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秀英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故事
  • 科普
  • 情感
  • 成长
  • 思维
  • 行为
  • 人际关系
  • 自我提升
  • 大众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33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01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3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心理学很神秘,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心理学知识。没有人可以完完全全地掌握心理学,但心理学家所研究和讲述的内容绝对让我们受益匪浅。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从众多心理学大师的角度讲述人们对心理学的不同认知,将全面、翔实的专业理论与趣味、易懂的故事结合起来,为读者展现神奇的心理学世界,并帮助内心有困惑的人减轻心灵的重压,找到打开束缚内心枷锁的钥匙。

作者简介

熊秀英,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高级政工师,国企中层干部,新精英橙子会员,快乐地求索于职业生涯,心理咨询,个人成长,思想政治等领域。
br 从大学毕业,她不断丰富自己,成长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企业培训师,EAP咨询师、运营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学志愿者。在国企从事过秘书、稳定、团委书记、纪检监察、党支部书记等工作。荣获省部级模范党务工作者,市级劳模模范,岗位好职工,巾帼建功模范等称号。
br 她拥有十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主讲内容有:阳光心态,职业生涯规划,职场减压,企业文化等课程,深受学员喜爱。

目录

上篇
第一堂课 弗洛伊德老师主讲“欲望” 002
弗洛伊德说:被欲望战胜还是战胜欲望 002
梦的形成——愿望的达成 004
为什么有些人会心理变态 006
糖果的诱惑:克制欲望,做行为的主人 008
别让无节制的饮食损害身心 009
欲壑难填,别迷失自己 011

第二堂课 荣格老师主讲“心灵” 014
荣格说:意识和潜意识 014
人的心灵世界会遗传吗 016
剥开自己和他人的“人格面具” 018
反躬自省,学会认知自我 020
发现自我,聆听自己的心声 022
改变自己的意识,不做自私鬼 023

第三堂课 艾宾浩斯老师主讲“记忆” 026
艾宾浩斯说:遗忘是有规律的 026
找到自己的最佳记忆模式 028
人脑是如何储存信息的 030
如何才能学好英语 032
要记忆,更要学会遗忘 035

第四堂课 马斯洛老师主讲“性格” 038
马斯洛说:人性的需求 038
人的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040
性格不合到底是怎么回事 042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044
为什么你对工作毫无热情 046
人的最终追求是高尚的精神还是物质财富 048

第五堂课 罗杰斯老师主讲“自我” 050
罗杰斯说:注重人的价值 050
探明自己,找到自我 052
挖掘自己的兴趣,挖掘潜能 054
坚决走完自我完善之路 056
找回自信,领悟自己的本性 058

第六堂课 帕尔默老师主讲“人格” 061
帕尔默说:九型人格如何定义 061
九型人格的基本特征介绍 063
九型人格是认识自己的最佳工具 066
检验你的人格类型 068
九型人格助你打开交际局面 071

第七堂课 费斯汀格老师主讲“谎言” 074
费斯汀格说:认知失调是怎么回事 074
人们“心口不一”的真实原因 076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078
孩子的谎言更容易被识破 080
探知人心不能听其一面之词 082

第八堂课 阿德勒老师主讲“自卑”
阿德勒说: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085
自卑情结的表现 087
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感不一定是坏事 089
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来源 091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 093

第九堂课 凯根老师主讲“气质” 096
凯根说:个体气质的差异既受环境影响又受基因制约 096
行为抑制为什么会影响气质 098
遗传与经验对气质的影响 100
第十堂课 沙赫特老师主讲“情绪” 102
沙赫特说:情绪的产生来自刺激、生理和认知三因素 102
你害怕孤独吗 104
为什么爱情会更容易在危境中产生 106

下篇
第一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自我认知故事:心理学是我们看清自己的眼睛 110
巴南效应:被蒙骗的学生 110
手表定律:多个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113
晕轮效应:以偏概全要不得 115
瓦伦达效应:失准的后羿 117
韦奇定律:不被他人之言动摇 126
非理性定律:你真的是理性的人吗 129

