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智能电子产品控制器软件开发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院校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写。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模块一和模块二。模块一为单片机控制电子产品开发基础,包括6个任务; 模块二为单片机控制电子产品开发实战,包括智能闹钟程序、电风扇控制器程序、智能小车程序的开发与测试3个任务及其子任务。
作者简介
牛俊英,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专职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用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单片机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
目录
目录
导论
0��1电子企业的企业架构
0��2单片机控制器项目开发流程
0��3项目软件开发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0��4教材内容安排
模块一单片机控制电子产品开发基础
任务1��1单片机端口初始化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1��1��1单片机及开发平台介绍
1��1��2单片机C语言简单介绍
1��1��3数据类型
1��1��4常量
1��1��5单片机初始化简介
1��1��6思考与练习
任务实施
任务1��2上电蜂鸣器鸣叫一声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1��2��1变量
1��2��2运算符与表达式
1��2��3程序设计结构及流程图绘制
1��2��4if分支结构
1��2��5switch分支结构
1��2��6思考与练习
任务实施
任务1��3指示灯初始化显示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1��3��1循环结构概述
1��3��2while语句
1��3��3do while语句
1��3��4for语句
1��3��5break和continue语句
1��3��6思考与练习
任务实施
任务1��4数码管初始化显示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1��4��1函数概述
1��4��2函数使用实例
1��4��3中断函数
1��4��4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1��4��5数组
1��4��6LED显示程序开发
1��4��7思考与练习
任务实施
任务1��5自检程序开发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1��5��1结构体、共用体和位段结构
1��5��2指针
1��5��3按键类别及识别原理
1��5��4按键程序处理
任务实施
任务1��6连接线检测工具程序开发与测试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1��6��1功能说明书的解读与撰写
1��6��2控制器完整程序开发与测试
任务实施
模块二单片机控制电子产品开发实战
任务2��1智能闹钟程序的开发与测试
子任务2��1��1电子智能闹钟的需求分析及产品功能说明书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2电子智能闹钟的硬件设计及电路分析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3智能闹钟系统软件整体框架及初始化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4开发智能闹钟的LCD显示界面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5开发时钟显示模块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6开发智能闹钟摇摆次数检测及处理程序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7开发按键模块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1��8智能闹钟完整程序开发与测试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任务2��2电风扇控制器程序的开发与测试
子任务2��2��1项目立项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2��2电风扇控制器工作模式控制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2��3完整程序开发、测试及项目验收
任务目标
任务实施
任务2��3智能小车
子任务2��3��1功能需求分析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3��2小车行走程序开发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3��3传感器信息采集与处理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
子任务2��3��4完整程序开发
任务目标
知识链接
任务实施1完成循迹、避障的智能小车
任务实施2智能小车竞赛
附录A连线检测器原理图
附录B电子智能闹钟系统原理图
附录C电风扇控制器原理图
附录D智能小车原理图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单片机控制电子产品项目开发
前言
本教材针对一门省级资源精品共享课,邀请企业开发部部长共同编写。依据电子产品控制器开发与设计岗位的职业要求,根据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对单片机应用的要求,以典型智能电子产品及白色家电为载体,以电控器开发任务中单片机的使用为中心,设计学习性的常见处理任务,精选教材内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以下原则:
1.以典型的智能电子产品为载体,依照由浅入深、能力逐步提升的原则组织,涉及了产品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层次递进地完成了从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到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2.注重实际工作任务的设计,按功能说明书的编制、程序设计、程序开发、功能测试等步骤编写教材,贴近企业真实情况。
3.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完成完整的商业级程序为目标,除了基本的单片机及编程知识,教材更注重介绍真实产品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落脚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书由牛俊英负责编制提纲和统稿工作,并编写模块一的前4个任务和模块二的任务2,宋玉宏编写模块二的任务1,陈瑾彬开发了模块一的学习板并编写了导言和模块一的后两个任务,李景照编写模块二的任务3,杨德青负责了模块二涉及的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及制作。同时陈瑾彬对全文提出修改意见。
