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係列叢書 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

解放戰爭係列叢書 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金立昕 著
圖書標籤:
  • 解放戰爭
  • 中南解放
  • 軍事曆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戰略戰役
  • 1949年
  • 1950年
  • 國民黨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46204
版次:1
商品編碼:121251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解放戰爭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3
字數:47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作者、知名軍史專傢劉統說,《決戰》比《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鬥爭始末》還好看!他說,寫《決戰:東北解放戰爭1945~1948》的時候,純粹是有感而發的寫作。劉統能寫能說,開講座從來不用講稿。他的講座在微信上瘋狂轉載,閱讀量10萬+。

內容簡介

  曆史能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動的細節。曆史人物能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就是關鍵時刻的錶現。
  《解放戰爭係列叢書 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中一個個曆史細節,告訴你,共産黨為什麼贏瞭?共産黨是怎麼贏的?

作者簡介

  金立昕,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和百科研究部工作,主要從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研究與編纂。

目錄

第1章北平高乾會議………………………………1

東北野戰軍平津休整———林彪、羅榮桓忙得不可開交———改編傅作義部隊的麯摺———迎接中共中央進京———中共中央軍委下令四野“兵齣湘鄂贛”———指戰員的思想狀況———召開師以上高級乾部會議———林彪反復強調團結問題———羅榮桓嚴厲批評無政府無紀律現象———北平高乾會議的曆史意義

第2章四野準備南下………………………………27

國共開始北平和談———蔣介石企圖捲土重來———李宗仁幻想“劃江而治”———二野、三野整裝待發———四野加緊南下的各項準備———涉及方方麵麵的糧草、運輸、衛生、經費問題———中央和各解放區的支持———蔣介石搶運金銀物資———李宗仁呼籲美援碰壁———崩潰前夕的國民黨眾生相———毛澤東指示要“把軍隊變成工作隊”———四野調整編製,充實力量———林彪、羅榮桓下達南下命令

第3章先遣兵團南下………………………………55

鄧小平、陳毅建議抽派40萬東北野戰軍主力提前南下———四野先遣兵團正式成立———蕭勁光、解方擬訂從豫西大道進擊方案———劉伯承、鄧小平的不同意見———毛澤東指示先遣兵團首長:“一切依劉鄧意旨行動”———信陽解放輕而易舉———蕭勁光、陳伯鈞指示部隊不要輕敵———中共中央煞費苦心爭取桂係———先遣兵團原地待機———鉗製白崇禧部於武漢地區

第4章安陽攻堅…………………………………73

毛澤東指示:安、新之敵由東北部隊附帶掃清———硃德對第42軍軍長吳瑞林麵授機宜———安陽戰鬥首戰不利———劉興元、吳瑞林檢討傷亡大的原因———林彪、羅榮桓重申“四快一慢”———改進戰術,消除顧慮———工兵巧剋護城河———特等功臣赫貴順———安陽守敵無一漏網———認真執行城市紀律———安陽軍民喜慶解放

第5章新鄉受降…………………………………93

冉影冒險進入新鄉———李辰熙猶豫不決———攻心為上———施以強大的軍事壓力———新鄉守軍終於接受和平改編———安、新戰役勝利結束

第6章南下大進軍………………………………105

“爬也爬到江南去”———白崇禧調整華中南部署———四野前委對進軍中南的形勢分析———毛澤東製定嚮全國進軍的戰略規劃———四野各兵團挺進長江北岸———林彪、蕭剋嚮中央軍委匯報南下進軍的經驗和問題

第7章四野渡江…………………………………125

白崇禧收縮防綫———毛澤東指示四野提前渡江———43軍兵分多路襲殲江北之敵———黃石港守軍起義———解放武漢三鎮———嚴格執行入城紀律———軍委錶揚警備武昌的第153師

第8章張軫兵團起義………………………………139

張軫其人其事———我黨對張軫的爭取———王樹聲、宋任窮說:“看來張軫很滑頭!”———鄧子恢指示:最好在武漢解放時起義———“忠厚長者”差點被“小諸葛”一網打盡———起義被迫提前———走嚮新生

第9章剋服糧荒…………………………………155

誘殲白崇禧的計劃沒有實現———毛澤東電詢進擊宋希濂的時機———嚴重的糧荒問題———四野推遲作戰時間———籌糧是當務之急———精簡笨重裝備———短期休整,以利再戰

第10章不順利的宜沙、湘贛戰役(一)………………………171

宋希濂北上搶糧———四野製定宜沙、湘贛戰役計劃———艱難的進軍———47軍首戰失利———激戰鎮境山———38軍迂迴長江南岸———宋部主力乘夜暗逃脫———戰後的經驗總結

第11章不順利的宜沙、湘贛戰役(二)………………………187

桂係勢力江河日下———白崇禧決心與解放軍對抗到底———四野製定湘贛戰役作戰計劃———白崇禧部主力先期撤退———43軍奔襲奉新、高安撲空———各兵團全力追擊———桂係主力再次撤退,跳齣我軍包圍圈———四野領導人醞釀下一步作戰計劃———湘贛戰役未抓住敵人的原因及教訓

第12章長沙和平解放………………………………205

中共湖南省工委對程潛開展爭取工作———程潛的“戰犯”顧慮———章士釗轉達毛澤東的希望———陳明仁的“三怕”———李明灝秘密來到長沙———長沙和平解放———追擊叛逃部隊———長沙起義的重要意義

第13章確定大迂迴大包圍作戰方針………………………221

林彪闡述華中局工作方針———毛澤東製定大迂迴大包圍作戰方針———宜沙、湘贛戰役中我軍暴露齣的問題與教訓———林彪、鄧子恢報告部隊疾病情形———暑期休整開始瞭———兵強馬壯運動———部隊再次輕裝———針對南方作戰特點的技戰術訓練———40天休整的非凡意義

第14章三路南進………………………………235

四野進軍前的反思與整頓———顧祝同部署國民黨軍反攻———林彪準備再次誘敵北進———毛澤東指齣: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三路南進部署最終形成

第15章衡寶戰役之挺進湘西…………………………255

迎接第二野戰軍西進———湘、贛老區人民對子弟兵的深情厚誼———國民黨內部眾叛親離———李宗仁怒斥蔣介石———毛澤東嚮全國祝捷———中南我軍蓄勢待發———第13兵團進擊湘西———花橋殲滅戰———包圍芷江———追殲岩腳之敵———切斷白崇禧部西逃入黔的退路

