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对前苏格拉底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但汉语专著仍较为罕见,本书正是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海德格尔对前苏格拉底思想家,即阿那克西曼德、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的解释的总体研究。海德格尔对前苏思想的解释依时间顺序可分为五个阶段:前史(1919年至《存在与时间》)、摸索性起步(30年代初)、决定性开端(1935年)、高峰(40年代前期)和晚期(二战以后)。 本书的考察集中于后三个阶段,它们真正表现出海德格尔基于自己思想雄心的、对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本质阐释。本书以1935年的《形而上学导论》为出发点和参照系,围绕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两股力量,即polemos和logos进行展开,追踪了海德格尔思想从强调斗争到强调和谐的转变过程。在这条考察线索上,海德格尔对前苏格拉底思想的解释,以及海德格尔本人的思想特点,都得到了进一步揭示。本书还从总体上评价了海德格尔返回前苏格拉底的意图与可能性,指出这条道路的启发行及其限度;并试图在海德格尔之后,借助更多思想家、学者的视角,来摆正前苏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关系,思考西方哲学的未来走向。
丛书简介:
同济·欧洲文化丛书是由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主编,致力于欧洲哲学文化研究的一套丛书,其内容涉及德国哲学、法国哲学、欧洲诗学(文艺)、欧洲基督教哲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欧洲思想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丛书愿以同舟共济的精神,推进我国的欧洲文化研究事业。
张振华,1982年9月生,上海南汇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访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译著: [德]特拉夫尼著,《海德格尔导论》(第yi译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发表论文: 1.“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再论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载于《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2.“试论黑格尔《安提戈涅》解释”,载于《同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同时收于《德意志思想评论》第5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书堪称汉语世界关于“海德格尔与早期希腊思想”这一课题的zui深入研究。思想之事zui难说开端,此书值得推荐。
——孙周兴
绪论 / 1
第一节 主题 / 1
一 主题 / 1
二 本书思路 / 9
三 几点原则 / 14
第二节 名称 / 16
一 名称 / 16
二 三个开端性的思想家 / 19
第三节 文本 / 23
第一章 海德格尔回到早期希腊的过程 / 33
第一节 早期希腊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出现 / 34
一 自然与φσι的涌现:《形而上学的基础概念:世界—
有限性—孤独》 / 36
二 早期希腊的地位 / 44
第二节 古典希腊与早期希腊的区分 / 48
第二章 为什么要回到早期希腊? / 53
第一节 20 世纪初的德国古典语文学 / 53
第二节 柏拉图 / 65
一 《泰阿泰德》中的遮蔽问题 / 66
二 相论 / 77
三 柏拉图与柏拉图主义 / 81
第三节 技术、退步、等待 / 83
第三章 阐释早期希腊的基本原则 / 105
第一节 敬畏 / 106
第二节 悬搁 / 116
第三节 对话 / 120
第四节 翻译 / 128
第四章 人与存在的斗争:从πλεμο[战争]出发 / 133
第一节 《 形而上学导论》之前的πλεμο [战争]解释 / 138
一 第一次解释:海德格尔与施米特 / 138
二 第二次解释: πλεμο [战争]与 ρμονα[和谐] / 150
第二节 《 形而上学导论》与πλεμο [战争] / 159
一 赫拉克利特的πλεμο[战争] / 159
二 巴门尼德与πλεμο[战争] / 174
三 悲剧与早期希腊思想 / 181
第五章 从斗争转向和谐:阐释的高峰 / 193
第一节 早期希腊思想在存在历史中的位置 / 193
第二节 阿那克西曼德: 现身在场与僵持性 / 202
第三节 巴门尼德 / 220
一 πλεμο[战争]地位的下降 / 221
二 λθη[遮蔽]地位的提高 / 226
三 对敞开性、自由域的阐发 / 236
第四节 赫拉克利特 / 241
一 φιλε[爱] / 242
二 μολογεν[协调一致] / 271
第六章 存在与人的和谐:晚期阐释 / 285
第一节 需用 ( χρ) / 290
第二节 本有 ( Ereignis) / 301
第三节 疏朗 ( Lichtung) / 307
评论 / 317
第一节 贯通性总结 / 317
一 希腊的,更希腊的,不再是希腊的 / 317
二 原初统一 / 326
三 从赫拉克利特到巴门尼德 / 333
第二节 思想简别 / 343
一 文本基础 / 345
二 巴门尼德解释 / 348
三 游戏:海德格尔未予重视的残篇 / 350
四 柏拉图 / 353
五 原初统一:存在与存在者 / 363
第三节 斗争与和谐 / 367
一 斗争与和谐:Innigkeit / 367
二 早期希腊与古典希腊 / 374
参考文献 / 385
一 海德格尔文本 / 385
二 海德格尔研究文献 / 389
三 其他文献 / 393
附录 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家残篇的翻译对照表 / 397
