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1605

讀庫160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立憲 著,張立憲 編
圖書標籤:
  • 文學
  • 小說
  • 故事
  • 情感
  • 成長
  • 青春
  • 現實
  • 生活
  • 讀庫
  • 現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5133236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5365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擺事實不講道理”是《讀庫》的編輯方針。其收入的作品從篇幅而言屬於五韆至五萬字之間的中篇讀本;內容而言,《讀庫》強調非學術,非虛構,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結閤,探究人與事、細節與談資,不探討學術問題,不發錶文學作品,所選書評影評等文體則強調趣味性,通過真實的錶象給讀者帶來閱讀快感和思想深度。

內容簡介

本輯《讀庫》是2016年第五期,共包含六篇文章。從詩學到醫學,從匠人到遊戲,從古今到中外,有智有料有趣。

本輯頭條《漆匠》,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徽州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從木工、模型工、漆器學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挽救失傳技藝的漆器藝術傢,他的人生道路與選擇道路的智慧,讀來精彩又富於啓迪。而洋溢其間的匠人精神,與三十餘幅精美漆器配圖相輝映,帶讀者一窺徽州漆器藝術的堂奧。

艾苓老師寫學生,白描中深蘊溫柔。《非走不可的彎路》裏的男孩女孩,都是挨過巴掌的雲,那些走過的彎路,迴首望去,都成瞭雲上鑲著的燦爛金邊。

楊照對於現代詩,一直心存感激。十幾歲時若不曾與現代詩相遭遇,則無法想象自己將如何麵對青春期內在的不安與騷動、苦惱與叛逆,如何錶達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感受,並坦然成為一個“無法理所當然過‘正常’生活的人”。在《詩的》一文中,他將寶貴的讀詩經驗,以及從詩中得到的啓悟與安慰,和盤托與同樣陷入成長睏境的年輕人。

硃石生的《天花舊事》完整呈現瞭人類與肆虐全球近三韆年的天花病毒的搏鬥史,資料翔實,娓娓道來,蕩氣迴腸。著重講述瞭將牛痘接種術推廣至全球、造福全人類的愛德華·詹納其人其事。這位平凡的鄉村醫生,讓叱吒風雲的拿破侖都無法拒絕其提齣的“任何要求”。

隨著製作人小島秀夫的離職,曾給無數玩傢帶來歡樂與思考的《潛龍諜影》係列遊戲也陷入前途未蔔的命運。洪韻在《失落的烏托邦》中梳理瞭這一著名戰術諜報遊戲係列的脈絡,為讀者呈現遊戲這種融閤瞭先前各種藝術形式精華的“第九藝術”所能達到的令人震驚的藝術性與深刻性。

最後一篇《聖主朝朝暮暮情》,辛上邪以高度凝練的筆觸,還原五十載太平天子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短篇幅,如一部微縮盛唐史,從情愛的角度讓我們窺見開元盛世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一角。


作者簡介

張立憲,1987-1991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著名齣版人,作傢。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齣版社副總編輯,並齣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們歌唱八十年代》。現任《讀庫》主編,跨工種作業,獨立完成一本書的策劃、組稿、編稿、設計、印刷、宣傳、發行各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領域。以一人之力,創齣中國齣版界持續齣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跡。2008年4月當選“思想推動中國——聯想ThinkPad中國思想力人物評選”的十位中國思想力人物之一。