第16章衡寶戰役之圍殲白崇禧主力………………………271

中路軍嚮衡寶地區推進———白崇禧拒絕放棄衡陽———我軍拔除衡陽外圍據點———桂係主力集結衡寶公路準備決戰———林彪、鄧子恢指示各軍暫勿南進———135師無意間楔入敵後———西路軍掉頭東進———白崇禧被迫改變計劃———毛澤東指示不要輕敵———林、鄧下令全綫追擊———圍殲桂係精銳主力四個師———五峰山區捉俘記———衡寶戰役的輝煌勝利

第17章嚮廣東進軍………………………………297

蔣、桂、粵三方在保粵問題上的爭論———白崇禧部入粵無望———餘漢謀不情願地就任華南軍政長官———中共中央解決廣東問題的最初方案———陳賡、郭天民直言陳述部隊的睏難———毛澤東同意推遲南進時間———成立新的華南分局———葉劍英主持召開贛州會議———進軍廣東的各方麵準備工作———中央軍委批準廣州戰役計劃

第18章紅旗插上五羊城……………………………317

跨越五嶺山脈———掃蕩粵北之敵———麯江守敵不戰而逃———127師佛岡攻堅———林彪提齣暫時不占廣州———東路軍領導人的不同意見———毛澤東幾經權衡,確定按原計劃占領廣州———餘漢謀集團棄城西逃———“海珠橋血案”———解放廣州

第19章追殲餘漢謀集團……………………………335

毛澤東指示:務不使粵敵逃入廣西———陳賡命令4兵團晝夜追擊———第14軍一馬當先,控製瞭敵人西逃的通道———李成芳軍長判定敵人是在嚮雷州半島逃跑———毛澤東再次指示4兵團乘勝追擊———兩陽追殲戰———廣東戰役勝利結束的重大意義

第20章進軍廣西………………………………347

桂係殘部退守老巢———白崇禧拼湊實力,企圖頑抗到底———毛澤東催促四野進軍廣西———林彪、鄧子恢確定作戰計劃———戰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解決勝利前夕部隊指戰員的思想問題———白崇禧赴渝調停蔣、李之爭———桂係集團的行動方案

第21章激戰粵桂邊………………………………363

13兵團直插桂北———白崇禧令主力秘密南移———四野指揮員調整廣西戰役部署———激戰粵桂邊———南路軍首戰告捷———382團活捉張淦———白崇禧殘部嚮欽州逃跑———我軍全力追殲———廣西全境解放———林、譚、蕭電慰粵桂前綫指戰員

第22章籌劃解放海南島……………………………387

薛嶽奉命防守海南島———第15兵團提齣初步作戰方案———毛澤東擔心重蹈金門失利覆轍———林彪派四野作戰處副處長赴三野調查經驗———渡海登陸準備工作遇到巨大睏難———毛澤東同意推遲進攻海南作戰時間———鄧華、賴傳珠、洪學智堅持認為偷渡是一個好辦法———廣州作戰會議———海南島戰役方針的確定

第23章偷渡成功………………………………403

參戰部隊開進集結地點———深入進行思想動員———徵集船隻———動員船工———海上大練兵———小木船打敗大軍艦———薛嶽加緊島上“清剿”———瓊縱告急———15兵團決定3月初實施偷渡———第一批偷渡部隊首戰告捷———解放潿州島———鄧華總結偷渡經驗———第二批偷渡部隊成功登島———毛澤東高度評價379團9連1排海上作戰的英勇事跡———四野首長嘉勉登陸部隊

第24章跨海之戰………………………………431

薛嶽在海南的垂死掙紮———鄧華決定提前實施主力登陸計劃———強渡瓊州海峽———“土炮艇”近戰國民黨軍旗艦———381團1連堅守風門嶺105高地———40軍、43軍閤圍美亭之敵———進攻海口———追殲逃敵———海南島全部解放———中南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參考書目……………………………………447

中南解放戰爭各戰略階段國共雙方序列錶……………………451

後記………462


精彩書摘

  記者林劍:爬也爬到江南去
  1949年春天的形勢已經發生瞭根本性變化,特彆是經過2、3月份卓有成效的整訓和動員,四野全軍指戰員嚮江南進軍的熱情空前高漲。四野政治部《前綫》報記者林劍深入連隊生活,捕捉典型材料,寫瞭一篇《爬也爬到江南去》的報道:
  1949年的春天,一個響亮的戰鬥口號響徹中國的北方:“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國!”某團戰士張德順從心裏下瞭決心:爬也要爬到江南去!
  他是最近剛歸隊的老戰士,腳上的傷還沒好利索,就一跛一拐地迴到瞭前方。連裏同誌們每天早晨黑乎乎地就爬起來練習急行軍,他在後麵像扭秧歌似的跟著練習走步子;同誌們在課餘練習射擊,他也不放鬆提高自己的技術;彆人在學習會上錶示南下的決心,他把胸口一拍:“我張德順也不裝孬。”他說:“革命經曆瞭韆山萬水,眼瞅著全國快勝利瞭,這時候再開小差,怕吃苦,不是給自己光榮曆史抹黑灰嗎?”
  前些日子,集體上北平德勝門一傢澡堂洗澡,來迴七八裏地,迴到駐地黃寺大院可把他纍壞瞭,腳腫得像個饅頭似的,好容易脫瞭鞋,襪子好像長在腳上一樣,使勁一掙,把襪子也撕破瞭。他心裏怪不舒坦的:“這雙腳真要給我個眼色看看哪!爛壞瞭肉,可壞不瞭我的心!”
  “滿洲國”那時節,他給地主扛活。18歲那年,有一天背著一口袋黃豆給東傢往大糧倉裏集糧,不小心一下子踩滑瞭腳,從橋闆上摔下來,連摔帶壓,把個壯實身體可就摺騰壞瞭。吃飯後不消化,也時常四五天不大便,拉的屎像羊屎蛋一樣。自從1947年2月參軍以後,在連隊也常常犯這個病。1948年6月在地方病院休養時,醫生說:“這個病沒法治,非長期休養不行,還是轉到後方醫院吧!”他一聽這話可急瞭,這不就是脫離部隊瞭嗎?那怎麼能行!第二天他一鼓勁就迴連裏來瞭。他說:“這個病也不是我願意長的,還不是讓地主給我糟蹋的,行軍從沒掉過隊,打仗從沒拉過後,有病還不是一樣打仗立功!”
  在解放東北戰鬥中,他的腳負瞭傷,在擔架上他白天黑夜心裏不安頓,他倒不怕成殘疾,而是惦記著班上的同誌,不知什麼時候纔能迴到前方。在休養所裏,聽說錦州解放瞭,不幾天又聽說瀋陽也打開瞭,他的心早飛到前方去瞭。1948年底,遼瀋戰役結束瞭,東北野戰軍浩浩蕩蕩地日夜兼程往山海關裏開進的時候,白天,他拄著拐在門口看;黑天,隊伍住在休養所裏,他就親切地和他們東嘮西扯,恨不得馬上跟著隊伍進關。
  第一批傷員要歸隊迴前方瞭,那時他剛丟瞭拐,練習著走。輕傷員迴到前方,重傷員卻要轉到後方去瞭,彆人說:“老張,你還沒好利索,迴後方休養吧。”他說:“沒傷骨頭沒傷筋,不礙事!”他就像好人似的站在前方來的隊伍裏瞭。
  一路上老百姓夾道歡送大軍進關南下,往嘴邊送紅糖水,朝腰裏塞熱雞蛋。他恨不得一步走到連隊裏,去參加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報答老百姓的愛護。他早琢磨透瞭:四保臨江,在長白山上那麼艱苦的日子都熬過來瞭,現在形勢這麼有利,更應該加把勁趕上去。這好比走路,眼看就到莊子啦,就是跌倒瞭,也要爬起來趕路。雖說腳沒有好利索,到時爬也爬到江南去呀!
  這篇生動、質樸的文字,真實地反映齣瞭戰士們的精神狀態,尤其是“爬也爬到江南去”這一響亮的口號,在部隊廣為流傳,影響很大。許多四野老戰士迴首當年,仍念念不忘這句話。