第二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社会故事:探究常见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秘密 132
罪犯还是学者:刻板效应 132
人们为什么那么冷漠:旁观者效应 135
哪怕一分钱也好:登门槛效应 137
晚点的飞机:留面子效应 139
悲哀的毛毛虫:从众效应 142
距离美的产生:刺猬效应 144
洛克菲勒的女婿和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名人效应 146

第三堂课 跟哈佛教授学幸福:用心体会,处处是幸福 149
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 149
幸福在于内心感受,与金钱无关 153
本?沙哈尔教授给出的10条幸福小贴士 156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你究竟为什么不快乐 158
躲在乌云后的阳光:幸福的源泉是什么 161
幸福的本质:你到底需要什么 163
心有所向,让工作充满使命感 165

第四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教育故事:用心教育,让亲子沟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168
自己人效应:与孩子成为朋友 168
鱼缸法则: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171
第十名效应:谁是有出息的人 173
感官协同效应:多种感官齐上阵 175
天赋递减法则:别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178
标签效应:你给孩子贴的什么标签 180
天鹅效应:千万别溺爱孩子 183
甘地夫人法则:适当的挫折教育不可少 185
德西效应:奖励也不能滥用 187

第五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健康心理故事:
做情绪的主人,拥有阳光心态 191
霍桑效应:有了负面情绪一定要宣泄出来 191
马太效应:没有绝对的公平 194
习得性无助:摆脱消极心理 201
焦虑的新兵: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203
神奇的菲里埃大桥:色彩的各种暗示作用 206
对每个人微笑:装出你的好心情 208

第六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成功故事:用成功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就能成功 211
比马龙效应:你得到的,就是你期待的 211
路径依赖:强化好习惯,成就卓越人生 214
与优秀者为伍,向成功者靠近 216
吉格勒定理:立足高远,更有所成 218
跳蚤效应:自我设限,会错失机会 220

第七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社交故事:交“人”重在交“心” 229
首因效应:完美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229
细节效应:贴心点,以细节打动人 237
相悦定律:主动伸出友谊之手 239
沟通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241
改宗效应:“反调”更有价值 244

第八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管理故事:善用管理心计强化领导力量 250
南风法则:良言一句三冬暖 250
布朗定律:找到沟通的钥匙 253
特里法则: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255
威尔德定理:高效沟通从倾听开始 257
互惠定律:以心换心,给予才能有收获 259
雷尼尔效应:用美丽的风光吸引员工 262
肥皂水效应:委婉的批评更有效 264
海潮效应:“重金”才能“聘才” 266

第九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职场故事:好心态助你职场一路畅通 274
蘑菇定律:职场新人切忌太高调 274
彼得定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276
竞争优势效应: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279
共生效应:加入良性的工作团队 281
史密斯论断:付出努力,即使失败也不可耻 284

第十堂课 听心理学家讲爱情故事:用心经营,赢得爱情 295
爱情心理学:只有付出与经营才能收获温暖的爱意 295
幸福递减定律:制造新鲜感,为爱情保鲜 298
麦穗效应: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00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遇到阻力,不可轻易放弃 302
婚后沉默心理:别让夫妻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305
沉没成本效应:学会放手,还彼此一份自由 307
参考文献 314

