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以史为鉴,沟通未来”是历史研究的根本目的。本书的意义在于促进三江流域古代史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提高三江流域的历史美誉度和影响力;打造关注三江、发展三江的有利外部环境。
★【东北三江流域文化丛书】全系精彩图书:
东北三江流域是指黑龙江中游右岸、乌苏里江中下游左岸、松花江蚂蜒河口以下、兴凯湖西北流域。这个以三江平原为主体,包括周边浅山区在内的区域是历史上我国东北角人类活动的核心区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满清政府割让黑龙江北、乌苏里江东以及库页岛的领土给俄罗斯,使东北三江流域成为中国的东极。
于永奎,黑龙江省汤原县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
第一章 文明的源头
第一节 远古印记
第二节 迁徙节点
第三节 文明晨曦
第二章 天子的礼赞
第一节 肃慎释义
第二节 肃慎地望
第三节 肃慎源流
第四节 肃慎价值
第三章 忘记的融合
第一节 古族汇聚
第二节 城邦遗存
第三节 寇漫汗国
第四章 英雄的时代
第一节 勿吉西征
第二节 靺鞨诸部
第三节 羁縻州府
第五章 血泪的抗争
第一节 金祖居地
第二节 五国结盟
第三节 五国鹰路
第六章 百年的辉煌
第一节 古城探秘
第二节 金石之光
第七章 千年的咏叹
第一节 五国城考
第二节 圈禁生活
第八章 历史的倒退
第一节 影随皇权
第二节 水达达路
第三节 驿路站赤
第九章 难返的思维
第一节 立卫戍边
第二节 海西东路
第三节 满祖源流
第四节 南迁西上
第十章 自残的封禁
第一节 卡伦噶栅
第二节 丢失远东
第三节 无奈朱批
后记
这本《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边缘地区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觉得东北地区,这片被认为相对“偏远”的土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翻开书页,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土地,与古老的文明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在开篇就详细阐述了“三江流域”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战略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划分,更是理解这一地区历史发展脉络的关键。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这三条母亲河的孕育,到其周边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早期文明时,并没有停留在零散的考古发现上,而是试图将其置于更广阔的文明演进背景下进行解读。那些关于史前遗址、原始部落生活习俗的描写,生动形象,让我得以窥见东北先民们顽强生存、辛勤耕耘的身影。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模糊的史前时期,作者也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推断,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启发。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历史事件,更在于它如何带领我们去思考,去理解,去感受这片土地上生命的力量和文明的传承,真的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启迪。我一直认为,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中原王朝的辉煌,那些被誉为“边疆”的地区,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而东北地区,特别是三江流域,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作者在本书中,以“三江流域”为核心,系统地梳理了该地区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宏观的历史视野,令人称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早期文明的探索。作者从考古遗址的线索出发,细致地描绘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先民的生活图景。那些关于他们的工具制作、狩猎采集、早期农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都描绘得生动而形象,让我得以窥见那段遥远而模糊的历史。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书中对古代东北地区民族迁徙、融合与冲突的叙述。作者清晰地勾勒出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活动轨迹,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自己的文明,又如何与周边的民族以及中原王朝进行互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这些民族的历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的态度。即使在史料相对稀缺的时期,作者也能通过细致的考证和逻辑推理,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图景,这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将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边缘”历史,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历史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侧面,让我对东北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初读《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我便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宏大的历史视野所折服。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历史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相关书籍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难以阅读,要么过于通俗化,缺乏深度。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在开篇对“三江流域”这一地理区域的界定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战略意义的阐释,就极具洞察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更是理解该地区自古以来地缘政治、民族构成和文化交流的关键。书中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追溯,从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到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这些早期社会时,那种“见微知著”的功力。通过对出土陶器、石器的分析,他能够推断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及信仰体系,仿佛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古老而艰辛的岁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古代东北地区多个民族,如鲜卑、渤海国、契丹、女真等,在三江流域的历史贡献和发展轨迹的系统性论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注重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经济模式以及政治诉求,并探讨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过程。尤其是在描述渤海国兴衰史的时候,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让我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古代王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绝不仅仅是“辽东的一个古国”,而是具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和历史地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历史的全新框架,让我看到了中国历史更加辽阔和多元的版图。
评分“濡史东极”,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浓郁的史诗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时光洗礼的东部边疆传奇。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不再是书本上那些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鲜活的生命,是民族的血脉。作者在讲述东北三江流域的古代历史时,并没有刻意去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比如,对于古代东北居民的衣食住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进行描写,从他们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制作工具、采集食物,到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形成的社会组织结构,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披兽皮、手持石斧的先民们,在冰天雪地里奋力求生,在广袤的森林中狩猎,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这种细节的呈现,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此外,书中关于不同古代民族在三江流域的迁徙、融合与冲突的记述,更是引人入胜。作者清晰地梳理了鲜卑、渤海国、契丹、女真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他们如何在这里建立政权,又如何与当地原住民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东北地区多元文化的雏形。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渤海国历史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渤海国的疆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让我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古代王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绝不仅仅是“辽东的一个古国”,而是具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和历史地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那些分散的、零散的历史信息,如同一颗颗珍珠,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完整而生动的东北古代历史画卷,让我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代中国边疆史略有了解的读者,《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进程。作者在开篇就明确了“三江流域”这一概念在古代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并以此为线索,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历史画卷。我一直觉得,理解中国历史,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原王朝的视角,那些被认为是“边疆”的地区,往往孕育着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态,而它们对中国整体历史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对东北地区早期文明的探索,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石器,到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作者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和描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考古发现仅仅作为孤立的证据,而是试图将其置于当时全球文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比较和解读,这一点非常开阔了我的视野。此外,书中对于古代东北地区各个民族,如肃慎、挹娄、靺鞨、渤海国、契丹、女真等,在三江流域的活动轨迹和历史贡献的梳理,也做得非常到位。作者在讲述这些民族的历史时,注重还原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社会组织、以及与周边民族和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在描述渤海国兴衰史的时候,作者不仅仅关注了其政治军事方面,更深入地探讨了其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让我对这个曾经在中原王朝以北崛起又衰落的强大政权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更加多元和包容的视角,打破了过去那种以中原为中心的史学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历史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
