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吸收力的心灵

有吸收力的心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幸福感
  • 正念
  • 个人发展
  • 心灵成长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290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57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字数:24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集蒙台梭利的理论思想与方法经验的大成之作,呈现出蒙台梭利的革命性教育观念。本书体现了蒙台梭利后期的一些教育思想,她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提出孩子的知识是通过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以及教育必须与人类自身的实际相符合等,揭示了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内在发展力量。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意大利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同时,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中国父母的认可和推崇。

蒙台梭利在实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多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精彩书评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 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谷歌创始人 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在让儿童敏感于世界的美,以及唤醒对生命之谜的好奇方面,没有比蒙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伟大科学家之一。

——西方教育史

目录

第 1 章 儿童在世界重建中的作用 001

第 2 章 决定一生的教育 007

第 3 章 成长的不同阶段 015

第 4 章 新的途径 025

第 5 章 造物的奇迹 031

第 6 章 胚胎学与行为 041

第 7 章 心灵胚胎 051

第 8 章 儿童的独立历程 067

第 9 章 生命之初 077

第 10 章 儿童的语言发展 087

第 11 章 语言对儿童的召唤 095

第 12 章 发展障碍的影响 103

第 13 章 运动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11

第 14 章 智力与手 119

第 15 章 儿童的活动需求 127

第 16 章 从创造者到劳动者 133

第 17 章 文化与想象 139

第 18 章 儿童性格的形成 153

第 19 章 让儿童获得正常发展 161

第 20 章 性格形成靠儿童自己 167

第 21 章 儿童的占有心理及其变化 175

第 22 章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181

第 23 章 社会的凝聚力 191

第 24 章 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 201

第 25 章 儿童的服从 207

第 26 章 纪律性和老师 217

第 27 章 老师的准备工作 227

第 28 章 爱及其源泉——儿童 237

前言/序言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世界的杰出幼儿教育家。1870年8月,玛丽亚?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出生。父亲亚历山德鲁?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性格平和。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知识渊博,善良,开明。玛丽亚?蒙台梭利是独生女,深得父母的宠爱,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养成自律、自爱、乐于助人的独立个性。

蒙台梭利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给世界教育带来翻天覆地变革的蒙氏幼儿早期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对欧美国家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她认为,一直以来,儿童的成长都在受成人的压制,成人在各个方面干涉儿童的自由行动,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都是强制性的。她提出,成人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力量,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而教育只是为了促进儿童“内在潜能”的发挥。蒙台梭利教授通过观察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儿童发展敏感期、心灵胚胎期、儿童在“工作”中成长等一系列对今天的早期教育仍然影响广泛的规律。

到目前为止,蒙台梭利的著作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以蒙氏教育为基础创立的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受到越来越多父母和儿童的喜爱与信赖。

为了传播蒙台梭利经典早教理念,我们策划出版了本套“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经典原著”系列。本套丛书除收录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这五本蒙氏早教经典理论原著外,还特意加入美国作家多萝茜?费希尔所著小说《贝茜成长的奥秘》,希望家长在阅读蒙氏理论的基础上,对蒙氏教育的效果和实际运用能有一个更好的认知。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也是对她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本书揭示了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通过应用蒙氏早教法,孩子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掌握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能掌握相当多的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为一本操作性手册,是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播蒙氏教育方法时所写。所有“儿童之家”运用的教具都有相似之处,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针对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及该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以刺激儿童观察力、认知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蒙台梭利在书中强调,教育每个孩子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成人的作用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发现错误,甚至在学习中让他们冒必要的风险,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本书是蒙台梭利教学方法的全面讲授,是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必备手册。

《童年的秘密》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极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书也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地爱孩子。

《发现孩子》开创性地讲述了儿童是怎样一种存在,指出孩子应自主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会集中注意力,自然地进行学习和成长。蒙台梭利以此为基础,努力地进行着打破传统教育的探索,去寻求爱孩子和理解孩子的新方法,提出了独特的、革命性的儿童观,揭示了儿童具有的内在潜力,展现了儿童是作为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和成长热情的方法,并将幼儿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儿童内在潜能的发展,而成人能做的就是为其提供所需要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成长。

