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爾對前蘇格拉底思想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學界的重視,但漢語專著仍較為罕見,本書正是對這一課題的深入研究。
本書的研究主題是海德格爾對前蘇格拉底思想傢,即阿那剋西曼德、巴門尼德、赫拉剋利特的解釋的總體研究。海德格爾對前蘇思想的解釋依時間順序可分為五個階段:前史(1919年至《存在與時間》)、摸索性起步(30年代初)、決定性開端(1935年)、高峰(40年代前期)和晚期(二戰以後)。 本書的考察集中於後三個階段,它們真正錶現齣海德格爾基於自己思想雄心的、對前蘇格拉底思想的本質闡釋。本書以1935年的《形而上學導論》為齣發點和參照係,圍繞海德格爾思想中的兩股力量,即polemos和logos進行展開,追蹤瞭海德格爾思想從強調鬥爭到強調和諧的轉變過程。在這條考察綫索上,海德格爾對前蘇格拉底思想的解釋,以及海德格爾本人的思想特點,都得到瞭進一步揭示。本書還從總體上評價瞭海德格爾返迴前蘇格拉底的意圖與可能性,指齣這條道路的啓發行及其限度;並試圖在海德格爾之後,藉助更多思想傢、學者的視角,來擺正前蘇和蘇格拉底—柏拉圖的關係,思考西方哲學的未來走嚮。
叢書簡介:
同濟·歐洲文化叢書是由同濟大學歐洲思想文化研究院主編,緻力於歐洲哲學文化研究的一套叢書,其內容涉及德國哲學、法國哲學、歐洲詩學(文藝)、歐洲基督教哲學等多個領域。無論在曆史上還是在當今世界,歐洲思想都有著特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本叢書願以同舟共濟的精神,推進我國的歐洲文化研究事業。
張振華,1982年9月生,上海南匯人。200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哲學係,獲哲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1年訪學於德國弗萊堡大學。譯著: [德]特拉夫尼著,《海德格爾導論》(第yi譯者),同濟大學齣版社,2012年。發錶論文: 1.“從古典希臘哲學到早期希臘思想——再論海德格爾思想的轉嚮”,載於《現代哲學》,2012年第1期。 2.“試論黑格爾《安提戈涅》解釋”,載於《同濟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同時收於《德意誌思想評論》第5捲,同濟大學齣版社,2011年。
本書堪稱漢語世界關於“海德格爾與早期希臘思想”這一課題的zui深入研究。思想之事zui難說開端,此書值得推薦。
——孫周興
緒論 / 1
第一節 主題 / 1
一 主題 / 1
二 本書思路 / 9
三 幾點原則 / 14
第二節 名稱 / 16
一 名稱 / 16
二 三個開端性的思想傢 / 19
第三節 文本 / 23
第一章 海德格爾迴到早期希臘的過程 / 33
第一節 早期希臘在海德格爾思想中的齣現 / 34
一 自然與φσι的湧現:《形而上學的基礎概念:世界—
有限性—孤獨》 / 36
二 早期希臘的地位 / 44
第二節 古典希臘與早期希臘的區分 / 48
第二章 為什麼要迴到早期希臘? / 53
第一節 20 世紀初的德國古典語文學 / 53
第二節 柏拉圖 / 65
一 《泰阿泰德》中的遮蔽問題 / 66
二 相論 / 77
三 柏拉圖與柏拉圖主義 / 81
第三節 技術、退步、等待 / 83
第三章 闡釋早期希臘的基本原則 / 105
第一節 敬畏 / 106
第二節 懸擱 / 116
第三節 對話 / 120
第四節 翻譯 / 128
第四章 人與存在的鬥爭:從πλεμο[戰爭]齣發 / 133
第一節 《 形而上學導論》之前的πλεμο [戰爭]解釋 / 138
一 第一次解釋:海德格爾與施米特 / 138
二 第二次解釋: πλεμο [戰爭]與 ρμονα[和諧] / 150
第二節 《 形而上學導論》與πλεμο [戰爭] / 159
一 赫拉剋利特的πλεμο[戰爭] / 159
二 巴門尼德與πλεμο[戰爭] / 174
三 悲劇與早期希臘思想 / 181
第五章 從鬥爭轉嚮和諧:闡釋的高峰 / 193
第一節 早期希臘思想在存在曆史中的位置 / 193
第二節 阿那剋西曼德: 現身在場與僵持性 / 202
第三節 巴門尼德 / 220
一 πλεμο[戰爭]地位的下降 / 221
二 λθη[遮蔽]地位的提高 / 226
三 對敞開性、自由域的闡發 / 236
第四節 赫拉剋利特 / 241
一 φιλε[愛] / 242
二 μολογεν[協調一緻] / 271
第六章 存在與人的和諧:晚期闡釋 / 285
第一節 需用 ( χρ) / 290
第二節 本有 ( Ereignis) / 301
第三節 疏朗 ( Lichtung) / 307
評論 / 317
第一節 貫通性總結 / 317
一 希臘的,更希臘的,不再是希臘的 / 317
二 原初統一 / 326
三 從赫拉剋利特到巴門尼德 / 333
第二節 思想簡彆 / 343
一 文本基礎 / 345
二 巴門尼德解釋 / 348
三 遊戲:海德格爾未予重視的殘篇 / 350
四 柏拉圖 / 353
五 原初統一:存在與存在者 / 363
第三節 鬥爭與和諧 / 367
一 鬥爭與和諧:Innigkeit / 367
二 早期希臘與古典希臘 / 374
參考文獻 / 385
一 海德格爾文本 / 385
二 海德格爾研究文獻 / 389
三 其他文獻 / 393
附錄 海德格爾對早期希臘思想傢殘篇的翻譯對照錶 / 397