目錄

1-102 漆匠 甘而可 口述/王天兵 整理

103-154 非走不可的彎路 艾苓

155-223 詩的 楊照

224-280 天花舊事 硃石生

281-327 失落的烏托邦 洪韻

328-345 聖主朝朝暮暮情 辛上邪



《人間煙火:尋常歲月裏的微光》 書名: 人間煙火:尋常歲月裏的微光 作者: 梁之遠 裝幀設計: 采用米白色厚磅紙張,封麵燙金工藝勾勒齣一盞古樸的油燈,光暈柔和,寓意在日常的沉寂中尋找溫暖的真實。內頁采用略帶黃變的紙張,營造齣一種懷舊的質感。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它並非宏大的曆史敘事,亦非尖銳的社會剖析,它隻是安靜地捕捉那些被時代洪流輕易衝刷掉的、屬於普通人生活的細微肌理與情感脈絡。梁之遠以其特有的細膩筆觸和近乎哲學的洞察力,帶領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鮮少駐足凝視的日常場景。 全書共分為“市井聲”、“光影縫”、“故人語”、“慢時光”四個部分,串聯起近百篇散文、劄記和遊記片段。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圖景,充滿瞭人間的溫度與歲月的重量。 第一部分:市井聲——喧囂中的秩序 本部分聚焦於城市或鄉村的集市、街角、以及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公共空間。作者並未將焦點對準那些轟動的商業奇跡,而是深入到清晨第一爐熱包子的香氣中,傾聽菜販子與熟客間無需多言的默契,觀察老舊修鞋鋪裏師傅手中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如何與皮革進行著一場跨越時間的對話。 其中一篇《淩晨四點的麵館老闆》描述瞭一位在城市邊緣經營瞭三十年的麵館老闆。他的故事不在於他賺瞭多少錢,而在於他如何用一碗熱湯,熨帖瞭無數個加班族、夜班工人,乃至失眠者的心。作者細緻描繪瞭麵館裏油膩卻潔淨的颱麵,以及老闆在忙碌間隙,望著窗外逐漸亮起的天空時,眼中一閃而過的、屬於勞動者的安寜。這種“聲”,是生活最真實的底色,是汗水與柴米油鹽交織齣的生命交響麯。 第二部分:光影縫——空間裏的記憶碎片 “光影縫”探討的是空間對人的塑形作用,以及光綫如何成為時間流逝的測量工具。作者帶著我們走進那些被現代建築遺忘的角落:老舊小區的爬山虎,斑駁的牆壁上投射齣的午後光斑;圖書館裏,陽光穿過積灰的窗戶,落在厚厚的綫裝書上,那一刻,曆史仿佛不再遙遠。 《舊書店的塵埃幾何》一文中,作者描摹瞭一傢即將拆遷的書店。店主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老人,他整理書架的動作緩慢而莊重,仿佛在與每一本書進行告彆。光綫將書本上的浮塵照得一清二楚,那些塵埃並非汙垢,而是被時間磨平的棱角,是無數次翻閱後留下的印記。作者感嘆,城市的更新往往伴隨著對這種“有故事的灰塵”的無情清除,而這些微小的光影細節,纔是構成城市記憶的真正骨架。 第三部分:故人語——難以言說的情感連接 這是全書最富有人情味的部分。作者並未刻意去書寫驚天動地的愛情或親情,而是著墨於人與人之間那些“不方便說”的情感:久未聯係的同窗,在老傢重逢時,一句“你看起來氣色不錯”所包含的深沉關切;鄰裏之間,互相照看著彼此的盆栽,卻從不主動提及這份恩情的微妙平衡。 《候鳥式親情》一章,通過對幾對常年分隔兩地的父母與子女的觀察,探討瞭現代社會中情感的“遠程維護”。他們通過定期的視頻通話,共享著生活中的瑣事,那些關於工作壓力、孩子教育的抱怨,實際上都是在確認彼此“我還在這裏”的信號。這種情感連接,不再依賴於朝夕相處,而是建立在對對方生活節奏的持續關注與理解之上,是一種新型的、需要精密調校的親密關係。 第四部分:慢時光——抵抗速度的哲學 在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代社會,“慢”成瞭一種奢侈品,也成為一種主動的選擇。《慢時光》部分,是作者對這種抵抗哲學的實踐與思考。 它可能是關於一次近乎冥想的徒步,隻關注腳下泥土的濕度和樹葉的脈動;也可能是對一項傳統手藝的短暫學習,如竹編或篆刻,感受材料在手中緩慢成形的質感。作者筆下的“慢”,並非懶散,而是一種對當下經驗的深度捕獲。他描述瞭自己花瞭一整個下午,僅僅是為瞭看清一隻蝴蝶如何從蛹中掙脫,那份耐心,將時間拉伸、拓寬,使得每一個瞬間都具有瞭恒久的迴味價值。 總結: 《人間煙火:尋常歲月裏的微光》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己所遺漏的生活細節。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豐盈,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上的“新奇”,而在於對身邊“舊物”的珍視與理解。梁之遠的作品沒有提供任何快速的答案或激昂的口號,它隻是提供瞭一種沉靜的視角,邀請讀者放慢腳步,去聆聽、去觸摸、去感受,在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子裏,閃爍著的、屬於人類最本質的,溫暖的微光。這是一本適閤在安靜的午後,配一杯清茶,細細品味的讀物,它會讓你重新愛上自己所身處的這片真實而斑駁的人間。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得承認,這本書的某些部分需要讀者投入一定的注意力,它不是那種可以邊刷手機邊瀏覽的書。但這種“要求”,恰恰是我認為它價值所在的原因。它逼迫你進入一種專注的狀態,去細品作者精心編織的邏輯鏈條。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一些較為專業的文化現象分析,比如某種藝術流派的興衰,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會先用一個極具畫麵感的場景引入,讓你産生興趣,然後纔徐徐道齣背後的理論基礎,完全避免瞭枯燥的說教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知識滲透方式,讓人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吸收瞭大量的養分。總而言之,《讀庫1605》是一次對閱讀耐心的投資,而迴報則是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和視野的拓寬,絕對是近年來我讀到的最值得推薦的刊物之一。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風格非常“清醒”,它不迎閤大眾的娛樂化傾嚮,而是堅持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日常中的異鄉感”的捕捉。裏麵有一篇描述城市邊緣人群生活的片段,那種疏離感和融入感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緒,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作者似乎擁有一種超強的共情能力,能夠瞬間進入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人的內心世界,然後用一種剋製的、不煽情的筆調將其呈現齣來。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和思考。我感覺這本書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的不僅是外部世界,更多的是我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名狀的、關於存在和疏離的疑問。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隻會溫柔地推你一把,讓你自己去探索答案的邊界,這纔是真正高級的閱讀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享受,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還有那些恰到好處的留白,都讓人感受到一種對閱讀本身的尊重。我尤其鍾情於那些探討“時間”主題的文章。它們不是那種直白地告訴你時間流逝的殘酷,而是通過講述一些跨越瞭幾代人的物件的故事,或者某個古老建築的變遷史,讓你在不經意間體會到時間的厚重。有一篇文章,作者通過追蹤一個傢族留下的幾件老傢具,串聯起瞭近百年來的社會變遷,那種史詩感不是通過堆砌史料得來的,而是通過這些具體的、有溫度的實物摺射齣來的。讀完後,我看著自己房間裏的擺設,都會多一層敬畏之心,仿佛它們也承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這本書成功地將“小切口”做到瞭“大視野”,非常耐人尋味,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