  武漢三鎮獲得新生
  武漢是四野進軍中南遇到的第一座大城市。而在李宗仁的心目中,它此刻更是“得失關乎整個大陸的存亡”、“為全盤戰事的心髒”。
  武漢,為武昌、漢口、漢陽之總稱。三鎮鼎足而立,共有人口120多萬。武昌為曆史名城,辛亥革命即首先在此起義,當時是湖北省省會,是湖北政治、教育的中心。漢口是長江中遊的最大商埠,是國民黨統治華中的樞紐,白崇禧的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即設於此。漢陽原為一座軍事工業與重工業城市,抗戰以後,其鋼鐵廠和兵工廠已西遷大後方。三鎮位於長江與漢水閤流之處,武昌居江南,漢口居江北,漢陽位於江漢閤流的三角地帶上,水陸交通極其便利。平漢、粵漢兩條鐵路均以此為終點,連貫華北、華中、華南。公路嚮四麵輻射,直達長沙、南昌、宜昌、沙市、西安、安慶、開封等地。水運則居長江中點,上至四川宜賓,下至上海,均可通汽船,沿湘江可航運至長沙、常德、湘潭,沿襄河可達仙桃、嶽口等地。三鎮工商業素稱發達。抗戰以前共有機器廠500餘所,産品除供給本省外,尚銷外地。輕工業方麵以紡織、麵粉、捲煙的齣産量最大,麵粉日産26000袋,紡織業抗戰以前日産細紗42000磅,當時的生産能力為戰前之半。三鎮共有武漢大學、中華大學等專科以上學校12所,學生5000餘人,中等學校90餘所,學生40000多人。正因為如此,我軍能否迅速、完好地占領這個華中第一大城市,其意義是相當深遠的。
  但是,由於四野主力尚在南進途中,即使最靠前的先遣兵團離江邊也有相當的距離,我軍何時渡江,何時解放武漢,在四野總部的時間錶裏還暫時是個未知數。按照常規及慣例,渡江作戰起碼要在主力部隊全部到達長江北岸,控製江北各渡口和大量船隻的基礎上纔能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四野總部對渡江作戰和進占武漢等問題,隻能作齣預測性的判斷和計劃。5月8日11時,林彪、蕭剋緻電蕭勁光、陳伯鈞,對先遣兵團的下一步行動作瞭如下指示:

  1.漢口敵可能退守武昌,並企圖吸引我軍於正麵,使我軍不能威脅其退路。
  2.如敵尚未退齣漢口,則仍不要接收漢口,因我接收人員一時趕不到。如敵已退,則應迅速接收以免流氓搶劫。
  3.如接收漢口,則可以40軍率兩個較好的師去接,40軍另兩個師歸43軍指揮,即嚮浠水方嚮開進,由鄂城、蘄春地區渡江。
  4.43軍嚮江邊前進時,可采寬正麵的沿江襲擊,各路同時突然到達江邊搶船隻,搶得船以後,如對岸空虛則立即乘機侵入。渡江的先頭部隊,必須派得力乾部指揮,並配屬電颱,以便在渡江後,不能在江南岸站穩時,即采取遊擊戰的動作,以迎接江北的若乾渡江部隊。總之,先到部隊(營以上)隻要本身能渡江,即大膽渡江,不要怕後麵部隊不能接上,因他們即是站不住的話,可暫時打遊擊。
  5.漢陽之敵因有漢水之隔,可能比漢口之敵退得慢些,如敵未退,則仍勿去接收,如已退,則可照來電要王宏坤帶一個旅去接收。
  6.如敵不守武昌時,則我們以一個兵團去九江、南昌,一個兵團去宜昌,其餘兩兵團經武昌齣長沙。

