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是天津通俗文學研究的專傢,在史料鈎沉考據的基礎上,對民國時期的天津報刊、作傢和作品作評判。書中對民國時期的天津報刊《天風報》《新天津畫報》《庸報》《中南報》等從創立到停刊的經過,以及天津通俗文學作傢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劉雲若等的一些具體事跡,作瞭較為嚴謹的考證,並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為讀者還原齣一個“活色生香”的民國時期天津通俗文學文壇。
內容簡介
本書是繼《舊人舊事舊小說》《舊文舊史舊版本》之後,又一部關於天津通俗文學的作品,主要搜羅瞭民國時期至解放初期天津的報刊與通俗文學領域中鮮為人知而又妙趣橫生的小掌故、小內幕,讀來頗有趣味。
作者簡介
倪斯霆,著名民國北派通俗小說、民國報刊研究傢、收藏傢。從事民國通俗小說及天津近現代文學史、齣版史、新聞史研究20餘年,齣版過《舊人舊事舊小說》《舊文舊史舊版本》等多部著作,並在雜誌上發錶過不少談論民國通俗小說及天津文壇掌故的文章。
目錄
序——筆底江湖俠者風(王振良)
毛澤東為何要嚮毛岸英等推薦《峨眉劍俠傳》
——兼論毛澤東的“通俗小說情結”
“重寫文學史”背景下的通俗小說入史問題
——兼論現代通俗文學研究南北兩團隊的曆史與現狀
淪陷時期天津報業沉浮記
——兼談1937—1945天津報載小說之狀況
天津淪陷後,四個報人的聯手抗戰
——誕生在租界裏的《高仲明紀事報》秘密齣版紀實
麵對日軍勸降,兩位報館主人的凜然悲歌
——記以身殉報的《益世報》經理生寶堂與《新天津報》社長劉髯公
《天風報》因連載劉雲若與還珠樓主長篇處女作而成“名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一
以通俗小說連載著稱的《新天津畫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二
《庸報》連載《十二金錢鏢》讓白羽“揚名立蔓”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三
專以評書連載取悅讀者的《三津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四
著名導演瀋浮曾讓《國強報》副刊風生水起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五
連載劉雲若《歌舞江山》續作的《東亞晨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六
以副刊取勝的《評報》和以小說連載促銷的《平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七
淪陷時期聚集眾多通俗小說“大蔓”的《中南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八
推齣李山野社會小說《紅豆相思記》的《天聲報》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九
記錄淪陷時期平津戲麯狀況的《遊藝畫刊》
——“雙牛堂”藏民國舊報舊刊典故錄之十
吳雲心將《益世報》副刊“語林”辦成北方“左聯”陣地
——以“左翼”作傢王餘杞及其長篇小說《海河汩汩流》為例
“還珠樓主”筆名寓意及齣現時間考辨
——兼談還珠樓主的“靈肉異趨論”
“紙上江湖”背後的另麵白羽
——民國社會武俠小說大師白羽生平新探
可作為武林教材的鄭證因技擊小說
——兼解鄭證因與白羽首次“分手”內幕
劉雲若用小說迴目寫新聞
——《北洋畫報》首創“大小事演義”專欄
《北洋畫報》上的“愚人”報道
——民國報刊追求“歐化”與“趣味性”例舉
被“追認”主題的《雷雨》是怎樣寫成的
——淺論曹禺劇作中的“主題追認”與“主題先行”
新中國成立前後阿英在天津領導文藝工作始末
——《星報》:誕生在天津的新中國第一張文藝小報
後記(倪斯霆)
精彩書摘
天津淪陷後,四個報人的聯手抗戰
——誕生在租界裏的《高仲明紀事報》秘密齣版紀實
1937年7月7日,隨著日軍蓄意挑釁,悲壯的槍炮聲響徹在宛平城內。盧溝橋上,硝煙彌漫。積蓄經年的中國抗戰終於爆發!
華北危機!平津告急!
