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企业智能制造体系的认识、设计、实施、评估及项目申报等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将制造业转型升级理念、技术与制造场景、企业管理相融合,用制造管理语言讲述,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行、实用性,使智能制造体系可执行、可落地,可以让企业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节约成本,快速占领产业高地,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本书适合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咨询服务顾问、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职管理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着重以下几部分:先是智能制造的背景和定义,目的在认识上达成一致,是统一思想的基础。其次,对智能制造总体模型和基础模型进行整体阐述,包括对各子系统位阶进行划分并深入对智能制造应用模型进行阐述,涵盖基于动作分析和工艺的智能生产运营模型、基于BOM 和流程的经营管理模型、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模型和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商业模型。第三是智能制造体系的设计,主要描述智能制造实现的融合方向,智能制造体系设计原则和智能制造闭环生态系统的建立。最后对智能制造体系评估系统和行动路线进行设计,以及对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进行阐述。还特别介绍了企业如何申报智能制造项目。
胡成飞,MBA,高级咨询顾问,具有多年制造、信息化实战管理经验,擅长企业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
姜勇,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维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从事制造业相关工作,在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领域有较深造诣,专注于相关咨询、培训、规划、实施。
张旋,EMBA,曾任职于Apple、Tesla公司,先后担任智能制造领域公司的中国区渠道总监、副总裁。现任江苏维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对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实践经验。
前言
第1章 智能制造概述 1
1.1 智能制造的背景 1
1.1.1 国外智能制造的背景 1
1.1.2 中国制造2025 7
1.1.3 智能制造体系建设的意义 9
1.2 智能制造定义 10
第2章 智能制造模型 17
2.1 智能制造模型概论 17
2.1.1 企业应用系统位阶 17
2.1.2 智能制造总体模型 26
2.2 传统经典管理技术是智能制造体系的基石 28
2.2.1 工业工程 29
2.2.2 精益生产 29
2.2.3 六西格玛 37
2.2.4 管理体系 38
2.2.5 智能管理综合体的形成 38
2.3 基于识别传感和设备如新管理的智能设备模型 38
2.3.1 智能设备的典型应用 39
2.3.2 设备如新管理 42
2.3.3 识别技术的应用 45
2.3.4 设备联网 48
2.4 少人化、无人化的自动化模型 53
2.4.1 智能存储系统 53
2.4.2 智能搬运系统 58
2.4.3 生产自动化系统 60
2.5 基于业务需求的基础网络架构 62
2.5.1 硬件基础设施 62
2.5.2 网络基础设施 64
第3章 智能制造应用模型 65
3.1 基于动作分析和工艺的智能生产模型 65
3.1.1 智能工序 65
3.1.2 智能产线 66
3.1.3 智能车间 67
3.1.4 智能工厂 99
3.2 基于BOM和流程的运营管理模型 112
3.2.1 智能研发管理 113
3.2.2 企业资源计划 120
3.2.3 供应链管理 125
3.2.4 移动APP管理 127
3.3 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模型 129
3.4 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商业模型 131
3.4.1 智能产品 132
3.4.2 智能服务 136
第4章 智能制造体系设计 141
4.1 智能制造实现的融合方向 141
4.1.1 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141
4.1.2 设备与设备的融合 142
4.1.3 地域/组织与管理的融合 142
4.1.4 作业与管理的融合 143
4.1.5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融合 144
4.1.6 产品与服务的融合 144
4.2 智能制造体系设计原则 144
4.3 智能制造体系闭环生态建设 169
4.3.1 智能制造体系闭环控制管理的目的与原则 169
4.3.2 研产供销的闭环管理 170
4.4 工业园区的智能制造体系设计 172
第5章 智能制造体系评估系统及行动路线 175
5.1 智能制造体系评估系统 175
5.1.1 基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方法 175
5.1.2 定量评估方法 182
5.2 智能制造体系行动路线 208
5.2.1 基础应用阶段 208
5.2.2 初步形成阶段 210
5.2.3 产供销集成阶段 212
5.2.4 价值链集成阶段 213
5.2.5 智能制造体系实现阶段 215
5.2.6 智能化协同与创新阶段 216
5.3 智能制造展现形式——C2M 216
5.3.1 定制平台 218
5.3.2 企业服务平台 221
第6章 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 223
6.1 建立智能制造推进组织 223
6.1.1 智能制造推进组织架构图 223
6.1.2 智能制造推进组织领导需具备的特质 225
6.1.3 组织人员的职责、权限 226
6.2 智能制造现状调研 229
6.2.1 现状调研 229
6.2.2 需求分析报告撰写 234
6.3 供应商的选择 246
6.3.1 供应商选择的途径 246
6.3.2 智能制造供应商需具备的基本特质 246
6.3.3 供应商选择的步骤 248
6.4 项目实施管理 250
6.4.1 项目工程过程 250
6.4.2 项目组织架构 254
6.4.3 项目进度控制 257
6.4.4 项目沟通与变更 257
6.4.5 项目质量控制 261
6.4.6 项目风险控制 262
第7章 智能制造项目申报指南 265
7.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265
7.1.1 体系建立阶段 265
7.1.2 体系实施阶段 268
7.1.3 体系评定准备 268
7.1.4 体系评定阶段 268
7.1.5 体系持续改进阶段 270
7.2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 270
7.2.1 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270
7.2.2 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274
7.2.3 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275
7.2.4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276
7.2.5 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277
参考文献 27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保持竞争力、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把制造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全球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竞赛就此展开,各国都希望更多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地,因此推进了国际产业分工重塑,中国的制造业也再次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为了建设制造强国,2015年我国制定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中智能制造将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工具,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智能制造体系的推进,作者撰写了本书,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书分以下几章:
