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强调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应用性。相关理论分析完整、来自实践的原创案例很多,且绝大多数案例是作者实地考察后撰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原创性和实用性。
全书共分为四篇,*篇是景区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该篇用两章内容阐述旅游景区的概念、特征及景区产品的特点;第二篇是景区运营系统的设计,该篇用四章阐释景区运营管理的特征、景区项目管理、景区服务能力规划和景区容量管理;第三篇是景区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该篇用四章内容论述景区营销管理、景区安全管理、景区游客管理和景区体验管理;第四篇是景区运营管理的趋势,该篇用三章内容陈述智慧景区的运营管理、中国景区的治理模式和国外景区管理经验的借鉴。
本书强调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应用性。相关理论分析完整、来自实践的原创案例很多,且绝大多数案例是作者实地考察后撰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原创性和实用性。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参考。
*篇景区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
*章景区运营管理导论3
背景链接我国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进入新时代3
*节旅游景区的概念和类型4
第二节旅游景区的特征11
第三节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内容13
第四节我国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的历程与现状19
本章小结24
本章重要概念24
复习思考题25
行业动态全域旅游: 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启动25
第二章景区产品的特点28
引入案例宽窄巷子: 棚户区里飞出的“金凤凰”28
*节旅游景区产品的界定和类型29
第二节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及构成32
第三节旅游景区运营的环境分析36
第四节旅游景区运营的生命周期41
本章小结46
本章重要概念46
复习思考题46
业界声音景区经营权不得不说的话题47
第二篇景区运营管理的特征
第三章景区运营的资源基础53
引入案例云台山传奇53[2][4]旅游景区运营管理[4][3][1]目录*节旅游景区运营的资源基础54
第二节人文古迹类景区的运营管理特征66
第三节自然风景类景区的运营管理特征70
第四节人造景区的运营管理特征76
本章小结83
本章重要概念83
复习思考题84
课后案例黄山“放假”,黄石“请狼”84
第四章景区项目管理85
引入案例“刘三姐”盘活桂林山水85
*节旅游景区项目管理86
第二节旅游景区经营项目选择与价格制定96
第三节不同类型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案例研究105
本章小结111
本章重要概念111
复习思考题112
课后案例唐大明宫遗址的“华丽”转身112
第五章旅游景区服务能力规划115
引入案例“起死回生”的巴黎迪士尼乐园115
*节接待服务管理116
第二节景区解说服务管理128
第三节景区商业服务管理132
第四节改善我国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139
本章小结145
本章重要概念145
复习思考题145
课后案例小孩子的大麻烦145
第六章景区容量管理147
引入案例景区人满的喜与忧147
*节景区承载量的概念体系148
第二节景区承载量的核定及控制151
第三节景区的饱和与超载157
第四节景区的可持续发展162
本章小结167
本章重要概念167
复习思考题168
课后案例预约制度和承载量管理挽救敦煌莫高窟生命168
第三篇景区运营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第七章景区营销管理173
引入案例一只38元虾抵掉山东几个亿广告173
*节旅游景区营销的概念与特征174
第二节景区营销管理过程178
第三节与旅游景区类型相适应的营销管理198
第四节旅游景区营销的前沿动向203
本章小结208
本章重要概念208
复习思考题208
课后案例世界上*好的工作209
第八章景区安全管理210
引入案例阿里山小火车的翻车事故210
*节景区安全问题的形态210
第二节景区安全管理的内容212
第三节景区安全的危机管理217
本章小结218
本章重要概念218
复习思考题218
课后案例伤心的大峡谷——贵州马岭河峡谷缆车坠毁事件218
第九章旅游景区游客管理220
引入案例老虎为何频频吃人?220
*节游客特征分析与管理办法221
第二节正确引导游客的行为226
第三节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未来发展229
本章小结231
本章重要概念231
复习思考题231
课后案例砚洲岛游客溺亡事故232
第十章景区体验管理233
引入案例体验: 主题公园的命脉233
*节体验经济的概念和特征234
第二节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237
第三节旅游者体验的塑造与强化240
第四节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景区管理246
本章小结252
本章重要概念253
复习思考题253
课后案例“VR/AR+旅游”创新旅游体验新模式253
第四篇景区运营管理的趋势与前沿
第十一章智慧景区的运营管理259
引入案例让景区插上“智慧”的翅膀259
*节智慧景区的内涵和建设基础260
第二节智慧景区建设的框架及路径262
第三节智慧景区评价体系268
本章小结273
本章重要概念273
复习思考题273
课后案例九寨沟景区的“智慧化”之路273
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276
引入案例刘永好梦断桂林山水276
*节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概述277
第二节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实证分析282
第三节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探索306
本章小结311
本章重要概念311
复习思考题312
课后案例“曲江模式”,在争议中落幕312
第十三章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经验的借鉴315
引入案例圆明园铺膜之争315
*节国家公园管理体系316
第二节英国的遗产管理体系323
第三节日本的公园管理体系326
本章小结331
本章重要概念331
复习思考题331
课后案例黄牌背后的思考
——中国三大著名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331
参考文献333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旅游者“游”和“娱”需求实现的物质载体,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形成的核心物质基础。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国民休闲旅游需求激增、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再次被寄予厚望。但是,很多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项目粗制滥造、游客体验普遍欠佳、门票经济大行其道等问题成为我国旅游业提质增效新的“瓶颈”。与此同时,“互联网+”“旅游+”、全域旅游、VR/AR技术应用、旅游管理体制的“3+1”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民宿、旅游DIY、出境旅游火爆、旅游景区摘牌制度实施等趋势与现象造成的内外部压力形成了解决“瓶颈”的动力。于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成为目前业界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由作者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精心准备的《旅游景区运营管理》出版了,希望能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读者定位是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旅游景区的中高层管理者。学习及阅读建议如下:
