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工作启动。来自全国各地在浅表器官超声诊断领域颇有建树专家共同努力,几易其稿,为广大超声医学工作者献上了一本目前国内全面、详尽和先进的浅表器官超声指南。本指南制定了眼眶及眼球、涎腺、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阴囊、浅表淋巴结、浅表软组织和腹外疝等器官和组织的灰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等常规超声检查规范,部分章节还融入了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和超声引导下细针活检等内容。本书为各个层次的超声医学工作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可作为浅表器官超声检查的规范性指导用书。
第一章 眼眶及眼球超声检查
第二章 涎腺超声检查
第三章 甲状腺超声检查
第四章 甲状旁腺超声检查
第五章 乳腺超声检查
第六章 阴囊超声检查
第七章 腹外疝超声检查
第八章 浅表软组织肿块超声检查
第九章 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
第十章 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附:《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2011年)编写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监督、管理、自律、维权、服务、协调”的宗旨,积极推进超声规范化工作,前后出版了《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2011年)、《产前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指南》(2013年3月)、《腹部超声检查指南》(2013年8月)、《介入性超声检查指南》(2014年4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2016年1月)。
近年来,超声医学广泛应用临床各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甲状腺、乳腺等浅表器官超声检查发展迅速。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早在2012年出版了《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指南丛书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应广大超声医师要求,我分会于2016年组织成立了《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委员会,并于2016年10月在上海正式启动《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的修订和编写。编写委员会由詹维伟教授担任组长,由16位浅表器官超声界的知名专家组成。
在编写《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的过程中,编写委员会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和相关文献,在前一版的基础上,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和视频会议多次交流沟通,对指南作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形成了指南的初稿。在2016年10月召开了《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修订研讨会,由超声医师分会领导班子及编写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定稿,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编写委员会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并根据相关专家的建议,又再次进行了修改。
历经一年多时间,《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终于出版面世,这是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在推动中国超声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又一贡献,相信本指南的推出一定会为广大超声医师规范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提高诊疗水平作出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向以詹维伟教授为组长的编写委员会表示感谢,同时也向积极支持指南编写的超声界老专家、老前辈及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着问题或某些表述有不同观点,欢迎广大超声医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今后再版或修订。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何文 唐杰
2017年2月
这本《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简直是临床新手的一盏明灯,又像是经验老道的医生手中得心应手的工具。我刚开始接触超声检查时,面对那些复杂的图像和各种参数,常常感到手足无措。这本指南的出现,像及时雨一样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浅表器官的检查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个检查步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比如,在讲甲状腺超声时,书中详细阐述了探头的选择、扫查的方向、不同切面的意义,以及如何识别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和常见的病变。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这些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各种病灶的超声表现,并且都有详细的文字描述,这对于我们这些依赖图像学习的医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部分,它系统地列出了相似病灶的超声特征差异,帮助我们避免误诊。而且,指南的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对照着自己实际操作,书中的讲解能很好地指导我的手法,修正我可能存在的误区。这本书真的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临床参考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超声工作的医生,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医生,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对超声这门技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接触到人体表浅器官的成像时,感觉既神秘又充满挑战。《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这本书,以一种极其专业却又不失温和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这扇门。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理解那些在屏幕上跳跃的灰度图像背后隐藏的生物学信息。书中的内容安排非常有条理,从基础的解剖结构回顾,到不同器官的详细检查流程,再到各种常见病变的超声特点分析,层层递进,让我能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图像判读的详尽讲解,它不仅仅列出病灶的形态,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结合临床信息、探头选择、扫查角度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判断。比如,在讲到淋巴结超声时,它会详细解释淋巴结的正常大小、形态、皮髓质结构,以及在炎症、肿瘤等不同情况下的变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专家提示”,这些小贴士往往是经验的结晶,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对于像我这样正在学习阶段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面对临床实践。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精准超声”的大门。我一直认为,超声检查的魅力在于它的实时性和非侵入性,而《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恰恰将这种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书中对于每一个浅表器官的检查,都强调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模式”的原则,并且对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比如,在检查腮腺时,它不仅指导了如何进行常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高频探头进行细致的病灶观察,以及在必要时如何结合超声造影来评估病变的血供情况,这对于诊断微小病灶或理解病变动态变化至关重要。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从常见到少见的各种情况,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超越简单的“看”和“扫”,而上升到“理解”和“判断”的层面,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
评分在我多年的超声诊断工作中,浅表器官的检查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细节的地方。《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和指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梳理,更是在探索一种更科学、更规范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书中对于某些复杂或易混淆的病变,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鉴别要点,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颈部浅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良性淋巴结增生、转移性淋巴结以及淋巴瘤等不同类型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并结合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的应用,以及超声造影的辅助诊断,这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病变性质。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超声技术在浅表器官检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例如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这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诊断思路和工具。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临床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我案头常备的重要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超声大夫,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真正触及问题的核心、提供深刻见解的著作。而《中国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超声检查的“精髓”之处。它不仅仅是“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例如,在讨论乳腺超声时,书中没有止步于对钙化、囊肿、实性结节的描述,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病灶的声学特征背后所反映的组织学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影响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它还探讨了超声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局限性与优势,以及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的联合应用策略。书中对于一些罕见但重要的浅表器官病变的介绍也颇具价值,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在面对疑难病例时,能有更全面的思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检查技术的优化和规范化的探讨,它结合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操作流程,这对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同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遵循操作步骤。
评分很好,正版,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好东西好东西,值得买的,不错。
评分好东西好东西,值得买的,不错。
评分直击要点 简明易懂 推荐使用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科室买来当教材的,还不错,是正版
评分非常不错 正版 物流很快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