精彩书摘

人的心灵世界会遗传吗

心理学故事:
荣格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荣格便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多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 娱。
到了6岁之后,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借着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大自然。荣格的一生,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心灵的研究上,在个体的潜意识之外, 他又发现了一种社会或集体的无意识,并以此来解释个体以及集体的行 为。
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它有别于个体潜意识,就是由于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来自个人的经验,因此不是个人习得的东西。
个人无意识主要是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从意识中消逝了。至于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因而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所谓原型,指的是人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原型的存在促使了个体按照他的本族祖先遗传的方式去发生某种行为。事实上,人类的很多集体行为,都可以用原型来解释,由于集体无意识可用来说明社会的行为,所以荣格的这一概念对于社会心理学有着深远的意 义。
荣格认为,心理分析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心灵力量的动向。他指导许多前来求诊的人,让他们接受并学习他的方法,成为心理分析家。但是他常告诉他的学生们:“分析是面对面的参与,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特的例子,而且,只有受过伤的医生才知道要如何助人。并且记住,不要追问病人婴儿时期的记忆,不要忘了灵性方面的问题,更不可忘记病人的秘密故事。”
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一个人经常会用人格面具来掩饰真正的自我,这也是现代人所说的“角色扮演”,意指一个人的行为常常是为了契合别人对他的期 望。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意思是灵气,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双性特征,阿尼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阿尼姆斯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阴影接近于弗洛伊德的伊底,指一种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除这四种原型之外,荣格的“自性”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型,它包括了潜意识的所有方面,具有将整个人格结构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的作用。
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曼达拉,意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表现为人类力求一种整体的统一。
因此,从荣格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祖先能遗传给他们心灵世 界。
个人层次的心灵是以客体心灵或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为基础的。个人的领域,不管是属于意识或潜意识的层次,都是从客体心灵这个母质发展出来的,并且持续以深刻而动态的方式与心灵这些更深层的领域发生关联,虽然以此发展出来的自我不免天真的以为自身才是心灵的中心。这就好比太阳是绕着地球转,或者地球是绕着太阳转这两者思维的差别。