1.坚持问题导向。建议针对本书中的概念、方法、理论等,不时地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还会有什么变化?”“还有什么理论和它紧密联系?”“它在景区运营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价值是什么?”最为重要的是,要从实践的角度问自己:“它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用它,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同时,学不仅仅是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术,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要努力沿着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思路去研究景区运营管理中的问题,逐渐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研究。由于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不是运营管理理论在旅游景区的简单应用,而是该理论在景区的具象化运用,通过比较研究又能够找到特殊中的一般规律。请注意两个方面的比较:一是不同类型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方法的比较研究;二是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方法的比较,尤其要关注宏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些看了交通规则,听了驾驶课的人是无论如何跑不好山路的。要想成为一个好司机一定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练多[2][4]旅游景区运营管理[4][3][1]前言跑才行。要想在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中有些许成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是一条不是捷径的捷径。因而,建议大学中的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多观察、多实践;景中的中高层管理者能够基于实践经验多进行一些同行交流和理论研究。
如果您是高等院校的本科生,请跟随老师的授课进度按顺序学习本书。基本逻辑顺序是:旅游景区基本理念—运营系统设计—运行与控制—运营管理趋势。如果您是景区的中高层管理者,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有选择地进行“跳跃式”阅读。例如,项目管理找不到头绪可以阅读第四章,即景区项目管理;游客投诉增加满意度下降,可以阅读第五章和第十章,即景区服务能力规划和景区体验管理。
如果您是教师,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用5~10分钟时间,请学生发言讨论引入案例。第二,教师做点评并提出问题导入正文,再以较清晰的框架结构讲述正文内容。第三,正文讲授结束后,可以结合课后案例简单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本章出现的重要概念。第四,开课之初,就将学生随即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本书案例或其他实践案例完成小组作业,本着“只有真问题才有真学问”的原则分析问题、讨论方案、总结归纳。在课程将要结束之前,要求各小组给全体同学和老师进行案例陈述,其他同学和教师根据小组陈述情况打分,评分标准可以是知识(运用景区运营管理理论分析案例的能力)、技能(组员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态度(小组对此次作业的大局观、认真态度)三个维度,评选出优秀小组。同时进行小组内部无记名评分(防止搭便车行为),评选出最优秀组员(必选)和最差组员(选填),结合以上小组成绩和内测评分判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建议本门课程教师尽量多向学生展示鲜活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多与实践联系,注重案例研讨、课堂内外讨论、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由郭亚军与曹卓合作编著完成。郭亚军总负责,主要工作是设计框架、修改通稿和撰写第四、六、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曹卓负责撰写第一、二、三、五、七、八章。魏小安先生阅读了本书初稿并撰写了序言。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经管事业部的陆浥晨女士细心认真的编辑和审阅工作让本书增色不少。书中还引用借鉴了同行的一些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志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每每念之,愈觉得自己浮躁之心境太盛,自责之感愈显沉重。好在自己没有偏离方向依然蹒跚而行,书中难免的谬误还恳请您不吝指教。
郭亚军
2017年季春于渭河之滨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观念的重塑。我之前一直以为,景区运营就是“管理好场地,服务好游客”这么简单。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这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厚的学问和精妙的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服务质量管理”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强调态度,更是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标准化流程、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手段,来确保游客在景区获得的每一次体验都是优质的。书中提到的“关键时刻”理论,以及如何捕捉和利用这些时刻来提升游客满意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海滨度假区,如何通过优化海滩清洁、救生员配置、餐饮服务等细节,将一次普通的度假体验升华为一次难忘的旅行。此外,这本书在“创新与发展”这一块的论述也极具前瞻性。它不仅分析了当前旅游市场的新趋势,比如体验式旅游、定制化旅游的兴起,还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将这些新趋势融入景区运营的思路。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比如VR、AR技术,来丰富景区的游览体验;又比如,如何挖掘景区的文化IP,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它充满了活力和热情,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越读越有兴趣。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指引我前进的灯塔。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旅游爱好者,我一直对景区背后的运营管理充满好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为我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景点,而是深入分析了景区是如何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其中涉及了多少智慧和努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产品开发与创新”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一些游乐设施,而是强调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景区的特色,开发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书中列举了一个古村落,如何通过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打造沉浸式的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寻求独特文化体验的游客,这种创新让我印象深刻。此外,书中对“人才管理与培训”的关注,也让我觉得非常重要。一个景区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吸引、培养和激励景区员工,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我记得书中提到,很多成功的景区都非常重视对一线员工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热情、细致的服务。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一章节都围绕着“运营管理”这个核心展开,并且层层递进,让我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奥秘。
