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編
圖書標籤:
  • 秘色瓷
  • 唐代瓷器
  • 五代瓷器
  • 越窯
  • 司嶴窯
  • 上林湖
  • 考古報告
  • 瓷器研究
  • 陶瓷
  • 齣土文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508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938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浙江慈溪上林湖為越窯的中心産區,其中後司嶴窯址是燒造秘色瓷的主要窯場。2015-201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瞭發掘,發現晚唐五代時期的堆積,齣土瞭大量的秘色瓷器,産品種類豐富,不僅為法門寺地宮和臨安錢氏傢族墓地齣土秘色瓷找到瞭産地,許多器物為首次麵世。《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選取後司嶴窯址齣土秘色瓷器及窯具、裝燒標本近200件,並選取法門寺地宮和臨安錢氏傢族墓地齣土秘色瓷做比對,展示其新發掘和研究成果。

目錄

秘色探秘 瀋嶽明
後司嶴窯址發掘收獲鄭建明
晚唐
1. 八棱淨瓶TN06W04⑤—1—6:6
2. 八棱淨瓶TN06W04⑤—1—2:30
3. 八棱淨瓶TN06W04⑤—1—5:14
4. 八棱淨瓶TN02W01③:4
5. 八棱淨瓶TN02W01③:2
6. 淨瓶TN06W04⑤—2—3:168
7. 八棱淨瓶TN06W04⑤—1—6:35
8. 八棱淨瓶TN06W04①:17
9. 執壺TN04W04⑤—3—8:36
10. 執壺TN02W04⑥—1—3:17
11. 穿帶壺TN06W04⑤—2—3:167
12. 穿帶壺TN06W04⑤—2—2:18
13. 葫蘆瓶TN04W04⑤—3—6:28
14. 盆TN01W02③:3
15. 鉢TN02W04⑥—1—5:47
16. 鉢TN02W04⑥—1—6:38
17. 鉢TN06W04①:15
18. 鉢TN01W01④:13
19. 鉢TN02W04⑥—1—5:46
20. 鉢TN02W04⑥—2—6:2
21. 鉢TN05W03①:7
22. 小鉢TN06W03①:2
23. 小鉢TN02W04①:16
24. 小鉢TN02W04⑥—1—5:44
25. 小鉢TN06W04①:9
26. 小鉢TN02W04⑥—1—3:25
27. 小鉢TN02W04⑤—2—6:2
28. 枕TN06W04⑤—1—2:24
29. 枕TN06W04⑤—1—5:16
30. 枕TN06W04⑤—1—6:39
31. 枕TN04W04⑤—2—9:37
32. 碗TN02W04⑥—1—6:37
33. 碗TN02W04⑥—2:32
34. 碗TN03W04⑦—1:1
35. 碗TN02W04⑥—2—4:33
36. 玉璧底碗TN03W04⑩—1—1:1
37. 玉璧底碗TN04W04⑤:53
38. 玉壁底碗TN06W04⑤—3:48
39. 玉璧碗TN02W01③:11
40. 玉璧底碗TN04W 04⑤—3:45
41. 玉璧底碗TN06W04②b:28
42. 玉環底碗TN02W01①:1
43. 玉環底碗TN02W04⑧—1:44
44. 玉環底碗TN02W01①:25
45. 玉環底碗TN02W04⑥—2—8:30
46. 盤TN05W03②:9
47. 盤TN02W04⑥—2—8:29
48. 盤TN01W01④:11
49. 盤TN02W04③:18
50. 盤TN02W01①:1
51. 花口盞TN02W04⑥—1-2:5
52. 花口盞TN02W04⑧—1-2:5
53. 花口盞TN01W01④:12
54. 花口盞TN02W04⑧—2-2:1
……

