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推荐
定价:32.00元
作者:星云大师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日期:205-01
ISBN:97875452051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本书是其一。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内容提要
人类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人类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指针。
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
目录
缘起
初版自序
的佛陀(献诗)
章序说
第二章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三章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四章佛陀的家谱
第五章净饭大王与摩耶夫人
第六章蓝昆尼园中太子降诞
第七章相者的预言
第八章太子少年时的教育
第九章美丽的耶输陀罗妃
第十章太子出城去郊游
第十一章的诱惑
第十二章太子立志去出家
第十三章车匿和犍陟
第十四章苦行林中劝谏仙人
第十五章都城中的悲哀
第十六章王师追至苦行林
第十七章频婆娑罗王俗利劝诱
第十八章访问阿罗逻迦蓝仙人
第十九章伽耶山太子修行
第二十章降伏魔军与魔女
第二十一章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第二十二章初转教团成立
第二十三章初的居士和信女
第二十四章三迦叶弃邪归正
第二十五章频婆娑罗王的皈依
第二十六章在竹林精合的教化
第二十七章祗园精合的建立
第二十八章波斯匿王的皈依
第二十九章归城施法雨
第三十章诸王子出家得度
第三十一章净饭大王的逝世
第三十二章初的比丘尼
第三十三章制戒的因缘
第三十四章僧团中的争执与安乐
第三十五章昆合怯大心布施
第三十六章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第三十七章玉耶女的悔改
第三十八章善生长者归佛化
第三十九章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第四十章初的迫害
第四十一章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第四十二章阿阁世王忏悔得救
第四十三章迦昆罗城的悲运
第四十四章特别的教化
第四十五章十大比丘弟子
第四十六章从越祗国到昆合离国
第四十七章后的弟子及遗教
第四十八章涅槃
作者介绍
星云大师,中国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
在超过一甲子的出家岁月里,大师陆续于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并创办十八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以及智光商工、普门高中、均头中小学等。此外,先后在美国、澳洲、中国台湾创办西来、佛光、南华及筹办中的南天等四所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华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
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1998年创立人间卫视,2000年创办佛教份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海峡两岸有关佛学的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文,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一百册等。
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二千万言,并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于中国内地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谭》、《释迦牟尼佛传》、《佛学教科书》、《往事百语》、《金刚经讲话》、《六祖坛经讲话》、“人间佛教”系列、“星云大师人生修炼”丛书、《另类的财富》等五十余种。大师自1989年访问中国内地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中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
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谓厥功至伟!
序言
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其散发出的那种强大的、不加修饰的生命力。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为敏锐,比如描述某次重要的辩论或教化场景时,那种紧张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仿佛能通过纸张传递出来。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梵音,闻到林间的草木气息。与其他版本的传记相比,这本书的叙述角度更贴近“一个修行者如何成为导师”的完整心路历程,着重刻画了其心性的锤炼过程,而非仅仅是事件的罗列。这对于渴望在自身困境中寻找出路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它并非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展示了一种面对复杂人世的优雅与从容。读完之后,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平静,像是经过一场深沉的洗礼,对生活中的许多琐碎烦恼,也变得豁达了许多。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精妙,它不像传统的线性传记,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篇章的转换都过渡得自然而流畅,仿佛河流入海,浑然天成。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处理“神通”与“凡俗”之间的平衡,他没有回避那些超乎常理的描述,但总是能将其巧妙地回归到对慈悲和智慧的弘扬上,避免了落入纯粹的奇幻叙事窠臼。这使得全书的基调保持在一种高贵的、充满启迪性的氛围中。而且,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极高,语言流畅自然,完全没有“翻译腔”,读起来像是一部本土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那些希望在繁忙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和精神滋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让你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我通常阅读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悟其精髓,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能直接抵达读者的心底。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缘起”和“空性”的阐述方式,作者没有采用晦涩的学术语言,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故事,将复杂的哲学概念解释得清晰透彻。这对于我这种初阶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对历史背景的考证也做得非常扎实,让你在享受故事性的同时,也对当时印度的社会结构、宗教冲突有了清晰的认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真实感。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建那时的场景,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这是一部需要耐心阅读,但回报远超付出的作品,它提供的不仅是历史脉络,更是一份对生命本真的探寻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题材的书籍兴趣不大,总觉得会有些枯燥和说教。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在描述重大事件时,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让人心潮澎湃;而在描绘日常修行与生活细节时,又显得格外宁静和富有哲思。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对“人”的刻画,即便是佛陀,也被描绘成一个有血有肉、经历过真实考验的个体。这种去神化处理,反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可亲近。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描写的部分,那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交融感,让整个故事的背景显得更加开阔和多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老智慧与现代心灵的桥梁,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确实没得说,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了那些神圣的时刻。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程度,尤其是在描述主角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顿悟时,那种层次感和深度是很少见的。他没有简单地堆砌史实,而是巧妙地将佛法义理融入到具体的人生经历中,使得那些宏大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部传记,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那些关于苦难、无常和解脱的探讨,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触感和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人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个段落。整体来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