本书教学参考学时为80学时,模块1建议学时为40学时,模块2的任务1和任务2各为20学时,模块2的任务3建议在课外开展。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法,实施过程性考核。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1月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践》 一、本书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面向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程师的进阶教材,深入剖析了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核心原理、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全书围绕“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进阶”的逻辑展开,旨在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硬件设计基础,掌握现代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嵌入式项目。 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内容涵盖了从基本的数字电路理论到复杂的SoC(System on Chip)设计,从低功耗设计到高可靠性设计,从接口电路设计到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支持等多个维度。我们力求理论讲解透彻,结合丰富的实例,让读者在理解原理的同时,也能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二、详细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基础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与时序分析 本章将回顾并深化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包括布尔代数、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如译码器、多路选择器、加法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 重点将放在时序分析上,讲解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概念,时钟信号的作用,以及如何分析和避免竞争冒险和亚稳态问题。 介绍常用的数字逻辑设计工具,如VHDL/Verilog HDL语言的基础语法及其在FPGA/ASIC设计中的初步应用。 通过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实例,让读者理解时序控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存储器接口与访问机制 深入分析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包括SRAM、DRAM、Flash Memory(NOR/NAND)、EEPROM等,讲解它们的内部结构、读写时序和电气特性。 详细介绍存储器与CPU的接口电路设计,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信号的设计与匹配。 讲解存储器映射(Memory Mapping)的概念,以及CPU如何通过地址解码来访问不同的存储器区域。 介绍缓存(Cache)的工作原理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存储器访问控制器。 通过实际存储器接入电路的设计示例,引导读者理解如何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和设计接口。 第三章: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设计 本章将聚焦于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I/O接口电路设计,包括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中断控制器、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器等。 详细讲解GPIO的配置、工作模式(如推挽输出、开漏输出、输入上拉/下拉)以及如何通过GPIO实现简单的输入检测和输出控制。 深入剖析中断机制,讲解中断的产生、响应、优先级管理和中断向量表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中断处理硬件。 详细介绍DMA的工作原理,包括DMA请求、传输模式(如单次传输、周期传输、块传输)以及如何配置DMA控制器以减轻CPU的负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通过设计基于GPIO的LED指示灯和按键输入电路,以及基于中断的外部事件响应系统,让读者掌握I/O接口电路的基本设计。 第四章:时钟与复位电路设计 本章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我们将深入讲解各种时钟源,包括晶振、RC振荡器、PLL(Phase-Locked Loop)等,以及它们的选型和特性。 详细阐述时钟信号的分配、缓冲和分频,以及如何设计低抖动、高稳定性的时钟树。 重点讲解复位电路的设计,包括上电复位、外部复位和看门狗复位,以及如何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恢复。 介绍时钟和复位信号的时序要求,以及如何避免时钟和复位信号的冲突。 通过设计一个包含晶振、时钟发生器和基本复位逻辑的电路,让读者理解时钟和复位电路的设计要点。 第五章:电源管理与低功耗设计 随着便携式设备和物联网设备的兴起,低功耗设计已成为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重中之重。本章将系统介绍电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讲解不同类型的电源转换器,包括LDO(Low Dropout Regulator)、DC-DC开关电源,以及它们的效率、纹波和噪声特性。 深入探讨低功耗设计策略,包括动态电压调整(DVS)、动态频率调整(DFS)、时钟门控(Clock Gating)、电源门控(Power Gating)等。 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低功耗模式,如休眠模式、待机模式等,以及如何通过硬件设计来支持这些模式的快速切换。 通过分析一个低功耗嵌入式设备的功耗构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让读者掌握低功耗设计的实际方法。 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硬件关键模块设计 第六章:ADC与DAC接口设计 本章将详细介绍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如分辨率、采样率、线性度、转换时间)及其选型。 深入讲解ADC/DAC与微控制器的接口电路设计,包括模拟信号的调理(如放大、滤波)、参考电压的生成和数字接口(如SPI、I2C)的配置。 讨论采样定理、混叠效应以及抗混叠滤波器的设计。 通过设计一个采集模拟传感器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系统,让读者理解ADC/DAC在数据采集和控制中的应用。 第七章:通信接口电路设计(UART, SPI, I2C) 本章重点介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 详细讲解每种接口的工作原理、通信协议、信号时序和电气特性。 介绍这些接口在连接传感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器等设备时的实际应用。 讲解如何设计和配置相应的硬件接口电路,以及如何进行通信参数的设置(如波特率、时钟频率、地址)。 通过实例演示,如使用UART与PC进行通信,使用SPI驱动SPI Flash,使用I2C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 第八章:通信接口电路设计(USB, Ethernet, CAN) 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更复杂的通信接口,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 Bus)、Ethernet(以太网)和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 详细介绍USB协议的层次结构、总线拓扑、设备类型(如HID、CDC)以及主机和设备端接口电路的设计。 讲解以太网接口的工作原理、MAC层和PHY层,以及如何连接以太网控制器和物理接口。 深入分析CAN总线的工作原理、帧格式、冲突检测和仲裁机制,以及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USB设备接口或CAN通信节点,让读者了解这些高级接口的设计要点。 第九章:显示驱动与人机交互接口 本章将聚焦于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显示技术和人机交互方式。 详细介绍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和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的工作原理、驱动接口(如RGB、MIPI DSI)和时序控制。 