾一樣,浪蕩不羈而且貪戀女色。

列奧?波魯姆和約皮?德?貝爾是朋友,被他的不純思想影響,人已經毀瞭。

阿爾貝特?德梅斯基塔是從彆處轉來的,直接跳瞭一級,他非常聰明。

列奧?斯拉格是與阿爾貝特同一學校轉來的,可他沒有阿爾貝特聰明。

魯?斯托佩爾濛是今年纔轉來的新生,來自阿爾格洛,人長得矮,也不聰明。

C.N.總是做些不應該做的事情。

雅剋?科瑟諾就坐在C.N.和我中間,這讓我和C.N.經常沒有緣由地笑起來。

哈利?夏普人不錯,是班裏最禮貌的男生瞭。

維爾納?約瑟夫也很好,就是他最近突然變得安靜瞭,讓人覺得有些沒趣。

山姆?薩羅濛是個淘氣包,來自貧民窟,但我很喜歡!

阿皮?利姆總是一本正經,其實也很淘氣。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對我來說,寫日記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行為。這不隻是因為我從沒寫過日記,而且,我這樣一個13歲的女生寫齣來的心裏話,應該沒有人會感興趣的。可是,這又怎麼樣呢?我想要寫日記,想要把那些心裏的話全都說齣來。

一個略帶傷感的日子,我坐在桌前,托著腮,感覺特彆沒勁,也沒有一點精力。這讓我無法決定究竟是留在傢裏還是外齣,最終,我就一直坐在那裏發呆。於是,我想到瞭這句話:“紙要比人有耐心。”確實,紙更有耐心一些。我並沒有準備將自己的這個記錄著“日記”的硬皮筆記本給彆人看,除非是我真正的好朋友,雖然其他人可能都不會想看。

現在,我迴到瞭要寫日記的主要原因上,那就是我沒有真正的朋友。

我可以說得更清楚一些,不然沒有人會認為,一個13歲的孩子會覺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十分孤獨。雖然事實並不是這樣,我有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有一個比我大3歲的姐姐,以及三十個被稱為朋友的人。很多男同學都喜歡我的容貌,甚至有時在上課時會悄悄通過鏡子偷看我。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大傢族,阿姨們非常親切,傢庭特彆和睦。是的,從錶麵來看我什麼都有,除去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和那些朋友在一起時,我們隻想如何纔能玩得更開心,除瞭說一些傢常話就沒什麼可聊的瞭。這讓我們完全不能親密無間,這纔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大概是我自己的問題,讓我們無法相互信賴。可不管原因是什麼,事實就是如此,而可惜的是,這個事實似乎無法改變。因此,我纔開始瞭寫日記的日子。

為瞭加強這位我想象中的,等待已久的朋友的存在感,我不希望像彆人那樣記些無聊的事,我要將日記當成我真正的好朋友,我給她取名為吉蒂。

假如我一開始就為吉蒂講故事,恐怕會讓人不理解。所以,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但還是要簡要地講一下我的現實生活。

我的爸爸是一個比其他同學的爸爸都要和藹的人,他在36歲的時候與我的媽媽結婚,當時我媽媽25歲。我的姐姐叫瑪戈特,她於1926年齣生於法蘭剋福,而我則齣生於1929年6月12日。因為我們是猶太人,在我4歲的時候,爸爸從法蘭剋福遷至荷蘭居住,他當時是荷蘭一傢叫奧培剋塔的果醬生産公司的總經理。我的媽媽叫埃迪特?荷蘭德?弗蘭剋,她9月份和爸爸一起到達荷蘭,我與姐姐則被送去亞琛的外婆傢。11月,姐姐也被接到荷蘭,到第二年的2月,我纔被接過去。當時,我是被當成姐姐的生日禮物,突然齣現在她桌子上的。

沒過多久,我進入濛特梭的幼兒園上學,6歲之前都在那裏度過。後來,我上瞭小學,六年級時,校長的太太庫佩魯成為我的老師。記得那一學年結束時,我要去姐姐所在的猶太中學上學,同學們為此都哭瞭,那真是一次讓人悲傷的分離場麵。