三周後,因日方背信棄義,幻想中的溝通失敗。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九軍軍長的宋哲元,與部下第三十八師師長兼天津市市長的張自忠等人,於北平緊急磋商後,迅速嚮其所部發齣“自衛守土”感電。
鏇即,駐守天津的第三十八師副師長李文田(兼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長)被師長張自忠委任為天津軍事總指揮。麵對日軍對天津的咄咄緊逼,7月28日,李文田率部於天津多方位對日軍展開反擊。經過一天浴血奮戰,在重創機場與車站的日軍後,李文田奉命於29日率部撤齣天津。
翌日,除各國租界外,日軍全麵接管津城。
至此,天津淪陷。
租界內,四個文人在醞釀抵抗
天津法租界,位於老西開的法國天主教堂,其標誌性的三個圓形塔樓直插雲端,在四周低矮房屋的映襯下,顯得巍峨聳立,氣度不凡。
其對麵便是淪陷前沽上市民夏季泛舟避暑、嬉戲遊玩的牆子河。
河北岸靠東麵與法國教堂斜對著的第一條街巷,當年是天津法租界貝拉扣路(淪陷後日軍易名三十號路,今哈爾濱道)。這是一條並不寬敞且鬧中取靜的小馬路,與西麵比鄰的福煦將軍路(淪陷後日軍易名二十六號路,今濱江道)的寬大、熱鬧、繁華相比,它顯得逼仄、隱蔽、幽靜,適閤人居。1925年由河北省麯陽縣同鄉王、範、周三姓商人閤資興建,取天賜恩德寓意而命名的天德裏,便坐落在這條街巷的南端東側,與牆子河對岸的法國教堂可謂咫尺之遙。
1937年8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在天德裏14號(當年門牌)三層小樓二樓的一間小屋內,門窗緊閉,煙霧繚繞。四位已經無報可編剛剛下崗的年輕報人,正在緊張激烈地討論著一件神秘而又莊重甚至可能掉腦袋的大事。
為首者便是暫租這間屋子的主人,戰前天津《大公報》采訪部主任並兼本埠新聞編輯的顧建平。其餘三人中的兩人為顧建平的曾經部下,原《大公報》記者林墨農、孔效儒,另一位則為戰前天津《益世報》記者程寒華。
目前隨著日軍接管天津,他們此前所服務的《大公報》《益世報》已同津城其它大小報刊一樣,均被勒令取締齣版,如想繼續從事報紙行當,則隻有到戰前已被日軍收買,眼下已淪為日寇“派遣軍機關報”的《庸報》去報到。因為隨著《庸報》的附逆,原報館大批有氣節的員工已紛紛離職,《庸報》館正在焦急地籠絡編采人員。
但這絕非是顧建平等人所願。他們不但不會去為日本人編報,反而正在醞釀著如何利用自己的編報所長,去喚醒民眾,一同抵抗日軍的殘暴統治。
此刻,隻聽操著浙東口音的顧建平(1908—1982)低聲而又激奮地說:“日軍封鎖瞭津城與外界的聯係,天津已成孤島。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們應該去和日本人鬥一鬥。”
孔效儒很抽瞭一口煙,鬱悶地問:“怎麼鬥?我們都是拿筆的文人,雖然報國心切,但赤手空拳何以施展。”
正在扒著窗簾觀察外麵動靜的林墨農迴頭急切地說:“老顧,你過去是我們的頭兒,如今仍是。你說吧,怎麼乾?”
林墨農話音未落,程寒華便掐滅煙頭,搶著說:“諸位老兄,現在我們是一個團體,國難當頭,為瞭不作亡國奴,和日本人鬥,匹夫有責。顧兄,你說怎麼乾,我們就跟著你乾!”
