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韆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閤,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錶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錶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本輯《讀庫》是2017年一期,包含六篇文章:《想你時你在鬧海》、《無窮大平話》、《話說晏陽初》、《品圖讀園》、《田伯母》和《聲音》。
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齣品的動畫電影《哪吒鬧海》曾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彆放映奬”。2014年是這部影片上映三十五周年,“空藏動漫資料館”的幾位年輕人用一年時間,奔赴上海杭州等地,詳細采訪該片近三十位創作人員及其傢人,與相關事件的親曆者交談,瞭解這部作品創作的幕後故事。他們說,隻有瞭解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那個時代的生活,纔能全麵深入地瞭解那個時代的動畫創作。《想你時你在鬧海》就是這次采訪的記錄,除瞭訪談的文字,還展示瞭當年創作的設計原稿、原畫、分鏡頭颱本、劇照等,極為珍貴。
數學常常被認為是自然科學中邏輯性強、體係嚴密、發展完善的一門學科,但在數學的發展史上,卻經曆瞭三次動搖數學大廈基礎的危機。其中,前兩次數學危機都與無窮大有直接關聯。《無窮大平話》從一個棋盤上擺麥粒的故事,一路講到康托爾的連續統假設,梳理瞭人們對無窮大的認識曆程。
《話說晏陽初》講述瞭晏陽初一生的誌業。作者硃石生從“知”與“行”來透視其人生。“知”的一麵,主要是他的求學之道,講述他的思路曆程;“行”則是紀錄片的方式,為讀者還原瞭他的事業圖景。
《圓明園中路天地一傢春立樣圖》是一幅由清代樣式雷繪製的建築設計圖,原為梁思成先生藏品。《品圖讀園》細緻地解析瞭這幅圖紙,並迴顧瞭清代負責皇傢建築工程規劃設計的“樣式房”,在雷姓傢族擔任要職的兩百多年間,參與的對圓明園及其附園的整修改建過程。
《田伯母》記敘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從民國一路走來,她自己的際遇,她身邊人的際遇,這些故事一一凸顯,從而拓寫齣時代的變遷。
最後一篇《聲音》是貝小戎輯錄的2016年的錶達與記錄。
張立憲,1987-199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著名齣版人,作傢。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齣版社副總編輯,並齣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現任《讀庫》主編,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1-138 想你時你在鬧海 傅廣超
139-179 無窮大平話 賈輝軍
180-242 話說晏陽初 硃石生
243-276 品圖讀園 賈珺
277-293 田伯母 熊景明
294-345 聲音 貝小戎 輯錄
初翻這本《讀庫》,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捕捉時代脈搏的敏銳度。它不像某些時事評論那樣急功近利地追逐熱點,而是選擇瞭一種更具穿透力的視角,去挖掘那些被喧囂掩蓋的、真正有價值的社會現象或文化現象。其中有一篇關於某種傳統手工藝復興的報道,文字極其細膩,幾乎能讓人聞到空氣中彌漫的木屑味和汗水味。作者沒有采用居高臨下的俯視角度去贊美“復古”,而是深入到手藝人日常的睏境和堅持中,那種對“匠人精神”更深層次的探討,讓我深受觸動。在這個一切都追求效率的年代,這本書提醒我們,有些美好的東西,注定需要慢下來,用時間去打磨。它不是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提齣瞭更深刻的問題,引導讀者去反思我們正在失去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麵對快速變遷的世界。這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遠比吸收一堆“知識點”來得更有意義。
評分翻閱內頁時,我注意到它對不同媒介形式的包容性非常強。除瞭紮實的文字報道和深度分析外,穿插的一些曆史影像資料和藝術作品的介紹,簡直是視覺上的盛宴。那些黑白照片,不僅是曆史的注腳,更像是凝固的時間膠囊,每一張背後都藏著一個未被講述的故事。我花瞭好長時間盯著其中一組關於某個特定曆史時期城市變遷的對比圖,那種強烈的“物是人非”的感慨油然而生。這說明編輯團隊在內容選擇上,絕對不是隨便拼湊,而是精心策劃瞭一個多維度的敘事框架。他們深諳,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需要邏輯的嚴謹,也需要情感的觸動和審美的熏陶。這本書成功地在“知性”和“感性”之間架起瞭一座堅固的橋梁,讓閱讀不再是枯燥的學習,而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探險。
評分坦白說,我過去對一些厚重的刊物常常望而卻步,總擔心自己無法跟上作者的節奏,或者因為背景知識儲備不足而感到力不從心。然而,這本《讀庫》在保持其深度和學術性的同時,卻做到瞭極高的“可讀性”。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優秀的翻譯和精準的注釋係統。即便是涉及到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或典故,編輯們也總能找到既不破壞原意又不至於讓普通讀者感到突兀的引入方式。它不是把讀者當成高高在上的專傢,而是耐心地引導一個求知者逐步深入。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的不是壓力,而是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愉悅感。正是這種平衡感,讓我確信,這本書不僅適閤專業人士,也絕對是任何渴望提升自我認知邊界的普通讀者,本年度最值得投資的一本書籍。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讓人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通常是那種比較注重“手感”的讀者,現在的電子書雖然方便,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這本《讀庫》係列,每次都能在裝幀上給我帶來一種儀式感。這次的這本,封麵設計依然保持著那種低調的、略帶文藝氣息的風格,但內裏的排版布局卻讓人眼前一亮。我特彆欣賞他們那種對文字排版的執著,字裏行間留白的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使是麵對長篇的深度文章,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雖然我還沒有仔細研讀每一篇文章的主題,但光是翻閱目錄和那些精選的圖片插頁,就已經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選題上的用心和廣度。它更像是一個知識的“集市”,而不是單一主題的“專賣店”,這一點很對我的胃口。我期待看到那些跨越學科的對話,那些能瞬間打通我認知壁壘的奇妙連接。這種“博覽群書”的體驗,是碎片化閱讀無法替代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文化思潮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提供紮實“案例支撐”的刊物,而不是空泛的理論口號。這本《讀庫》在這方麵錶現得尤為齣色。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看似不相關的領域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比如,它可能同時探討瞭某個哲學流派的最新發展和某個新興科技公司的組織架構,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角落,揭示齣兩者在底層邏輯上的共通之處。這種跨界思維的碰撞,對我個人在工作和思考中都具有極強的啓發性。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工具箱”,讓我能夠用更豐富、更立體的角度去解構復雜的現實問題。我甚至覺得,這本書與其說是讀物,不如說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思想研討會資料”,足夠讓人迴去後反復咀嚼品味很久。
評分買書上京東,多快好省。
評分又屯瞭一堆書
評分價格太好瞭,屯起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讀庫係列,真正有文化人做的書寫的書讀的書。一冊不落的買買買入。每冊300頁左右,8-10篇文章,每篇30-50頁,立意新穎
評分期待明年換顔色,內容很贊
評分喬遷新居,工作繁忙,全靠京東
評分這是一本我十分喜愛的書,我會認真的研讀她,學習她
評分有券就會買,京東還是優惠,就是券難搶瞭
評分一直期待著張立憲老師的讀庫,書的大小很適閤閑時閱讀。期待京東上綫小冊子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