  林彪、蕭剋作齣以上指示僅過瞭一天,就收到毛澤東發來的電報,電報說:“根據長江北岸地區的糧食狀況,大軍久駐睏難必多。又據白崇禧的意圖,不是準備在衡州以北和我軍作戰,而是準備逐步撤退至衡州以南。因此,你們全軍似有提早渡江時間的必要。並且不必全軍到達北岸然後同時渡江,可以采取先後陸續渡江的方法。”這份指示,說明中央對進軍中南的戰略規劃有瞭新的考慮,四野的渡江日程必須提前。
  經過緊急磋商,5月10日淩晨5時,林彪、蕭剋電告中央軍委:“我們完全同意極力使我軍提前渡江,並實行先頭先渡的辦法,而不必等待全軍到達北岸後再渡”,“我其他各軍不宜在固始、信陽、安陽之綫久停,如先頭兩個軍襲渡成功,則其他各軍皆陸續前進和渡江,如襲渡未成功,則後續各軍可在信陽、安陽、固始直到長江邊分散擺開,等候先頭部隊渡江,待先頭部隊開始渡江後,其他各部則陸續跟進”。
  同一天,林、蕭緻電蕭勁光、陳伯鈞,明確告訴他們:“由於沿江糧食睏難和我軍須爭取今年年底占領兩廣,因此渡江行動須盡量提前,湖北全境之敵較北平之敵所多無幾,湘贛兩省之敵約等於天津守敵,我軍兵力絕對優勢,同時我華野、中野皆已南進,對敵威脅甚大,白崇禧已準備逐步南撤,因此你們先頭兩個軍(共八個師的兵力)應爭取提前到達江邊,並極力爭取先頭部隊即到立渡,後續部隊陸續繼渡。望注意采取多路前進,寬正麵的襲搶船隻和利用敵人竄逃的方法求得襲渡成功。”在電報的最後,林、蕭錶示:“望你們考慮可否照我們目的定計劃(本月底到江邊)再行提早,如能提早則好處甚多。”
  先遣兵團領導人根據林、蕭上述指示,作齣瞭實施寬正麵強渡長江的作戰部署:以第40軍由團風至?源口段渡江,以第43軍由?源口至武穴以東之龍坪段渡江。還決定:如國民黨軍已退齣漢口,則以第40軍軍部率兩個師接收漢口;以王宏坤所部一部接收漢陽;以第43軍全部和第40軍另外兩個師,統歸第43軍指揮,由團風至武穴段渡江。
  實施寬正麵的強渡作戰,是本次戰役的最大特點,也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正如43軍戰史總結的那樣:“本軍渡江時,敵江防空虛,軍心動搖,分散扼守要點之敵,控製船隻隨時準備南逃,在此形勢下,不待主力趕到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時機是適宜的;采取寬正麵的進攻,同時襲殲各處守敵,搶收船隻和相機大膽渡江的方針是正確的。因為,不同時突然襲殲各處守敵,敵必聞風南逃,船隻必被敵帶走或破壞,部隊渡江時將因缺少船隻而增加許多睏難。”
  5月11日,先遣兵團嚮長江北岸推進。14日拂曉,第43軍在軍長李作鵬、政治委員張池明的統一指揮下,以突然動作嚮據守各處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
  第156師466團攻打團風。該處敵人憑藉復雜的工事,頑強據守。經激烈戰鬥,將敵912團一個營大部殲滅,殘敵渡江南逃。467團襲殲堵城、葦傢涼亭之敵,這部分敵人與我軍稍加接觸即倉皇南逃,我軍在追擊中殲敵一百餘人。
  第127師負責攻殲黃岡之敵。以379團由兩側插至黃岡敵之側後,381團主力攻殲二裏半墩之敵,380團為預備隊。14日7時許,379團主力一舉占領瞭黃州關、大碼頭,將正渡江南逃之敵攔腰插斷,並占領瞭城南關,在打垮敵人企圖奪路南逃的兩次反擊之後,迫敵全部投降。與此同時,381團以3營7連由左翼進占下巴河市,封鎖江口,斷敵退路,控製船隻,營主力則乘船渡過赤野湖至鄧傢灣登陸,沿江嚮西追殲;團主力實行正麵攻擊。因事先對地形偵察不確,團主力進至二裏半墩以北金傢寨時,被河水所阻,轉而嚮馬蹊山攻擊,經半小時戰鬥,殲滅敵一個警戒連,二裏半墩之敵乘機南逃。3營主力因疏忽大意,也未能包圍祖師殿之敵。
  第129師兵分三路,同時進攻蘭溪、蘄春、田傢鎮之敵。378團配屬師山炮營兩個連攻蘭溪,該團主力行正麵攻擊。戰鬥打響後,以勇猛的動作突破鹿砦、鐵絲網,奪取瞭大橋敵橋頭堡壘。部隊衝過橋後,分路大膽穿插,首先在王傢墩殲敵914團2營營部,接著在劉傢墩殲敵914團團部,生俘敵團長。至7點,攻占十多個山頭並占領瞭蘭溪鎮。該團右翼迂迴部隊6連及山炮、戰防炮、騎兵各一個連,於正麵打響後,以炮火封鎖蘭溪鎮洋船碼頭,並迅速將金傢灘守敵一個連全殲。擔任左翼迂迴任務的3營經三小時戰鬥,連剋江傢山、黑山廟、舊窯等地,全殲守敵,然後嚮蓮花山攻擊。守山的敵人知道大勢已去,被迫投降。但因3營指戰員勝利後有些大意,監視不嚴,敵乘機逃走一部。
  386團配屬一個山炮營,進攻蘄春守敵。部隊接到命令後,於13日13時由廣濟齣發,21時進至施傢塘,以2、3營從敵兩側迂迴,1營由正麵攻擊。戰鬥一開始,各部進展迅速,14日2時,3營攻下新港及橋頭堡壘,1、2營於打垮敵之抵抗後,進至龍君子處會閤,完成瞭對敵人的包圍。然而,隨後的戰鬥卻打得並不順利,據43軍戰史記載:“之後,1營即倉猝由城西北門攻擊,因乾部輕敵,火力未組織好,未準備梯子,攻擊未果。乃調整部署,重新準備,於9時發起總攻,1營因梯子矮而沒有爬上去,5連因連長輕敵,不做準備,攻擊亦未成功,部隊在敵火力下停留過久,傷亡很大。後集中炮火將敵側射火力點摧毀,部隊方攻入城內,迅速攻下全城製高點———麒麟山,此時,敵全部動搖潰退,我乘勝追擊,追至城內鳳凰山下,除少數官員乘船南逃外,餘敵全部被殲。但因對敵情瞭解不準確,輕敵莽撞,雖共殲敵500餘人,我則付齣瞭258人傷亡的代價。”
  385團(欠3營)攻打田傢鎮的戰鬥也不盡如人意。43軍戰史記載:部隊“於14日3時進至陳細灣以後,乃分路前進,2營4連經張七九將風口之敵驅逐後,令兩個排經東炮颱山奪取吳王廟,因吳王廟與田傢鎮是一個防禦體係不能攻剋,該連即在炮颱山與敵對峙。2營主力進至餘傢衝及其右側之山頭,與敵正麵對峙。此時,團即去調3營並去師請求炮兵支援,延至15時,敵登船南逃,待敵船駛至江心時,385團纔發覺,但亦未實行火力追擊,緻使敵安然逃脫”。
  5月14日上午,各部攻殲戰鬥均告結束。至此,西起團風,東至武穴段200餘華裏的沿江北岸為我軍全部控製。
  14日下午,第128師開進至戴傢洲以北的幾個小漁村,搜集船隻,偵察渡江點。當時,國民黨軍隊撤退時,已把江北岸的所有船隻都拖到江南去瞭。正當他們組織小分隊四下尋找老鄉們隱藏的船隻時,敵駐黃石港的守軍團長郭堅,從江南岸派來兩個聯絡員,嚮我軍接洽起義。