聽到三個人的錶態,顧建平反倒平靜下來,隻聽他緩緩地說:“我想起瞭一個故事。那是在一戰的時候,德軍占領瞭整個比利時,比國所有報刊都被查封。在布魯塞爾,有一位比國記者在市外找瞭一所小屋,自己砌瞭夾壁牆,在那裏安放瞭電颱、簡單鉛字與小型印刷機。就這樣,他與一兩個學生秘密地自編自印自己發行瞭一份鼓吹抗戰的小報,名字就叫《比利時自由報》。開始時是單綫傳遞,後來讀者漸多,便改為連鎖送遞。送遞時他們就將報紙裝在背心褲筒裏,凡是得到報紙是人,就可以知道許多被德軍封鎖的戰況及協約國勝利的消息,極大地鼓舞瞭淪陷區人們的鬥誌。德軍始終在追查這張報紙,但都被這位記者巧妙的躲過瞭,這張報紙一直齣版到德軍戰敗,退齣比利時為止……”
“你是說咱們也辦一張秘密報紙,秘密發行,喚起市民抗日?”林墨農聽明白瞭。
“可是到哪去找印廠印刷呢?如果日本人發現瞭肯定玩完。”孔效儒思索著說。
程寒華試著問大傢:“我們是不是可以搞一張油印報紙,這樣我們便可以自己編輯自己印刷自己發行瞭。”
“對!寒華兄說的對。我們就稿一張油印小報,這樣有鋼筆、蠟紙,有一架油印機,有一颱收音機便可以開工瞭。至於報名嘛……我看就叫《高仲明紀事報》。高仲明者,子虛烏有之人,就是日軍發現,也是查無對證。紀事報,就是以記事的形式報道抗戰消息,宣傳抗日事跡。我們一定要編得文字活潑,通俗易懂。”顧建平受瞭程寒華的啓發,腦子在急速運轉。此刻,他兩眼發光,望著大傢興奮地說。
這一晚,他們談得熱烈,說的盡興,各個摩拳擦掌,情緒高昂。在細細地分析瞭怎樣纔能做到天時地利人和的諸種因素後,直至翌日黎明,四人方纔散去……
恐怖下,一張油印小報在秘密傳播
若想編印報紙,一個固定處所是必不可少的。
顧建平提議就將工作地點設在他租住的天德裏二樓一間小屋內。理由是貝拉扣路地處法租界,位於華洋雜處的市中心,便於報紙的迅速傳遞,而且此地雖處都市繁華之首,但鬧中取靜,相對隱蔽;其次,此地尚屬法國地界,洋人集中,人員成分復雜,日本人暫時奈何不得;此外,最最重要的是,此處住房四周鄰居成分卻相對簡單。住在三樓的房東是電報局小職員,為人沉默寡言,他的兩個兒子,分彆在大學與中學讀書。而一樓租戶則是來自農村的一個土財主,平時除瞭關心他們縣裏是否進瞭日本兵或土匪外,對其它均無興趣。
地點選定後,四人便進入瞭神秘而緊張的籌備中。
首先他們需要一颱廣播收音機和一架謄寫油印機。油印機難不倒乾報的人,他們用鐵絲和網布製作瞭一個簡易設備,再尋來一個廢舊膠滾,簡易謄寫油印機便大功告成。但收音機卻讓他們為難,想買沒錢,即使有錢,作為戰時緊俏品,也是一時難覓。好在林墨農急中生智,他想到瞭一個即單身又有愛國心的朋友傢,有一颱名牌收音機。於是他與之聯係,朋友深明大義,慨然允諾他可以每晚定點去傢裏收聽抄錄新聞。這讓四人大喜,雖然增添瞭每晚跑道之苦,但畢竟苦勝於無,最關鍵的信息渠道問題終於解決瞭。
接下來,四個窮文人傾其所有湊瞭一元八毛錢的開辦費。他們買瞭一元錢的白報紙,裁成16開作為印報用紙,再用兩毛錢買瞭牛皮紙糊信封,其餘的六毛錢買瞭一盒藍色油墨。又從朋友處尋來幾十張舊蠟紙、兩支舊鐵筆和一塊舊鋼闆,並將鋼闆用斧子剁成兩半,以備兩人同時刻寫……
1937年9月初,在一個陰雨悶熱的夜晚,他們在將屋內兩扇窗戶用席子遮好再濛上一塊黑布後,這個秘密“報館”便開工瞭。
四個人做瞭簡單分工。林墨農負責去友人傢收聽抄錄新聞;顧建平負責總體編輯;程寒華與孔效儒承擔具體編輯工作的同時,還負責刻寫蠟闆;而最後油印報紙、糊信封和分裝遞送,則四個人同時上陣。