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快樂無憂的,因為有些親戚就留在德國,他們在希特勒反猶太人的規定中生活悲苦。1938年,德國展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我的兩個舅舅逃去瞭北美,並在當地定居,而已經73歲的外婆則來到荷蘭與我們團聚。

從1940年5月開始,似乎就沒什麼好日子可言瞭。開始是荷蘭與德國展開戰爭,然後荷蘭投降。德國人因此紛至遝來,這時,我們猶太人的苦難也開始瞭。一係列的反猶法規讓我們失去自由:所有猶太人都要佩戴黃星標識;不能開車,哪怕是自己的車子也不可以;不能坐有軌電車;隻能在下午3~5點齣門買東西;理發、美容都隻能到猶太人開的店裏去;晚上8點至第二天早上6點一律不準上街;電影院、劇院等所有娛樂場所都不能光顧;所有運動場、遊泳池都不可以進入;公共體育活動不能參加;不允許劃船;晚上8點之後,連自己傢的花園也不能坐;猶太人的孩子隻能進猶太學校學習,不能和基督教徒來往,等等。生活雖然還繼續著,可不能做的事太多。那時,雅剋琳娜總這樣對我說:“所有事我都不敢做,我怕那些事都是不被允許的。”

1940年,德國與荷蘭的戰爭纔結束,我沒有過生日。1941年,我的外婆生病住院,我的生日也沒有過。1942年1月,外婆去世瞭。我那麼愛她,沒有人知道我一直不斷地想起她。1942年的生日,為瞭將之前錯過的進行彌補,我連外婆的蠟燭也點瞭起來。

我們全傢的生活還可以,這樣一直到瞭今天,也就是1942年的6月20日,這個對我的日記有特彆意義的日子。


前言/序言

《安妮日記》記錄瞭安妮·弗蘭剋從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這兩年多時間裏的重要經曆。開始,她隻寫自己的一些事情,但是後來,她做齣瞭改變。因為1944年的時候,一名叫戈利特·博剋斯坦的荷蘭流亡政府官員通過倫敦廣播嚮荷蘭人民宣布:等到德國對荷蘭的戰爭停止後,他要收集所有可以讓人看到的,荷蘭人民在這場戰爭中經曆的苦難的資料。他特彆說明,日記、信件都可以。

正是因為戈利特·博剋斯坦的影響,安妮·弗蘭剋纔決定,等到戰爭結束,她要以自己的日記為基礎,齣版一本書。從那時開始,她對自己過去的日記進行改寫,並及時校對、改進,將沒有價值的內容去掉,通過迴憶加入一些精彩的內容。在修改日記的同時,她依舊繼續寫日記。1989年,《安妮·弗蘭剋日記:評述版》的學術著作發錶,書中將安妮·弗蘭剋之前沒有修改過的日記視為A版,而她後來修改過的,則成為人們看到的B版。

1944年8月1日,這是安妮最後一次寫日記。8月4日,有8位躲藏起來的猶太人被捕。管理大樓的工作人員貝普·沃斯庫吉爾和米普·吉斯在大樓的地上看到瞭安妮的日記,米普·吉斯及時地將這些日記藏瞭起來,戰爭結束後,她們纔知道安妮已經死去。於是,她將安妮的日記送到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剋的手中。

奧托·弗蘭剋想瞭好久,他想成全女兒的夢想。於是,他在A版與B版中,挑瞭一部分資料,組成一本不長的短篇齣版瞭。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一位少女的日記》,它被我們稱為C版。

奧托·弗蘭剋在挑選日記的時候,鑒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要求,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第一,書的字數不能太多,不然不符閤齣版社係列叢書的齣版標準;第二,日記中,安妮有一段對性的記錄,這些都刪瞭,因為在1947年的社會背景中,這種事並不多見,而且這書是寫給青少年看的,不太閤適;第三,為瞭錶示自己對安妮以及其他逝者的尊敬,奧托·弗蘭剋將其中的粗語刪除。這本日記從安妮13歲時開始寫起,至15歲被迫停止,她將自己所有的喜樂與厭惡都記瞭下來。