讲解触摸屏(电阻式、电容式)的原理、接口(如SPI、I2C)及其与主控芯片的连接。 介绍其他常见的人机交互设备,如按键、编码器、指示灯等,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 通过驱动一个简单的LCD显示屏并响应触摸输入,让读者掌握显示和交互接口的设计。 第十章:传感器信号处理与采集 传感器是嵌入式系统感知外部世界的“眼睛”和“耳朵”。本章将深入探讨各种传感器的接口和信号处理技术。 介绍常见传感器类型,如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光照等,以及它们的测量原理和输出信号类型(模拟/数字)。 详细讲解传感器与微控制器接口的连接方式,包括直接连接、通过ADC/DAC转换、或通过专用传感器接口(如I2C, SPI)。 讨论信号调理技术,如放大、滤波、偏置补偿等,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介绍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校准技术,以及如何提高整体测量系统的性能。 通过设计一个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让读者掌握传感器接口设计和信号处理的实践技巧。 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高级设计与应用 第十一章:FPGA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本章将介绍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作为嵌入式系统硬件加速和定制化功能实现的重要平台。 讲解FPGA的基本结构、逻辑单元、布线资源和配置方式。 重点介绍使用VHDL/Verilog HDL进行硬件描述语言(HDL)编程,设计数字逻辑电路,并将其映射到FPGA上。 讨论FPGA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高性能数据处理、定制化接口、硬件加速器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FPGA模块,例如一个数据处理单元或一个高速接口控制器,来演示其应用。 第十二章:SoC(System on Chip)架构与设计 本章将深入探讨现代嵌入式系统中普遍采用的SoC架构。 讲解SoC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CPU核、GPU、DSP、存储控制器、通信接口、外围设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连方式(如AMBA总线)。 讨论SoC的设计流程,包括IP核选型、系统集成、验证和物理实现。 介绍SoC在功耗、性能和成本方面的权衡。 通过分析一个典型SoC的框图,让读者理解SoC设计的复杂性和关键技术。 第十三章:嵌入式系统中的总线与互连技术 本章将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总线和互连技术。 详细讲解片内总线,如AHB(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等,以及它们在SoC内部通信中的作用。 介绍片外总线,如DDR、PCIe、QSPI等,以及它们在扩展系统功能、连接外部设备中的重要性。 讨论总线的仲裁机制、数据传输协议和性能优化。 通过对比不同总线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技术。 第十四章:硬件调试与测试方法 成功的嵌入式项目离不开有效的硬件调试和测试。本章将介绍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讲解常用的调试工具,如逻辑分析仪、示波器、JTAG/SWD调试器,以及它们在信号测量、时序分析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介绍硬件仿真的概念和常用仿真工具。 讨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策略和流程。 讲解如何设计测试电路和测试用例,以确保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一个实际的硬件调试案例,演示如何定位和解决硬件问题。 第十五章:嵌入式系统中的安全性设计 随着网络攻击的增加,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章将探讨相关的硬件层面安全技术。 介绍常见的安全威胁,如侧信道攻击、固件篡改、非法访问等。 讲解硬件安全模块(HSM)的作用,包括加密加速、安全启动、密钥管理等。 讨论安全启动(Secure Boot)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固件运行。 介绍安全存储(Secure Storage)技术,保护敏感数据。 通过分析一个安全加固的嵌入式设备设计,让读者理解硬件安全设计的重要性。 第十六章: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未来趋势 本章将展望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讨论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度等持续性的设计目标。 探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硬件设计中的应用,例如AI加速器、智能优化工具等。 介绍RISC-V等开放指令集架构(ISA)的兴起及其对嵌入式硬件生态的影响。 展望物联网(IoT)、5G、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对嵌入式硬件提出的新挑战和机遇。 鼓励读者持续学习和探索,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三、本书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注重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工程实践来巩固和提升读者的动手能力。 内容全面且深入: 覆盖了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基础数字电路到SoC架构,从通信接口到安全性设计,内容广博且不乏深度。 面向实际应用: 强调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循序渐进的组织结构: 全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组织,便于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学习。 前沿技术展望: 最后一章对未来嵌入式硬件设计趋势的探讨,为读者指明了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四、目标读者 高等院校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从事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开发和测试的工程师。 对嵌入式系统硬件感兴趣的爱好者和项目开发者。 五、学习本书的收获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深刻理解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 掌握多种常用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具备分析和解决嵌入式系统硬件问题的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嵌入式硬件项目的开发。 为进一步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或更高级的硬件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了解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 本书致力于成为您在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领域探索的有力伙伴,引导您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入门走向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