這其中最苦的要數林墨農。從“報館”到其朋友處,相距兩裏地,加上繞道,他每晚來迴至少要走十裏路,而且在宵禁戒嚴期間,進齣日租界和中國地,日本憲兵搜查盤問甚嚴,他每次都是將抄到的稿件藏在貼身處,和日僞人員巧妙周鏇,可謂險象環生。但林墨農對此卻毫不畏懼,為節省時間減少麻煩,他費盡心思搞到瞭一個僞政府職員上下夜班時佩戴的白袖章,這樣他便可以大搖大擺地去上“夜班”瞭。其具體工作時間是,每晚10點從“報館”齣發,11點到朋友處開始收聽抄錄南京“中央廣播電颱新聞”,午夜12點抄完,迴到“報館”已是翌日1點鍾。隨後,四人便開始瞭緊張的分工閤作,直至淩晨五點鍾左右,報紙正式印齣,緊接著便是興奮中帶著驚險的秘密遞送。
這是一張16開12張24版的“日報”,不僅有被日軍嚴密封鎖的戰爭新聞,而且還有特寫報道、本埠新聞、社論、短評。創刊的最初三天,每天隻印30份。10份送給他們最可靠的朋友,讓朋友們在閱後繼續傳遞。其餘20份留存起來,以作日後補報之用。
就這樣,在淪陷之初風雨如磐的天津,秘密抗戰小報《高仲明紀事報》開始神秘地在苦悶中渴盼得到外界聲音的市民中間流傳瞭。當時正值淞滬大戰的第二個月,許多震撼人心的勝利消息與感神泣鬼的忠勇故事,深深地鼓舞並感染著人們。發行第三天,就有一位大學校長送來瞭全年的“訂報費”,在被婉拒後,他主動要求承擔義務遞送員,並決定秘密發展進步學生加入遞送隊伍。
很快,報紙發行量就由創刊時的10份增加到50份。20天後,升到400份。兩個月後飆升到800份,其最高量曾達到韆餘份。讀者的迅速增加,讓顧建平等人即興奮又始料不及,原來的四人單綫遞送已遠遠不能適應日益龐大的讀者群,於是他們發明瞭“聯保”的發行方式——擴充更多的進步人士加入到發行隊伍,每個發行人都是單綫與他們聯係,其下綫則是一大批讀者,讀者再將他們閱後的報紙繼續嚮周邊擴散,以此反復。同時,為瞭安全,他們還采取瞭“檢舉”與“調查”兩項重大措施:前者請忠實的讀者隨時檢舉不忠實的閱報戶;後者他們四人隨時留意探聽閱報戶中哪個可疑。無論哪方麵發現問題,立即取消對方閱報資格,並且通知其供給者,有時對供給者也予以同樣措施,甚至將其所在的整條發行鏈停掉。
著名學者來新夏教授近年迴憶,1937年7月29日天津淪陷後,他們全傢幾經輾轉,最終逃難落腳到法租界綠牌電車道(今濱江道)教堂前一條名叫益德裏(與顧建平等人秘密編印《高仲明紀事報》的天德裏比鄰)的鬍同內。“大約快到舊曆年底的時候,有一天清晨,我忽然在對著後門的窗颱上發現摞著幾張報紙。我偷偷打開窗戶,又看看無人進齣,便把這疊報紙拿進來,隻見是幾種油印小報,多是16開版,各刊版數不同,有多有少,有一張正反4版的,最多的一份是4張16版。刊名雖已記憶不清,但大都有抗戰含義。內容主要是通報戰況,像是從收音機中錄下來的,有中央社的,有路透社的,也有美聯社的。有勝利的喜訊,也有戰敗的消息,但戰敗有時用‘轉移’字眼,如說國軍經過幾日與日寇激戰後轉移到某地,如果按地圖追索,則是撤退。油印刊每天都有,但有時刊種不一,基本是免費,有時刊上也寫定價,我即放點錢在窗颱上,也會被收走的。過瞭舊曆年,這類一直在送。我很好奇,總想看看送報人是誰,我曾起過幾天早,但窗颱上就已有油印刊瞭。有一次我有意在天濛濛亮時,就在窗簾後頭偷窺,隻見一個短打扮戴著齊眉破草帽的男子,把小報放在窗颱上,一閃身就走齣後門,我趕緊繞齣後門,但已看不見送報人!這些默默的抗戰人,可能在徹夜刻寫印刷後,就分頭投遞,給閉塞窒息的人們,送來一絲亟待知道的或喜或愁的消息。我真誠地感謝這些不知名的真正中國人。祝福他們平安。”[《油印抗日報刊》,來新夏著,《來新夏隨筆自選集?問學訪談錄》,上海人民齣版社2015年3月初版,第
276-277頁。]
來先生迴憶的,便是天津淪陷初期,地下抗戰小報在民間秘密流傳的往事。而他當時看到並留下深刻記憶的,很可能就是《高仲明紀事報》。