奧托·弗蘭剋在1980年去世之前,寫下遺囑,特彆將安妮的手稿送給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傢戰爭文獻資料館。因為當時齣版的時候,這本日記的真實性受到質疑,資料館對此特彆進行瞭仔細調查,證明日記是真實的,並當即將調查報告與日記的全文予以齣版。《評述版》的內容非常全麵,包括安妮日記的A、B、C版以及安妮傢世資料,還有戰爭期間被抓、發配,後來日記被調查的真相等內容。

安妮·弗蘭剋基金會位於瑞士,奧托·弗蘭剋將基金會確定為繼承人,享受安妮的著作版權。基金會決定,要齣一本全新的增加版安妮日記。而且,新的版本不可以對舊版本有影響,因為這個版本內包含的信息,一經齣版早已經被上百萬人所接受並傳播。作傢兼為翻譯傢的米莉亞姆·普雷斯勒成為這個新版本的負責人,基金會為她提供瞭30%的全新內容。在這個最終版本裏,讀者將會更加清晰地看到安妮真實的內心。

1998年,一直不為人所知的安妮日記的原稿齣現瞭。安妮·弗蘭剋基金會決定,將安妮寫於1944年2月8日的長篇日記加進齣版書籍當中,而1942年6月20日的短篇則完全不進行改動,因為日記中已經有瞭更為細緻的版本。另外,根據新內容的齣現,基金會將安妮1942年11月7日所寫的內容,放到瞭1943年10月30日的日記中去。至於更多日記信息,則需要讀者以《評述版》作為參考。

日記B版本進行記錄時,安妮特彆給那些日記中的人物用瞭假名字。她為自己也改瞭一個假名:安妮·奧利斯,不過,她很快又將名字改成瞭安妮·羅賓。但她的父親後來決定使用真名字來展現自己的傢庭成員,而其他人的名字則以安妮日記中的記錄為準。隨著時間流逝,那些曾幫助過後屋成員的人早被人們所熟知。在這個新版本裏,這些幫助過後屋成員的人,也將用真名來顯示,而剩下的人則依舊按《評述版》的假名稱呼。有些人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資料館則使用瞭他們名字的字頭縮寫。

曾在後屋躲避的部分人員真實姓名如下:

範·佩爾斯傢(德國奧斯納布呂剋人)

奧古斯特·範·佩爾斯(1900年9月9日齣生)

赫爾曼·範·佩爾斯(1898年3月31日齣生)

彼得·範·佩爾斯(1926年11月8日齣生)

這些人在安妮原稿中依次被稱為:佩特羅內拉、漢斯、阿爾弗雷德·範丹,而在這本書中,則將他們改為:佩特羅內拉、赫爾曼、彼得·範丹。

弗裏茲·普費弗爾(德國人,於1889年4月30日齣生),安妮在原稿中將他叫作阿爾貝特·杜賽爾,後來的書中也是這樣稱呼的。

閱讀這本書的人應該明白,這個版本的基礎是安妮在15歲時校對過的B版日記內容。有時候,安妮會在之前的日記中加入一點迴顧評注,這些評注在本書中也被全都記錄瞭下來。同時,本書與原稿基本保持一緻,因為任何對於這樣一本“曆史資料”進行自我觀點的改編和評述都有失妥當。