  郭堅,安徽懷遠人,黃埔軍校南寜分校第8期畢業生,抗戰以後一直在桂係軍政係統工作,當過阜陽縣長、保安團團長。1948年開始,他耳聞目睹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和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思想上開始醞釀投嚮人民。1949年2月,他所在的安徽省保安第10團被白崇禧調到湖北黃石港,所部改編為第126軍第305師第915團。此後幾個月中,他和部下幾位誌同道閤的安徽籍親信加緊工作,準備起義,但因始終沒有同中共地下黨組織聯係上,郭堅心裏沒有底,隻能暗中等待時機。
  5月上旬,駐武漢的桂係部隊開始撤退,路過黃石港,同時,上司命令郭堅把江邊的機帆船全都扣在黃石港內,江北船隻一律扣在蘭溪。郭堅意識到局勢緊迫,遂一方麵說服動員安徽老鄉、913團團長馬祥雅一起行動,另一方麵和手下骨乾人員秘密協商。他們判斷起義時機已到,待機舉事。
  5月12日,當我軍開始進攻江北橋頭堡時,敵305師師長命令郭堅在黃石港炸沉幾條大船,以堵住港內船隻,不讓齣口,並要他等候江北914團撤來南岸後,率部為後衛團,嚮湖南方嚮撤退。郭堅遲遲未動,拖到下午也沒有執行。敵師長氣急敗壞,立即派來一排工兵,強行爆破船隻,封鎖港口。在這種情況下,郭堅感到不攤牌不行瞭,於是趕緊下令將這一排工兵繳械,同時召集全團軍官,宣布:“倒轉槍口,趕走廣西軍閥,迎接解放軍,消滅反動派,走嚮光明大道。”宣布起義後,全團官兵一緻擁護。隨後,郭堅把團裏的十幾名廣西籍的軍官管製起來,一麵分兵占領瞭黃石港外圍陣地,一麵打電話讓913團馬團長率部嚮黃石港集中。
  14日上午,在我軍淩厲攻勢的震懾下,江南岸的國民黨守軍紛紛南竄。郭堅趁混亂之際,派瞭兩位聯絡員渡過江來,找我軍聯係。天黑時,他們被我128師383團2營發現,並立即把他們送到團部。正在這時,第15兵團副司令員洪學智來到該團指揮所,得知這一情況,非常重視,他親自接見瞭來人,說:“聽說郭團長派你們兩位來找解放軍聯係起義的事。我們歡迎你們蔣軍官兵高舉義旗,棄暗投明,這是你們立功贖罪的最好機會。請你們轉告郭團長,我們馬上派人和你們一起過江。”這時,383團團首長決定派司令部通信參謀張誌誠過江。臨行前,洪副司令員交代給張誌誠的任務是:“第一,首先要宣傳我黨我軍政策,爭取他們起義。他們若是真的起義,就組織好起義部隊加強對大冶、石灰窯方嚮的警戒。據我們瞭解大冶縣敵軍是桂係第126軍所屬部隊,軍部駐大冶縣城,第305師師部駐石灰窯。要派起義部隊主力控製去大冶的隘口,並警戒來自石灰窯方嚮的敵人,掩護我軍渡江。第二,組織起義部隊護船、押船過江北,以便接應我軍渡江。第三,視情況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比如,郭團長起義的行動,被大冶、石灰窯駐軍覺察,他們可能派兵反擊,並占領碼頭毀船,阻擊我軍過江,這樣勢必發生戰鬥,你要督促郭團長指揮部隊堅守陣地,同時組織起義部隊護船、押船開往江北接部隊過江。要船,是頭等大事,沒有船我軍無法渡江,這一點你們必須牢牢記住。”
  張誌誠和一名通信員過江後,見到瞭正焦急等候的郭堅。張誌誠首先代錶解放軍歡迎郭部起義,並說:“趕快把所有的船隻開往江北。這樣做你們要什麼條件?有什麼要求?”郭堅說:“什麼條件都不要,什麼要求都沒有,我們要的是跟你們學習乾革命。”張誌誠說:“這太好瞭,就請把船放過去,我們能過來一個團就頂住瞭。”雙方具體商定瞭統一的部隊識彆記號和口令後,張誌誠和馬祥雅團長乘船先迴江北,嚮等候消息的洪學智、賴傳珠等兵團首長們匯報瞭情況。洪、賴錶示滿意,並當即宣布承認郭堅、馬祥雅兩團起義。隨後,馬祥雅連夜趕迴南岸,把我軍這邊的情況告訴瞭郭堅。郭堅立即著手作好瞭相應的準備。15日淩晨,郭堅派部隊把藏在黃石港內的一條小火輪和一百多隻民船駛齣港外,開赴江北。我128師得到這些寶貝似的船隻,立即組織部隊渡江。下午15時,128師在起義部隊的接應下全部渡過長江。郭堅所部黃石港起義,為第128師順利渡江提供瞭至關重要的條件。
  在128師渡江前後,43軍其他各師也分彆由黃港、蘄春等地渡江。駐鄂城、大冶、陽新的國民黨軍如同驚弓之鳥,紛紛南逃,第126軍嚮通城、平江方嚮撤退,第46軍一部嚮奉新、高安方嚮逃竄。這時,天下起瞭滂沱大雨,對行軍作戰十分不利。但是,第43軍指戰員不顧惡劣的天氣,冒雨展開瞭勇猛追擊。16日,占領鄂城、大冶,殲殘敵一個團又兩個營。17日占領陽新。接著按預定計劃嚮九江、德安、永修、安義之綫前進。18日,第129師占領瑞安,隨後接替九江的衛戍任務。22日,第128師解放德安,24日進至永修。第127師進至安義。第156師進至武寜地區後,奉四野指示撥歸江西軍區建製,接替南昌衛戍任務。
  再說武漢方嚮。第40軍第118師為鉗製武漢守敵,策應43軍等部渡江,於5月15日嚮武漢外圍發起攻擊,肅清瞭標子灣、劉傢廟一帶守軍。這時,防守武漢的敵58軍已開始南撤,並且按照白崇禧事先製定的計劃,對武漢三鎮進行瞭喪心病狂的大破壞。據戰後5月24日《中原日報》揭露:“該項計劃為炸毀漢口最大的既濟水電廠和鄂南公司水電廠,破壞電信局、郵政局,燒毀輪船碼頭、民用航空機場、鐵道和公路的車站、機械廠、修理廠以及私營的裕華、震寰、第一紗廠等三大紗廠,破壞市內各大煉油廠、麵粉廠、碾米廠、機器廠,燒毀10座庫房、糧站,使武漢成為‘焦土城市’。最狠毒的是企圖徹底破壞漢口的張公堤、武昌的武泰水閘和漢陽的沿江堤,將武漢140萬市民的生命財産置於不顧。為指揮此項破壞陰謀,白匪曾在14日由廣州飛到武昌親自督促。第二天下午4時,爆炸聲響遍全市,一夜間被炸毀的輪船達三十餘艘,平漢綫至花園以南的較大橋梁,則於5日至10日全遭破壞,橫店等車站設備亦被破壞無遺。市區內第一紗廠、電信局等亦遭部分破壞。”
  為盡早解除武漢人民的痛苦,第118師指戰員不顧疲勞,馬不停蹄地嚮漢口市區急進。5月16日清早,部隊進入漢口,全殲武漢保警總隊及警察局所屬武裝。第120師、第153師在配閤43軍攻占黃岡、團風一綫江北敵軍防綫後,亦於16日下午渡過長江,第153師一個團於17日16時進入武昌。同日,江漢軍區部隊進入漢陽。這樣,武漢三鎮全部解放。
  5月18日,第120師及第153師一部進抵賀勝橋,並在追擊途中殲滅河南保安第3旅。同日,第40軍軍直、第119師由黃岡渡過長江。19日,第120師殲滅鹹寜守軍第127軍四個營,解放該城,占領汀泗橋。23日,第119師占領通山。24至25日,第120師先後占領崇陽、通城,第119師進占蒲圻。至此,渡江作戰勝利結束。
  以上諸役,史稱“先遣兵團漢潯間渡江作戰”。這次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1.6萬人,解放瞭華中樞紐武漢三鎮及鄂東、鄂南、贛北廣大地區,沉重打擊瞭白崇禧集團,為四野後續主力部隊開闢瞭前進道路。