前言/序言

在人们的心目中,心理学一直是一门比较神秘的学科。近几年,在众多领域中,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人往往拥有更多竞争的砝码。确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心理学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很多社会心理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心理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实际上,心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心理学并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而是隐藏在生活表象下,以此来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其实,每一个人的行为背后都体现着一定的心理奥秘。
可能你曾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奇怪:为什么一些漂亮的女孩们会选择相貌平平的男孩?为什么看到鲜艳的颜色我们会感到高兴?为什么我们对着镜子笑,我们的心情就真的变好了……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你的孩子又为什么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我们又该如何打动爱人……
这些问题,或许会让你感到迷惑,也无法探究其根源,这是因为你对心理学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地认识和了解,如若你能学习并了解心理学,那么对于这些普遍常见的行为,就可以轻松探究出其背后隐藏的心理秘密。
这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所说:“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心理学基础,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由因到果地陈述了。”
其实,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有一些神奇的心理法则作为指引,它们似乎有着魔力,总是在无形中指引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有人积极,有人消极;有人悲,有人喜;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感觉在天堂,有人认为在地狱……
当然,任何知识都必须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产生效用,心理学知识同样如此。在掌握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后,我们还应该将之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而其实,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自我、释放压力、获得激励,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亲子教育、经营婚姻等,但前提是我们要熟悉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方法,这样,在各个场合下,我们都能掌握他人的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让我们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然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总之,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实用的学问。
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心理学知识的集合,书中阐述了众多心理学家曾经讲述的心理学故事,其中还涉及心理自修课、幸福探秘课和战胜困境、巩固信念、激励自己、美化心灵、看轻得失、善于交际、经营家庭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获得心灵启迪,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而如果你能每天学习一点点,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到前进的航标,从而最终提升自己、激发潜 能。
编著者
2016年1月
洞察人心,解锁生活密码:一本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 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什么在驱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迷失,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感到困惑。而这本《洞察人心,解锁生活密码》并非一本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堆砌,它是一次深入人性的探索之旅,是一份关于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最终解锁更美好生活的实用指南。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心理学著作的枯燥模式,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及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解析。它不是冷冰冰的学术论文,而是一位智慧的朋友,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你走近复杂而迷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篇:认识你自己——自我探索的旅程 生活的起点,永远是我们自身。我们对自己了解多少?我们真正渴望什么?我们又在害怕什么?第一篇将带领你踏上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 “镜子”里的你: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 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我到底是谁?我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寓言和真实故事,探讨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我们将审视“社会人”、“理想人”和“真实人”之间的差异,理解我们如何受到社会期望、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从而塑造了我们独特的身份认同。你将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理解那些支撑你信念的基石,并发现隐藏在你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 情绪的潮汐:理解与管理你的情绪世界 情绪,如同潮汐般涌动,时而温柔,时而狂暴。本书将深入剖析各种常见情绪的根源,从快乐、悲伤、愤怒到焦虑、恐惧。你将了解到,情绪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重要信号。通过分析具体的场景,比如一次谈判中的紧张、一次离别中的伤感、一次成功后的喜悦,本书将揭示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更重要的是,你将学习到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认知重构、正念练习、情绪表达等,帮助你在情绪的海洋中找到平静的港湾,不再被负面情绪所裹挟,而是成为情绪的主人。 思维的盲区:识别认知偏差,纠正思维误区 我们的思维并非总是理性而客观的。各种认知偏差如同一层朦胧的滤镜,影响着我们对现实的判断。本书将以生动有趣的案例,为你揭示“确认偏误”、“晕轮效应”、“幸存者偏差”等常见的思维陷阱。你将看到,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固执己见,为什么我们会轻易相信某些信息,又为什么我们会忽略一些显而易见的危险。通过学习识别这些思维盲区,你将能够更清晰地看待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被自己的固有思维所欺骗。 动机的密码:探索驱动你行动的内在力量 是什么让你早起奋斗,是什么让你放弃追求?本书将深入挖掘人类动机的源泉。我们将探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解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的不同层次的驱动力。你将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故事,例如一个艺术家对完美的执着,一个探险家对未知的好奇,理解内在动机的强大力量。同时,本书也会触及外在动机,例如奖励和惩罚,并探讨如何在内外驱动之间找到平衡,找到真正让你充满热情和动力的目标。 第二篇:解码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连接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理解人际互动的规律,则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关键。 沟通的艺术:倾听、表达与理解的桥梁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好好说话”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沟通的深层机制。你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倾听者,理解对方话语背后的弦外之音,捕捉非语言的信号。同时,你也将掌握清晰、准确、富有同理心地表达自己的技巧,避免误解和冲突。本书会通过大量的对话案例,让你领略不同沟通风格的魅力与挑战,并提供在各种情境下(如家庭、职场、朋友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实用策略。 共情的力量: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 共情,是连接心灵的桥梁。本书将深入探讨共情的能力,理解为何有些人能够如此轻易地理解他人的感受,而有些人却显得冷漠。你将通过分析感人至深的故事,体会到共情在解决冲突、建立信任、增进理解方面的巨大作用。本书将提供一些训练共情能力的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感知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更多的温暖与关怀。 依恋的模式:理解关系中的情感纽带 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本书将为你揭示“依恋理论”的奥秘。你将了解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等不同的依恋模式,理解这些模式如何影响你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中的行为。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你会看到,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在关系中感到不安,为什么有些人又常常疏远他人。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以及识别伴侣、家人、朋友的依恋模式,将帮助你更成熟地处理关系中的情感需求,建立更稳定、更健康的亲密连接。 冲突的化解:从对立走向理解的智慧 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书并非教你如何避免冲突,而是教你如何智慧地化解冲突。你将学习到,冲突并非总是负面的,它也可以是成长的契机。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冲突解决策略,例如积极倾听、情绪管理、寻求共同点、妥协与合作等。通过分析历史上的经典纠纷案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型争执,你将领悟到,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理解而非对抗,在于寻求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第三篇:洞悉行为的密码——理解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我们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它深受所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理解这些宏观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群体的影响:从众、服从与群体极化 我们是独立思考的个体,还是群体中的一员?本书将深入探讨群体心理的奇妙现象。你将通过一系列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理解“从众效应”为何如此强大,为什么我们在群体中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你也将了解“服从权威”的心理机制,以及“群体极化”如何导致极端观点的产生。本书将帮助你审视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保持独立的判断力,不被盲目的潮流所裹挟。 社会化的历程:习得、传承与适应 我们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本书将带领你回顾“社会化”的过程。你将理解,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语言习惯,都是在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互动中逐渐习得的。本书将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化差异,让你看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截然不同。理解社会化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文化的根源,同时也能培养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偏见与歧视:打破刻板印象的藩篱 偏见,如同无形的墙壁,阻碍着我们客观地看待他人。本书将深刻剖析偏见的形成机制,揭示刻板印象如何滋生歧视。你将通过分析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理解偏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本书将呼吁我们反思自己的固有观念,学习如何挑战和消除偏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背景的人。 文化的力量:行为的无形之手 文化,如空气般存在,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本书将探讨不同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你将通过有趣的文化对比,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加强调集体,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本书将帮助你培养跨文化敏感度,让你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第四篇:生活的智慧——应用心理学解决现实问题 心理学并非仅仅是理论,它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学习的秘诀:高效记忆与深度理解 你是否常常感到学东西很困难,或者学了很快就忘记?本书将为你揭示科学的学习方法。你将了解到“间隔重复”、“主动回忆”、“费曼技巧”等高效学习策略,理解大脑是如何储存和提取信息的。通过一系列实用的练习,你将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知识,并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导图与创造性思维 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你将学习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思路,理清问题的各个方面。你还将探索“六顶思考帽”等方法,激发你的创造性思维,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本书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你成为一个更具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幸福的密码:积极心理学与生活满意度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本书将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你揭示通往幸福的途径。你将学习如何培养感恩之心,如何建立深厚的社会连接,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经过科学验证的幸福提升方法,让你能够发掘内心的力量,培养乐观的心态,从而提升生活满意度,过上更充实、更快乐的人生。 成长的足迹:个人发展的路径与挑战 人生是一场持续的成长之旅。本书将探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你将了解到如何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如何克服惰性,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并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本书将鼓励你拥抱变化,持续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洞察人心,解锁生活密码》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次自我觉醒的邀请,是一次与世界深度连接的指引。它会让你看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原来他人也并非如此难以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获得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双“透视眼”,你将解锁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你将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游刃有余,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你将拥有解锁更美好生活的钥匙,活出更加精彩、更有意义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时,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瞬间解决我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我确实从中获得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本书的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能够照见自己的内心,理解他人的行为。我尤其喜欢它在结尾处的总结,那种简洁而有力的点拨,总能让我对故事中的道理有更深的领悟。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与人相处、解决冲突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所呈现的故事,往往能够触及人际关系中最微妙的部分,例如“互惠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者“习得性无助”是如何悄悄地剥夺一个人的自信。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也对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人际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时,我的直觉就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能为我日常生活带来一些启发和乐趣的书。我平时并不是一个沉迷于学术研究的人,但对人性的复杂和行为背后的动机总是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心理学概念,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出来,让我能够在通勤路上、午后小憩时,都能有所收获。我尤其期待那些能够让我恍然大悟,或者在读完后忍不住跟朋友分享的小故事,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感,是我追求阅读的乐趣之一。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一个个 relatable(可联系的)的故事,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吸收。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代入故事中的人物,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和困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温度。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从中获得对自我和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这本书,正是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试图改变我的世界观,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受到我们内心深处心理活动的影响。