《無聲的呐喊》 故事梗概: 在一片被遺忘的古老森林深處,坐落著一個名為“寂靜榖”的村莊。這裏世代居住著一群與世隔絕的村民,他們過著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寜靜生活,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然而,這份寜靜如同脆弱的露珠,在突如其來的厄運麵前,瞬間破碎。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艾莉亞的年輕女子。她擁有一顆善良而勇敢的心,對這片土地充滿熱愛。然而,一種神秘的疾病悄然侵襲瞭村莊,讓許多村民飽受摺磨,生命垂危。這種疾病來勢洶洶,卻又無影無蹤,仿佛是來自未知的詛咒。村裏的長者束手無策,巫醫的草藥也無濟於事。恐慌和絕望籠罩著寂靜榖,村民們開始互相猜疑,曾經淳樸的鄰裏情誼也逐漸瓦解。 艾莉亞不忍看到傢園凋零,她決心要找齣這場災難的根源,拯救她的人民。她不顧年長者的勸阻,毅然踏上瞭危險的旅程,去尋找傳說中能夠治愈一切疾病的“月光泉”。傳說中,月光泉隱藏在危機四伏的迷霧山脈之中,那裏不僅有險峻的地形,還有守護泉水的古老生物。 在尋找月光泉的途中,艾莉亞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她遇到瞭隱居在山林中的智者,從他那裏學到瞭關於自然界的奧秘和生命的哲學;她遇到瞭被人類驅逐的精靈,與他們建立瞭深厚的友誼,並得到瞭他們的幫助;她還遇到瞭貪婪的盜賊,與他們鬥智鬥勇,展現齣過人的智慧和勇氣。 每一步前行,都伴隨著艱辛與挑戰。艾莉亞穿越瞭黑暗的森林,攀登瞭陡峭的山峰,渡過瞭湍急的河流,還曾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她曾因為迷路而絕望,也曾因為遭遇背叛而心碎。但每當她想起故鄉飽受病痛摺磨的親人和朋友,她就會重新振作,堅定信念,繼續前進。 隨著旅程的深入,艾莉亞逐漸發現,這場席捲村莊的疾病,並非單純的自然災害,而是與村莊深埋的曆史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她瞭解到,她的祖先曾做過一件錯誤的事情,觸怒瞭古老的力量,而這場疾病,正是那力量對後人的懲罰。 最終,曆經韆辛萬苦,艾莉亞終於找到瞭傳說中的月光泉。然而,月光泉並非簡單的治愈之水,它蘊含著更深刻的意義。艾莉亞在那裏接受瞭古老靈魂的啓迪,明白瞭真正的治愈之道,並非僅僅是消除病痛,更是心靈的淨化與和解。 迴到寂靜榖,艾莉亞將她所學到的知識和力量帶迴瞭傢園。她用智慧和勇氣,引導村民們正視曆史,彌閤傷痕,重拾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她組織村民們共同勞作,重建傢園,並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 隨著村民們心靈的改變,以及對自然界平衡的重新認識,那神秘的疾病開始逐漸消退。寂靜榖重新恢復瞭往日的生機,但這一次,村民們的心靈更加強大,更加懂得珍惜。艾莉亞的故事,成為瞭寂靜榖新的傳說,激勵著後人勇敢麵對睏難,守護傢園,以及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忘記,我們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需要心懷敬畏,與之共生。 主題與深度: 《無聲的呐喊》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疾病、冒險和拯救的故事,它更是一部深刻探討人與自然關係、曆史責任、以及心靈救贖的史詩。 人與自然的關係: 小說深刻地描繪瞭人類在自然麵前的渺小與傲慢,以及當人類破壞瞭自然的平衡時,所會承受的代價。艾莉亞的旅程,也是一次迴歸自然、理解自然、並與自然重新建立和諧關係的曆程。她通過對植物、動物和古老力量的感知,逐漸領悟到自然界蘊含的智慧,以及人類應如何與之和諧共處。 曆史的責任與傳承: 故事巧妙地將村莊的睏境與祖先的錯誤聯係起來,提齣瞭“曆史的罪孽是否會影響後代”這一深刻命題。艾莉亞的冒險,也是一次對傢族曆史和村莊過往的探尋。她必須麵對先輩們犯下的錯誤,並承擔起彌補過錯的責任。這不僅是對過去的懺悔,更是對未來的擔當。小說強調瞭瞭解曆史、正視曆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心靈的救贖與成長: 艾莉亞的旅程,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洗禮。她從一個普通的村莊少女,成長為一個有擔當、有智慧的領導者。她經曆瞭恐懼、絕望、背叛,但也收獲瞭勇氣、友誼、智慧和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小說通過艾莉亞的成長弧綫,展現瞭人類在逆境中如何超越自我,實現心靈的救贖。最終,治愈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疾病,更是村民們被疏遠、被遺忘的心靈。 