一 阿那克西曼德 / 398
二 巴门尼德 / 400
三 赫拉克利特 / 408
索引 / 429
后记 / 439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论述中流淌出的那种强烈的“现场感”。它不是冷冰冰的学术堆砌,而是充满了对古代思想家所处境遇的深切同情与理解。作者仿佛拥有某种特殊的视角,能够捕捉到那些思想家在面对宇宙的沉默和存在的神秘时,内心所经历的震撼与挣扎。这种对“关怀”(Sorge)和“此在”(Dasein)早期萌芽的考察,使得原本抽象的本体论讨论变得异常具体和人性化。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对比不同城邦思想风格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它清晰地展示了地理和政治环境如何塑造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丰富了我们对“哲学诞生”这一事件的理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思想总是植根于特定的生活世界之中的,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全书的论述充满了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极其令人着迷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对“存在之思”的深度探险。作者的笔触如同经验丰富的向导,精准地把握了早期希腊思想的核心困境——那种介于原始直觉与理性建构之间的张力。我尤其欣赏他如何将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如“阿莱忒亚”(Aletheia)或“菲洛索菲亚”(Philosophia),从学院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还原它们在那个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生命力。读下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二手资料,而是亲身参与了一场与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直接对话。书中对“开端”的强调,以及对“时间性”如何被古人早期理解的细腻剖析,确实为理解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提供了一个坚实且充满活力的基石。它不是那种仅仅梳理史实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真正深入思考的根本问题。这种挑战性与启发性并存的叙述,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我会选择“重塑”。它迫使我重塑了对“开端”的理解。很多关于古典哲学的论述往往直接从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的成熟体系谈起,但这本著作坚决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更早期的、更具爆发力的“前苏格拉底”时刻。作者对早期“德语”(即早期希腊语)词汇的细致考察,远超了一般哲学史的范畴,更接近于一种精妙的语言学考古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某些西方哲学最深刻的问题并非由某个天才突然发明,而是通过一种漫长、曲折,甚至充满矛盾的“挣扎”过程逐渐显现出来的。这种深入挖掘的力度和广度,使得以往我读到的许多相关材料都显得有些浮于表面,这本书为理解整个思想脉络提供了一个坚实且多维度的地基。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处理堪称典范,它在宏大叙事和微观分析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并不满足于仅仅罗列观点,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引导读者追踪特定概念——比如“真理”、“尺度”或“起源”——如何在早期希腊思想的熔炉中被反复锤炼和重塑。这种叙事上的连贯性,极大地帮助了理解那些跨越不同思想家、看似零散的碎片化讨论。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关键转折点所展现出的判断力,他知道何时应该放慢脚步,深入解析一个关键的论断,也知道何时应该迅速过渡,连接起不同学派间的隐秘关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西方思想之河”的上游有了更清晰的水文图,理解了为何某些分支会最终汇聚成我们今天所知的知识体系,而另一些有潜力的支流却在历史的河床上干涸了。
评分阅读这本著作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攀登,而非简单的信息收集。作者在阐释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致和对文本的敬畏感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满足于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常规解读,而是执着地回溯到更早期的“源头活水”,试图从中挖掘出那些在后世哲学发展中逐渐被遗忘或扭曲的原始洞察力。特别是书中处理“逻各斯”(Logos)概念演变的部分,那种层层剥离、回归本真的努力,读起来颇为酣畅淋漓。我必须承认,某些段落的论证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领会其深意,但这恰恰是优秀哲学著作的标志——它拒绝廉价的理解。它要求读者付出相应的智力努力,而最终的回报是清晰度的提升,仿佛拨开了长久以来的迷雾,看见了思想本身的最初形态。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买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