评分《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这本书,如同一杯陈年的佳酿,初闻浓香,细品更觉醇厚。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那些非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底蕴,让我对东北三江流域的古代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开篇就对“三江流域”的地理范围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性做了详尽的论述,这为后续的叙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早期人类活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描写。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考古发现,而是试图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以及社会组织形态。那些关于陶器纹饰的解读,关于石器制作工艺的探讨,都让我对先民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敬意。接着,书中对古代东北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如肃慎、挹娄、靺鞨、渤海国、契丹、女真的兴衰更替,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渤海国的部分,作者不仅描述了它的疆域、政治制度,更深入探讨了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它在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之间的战略地位。这种多角度的叙述,让我对渤海国这个曾经辉煌的王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零散的历史碎片,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串联成一幅完整的东北古代历史画卷,让我得以拨开历史的迷雾,窥见这片古老土地的辉煌与沧桑。
评分《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这本书,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古代东北画卷,将我带入了那片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土地。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必须深入了解其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而“三江流域”这个概念,恰恰是理解东北古代历史的关键。作者在书中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对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早期文明的描写,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到青铜时代的生产生活,作者都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图景。那些关于先民们如何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生产,如何形成初步的社会结构,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充满了人文关怀。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古代东北地区各个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互动与交融的描绘。作者清晰地梳理了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活动轨迹,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立王朝,又如何与周边的民族以及中原王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冲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这些民族的历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史学大家的严谨与细腻。即使在史料相对匮乏的时期,作者也能通过多角度的史料比对和合理的推断,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民族图谱,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民族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史学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历史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侧面,让我对东北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拿到《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内涵所吸引。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那些被认为“非主流”的历史区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东北地区,尤其是三江流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作者在开篇就对“三江流域”的地理范围和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性做了详尽的论述,这为后续的叙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早期人类活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描写。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考古发现,而是试图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以及社会组织形态。那些关于陶器纹饰的解读,关于石器制作工艺的探讨,都让我对先民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敬意。接着,书中对古代东北地区不同民族的历史,如肃慎、挹娄、靺鞨、渤海国、契丹、女真的兴衰更替,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渤海国的部分,作者不仅描述了它的疆域、政治制度,更深入探讨了其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它在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之间的战略地位。这种多角度的叙述,让我对渤海国这个曾经辉煌的王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零散的历史碎片,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串联成一幅完整的东北古代历史画卷,让我得以拨开历史的迷雾,窥见这片古老土地的辉煌与沧桑。
评分《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边缘”与“中心”历史认知的重塑。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叙事往往过于集中在那些著名的王朝和伟大的帝王身上,而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普通人民,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短暂记录过的民族,他们的故事,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本书恰恰让我看到了这一点。作者在开篇就对“三江流域”的地理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这为理解该地区古代历史的演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东北地区早期文明的追溯,作者从考古遗址的线索出发,细致地描绘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先民的生活图景。那些关于他们的工具制作、狩猎采集、早期农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都描绘得生动而形象,让我得以窥见那段遥远而模糊的历史。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古代东北地区民族迁徙、融合与冲突的叙述。作者清晰地勾勒出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记,他们如何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文明,又如何与当地原住民以及中原王朝进行互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这些民族的历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的态度。即使在史料相对稀缺的时期,作者也能通过细致的考证和逻辑推理,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图景,这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将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边缘”历史,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历史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侧面,让我对东北这片土地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购买《濡史东极: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历史简记》纯属偶然,但阅读体验却远超预期。我一直对中国东北地区怀有特殊的感情,总觉得这片土地承载着与中原地区不同的历史叙事。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以一种极其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流畅的叙事风格,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东北古代历史的大门。作者在书中对“三江流域”的界定和历史意义的阐释,就非常有启发性。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和政治的十字路口。书中对于早期文明的追溯,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到青铜时代的生活场景,都力图还原最真实的历史面貌。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这些早期社会时,所采用的“情景再现”式的手法,仿佛让我们亲身经历了那些古老的生活片段。例如,关于古代部落的祭祀活动、婚姻习俗、甚至是他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充满了人文关怀。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对古代东北民族关系的梳理,比如,如何从历史的缝隙中捕捉到那些关于早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互动的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符号。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注重分析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经济模式以及政治诉求,并探讨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过程。尤其是在描述如肃慎、挹娄、勿吉等早期民族时,虽然史料相对匮乏,但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史料比对和合理的推断,勾勒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民族图谱,让我对中国古代民族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本简单堆砌史料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本能够让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阅读、深入理解的优秀历史读物,它让历史“活”了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