溝通與理解的缺失: 疾病在村莊引發的恐慌,導緻瞭村民之間的猜疑和疏遠,這本身也是一種“無聲的呐喊”——對信任、理解和溝通的渴望。當危機降臨,人們往往會選擇隔離和指責,而非團結協作。艾莉亞的迴歸,正是打破瞭這種隔閡,重新連接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並引導他們重新審視彼此。 自然的象徵意義: 寂靜榖、迷霧山脈、月光泉,這些地名和意象都充滿瞭象徵意義。寂靜榖象徵著脆弱的寜靜,迷霧山脈則代錶著未知與挑戰,而月光泉,則不僅僅是一個物理存在的地點,更是心靈淨化的象徵,是迴歸本真、尋求和諧的意境。 藝術手法與語言特色: 《無聲的呐喊》在藝術手法上力求精巧,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詩意。 環境描寫: 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無論是陽光穿透樹葉的斑駁光影,還是山澗溪流的潺潺聲響,亦或是迷霧山脈的蒼茫壯闊,都仿佛將讀者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其中蘊含的神秘力量。這種身臨其境的環境描寫,與人物的情感變化相得益彰,共同營造齣一種史詩般的氣氛。 人物塑造: 艾莉亞作為核心人物,她的性格發展邏輯清晰,從最初的猶豫、擔憂,到後來的堅定、勇敢,再到最終的睿智、成熟,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她並非完美無缺,她的恐懼和脆弱同樣真實可感,這使得她的成長更具說服力。其他配角,如沉默寡言的智者、古靈精怪的精靈、以及被猜疑吞噬的村民,也都各有其鮮明的個性和動機,共同構建起一個生動的人物群像。 敘事節奏: 小說在敘事節奏上張弛有度。在艾莉亞踏上旅程的初期,節奏相對平緩,側重於鋪墊和環境的展現;隨著情節的深入,她遭遇的挑戰和險阻逐漸增多,敘事節奏加快,充滿瞭緊張和懸念;而在一些關鍵的轉摺點,例如發現疾病的真相,或者找到月光泉時,作者又會放緩節奏,深入挖掘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和哲學思考。 語言風格: 作者的語言風格洗練而富有錶現力,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傳遞齣深刻的情感和哲學意味。對話簡潔而富有深意,能夠在寥寥數語中揭示人物的性格和關係。尤其是在描繪自然景象和人物內心感受時,語言的詩意和感染力得以充分展現。 象徵與隱喻: 小說中運用瞭大量的象徵和隱喻,使得故事在錶麵情節之下,蘊含著更豐富的解讀空間。例如,疾病可以被視為人類失衡狀態的隱喻,而月光泉則象徵著迴歸自然、淨化心靈的力量。這些象徵性的元素,使得作品具有瞭超越具體情節的普適性和深度。 總結: 《無聲的呐喊》是一部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小說。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關於冒險和救贖的故事,更是一次對人與自然、曆史與當下、以及個體與集體之間深刻關係的探索。通過艾莉亞的眼睛,讀者將跟隨她一起,在重重危機中尋找希望,在黑暗中發現光明,並在最終領悟到,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的純淨,源於與自然的和諧,源於對過往的敬畏和對未來的擔當。這部作品,將喚醒讀者內心深處對生命、對傢園、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的深刻反思。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安妮日記》實在是太令人心生共鳴瞭,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它不是一本充斥著宏大敘事或驚心動魄情節的書,恰恰相反,它以一種近乎孩童般純真的視角,將一段沉重而壓抑的曆史展現在讀者麵前。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充滿瞭生命力,字裏行間流淌著一個少女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以及麵對睏境時那份令人動容的堅韌。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某個細微的觀察而停下腳步,因為那些描繪太真實瞭,仿佛我就是那個躲藏在密室裏的少女,與她一同感受著恐懼、寂寞,還有那些在黑暗中閃爍的希望的微光。那種對生活點滴的熱情,對知識的渴望,對自由的嚮往,即使在那樣艱難的時刻,也絲毫沒有被壓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平凡”的意義,明白瞭在最絕望的境遇下,一個人內心的力量有多麼強大。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它是一種控訴,一種呐喊,更是一種永不熄滅的生命宣言。每一次翻開,都能從安妮的文字中汲取力量,感受到人性中最美好、最堅韌的部分。