评分拿到这本《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先看看,了解一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旅游管理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触及核心、解决实际问题的却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堆砌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严谨且系统化的方式,将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梳理得清清楚楚。从景区的战略规划,到具体的执行层面,几乎涵盖了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收益管理”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策略,而是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定价、门票组合、二次消费等方式,最大化景区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不损害游客的体验。书中列举的很多案例都非常经典,比如一些知名景区如何通过淡旺季价格差异、主题活动联动来提升整体营收,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此外,书中对“品牌建设”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宣传口号,而是从景区的核心价值出发,如何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如何通过服务细节和文化内涵来提升品牌忠诚度,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成功的景区品牌,不仅仅是吸引游客,更是要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成为景区的“粉丝”。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每一章的知识点都围绕着“运营管理”这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理解和吸收。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理论,更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旅游景区运营是一门既需要理论支撑,又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科。《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完美地结合了这两者。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给出了大量可供借鉴的实践案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品牌建设与维护”的章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广告宣传,更是深入分析了如何从景区的核心价值出发,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并通过持续的优质服务和内容输出,来赢得游客的信任和忠诚。书中列举的案例,比如某个自然保护区如何通过讲述其生态价值和科研成果,吸引了众多关注环保的游客,这种深度的品牌故事,比单纯的口号宣传更具力量。此外,书中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讲解,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旅游景区的运营需要大量的投入,如何合理地规划预算,有效地控制成本,确保景区的盈利能力,是景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具体的财务分析工具和成本控制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景区的财务运作。它的逻辑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像一个模块,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区运营管理体系。
评分对于长期在旅游行业一线工作的我来说,《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的内容,无疑是雪中送炭。许多教科书过于偏重理论,而这本书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深入到了运营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营销传播策略”的章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广告投放,更是深入分析了如何根据景区的特点和目标客群,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方案。比如,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口碑营销,如何通过与旅游博主、KOL合作来扩大影响力,以及如何通过内容营销来吸引潜在游客。书中列举的案例,比如某个国家公园如何通过拍摄高质量的纪录片,将景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故事传播出去,从而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这种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此外,书中关于“绩效评估与改进”的章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它不仅仅是关注财务指标,更是从游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来全面评估景区的运营绩效,并且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这种 holistic 的视角,让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并且逻辑严谨,循序渐进,即使是刚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够轻松掌握。
评分当我翻开《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时,我本来没抱太高的期望,因为这类教材往往理论性很强,与实际操作脱节。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对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的理论梳理,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操作手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书中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章节令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于口号,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建立会员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运用CRM系统等方式,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书中列举的案例,比如某滑雪场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滑雪习惯,为不同等级的滑雪者推荐合适的线路和课程,这种精细化的服务确实能够有效地增强用户粘性。此外,书中对“风险管理”的讲解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旅游景区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舆论危机等。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各种风险的类型,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案,这对于保证景区的安全稳定运营至关重要。