五代
窯具
裝燒
其他

精彩書摘

  《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
  另外明代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也講到:“南宋時餘姚有秘色瓷,粗樸而耐久。今人率以官窯目之,不能彆白也。”這就講得非常明確瞭,而且這個秘色瓷,“今人率以官窯目之”,就是說,很多人把它當作官窯瓷看待。通過這個文獻,我們也知道這些秘色瓷産品風格特徵跟官窯非常接近,“不能彆白”。所以如果要找南宋時期餘姚燒造的秘色瓷,就要找跟官窯風格非常接近的産品。
  還有一個文獻就是熊彥詩的《應詔上皇帝陳厲害書》:“臣尚有得於耳目之間者:永嘉養兵置局,織造錦袍;餘姚呼集陶工,坯冶秘色;錢塘村落,輦緻花窠。方陛下衣裳在笥,敝袴不假,則錦袍何用?日昃不食,土鉶緻膳,則秘色伺求?”熊彥詩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諛臣,他最有名的就是寫瞭“大風動地,不移存趙之心,白刃在前,獨奮安劉之略”,就是說,南宋中興,全靠秦檜。《應詔上皇帝陳厲害書》倒是做瞭一個臣子該做的事,他上這個書的時候是在紹興二三年間。紹興二年(1132年)其任溫州瑞安知縣,其實他這個上皇帝陳厲害書主要是說,皇帝在這個動蕩的年代,為什麼還要呼集陶工坯冶秘色?故上書以玩好之弊論之。
  ……
秘色越器: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唐五代秘色瓷器(圖書簡介) 主題聚焦: 本書是一部集考古發掘報告、器物研究與工藝技術探討於一體的專業學術著作,全麵展示瞭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齣土的唐五代時期秘色瓷器的輝煌成就。它不僅僅是一份考古資料的匯編,更是對這一時期中國陶瓷藝術巔峰狀態的深度剖析。 核心內容概述: 一、 考古背景與發掘曆程: 本書首先詳細介紹瞭上林湖後司嶴窯址的地理位置、曆史沿革及其在越窯體係中的特殊地位。後司嶴窯址作為唐五代秘色瓷燒造的核心區域之一,其發現對於理解秘色瓷的起源、發展和定型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書中收錄瞭曆年來對該窯址進行的係統性考古發掘工作,包括發掘區域的劃分、地層堆序的建立、遺跡(如龍窯、作坊區、浸水池)的測繪與描述,以及齣土遺物的初步統計。詳盡的文字描述配閤精細的考古平麵圖和剖麵圖,為讀者構建瞭一個清晰、可靠的考古現場認知框架。 二、 器物分類與斷代研究: 全書的主體部分集中於對齣土數以韆計的秘色瓷器標本和完整器物的細緻梳理與分類。研究人員依據胎釉特徵、造型規製、裝飾母題和齣土層位,對器物進行瞭科學的分類。這些器物涵蓋瞭碗、盤、碟、洗、梅瓶、執壺等日常與祭祀用瓷,其中不乏造型獨特的創新器形。 重點在於對秘色瓷的“斷代”研究。通過將後司嶴窯的考古學材料與同期其他窯址(如湖州窯、甌窯)的發現進行對比,結閤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十國的曆史分期,書中對秘色瓷的生産高峰期、風格演變及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技術側重進行瞭嚴謹的推斷和界定。對那些具有明確紀年或可參照物支持的標本分析尤其深入。 三、 秘色釉的科學解析與工藝探索: “秘色”並非僅僅是一種顔色描述,而是一種極高標準的燒造工藝的代名詞。本書投入大量篇幅,運用現代科學檢測手段,深入探討瞭秘色釉的物質構成與燒製技術。 胎體研究: 詳細分析瞭後司嶴窯胎土的礦物成分、顆粒大小分布和燒結程度,揭示瞭其胎體細膩、堅硬、吸水率低的特點,這是形成秘色瓷質感的物質基礎。 釉料配方: 通過X射綫熒光光譜分析(XRF)等方法,精確測定瞭釉料中鐵、鈦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討瞭釉料配方中石灰石、長石和釉灰的比例對最終釉色——那種“淡如碧玉”的青綠色——産生的影響。 燒成環境: 結閤窯爐結構和殘存的窯爐氣氛痕跡,還原瞭唐五代時期采用還原焰進行高溫燒成的技術過程,闡釋瞭如何通過精確控製氣氛實現釉色的“秘”與“色”。 四、 裝飾藝術與紋飾語匯: 秘色瓷的裝飾藝術是其審美價值的核心體現。本書係統整理瞭齣土器物上可見的裝飾手法,包括刻花、劃花、篦劃、模印以及施釉技巧的應用。 刻劃花卉: 重點分析瞭蓮花、牡丹、菊花等傳統紋樣的錶現手法,及其受同期金銀器、漆器裝飾母題的影響。研究瞭綫條的深淺、疏密與節奏感,以及如何利用釉層厚薄的變化使紋飾在光照下呈現齣若隱若現的層次感。 獸麵與幾何紋: 對少量齣現的龍鳳紋、連珠紋等莊重紋飾進行瞭專門辨識,並結閤其可能的用途(如宮廷或祭祀用器)進行解讀。 素麵極緻: 同樣高度評價瞭那些不施裝飾的素麵秘色器,強調其完全依靠釉色自身的質感和完美的器形綫條來體現“君子之德”的審美取嚮。 五、 曆史地位與文化影響: 本書的總結部分,將上林湖後司嶴窯址的秘色瓷置於唐五代陶瓷史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定位。它論證瞭後司嶴窯在唐代中晚期確立的“秘色”標準,如何成為五代時期南唐、吳越等地方政權競相模仿和努力超越的範本。研究指齣,後司嶴窯不僅是越窯的精銳力量,更是唐朝後期宮廷對高等級瓷器需求的直接迴應者,對宋代汝窯、官窯等後世名窯的審美取嚮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本書特點: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詳實的物證為支撐,融閤瞭考古學、材料科學與藝術史學的多學科研究方法。所有圖版均采用高精度彩色攝影和三維掃描技術,確保器物細節的真實呈現。它不僅是陶瓷考古和博物館學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也是對中國古代精細手工業成就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深入瞭解中國“青瓷之冠”的權威指南。它以無可辯駁的實物證據,再現瞭唐五代時期那段失落的、要求極緻的“秘色”傳奇。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感到非常驚艷。它不僅僅是對幾件齣土文物的簡單羅列和描述,而是構建瞭一個極其嚴謹的考古學與藝術史的分析框架。作者似乎將自己完全沉浸在瞭那個時代的背景之中,從胎土的成分分析到釉色的化學探究,再到器物造型的流變軌跡,每一個環節都做瞭深入淺齣的探討。特彆是關於“秘色”這一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書中引經據典,對比瞭同期其他窯口的産品,提齣瞭許多富有啓發性的新觀點,讓人茅塞頓開。讀完後,我對自己過去對唐五代陶瓷的理解有瞭顛覆性的認識,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剛剛入門的學徒,被引嚮瞭更廣闊、更精妙的知識殿堂。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毋庸置疑,是該領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評分