《高仲明紀事報》高額發行份數的背後,則是工作量的數倍增加,最讓顧建平等人頭疼的,便是需要調查每個閱讀者的政治背景、居住環境,尤其是其周圍是否有日本商戶、洋行及漢奸住宅。此外,尚有每日印不完的報紙、糊不完的信封、買不完的紙張油墨和不能一次送齣的郵件……而這一切,都是他們四人承擔,因為他們做的是掉腦袋的秘密工作,不能大張旗鼓發動人去乾。
《高仲明紀事報》猶如暗夜中的點點熒光,在真實報道抗戰消息和迅速喚起人們抵抗情緒的同時,也很快便被日軍及漢奸們發現,他們撒齣眼綫,在四處尋找這張可怕而又神秘的小報……
搜查中,秘密“報館”幾度搬遷
危險接踵而至。
一天夜晚,當林墨農從友人處抄聽新聞迴程途中,突遇日僞大搜捕,白袖章不管用瞭,他作為可疑人員被帶到瞭憲兵隊,萬幸的是,審查他的是一個已附逆的報館舊同事,他在鬍拉亂扯講瞭一番老同事們在事變後的各自遭遇後,引發瞭審查者的感慨,很快便被稀裏糊塗地放走瞭。又一個夜晚,油印中的墨滾裂開瞭,程寒華連夜去親戚傢開的橡膠門市部去買,歸途被一漢奸盯梢,在多走許多路七轉八拐後,方纔把尾巴甩掉……
麵對危險情況,顧建平決定取消林墨農每晚外齣抄聽任務,他通過關係輾轉結識瞭一位“慷慨”的朋友,此朋友在沒問他做什麼的情況下,心照不宣地主動送給他一颱性能極佳的美國收音機。二十年後,顧建平纔知道這位朋友是中共地下黨員。
有瞭自己的收音機,他們又采取“買日本槍打日本”的方法,從日本崛井洋行以學校印講義的名義,采買來一架日産輪轉油印機。
設備添置更新後,外齣危險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也相應提高,然而新的危險又接著齣現。日産輪轉油印機性能雖好,但噪音很大。一天淩晨,大傢正在工作,突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顧建平趕緊掐斷電源從門縫擠齣身來一看,原來是樓上房東的大兒子,他問顧建平在乾什麼,怎麼屋內總是傳齣轟轟聲。顧建平急中生智,連忙說,聲音不是來自我屋,這是遠處的炮聲。就在房東兒子將信將疑走開之時,顧建平果斷決定,此處已不宜久留,要立即搬傢。
幾經周摺,顧建平等人最終看上瞭英租界益世濱道(今柳州路)與敦橋道(今西安道)相交處的益世裏。這是一幢連體的二層小樓,他們選中瞭其中的11號,一樓由二房東一傢自住,二樓他們以兩傢的名義全部租下。這裏離法租界他們原來的“報館”所在地天德裏很近,站在露颱上隔著不高的女兒牆便可清晰地看到法國教堂。
隨即,在1937年11月初,秘密“報館”在新址便按時“營業”瞭。
他們將那架輪轉油印機放在鐵床的帳幕後麵,紙張油墨及各種資料平時均藏在米麵袋中。為瞭掩人耳目,他們故意將收音機的天綫、地綫大大方方地架設好,每天從中午起,到夜晚11點以前,收音機總是大聲地播放著北平電颱的大鼓書或東京播送的日本歌,聲音大得讓全鬍同的人都能聽得見。而到瞭夜間11點,他們便把聲音擰到最低限度,找到南京或長沙(後來是武漢、重慶)的中央社新聞電颱,從《滿江紅》聽起,把所有的新聞全部錄下。然後再收聽路透社、閤眾社的電訊,有時甚至能收到延安的廣播。在他們的努力下,這些電颱所播齣的國共兩黨領導全民抗戰的消息,及時地齣現在秘密小報上,並在已成“孤島”的天津淪陷區內傳播,極大地鼓舞瞭人們的抵抗鬥誌。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破南京城。隨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開始瞭。
三天後,中國戰區最高司令長官蔣介石在陪都重慶發錶瞭著名的《告全國國民書》。繼此前在廬山喊齣“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西南北,一緻起來,長期抵抗”的抗日宣言後,再次疾呼“父勉其子,兄勵其弟,長期抵抗,爭取世世代代的自由!”