评分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向导,带领我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奇妙花园。我喜欢它用故事来解释心理学概念的方式,这种方法既有趣又深刻。它让我明白,原来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有趣的心理学原理。

评分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这本书,像一位睿智的老朋友,在不经意间点醒了我许多关于人生的道理。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读完之后,会在我的脑海里慢慢发芽,长出新的认识。我记得有一个关于“确认偏误”的故事,它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接受信息时,是如何不自觉地去寻找那些符合我既有观念的证据,从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虽然有时会带来一点点不适,但长远来看,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读完《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我的大脑仿佛经历了一次“舒适的洗礼”。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像教科书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所处的境遇娓娓道来。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认知失调”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情对自己不好,却仍然坚持去做,而书中的解析却让我瞬间理解了其中的心理机制。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巧妙融合的写法,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场关于人心的探索。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而《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这本书的故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融入其中。我读到很多篇章时,都会联想到自己或身边的人,那种共鸣感让我深受触动。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很多看似“奇怪”的行为,背后都有着合理的心理解释,这让我对自己的不完美多了几分宽容,也对别人的行为多了几分理解。

评分

《每天读点心理学故事》这本书,就像一本精巧的万花筒,每一次翻阅都能看到不同的精彩。它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包裹着深邃的心理学原理。我尤其喜欢它在故事结尾处的点拨,那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一语中的的解析,总能让我回味无穷。它让我明白,原来我们很多时候的困扰,都源于对心理规律的无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