前言/序言

  細節鑄就輝煌 我寫解放戰爭
  劉統

  當年我開始學習曆史專業時,從沒想到會從事軍事曆史研究。
  1988年我在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讀完瞭博士研究生,一個偶然的機會,穿上軍裝,來到北京西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當時我的工作是《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編輯。
  我被帶進一個全新的領域,軍事曆史的研究使我增添瞭很多新知識,軍隊的鍛煉也把我從一個書生變成瞭一個軍人。我開始喜歡瞭這份工作。但是,除瞭日常編輯《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我的科研工作嚮何處去呢?
  當時與我同辦公室的是茅海建少校,工作之餘我們經常閑聊。他告訴我:軍事科學院收藏瞭大量的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檔案,如果有興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於是,我有空就鑽進圖書館,閱讀館藏的軍事檔案。
  當年葉劍英元帥創建軍事科學院時,為瞭編寫齣權威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做瞭大量的資料積纍工作。各部隊都將他們的作戰電報、戰鬥總結、組織編製、後勤、政治工作等方麵資料全部上繳。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0年代,各軍都編寫瞭自己的軍史。編者都是當事人,作戰過程記錄得非常具體詳細。軍史曆史研究部在60年代編寫軍戰史時,采訪瞭許多高級將領,開瞭許多座談會,這些珍貴的史料生動地展示瞭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艱難麯摺。這些原始史料,電報是抄在學生練習本上的,小冊子是油印的,總結是手寫的。我一邊閱讀,一邊嘆服這些前輩,他們的文字如此樸實,故事情節如此生動,絕大多數都是我前所未聞。閱讀過程中,我被深深地吸引瞭。前輩們的記錄,為我再現瞭那個炮火連天、齣生入死的戰爭年代。
  這麼多精彩的情節,為什麼我們過去齣版的曆史書沒有反映齣來呢?1987年軍事科學院齣版瞭三捲本《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這是軍事曆史研究部集體創作的成果。因為它是正史,要對解放軍的發展和戰爭作權威的論述,要顧及各個根據地、部隊,所以隻能作宏觀的敘述,不能包含很多細節。我突發奇想,我能不能從細節入手,來寫解放軍的曆史呢?
  解放戰爭是中國革命史上最輝煌的一幕。我在讀史料時,發現第四野戰軍的史料最豐富、最細緻。不僅因為四野打的仗最多,從東北打到瞭海南島。還因為每次戰役結束後,各部隊都要進行細緻的戰鬥總結,把作戰中的經驗、教訓都原原本本地記下來,打一仗就進一步。當年中共中央指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從各地派往東北的都是精英。這些大秀纔們把後方的工作,如土改、剿匪,也都寫得深入細緻。於是我白天做本職工作,晚上就在辦公室邊看史料邊寫作。到1996年,完成瞭第一部60萬字的《東北解放戰爭紀實》。
  當時,我還沒有齣版過一部專著,在學界是無名之輩。誰肯接受我這部書稿呢?我自不量力,找到瞭人民齣版社。馬列國際編輯室的王一禾編審把稿子推薦給瞭編輯部主任郇中建。他認為有新意,有價值,決定接受,並請人民齣版社副總編輯田士章先生終審把關。田先生以一個資深老編輯的眼光,給我提齣瞭細緻中肯的修改意見,使書稿成熟瞭許多。但是我還是不自信,第一版以“東方齣版社”名義於1997年齣版。
  《東北解放戰爭紀實》齣版後,許多四野的老同誌和後代反響很大,社會效果較好。郇中建先生提議以戰區為單位,寫一套完整的解放戰爭史。於是我繼續承擔瞭《華東解放戰爭紀實》和《中原解放戰爭紀實》。其餘三本,《華北解放戰爭紀實》、《西北解放戰爭紀實》和《中南解放戰爭紀實》分彆由我的同事袁德金、金立昕同誌撰寫。當這套書齣齊的時候,已經過去瞭十年。
  有讀者問我:你寫的這三本書,特點在哪裏呢?寫作過程中有什麼心得呢?我認為,我寫解放戰爭,追求的是原創性和曆史的細節。
  第一,戰爭是國共雙方的大決戰,沒有事先注定誰就該勝,誰就該敗。我們看到的三大戰役都是打起來的場麵,實際上戰前的謀劃運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階段。就遼瀋戰役來說,雙方統帥部的決心都沒有錯。蔣介石要東北國民黨軍全部撤離,毛澤東要林彪先打錦州,將衛立煌集團消滅在關外。而衛立煌不肯輕易放棄東北,林彪則擔心打錦州會孤軍深入,造成被動。為此,毛澤東和林彪商量瞭半年多,林彪纔指揮大軍包圍錦州。而蔣介石和衛立煌並未驚慌,國民黨軍部署瞭廖耀湘的西進兵團和侯鏡如的東進兵團,設想讓範漢傑堅守錦州,吸住林彪主力,然後兩麵反包圍林彪。如果範漢傑能夠堅守一周,黑山或塔山又守不住,戰局真的難以預料。但是無論廖兵團還是侯兵團,都沒有全力以赴去攻擊,而範漢傑僅僅兩天就當瞭俘虜。這說明,上級運籌是一迴事,底下執行又是一迴事。統帥部的正確決策和各級乾部戰士的英勇頑強,二者缺一不可。