第1章是对智能制造的概述,目的是让企业各层级了解智能制造的背景和定义,在认识上达成一致,这是统一思想的基础。
第2章是对智能制造总体模型和基础模型进行整体阐述,包括企业应用系统位阶划分、传统经典管理技术应用描述、基于识别传感和设备如新管理的智能设备模型的介绍,以及对企业无人化、少人化的自动化模型和基于业务需求的企业基础网络架构进行深入描述。
第3章是对智能制造应用模型进行阐述,包含基于动作分析和工艺的智能生产模型、基于BOM和流程的运营管理模型、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智能决策模型、基于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商业模型。
第4章介绍智能制造体系设计,主要描述智能制造实现的融合方向、智能制造体系设计原则和智能制造体系闭环生态建设。
第5章对智能制造体系评估系统及行动路线进行阐述。
第6章对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进行阐述。
第7章介绍如何协助企业进行智能制造项目申报。
本书从管理、技术的角度阐述智能制造体系,清晰地描绘出智能制造场景,衷心希望广大制造业管理者有所收获。鉴于时间仓促和编写人员水平有限,本书内容难免有不当或遗漏之处,诚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我最近读了一本让我对制造业的理解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的书,这本书就是关于智能制造体系构建的。它的内容非常详实,涉及到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深入了解过的领域。比如,书中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探讨,让我意识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技术名称,而是详细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赋能生产过程,如何提升效率,如何优化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非常契合“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大的愿景,它不仅描绘了未来的图景,更提供了实现这一愿景的具体路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人才培养和组织变革的章节,因为我知道,任何技术的落地最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如何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如何构建更具创新性和灵活性的组织架构,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和建议,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充满实践指导意义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体验。它将“智能制造体系构建”这一宏大议题,与“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实施框架。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各个关键要素的细致阐述,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再到人才层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如何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精准把握。书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实施建议,也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它并非只描绘宏伟蓝图,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步骤和策略。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如何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指导实践的宝典。
评分最近在读一本关于智能制造的书,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深度,也非常有启发性。它围绕着“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制造体系。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简洁明了,但又不失专业性。书中对于复杂概念的解释,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数据驱动”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制造业将更加依赖于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如何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预测设备故障,这些都是书中重点探讨的内容。此外,书中对生态系统构建的关注,也让我看到了智能制造发展的未来趋势。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变革,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智能制造生态。
评分这本书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它对“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解读,我觉得特别到位。我一直对国家宏观政策如何落地到企业实际操作层面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这个疑惑。它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构建智能制造体系的关键要素,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作者在梳理这些内容时,逻辑非常清晰,层次感很强,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觉得对于企业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甚至是对国家发展战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都非常有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制造2025”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实操指南。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清晰的、可执行的路线图,指引着中国制造业走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这本书让我对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对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智能制造”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将“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与智能制造体系的构建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论述。书中对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核心要素以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体系构建”的强调,它说明智能制造并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协同的推进过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考量,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不是一味地强调“大而全”,而是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新方向的窗户,让我对未来的产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哈哈恍恍惚惚红红火火
评分不错,内容是我需要的,抓紧学习中。
评分东西不错,快递小哥给力!!!!!!
评分挺好的!
评分一次买了4本,京东物流很快,有空再详细看
评分不错,价格优惠,图书质量不错,印刷清楚,下次再购买!
评分不错,价格优惠,图书质量不错,印刷清楚,下次再购买!
评分准备学习一下,顺应技术潮流。
评分挺好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