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比較研究”部分所展現齣的獨特視角。它沒有將上林湖後司嶴窯孤立地看待,而是將其置於更宏大的唐代陶瓷文化版圖中進行考察。書中清晰地梳理瞭不同地域、不同風格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藉鑒,尤其是在吸收外來文化元素方麵所展現齣的中國古代工匠的強大創造力。這種橫嚮比較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秘色瓷”的獨特性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孕育而生,並最終確立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這種宏觀的戰略性視野,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僅局限於對一個遺址的記錄,而是提升到瞭對一個時代審美取嚮和技術成就的深刻洞察。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作者的文筆極其富有畫麵感,他不僅僅是在描述器物,更是在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和使用者的生活場景。想象一下,在那個遙遠的唐代宮廷或貴族府邸裏,這些散發著神秘光澤的瓷器是如何被小心翼翼地使用、陳列,它們見證瞭多少風花雪月和曆史變遷。書中對器物的使用場景的推測,細膩到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氣息和品嘗到盛放在其中的佳釀味道。這種將冰冷的考古發現與鮮活的曆史生活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對曆史的浪漫想象,讓我對古代匠人的智慧與情懷産生瞭由衷的敬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透著典雅的氣質,光是放在書架上就已經是視覺享受瞭。封麵設計采用瞭仿古宣紙的質感,配上那種深邃的青綠色調,仿佛能透過封麵感受到穿越韆年的曆史厚重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考究,觸感細膩,印刷色彩還原度極高,特彆是那些精美的器物照片,紋理細節縴毫畢現,即便是沒有專業知識的人,也能被那些瓷器的溫潤光澤和精湛工藝深深吸引。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學術專著,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充滿瞭對文化遺産的敬畏與熱愛。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也值得稱贊,圖文布局錯落有緻,既保證瞭學術內容的嚴謹性,又兼顧瞭閱讀的流暢性,讓人在欣賞精美圖片的同時,也能輕鬆跟上文字的節奏,體驗感非常好。

評分

這本書的資料匯編工作無疑耗費瞭巨大的心力。我注意到,除瞭詳盡的器物考古報告數據外,書中還穿插瞭許多珍貴的曆史文獻記載和同時期其他窯址的對比資料。這種多維度、交叉驗證的寫作手法,極大地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和可信度。尤其是對於那些細節部分的考證,比如某些銘文的解讀、紋飾的文化內涵追溯,都做得極為紮實可靠。對於一個對曆史細節有執念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是極其寶貴的。它讓人感覺,每一個結論都不是憑空臆斷,而是建立在堅實的、層層遞進的證據鏈條之上的。它提供瞭深度,也展現瞭廣度。

評分

禪師:有在信譽好的古玩店淘過或者朋友那邊讓過古玉嗎?

評分

正版 精彩

評分

禪師:有在信譽好的古玩店淘過或者朋友那邊讓過古玉嗎?

評分

禪師:願聞其詳

評分

正版 精彩

評分

癡玉者:上師,我癡迷古玉十多年,為何至今收不到一塊好玉?

評分

阿路禪師頷首,默默遞過一把雞毛撣子。

評分

禪師:有在信譽好的古玩店淘過或者朋友那邊讓過古玉嗎?

評分

@海闊天空『學無止境』?@海闊天空『學無止境』?這件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