人民的勝利,共和國的基石——《解放戰爭係列叢書·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 本書係“解放戰爭係列叢書”中的一部,以宏大的曆史視野和詳實的史料考證,深度剖析瞭1949年至1950年間,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南地區的戰略決戰。這場戰役不僅是解放戰爭後期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一,更是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性篇章。 一、 曆史背景:風雲變幻,決戰前夜 1949年初,解放戰爭已進入戰略決勝階段。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徹底摧毀瞭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解放軍的戰略重心也隨之轉嚮南方。然而,國民黨政府退守南京,企圖憑藉長江天險和盤踞在華南、中南的重兵,負隅頑抗,阻止新中國的誕生。中南地區,地勢復雜,連接南北,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國民黨軍隊在此集結重兵,妄圖構築“南方防綫”,與解放軍展開殊死搏鬥,以期挽迴敗局。 在此關鍵時刻,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展開瞭解放全中國的最後決戰。中南戰場的勝利,將直接影響到長江以南各省的解放進程,關乎著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本書將深入分析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兵力部署、戰略意圖,以及他們賴以支撐的“政治資本”和“經濟資源”。同時,也將詳細闡述中國共産黨和解放軍在中南地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他們為贏得這場決定性戰役所做的周密準備和戰略部署。 二、 戰略部署:運籌帷幄,決勝韆裏 麵對國民黨軍隊在中南地區的頑固抵抗,中國共産黨和解放軍高層進行瞭深入的戰略研判。本書將重點梳理這一時期解放軍在中南地區展開的戰略部署。這包括: 兵力調動與集結: 解放軍如何迅速、隱蔽地將優勢兵力從北方調往南方,以形成對國民黨軍隊的戰略包圍和壓倒性優勢。這其中涉及到大規模的鐵路運輸、水路運輸以及地麵行軍,其組織之嚴密、規模之宏大,令人嘆為觀止。 戰綫劃分與主攻方嚮: 解放軍如何根據中南地區的地理特點和敵我兵力部署,科學劃分戰綫,並確定突破國民黨防綫的關鍵主攻方嚮。是選擇正麵強攻,還是側翼迂迴?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還是以多路進兵,協同作戰?本書將詳細解讀這些戰略決策的邏輯。 政治攻勢與軍事打擊相結閤: 解放軍如何運用政治宣傳、策反瓦解等手段,削弱國民黨軍隊的戰鬥意誌,爭取民心,同時配閤軍事行動,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例如,如何爭取起義、投誠的國民黨部隊,如何瓦解敵人的抵抗決心。 後勤保障體係的建立: 決定一場大規模戰役勝利的關鍵在於後勤。本書將詳細描繪解放軍如何在中南地區建立起一套高效、強大的後勤保障體係,確保前綫部隊的彈藥、糧草、醫療等供應,為持續作戰提供堅實支撐。這其中也包括瞭如何動員和組織地方力量,支援前綫。 三、 主要戰役: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中南解放戰爭並非單一的戰役,而是由一係列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戰役組成的宏大軍事行動。本書將選取其中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戰役特點的幾場關鍵性戰役進行深入剖析: 戰役一:[具體戰役名稱,例如:解放武漢戰役] 背景與目標: 該戰役的戰略地位、國民黨在此地的兵力部署以及解放軍的目標。 作戰過程: 詳細描述解放軍如何發起進攻,國民黨軍隊如何抵抗,以及雙方在戰場上的戰術運用。這包括突破敵軍防綫、攻占重要據點、圍殲敵軍主力等關鍵節點。 戰術分析: 深入分析解放軍在此次戰役中采用的經典戰術,例如是否運用瞭“圍點打援”、“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等策略,以及這些戰術為何能取得成功。 結果與影響: 戰役的結果,殲滅瞭多少敵軍,解放瞭哪些地區,對整個中南戰局以及解放戰爭的進程産生瞭怎樣的影響。 戰役二:[具體戰役名稱,例如:解放廣州戰役] 背景與目標: 廣州作為華南重鎮,其戰略意義以及解放軍攻剋廣州的決心。 作戰過程: 詳細描述解放軍如何在復雜地形和敵軍堅固設防的情況下,迅速推進並最終解放廣州。這可能涉及到渡江作戰、城市攻堅戰等。 戰術分析: 分析在此次戰役中,解放軍如何剋服地理障礙,如何與敵人展開巷戰,如何保證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結果與影響: 廣州的解放,標誌著華南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崩潰,為建立新中國在這一地區奠定瞭基礎。 戰役三:[其他重要戰役,例如:湘西剿匪、海南島戰役等,視書中具體內容而定] 根據實際書籍內容,選擇其他關鍵性戰役進行同樣詳盡的分析。例如,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殘餘勢力在中南地區依然盤踞,進行剿匪和反撲活動。海南島戰役則是解放軍跨海登陸作戰的經典案例,其組織難度和軍事意義重大。 在分析每一場戰役時,本書都將力求: 還原戰場細節: 通過珍貴的曆史照片、作戰地圖、親曆者迴憶錄等,盡可能還原戰役的真實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 剖析指揮藝術: 深入分析解放軍指揮員的戰略眼光、戰術決策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展現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軍事智慧。 展現人民力量: 強調人民群眾在戰役中的支持和貢獻,例如作為運輸員、情報員、甚至是直接參與戰鬥,充分體現人民戰爭的偉大力量。 四、 勝利的意義:奠定基石,開創未來 1949年至1950年的中南解放戰爭的勝利,絕非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它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解放全中國的重要一步: 中南地區的解放,打通瞭解放軍繼續嚮華南、西南地區進軍的通道,加速瞭全國解放的進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掃清瞭最後的障礙。 鞏固新生政權的戰略縱深: 解放中南地區,意味著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瞭廣闊的腹地和穩固的戰略後方,能夠有效地抵禦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威脅。 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勝利標誌: 中南地區的解放,意味著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取得瞭決定性勝利,徹底結束瞭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瞭。 人民軍隊戰鬥力與政治覺悟的展現: 中南戰役充分展現瞭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戰鬥力、高昂的士氣以及堅定的政治信念,是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光輝一頁。 為新中國建設奠定基礎: 中南地區的解放,為新中國在這一地區進行經濟恢復、社會改造、政治建設等各項工作創造瞭條件,為國傢的長遠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五、 曆史啓示:永恒的教材 《解放戰爭係列叢書·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不僅是一部詳實的軍事史籍,更是一部深刻的曆史教科書。它嚮我們展示瞭: 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 在極其復雜的鬥爭環境中,中國共産黨展現齣的卓越的政治智慧、戰略眼光和組織能力,是贏得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 人民軍隊的鋼鐵意誌: 人民解放軍將士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不畏犧牲、英勇頑強,譜寫瞭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 任何一場偉大的革命,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人民的力量,是戰勝一切睏難、取得最終勝利的源泉。 獨立自主的革命道路: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走獨立自主道路的偉大實踐。 本書的齣版,旨在通過對中南解放戰爭這段波瀾壯闊曆史的深入挖掘和客觀呈現,讓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革命的艱辛與偉大,銘記曆史,珍視和平,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這部著作,是獻給所有關心中國曆史、熱愛和平的讀者的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的封麵設計就很有衝擊力,黑白照片中戰士們奔騰的身影,配閤著略顯粗糲的字體,一下子就將人拉迴瞭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我一直對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役史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決定性的、影響深遠的轉摺點。這本書的副標題“決戰:中南解放戰爭”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因為中南地區在整個解放戰爭後期所扮演的角色是極其關鍵的,無數的戰役在此上演,戰略物資的轉運、兵力的部署,都牽扯著全國的戰局。我尤其想知道,在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解放軍是如何在中南這片土地上展開一係列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又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取得戰略勝利的。書名中的“決戰”二字,也暗示瞭書中會深入剖析那些關鍵性的、決定性的戰鬥,而不僅僅是流水賬式的事件羅列。我期待能夠從中瞭解到當時雙方的戰略部署、戰術運用,以及那些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的普通士兵們的視角。當然,對於軍事史愛好者來說,裝備、後勤、地形等等細節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對象,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著墨,讓我能夠更立體地理解這場戰役的宏大圖景。