一 阿那剋西曼德 / 398
二 巴門尼德 / 400
三 赫拉剋利特 / 408
索引 / 429
後記 / 439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我會選擇“重塑”。它迫使我重塑瞭對“開端”的理解。很多關於古典哲學的論述往往直接從蘇格拉底或柏拉圖的成熟體係談起,但這本著作堅決地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更早期的、更具爆發力的“前蘇格拉底”時刻。作者對早期“德語”(即早期希臘語)詞匯的細緻考察,遠超瞭一般哲學史的範疇,更接近於一種精妙的語言學考古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作者成功地展示瞭,某些西方哲學最深刻的問題並非由某個天纔突然發明,而是通過一種漫長、麯摺,甚至充滿矛盾的“掙紮”過程逐漸顯現齣來的。這種深入挖掘的力度和廣度,使得以往我讀到的許多相關材料都顯得有些浮於錶麵,這本書為理解整個思想脈絡提供瞭一個堅實且多維度的地基。
評分閱讀這本著作的過程,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攀登,而非簡單的信息收集。作者在闡釋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偏執的細緻和對文本的敬畏感令人印象深刻。他沒有滿足於對柏拉圖或亞裏士多德的常規解讀,而是執著地迴溯到更早期的“源頭活水”,試圖從中挖掘齣那些在後世哲學發展中逐漸被遺忘或扭麯的原始洞察力。特彆是書中處理“邏各斯”(Logos)概念演變的部分,那種層層剝離、迴歸本真的努力,讀起來頗為酣暢淋灕。我必須承認,某些段落的論證密度極高,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完全領會其深意,但這恰恰是優秀哲學著作的標誌——它拒絕廉價的理解。它要求讀者付齣相應的智力努力,而最終的迴報是清晰度的提升,仿佛撥開瞭長久以來的迷霧,看見瞭思想本身的最初形態。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就以一種極其令人著迷的方式,將我們帶入瞭一個對“存在之思”的深度探險。作者的筆觸如同經驗豐富的嚮導,精準地把握瞭早期希臘思想的核心睏境——那種介於原始直覺與理性建構之間的張力。我尤其欣賞他如何將那些晦澀難懂的詞匯,如“阿萊忒亞”(Aletheia)或“菲洛索菲亞”(Philosophia),從學院的象牙塔中解放齣來,還原它們在那個特定曆史語境中的生命力。讀下去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二手資料,而是親身參與瞭一場與巴門尼德和赫拉剋利特的直接對話。書中對“開端”的強調,以及對“時間性”如何被古人早期理解的細膩剖析,確實為理解整個西方形而上學傳統提供瞭一個堅實且充滿活力的基石。它不是那種僅僅梳理史實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真正深入思考的根本問題。這種挑戰性與啓發性並存的敘述,讓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迫使你重新審視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這部作品的結構處理堪稱典範,它在宏大敘事和微觀分析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作者並不滿足於僅僅羅列觀點,而是巧妙地構建瞭一條清晰的思路,引導讀者追蹤特定概念——比如“真理”、“尺度”或“起源”——如何在早期希臘思想的熔爐中被反復錘煉和重塑。這種敘事上的連貫性,極大地幫助瞭理解那些跨越不同思想傢、看似零散的碎片化討論。我尤其贊賞作者在關鍵轉摺點所展現齣的判斷力,他知道何時應該放慢腳步,深入解析一個關鍵的論斷,也知道何時應該迅速過渡,連接起不同學派間的隱秘關聯。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西方思想之河”的上遊有瞭更清晰的水文圖,理解瞭為何某些分支會最終匯聚成我們今天所知的知識體係,而另一些有潛力的支流卻在曆史的河床上乾涸瞭。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論述中流淌齣的那種強烈的“現場感”。它不是冷冰冰的學術堆砌,而是充滿瞭對古代思想傢所處境遇的深切同情與理解。作者仿佛擁有某種特殊的視角,能夠捕捉到那些思想傢在麵對宇宙的沉默和存在的神秘時,內心所經曆的震撼與掙紮。這種對“關懷”(Sorge)和“此在”(Dasein)早期萌芽的考察,使得原本抽象的本體論討論變得異常具體和人性化。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對比不同城邦思想風格時所采用的對比手法,它清晰地展示瞭地理和政治環境如何塑造瞭不同的思維模式,從而豐富瞭我們對“哲學誕生”這一事件的理解。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思想總是植根於特定的生活世界之中的,這種深刻的洞察力讓全書的論述充滿瞭溫度和曆史的厚重感。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評分不錯的書,值得買來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