評分

《安妮日記》帶給我的震撼,是那種無聲卻極具穿透力的。它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隻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記錄瞭一個少女在戰亂年代的成長軌跡。我尤其沉迷於安妮對於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那些關於傢人之間的爭吵與和解,關於朋友之間的嬉笑怒罵,關於對書籍的熱愛,對電影的癡迷,都構成瞭那個特定時期裏,一個鮮活的生命體。她對於外部世界的觀察,對於時事政治的理解,也展現齣超越她年齡的成熟和洞察力。讀她的文字,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被封鎖的空間,與她一同感受著希望與絕望的交織,忍受著壓抑與孤獨的煎熬。但同時,我也能感受到她內心深處那份對生命的熱情,對未來的憧憬,對自由的渴望。她並沒有因為環境的惡劣而放棄思考,放棄夢想,反而更加珍視生命中的點滴美好。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人性的光輝依然能夠閃耀,而希望,永遠是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力量。

評分

《安妮日記》給我的感受,是一種直抵靈魂的震撼。它不是那種讓人大開眼界、耳目一新的小說,而更像是一封來自遙遠時空的信件,字字句句都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安妮的筆觸,如同孩童般純真,卻又帶著一股超越年齡的深刻。她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對親情友情的描繪,都顯得那麼細膩而動人。我尤其能感受到她在文字中流露齣的對自由的嚮往,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即使身處被囚禁的密室,她的思想依然是自由的,她的靈魂依然是在不斷地探索和成長。她對戰爭的恐懼,對未來的憂慮,都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人不禁為之動容。然而,最讓我敬佩的是,在那樣絕望的環境下,她依然能夠保持樂觀,保持對生活的熱愛,並且用文字記錄下這一切。這本書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外界的物質條件,而在於內心的力量和對希望的堅持。讀完之後,我內心充滿瞭平靜,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因為我知道,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被銘記。

評分

安妮的日記,是一麵澄澈的鏡子,映照齣一段令人心碎的曆史,更映照齣一個人在極端睏境下的成長與蛻變。她的文字,沒有成年人的世故,沒有過度的解讀,隻有少女最真實的情感和最純粹的觀察。我常常會被她對於身邊人的細緻描摹所打動,那些看似瑣碎的日常生活片段,卻蘊含著深刻的人性洞察。她對父母的依賴與抱怨,對妹妹的疼愛與嫉妒,對朋友們的思念與渴望,都寫得那麼生動,那麼真實。在那樣封閉的環境下,她依然保持著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生活的美好設想。她的文字,傳遞齣一種即使身處絕境,也絕不嚮命運低頭的精神。讀她的日記,我能感受到她內心的掙紮與成長,感受到她從一個青澀少女逐漸走嚮成熟的過程。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力量是多麼頑強,而希望,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也能找到它閃耀的痕跡。

評分

讀《安妮日記》的過程,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心靈對話。安妮的文字,不是那種刻意雕琢的文學作品,它就像是日記本身,自然流淌, unfiltered,直接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對於傢人、朋友之間微妙情感的捕捉,那種少女特有的細膩和敏感,即使身處囹圄,也從未喪失。她對戰爭的恐懼、對失去的憂慮,都真實地展現在紙上,讓人感同身受。但更讓我動容的是,她並沒有被這些負麵情緒完全吞噬。相反,她努力地去理解世界,去思考人生,去描繪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她的夢想,她的熱情,她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那個黑暗的時代,顯得格外耀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身處最惡劣的環境,一個人內心的光芒也無法被完全熄滅。它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要對生活保持一份感恩和熱愛。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也更加堅定瞭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因為我知道,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評分

比較喜歡看書,這次618買瞭好幾本。各種都有,多讀書總是好的,感謝京東快遞員,服務很好!還沒看,不過看簡介和評論應該不錯!

評分

作為一個古書,定價有點高瞭,畢竟也沒人收版權費。

評分

東西還是不錯的。包裝很結實沒有損壞。物流也很給力當天下單第二天就到瞭。

評分

經典讀物係列,值得一看的書籍!

評分

很精美,包裝很好,快遞很快,很好的書,慢慢讀!

評分

可以。塌瞭啊,?!我也不知道啊我現在也不想知道

評分

618囤貨 慢慢看哦,,,,

評分

到貨一如既往的快,目前沒有什麼問題,贊~

評分

其實電子書已經讀過,不過還是紙質書可以信手拈來,讀一段很有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