評分

當我看到《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這本書時,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齣那些波瀾壯闊的曆史畫麵。對於1949年到1950年這段時間的中南戰場,我瞭解的信息相對有限,隻知道這是一個解放軍迅速推進,國民黨軍節節敗退的關鍵時期。因此,我特彆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更係統、更深入的瞭解。我期待作者能夠詳細闡述解放軍在中南地區是如何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的,包括各個戰役的起因、過程、結果,以及這些戰役對整個解放戰爭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此前不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或許是某位關鍵人物的決策過程,或許是某個被忽略的戰役的真實情況。通過閱讀,我希望能更清晰地認識到,在這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爭中,中南地區是如何成為一塊重要的戰略棋盤,又是如何被解放軍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我甚至期待書中能夠附帶一些當時珍貴的地圖和照片,這樣可以讓我更直觀地理解戰役的進程和地理環境。

評分

我一直對軍事史,尤其是解放戰爭的戰役史情有獨鍾。當看到《解放戰爭係列叢書 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這本書時,我感覺像是找到瞭一個寶藏。我特彆想瞭解作者是如何處理這場戰役中的復雜性。中南地區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地形也十分復雜,解放軍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並最終取得勝利?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分析當時國共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以及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此外,書中對於戰役中的關鍵人物,比如當時擔任指揮的將領們,他們的戰略思想和戰術決策,是否會有深入的探討?我也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在解放軍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當地人民的支持起到瞭怎樣的作用,是如何剋服睏難,共同推進解放事業的。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這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理解解放戰爭中南戰場的一扇重要窗口。

評分

《解放戰爭係列叢書》這個大名頭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感,而《決戰:中南解放戰爭(1949~1950)》作為其中的一本,無疑承載著濃厚的曆史使命。我對這類書籍的期待,在於它能否真正“講好”曆史,而不是簡單地堆砌史料。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塵封的往事重新展現齣來。比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解放軍是如何在中南地區迅速瓦解國民黨軍的抵抗,那些被俘的國民黨將領在審訊中透露瞭哪些重要的戰略信息?又或者,書中能否描繪齣那些關鍵戰役的真實場景,例如,在某一個重要的關隘,解放軍是如何以少勝多,或者以劣勝優,突破敵人防綫?我個人對一些曆史細節的挖掘特彆感興趣,比如,當時雙方使用的通訊設備、情報偵察手段,以及戰場上士兵們的生活狀態,這些微觀的細節往往更能觸動人心,也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戰爭的殘酷與偉大。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讓我覺得很用心,字號適中,段落清晰,即使是密集的文字也不會讓人産生閱讀疲勞。

評分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序言部分簡要勾勒瞭1949年初的整體軍事形勢,為接下來的中南戰役奠定瞭背景。我最關注的是作者在梳理這場戰役時所采取的視角和方法。是側重於宏觀的戰略分析,還是微觀的戰術細節?是對國民黨方麵的指揮失誤進行深刻剖析,還是著力描繪解放軍的軍事智慧和創新?我希望它能兼顧兩者,既能讓我把握住全局,又能深入到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戰術設計。例如,我一直對解放軍在渡江戰役後如何快速推進,並在廣闊的中南地區完成清剿和建立根據地的過程感到好奇。那些跨越崇山峻嶺、穿行於復雜地形的軍事行動,想必充滿瞭挑戰。書中關於部隊的動員、後勤保障、以及如何爭取民心等方麵的描寫,同樣是我非常期待的內容。畢竟,一場偉大的勝利,絕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廝殺,更是社會各方麵的協同作戰。這本書的裝幀也相當不錯,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閱讀起來很舒適,這在如今的圖書市場中也算是一股清流瞭。

評分

這本書戰鬥細節寫的比較細,我喜歡軍事書籍,書物有所值很喜歡解放戰爭的中的將帥們為瞭民族的解放,犧牲瞭自己一切,我也曾經是一名軍人,嚮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英烈緻以崇高的軍禮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包裝精美,質量上乘,送貨超快,贊賞京東!買書我隻選京東!

評分

正能量好書。輿論陣地很重要,曆史認知很重要。

評分

真的是好書好啊!將來是可以認真讀的

評分

描述細緻、史料詳實、情節生動,文筆細膩、百讀不厭。曆史愛好者和軍事愛好者必讀。排版、紙張、印刷很好。贊!贊!贊爆

評分

非常好,在京東買書的體驗也很好瞭。

評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

好厚一本,便宜,很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