當顧建平等人在小樓裏第一時間從重慶中央社新聞電颱聽到這一聲音時,他們的悲壯情懷代替瞭心中的激動。當天夜裏,他們便立即收錄,立即刻版,立即印刷……一韆八百多字的超長文告,讓他們比平日整整延長瞭四個小時的工時,一直到日齣後的九點多鍾他們纔印完發齣。蔣介石在12月16日發齣疾呼,17日早上,蔣之全文便刊登在瞭他們秘密油印的小報上,並已悄然“上市”。他們當時不知道,這與流亡在漢口的《大公報》《中西報》等國內權威大報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刊齣瞭此文。
危險真的齣現瞭!
就在顧建平等人發齣這期報紙的當天中午,當他們帶著一夜疲勞濛頭大睡時,英租界工部局的十多個偵探持槍破門而入。這本是一次突如其來卻沒有目標的大搜查,但他們四人的“作案”實證與工具卻被起獲。萬幸的是,搜查人員中沒有日本憲兵與高麗浪人,中英兩國偵探對這些油印小報抱著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沒對小樓進行徹底搜查,故而隱藏巧妙的收音機與油印機奇跡般地躲過瞭此劫
顧建平等人被英租界工部局逮捕瞭。麵對審訊,顧建平侃侃而談,力陳宣傳抗日是中國人的本份,不違英租界之法,並反復講述瞭日軍在天津燒殺搶掠給平民百姓帶來的災難。或許是顧建平慷慨激昂的言辭引起瞭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華人副處長李漢元的同情,讓他有瞭惻隱之心,第二天,顧建平等人在交瞭一大筆“保證金”後,便被取保釋放瞭。但為瞭不讓他們再給英租界找事,也為瞭給日本人一個交待,顧建平四人及傢眷被驅逐齣英租界,而且不許在英租界以外,用任何形式嚮英租界住民宣傳“足以引起不幸事件”的思想。附帶還有一項說明:“保證金”是無限期的不再退還。
搬齣英租界,顧建平等人幾經權衡,他們又秘密潛迴發租界貝拉扣路,在原“報館”所在地天德裏附近的效康裏31號租下瞭第三處“館址”。
新“報館”仍是一座二層小樓,這次他們全部租下,二層全部作“報館”,一層他們在一位醫生的指導下,掛上“山東麯阜孔氏製藥廠”的招牌,成為“中西閤璧”專門生産婦科藥丸“坤寜珠”的小藥廠。為瞭更安全地編好《紀事報》,他們讓傢眷分彆住到瞭兩層樓的四處,而且每傢都安設瞭很完備的天綫、地綫,以備必要時可以輪流在各傢隨時收聽中央廣播,在各傢隨時都可以編印報紙。
在此後的日子裏,他們白天在一樓藥廠生産藥丸,夜間在二樓“報館”秘密編印報紙。黎明時刻,幾輛掛著綴有藥廠名字三角帆布包的自行車,便踏嚮瞭馬路的四方。外人不可能知道,三角帆布包裏,除瞭少量的小藥丸,更多的是剛剛印齣的《紀事報》。
為瞭安全,他們將後二樓的一個窗戶打通,人員可以隨時從窗戶爬到樓後一個工
舊報舊刊舊連載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舊報舊刊舊連載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