《有吸收力的心灵》是集蒙台梭利的理论思想与方法经验的大成之作,呈现出蒙台梭利的革命性教育观念。本书中,蒙台梭利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结合实际的现象和自身所得经验,揭示出了大自然赋予儿童的内在发展力量,阐释了儿童具有吸收能力的心智特点,思考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本书体现的是蒙台梭利后期的一些教育思想,其中一些理念超前于她的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同行。特别是,书中提出了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孩子的知识是通过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以及教育必须与人类自身的实际相符合等。本书对儿童发展和传统教育的思考与分析,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及所有研究儿童和社会的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无境之域:探索潜能与创造力的未知疆界》 简介: 这是一次穿越意识边界的深度探险,一次对人类心智潜能最深处的挖掘。本书并非关于“什么”,而是关于“如何”。它抛弃了狭隘的知识堆砌,拒绝了僵化的理论束缚,而是引导读者一同踏上探索自身无限可能性的旅程。我们将在“无境之域”中,挑战那些被习以为常的认知极限,拆解那些束缚我们想象力的无形枷锁,最终学会如何从更广阔、更深刻的维度去理解世界,并以更具创造力的方式去行动。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中,我们将摒弃对“吸收”的传统理解,转而拥抱一种主动构建、深度融合的学习与成长模式。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源于个体对内在经验的深刻加工,对外界刺激的独到解读,以及由此产生的全新认知结构。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培养一种能够与世界进行真正对话的心态,如何让“吸收”成为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而非静态的、被动的储存。 “无境之域”并非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意识深处的广阔空间。它包含了我们尚未被发掘的创造力火花,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洞见,以及那些等待被激活的认知能力。本书将提供一套前所未有的方法论,帮助读者开启通往这个空间的钥匙,并学会如何在其中自由遨游。 第一部分:打破认知的牢笼 我们将从审视那些限制我们思维的“牢笼”开始。这些牢笼可能是社会习俗、文化偏见、过往的经验创伤,甚至是自我设定的局限。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限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模式,限制了我们的视野。 “经验的迷雾”与“惯性思维”: 我们将探讨,为什么许多人会被过去的经验所困,即使面对新的情境也倾向于套用旧的解决方案。这并非否定经验的价值,而是要学会如何辨别经验的适用性,如何从经验中提炼出普适性的智慧,而非被其固定。我们会研究“非此即彼”思维模式的危害,以及如何培养“亦此亦彼”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更灵活的应对之道。 “标签与分类”的陷阱: 社会的运作离不开标签与分类,但过度的标签化和僵化的分类往往会扼杀个体的独特性,限制我们对复杂事物的深入理解。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我们是如何被“定义”的,又如何主动“定义”自己。我们会学习如何拆解那些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标签,如何看到标签背后更丰富、更细微的个体差异,从而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深度的认知框架。 “恐惧与焦虑”的阻碍: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机制。然而,当恐惧和焦虑成为我们探索未知、拥抱新知的常态时,它们就成了最强大的“牢笼”。本书将深入分析恐惧与焦虑的根源,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穿越这些情绪的迷雾,以更平静、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去接纳不确定性。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恐惧转化为动力,如何从焦虑中寻找成长的契机。 第二部分:开启内在的“无境之域” 在打破了外部与内在的认知牢笼之后,我们将开始真正地探索“无境之域”。这部分将聚焦于激活我们沉睡的内在潜能,培养那些使我们能够更自由、更创造性地与世界互动的品质。 “觉察力”的唤醒: 觉察力是进入“无境之域”的第一把钥匙。它指的是一种对当下时刻、对自身内在状态、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和清晰的感知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如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情绪觉察等,来训练我们的觉察力。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而是要达到一种“如实知见”的境界,看到事物最本真的样子,不受主观臆断的干扰。 “好奇心”的火种: 好奇心是驱动探索的原始动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常常因为忙碌、压力或是教育模式的压抑,而逐渐熄灭了内心的好奇之火。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富有启发性的思考,帮助读者重新点燃那份纯粹的好奇心。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对未知事物的热情,如何主动提问,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之处,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强大动力。 “联想力”的飞跃: 联想力是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想法和新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无境之域”中,各种思想、概念、情感、意象可以自由地碰撞和融合。本书将介绍多种激发联想力的方法,例如“思维导图”、“类比思考”、“反向思考”等。我们将学习如何打破思维的定势,如何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建立桥梁,从而产生突破性的洞见。 “直觉”的导航: 直觉往往被视为神秘的、不可靠的,但它却是我们内在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境之域”中,直觉是穿越迷雾、抵达新大陆的罗盘。本书将深入探讨直觉的本质,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我们庞大的潜意识信息库之上。我们将学习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如何区分真正的直觉与恐惧、欲望的干扰,并学会如何信任并运用直觉来指导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第三部分:创造性的“流动”与“融合” 当内在的“无境之域”被开启,并且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导航工具后,我们就能进入创造力的“流动”与“融合”状态。这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升华的过程。 “情境”的重塑: 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将知识孤立地“吸收”并储存。而在这里,“吸收”被重塑为一种与“情境”的深度互动。我们将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经验,如何让学习过程本身充满乐趣和挑战。我们会探讨如何主动构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如何将零散的信息碎片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并如何将这些整合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产生新的价值。 “表达”的张力: 真正的创造力不仅在于“想到”,更在于“做到”。本书将强调“表达”在创造力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是文字、绘画、音乐、还是行动,有效的表达是让内在的“无境之域”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我们将学习如何克服表达的恐惧,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如何通过持续的表达来验证、 refining 和深化我们的想法。 “迭代”的智慧: 创造性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着试错、调整与迭代。我们将学会拥抱“不完美”,将每一次尝试都视为学习的机会。本书将引导读者建立一种“快速试错、及时反思、持续改进”的迭代思维模式,从而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逐步逼近更理想的解决方案和更具原创性的成果。 “连接”的共振: “无境之域”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广阔的外部世界,与他人的意识,与整个宇宙的信息场相互连接。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引导读者去探索这种“连接”的力量。我们将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更深层次的共鸣,如何从集体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并如何将个人的创造力融入到更宏大的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之中。这是一种超越个体局限,实现“无限可能”的境界。 《无境之域:探索潜能与创造力的未知疆界》是一场邀请,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内在旅程。它不是提供答案的书,而是激发您自己寻找答案的工具。它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门。在这里,您将发现,您自身的“无境之域”比您想象的更加辽阔,而您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也远超您的既有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偶然间翻到了一本叫做《奇思妙想的宇宙》的书,感觉像是被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悄然推开。这本书并非以枯燥的科学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极为生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探讨了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作者的文字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将那些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他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章节,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的答案,反而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设想,激发读者去思考,去追寻。书中的比喻和类比更是巧妙绝伦,将深奥的物理学原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能够理解的场景。例如,他将时空的弯曲比作一张被重物压弯的床单,这种直观的描述瞬间就让我茅塞顿开。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拓宽了,仿佛能够看到那些肉眼无法触及的星系,感受到宇宙无垠的辽阔。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不再局限于地球这个小小的蓝色星球,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宏大的视角去理解生命和存在。我会被书中时不时跳出来的哲学思考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时间的迷宫》简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我从来没有想过,时间这个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又捉摸不透的概念,竟然可以被如此深入浅出地剖析。作者似乎是一位深谙时间之道的智者,他用他那犀利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带领我们穿越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时间的河流中遨游。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仿佛一颗颗闪耀的珍珠,串联起了我对时间认识的碎片。我尤其着迷于他对“时间悖论”的解读,他没有简单地罗列那些经典的谜题,而是通过生动的叙事和巧妙的推理,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与荒谬性。那些关于祖父悖论、因果律的讨论,让我反复咀嚼,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深沉严肃,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对时间本质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时间的被动承受者,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掌控”它。它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对过去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书。