它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章的知识点都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旅游景区的运营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如何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个书名,觉得可能会有点枯燥,毕竟“运营管理”听起来总是比较偏向理论和数据。但读了几章之后,我完全颠覆了之前的看法。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而且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它不仅仅是教你“是什么”,更是教你“怎么做”。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游客行为分析”的那一部分。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调研、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然后根据这些分析来调整景区的服务和产品。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比如SWOT分析在景区战略制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用户反馈来改进服务流程。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曾经游客量下滑的古镇,是如何通过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年轻游客回流的。这个例子让我非常受启发,它告诉我们,运营不仅仅是表面功夫,更是需要深入挖掘景区的内涵和潜力。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当今社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前瞻性的指导,比如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如何通过社区参与来实现景区的长期繁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讨喜,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读懂。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在娓娓道来,分享他的宝贵经验。
评分这本《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真的是我近期读过的最实用的教材之一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刚踏入旅游管理行业,并且对景区实际操作了解不多的新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一直以为旅游景区运营就是一个简单的接待游客、收取门票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背后有着多么庞大而精密的系统。书里对景区的定位、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甚至到危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结合了大量实际案例,比如某个主题公园如何通过不断创新主题和互动体验来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又或者某个自然保护区如何通过提升讲解服务和周边配套设施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不会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一种很流畅、很有逻辑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拆解开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理解。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和“怎么做”。比如,在讲到市场细分的时候,它不仅仅列举了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征,还详细分析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组合推广、社交媒体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营销效果。我特别喜欢的一点是,书中非常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从入园的便捷性、导览的清晰度,到游览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舒适度,再到离园后的二次传播,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我未来的工作中去。
评分《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的关于旅游行业最接地气、最有价值的一本教材。它不仅仅是在讲理论,更像是在分享行业内的“内功心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客户体验设计”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关注服务流程,更是深入剖析了如何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出发,去设计每一个触点、每一个环节,让游客从入园到离园,都能感受到惊喜和愉悦。书中举例了一个城市主题公园,如何通过精心的景观设计、丰富的互动表演、以及细致入微的导览服务,为游客打造了一场难忘的城市冒险之旅,这种细节的打磨,确实能够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口碑。此外,书中对“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景区建设”的论述,也让我觉得非常具有前瞻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景区的运营效率,优化游客体验,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关于智慧景区的建设思路和实践案例,比如如何通过智能导览系统、线上预约系统、以及个性化推荐系统,来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活泼,没有过多的学术腔调,读起来轻松愉快,却又充满了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旅游景区是如何运作的感到好奇,但又觉得这个领域可能比较复杂。《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这本书,彻底解答了我的疑惑,并且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介绍,更像是一本“实操指南”。我尤其喜欢关于“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章节。它详细地分析了如何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来保证景区的服务质量,同时又如何通过挖掘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从而提升游客的体验。书中举例了一个主题乐园,如何通过不同的主题区,提供不同风格的表演和互动,满足不同年龄层和兴趣游客的需求,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在当今旅游业中尤为重要。它不仅强调了经济效益,还深入探讨了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传承文化遗产,并与当地社区共同发展。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如何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推广环保出行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这种平衡发展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鼓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死板,而是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轻松,并且能够激发我的思考。
评分实用性强
评分非常不错
评分挺好
评分还没看,
评分挺好的
评分挺好的
评分挺好的
评分非常不错
评分还没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