评分

《星辰的低语》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不是一本讲述星座运势的书,也不是一本介绍天文知识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关于宇宙与人类情感连接的诗集。作者以一种极其温柔而又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宇宙中那些无声的交流,那些超越语言和时空的联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宇宙尘埃”的篇章,作者将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追溯到遥远的恒星爆炸,这种宏大的叙事让人感到一种奇妙的共鸣,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流淌着星辰的血液。书中的许多段落,都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将那些冰冷的科学数据赋予了生命的情感。例如,他描述黑洞时,不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吞噬一切的怪物,而是将其视为宇宙中一个沉默的守望者,它承载着无尽的秘密,也引发着无尽的遐想。我被这种浪漫的科学视角深深吸引,它让我觉得,即使是遥远的星空,也与我们的内心世界息息相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寂静的星海中,聆听着宇宙最古老、最温柔的低语。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渴望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可能。

评分

我最近读的一本书叫做《心智的边界》,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未知区域。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做”,而是通过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故事和深刻的哲学探讨,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作者以一种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以及我们是如何被各种观念和偏见所束缚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认知失调”的讨论所吸引,作者用生动的生活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在面对与自身信念冲突的信息时,是如何不自觉地进行自我欺骗和合理化。这种直击人心的揭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许多观念和决策。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也非常独特,他善于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又保持着一种深刻的学术严谨性。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长久的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成长,往往来自于突破自我的心智边界。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也是一次对人类认知潜力的探索。

评分

《意识的涟漪》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来读到的最令人着迷的作品之一。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所探讨的“意识”这个话题,却如同宇宙般深邃而迷人。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意识的形成、演变以及它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我非常喜欢他关于“潜意识”的分析,他并没有将其神秘化,而是通过科学的解释和生动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潜意识对我们行为和思想的巨大影响。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习惯性思维和情感反应。例如,作者在讨论“自由意志”时,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让我开始质疑我们是否真的拥有完全的自由。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善于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抽象的概念,让那些晦涩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变得鲜活起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意识的洗礼,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它是一本能够让你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