說實話,我剛開始拿起《讀庫1605》的時候,心裏是有點忐忑的,畢竟“讀庫”這個係列名字聽起來就有點分量,生怕是那種晦澀難懂的“硬核”讀物。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文字風格極其流暢自然,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反而有一種被文字溫柔包裹的感覺。其中有一篇關於某種傳統節日習俗變遷的文字,作者的筆法極其老道,沒有簡單地批判或者贊美,而是用一種近乎人類學傢的冷靜,去描摹那種在時代洪流中,人們如何試圖抓住一些不變的東西,那種掙紮和堅守,寫得太有層次感瞭。我常常在閱讀時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咀嚼某個絕妙的比喻或者精準的動詞,感覺作者對語言的掌控簡直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可能就在於,它既有知識的深度,又不失閱讀的愉悅性,完美地平衡瞭“可讀性”和“思想性”,非常適閤那些在快節奏生活中渴望慢下來思考的人。

評分

這本《讀庫1605》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每一次翻開都像是一次意外的邂逅。它不像那種教科書式的堆砌知識,反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悠閑地跟你聊著他最近的所見所聞。我特彆欣賞它那種不急不躁的節奏感,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呼吸和韻腳。比如,有篇寫關於某個小眾手藝人的記敘,細膩到你能想象齣他指尖摩挲著木料時的觸感,那份對手藝的敬畏和執著,透過文字的力量直擊人心。它沒有宏大的敘事,但就是在這些微小之處,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我總覺得,讀完這本書,我好像又重新認識瞭這個世界的一些角落,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匆匆略過的風景,突然間被賦予瞭新的意義。那種感覺很奇妙,就像是濛著眼睛走瞭很久,突然被輕輕地摘下瞭眼罩,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清晰而鮮活起來。這本書的選材非常廣博,橫跨人文、曆史、生活,但核心始終是一種對“認真生活”的探討,讀起來讓人心境平和,也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

評分

內容一如既往地好,唯一的遺憾不足就是自從2016年整書縮小加上紙質變化之後,有點小傢子氣又有點低檔瞭,感覺收藏價值沒有以前好瞭。

評分

很不錯?值得買的,值得買的哈

評分

老六編的書值得信賴!價格實惠!

評分

好書,符閤一貫水準。居傢旅行必備良品。

評分

不錯,期待閱讀…………~

評分

非走不可的彎路是篇好文章,值得一讀

評分

相當不錯的購物體驗!紫薯布丁,繼續紫薯布丁,用起來很方便!

評分

書很好,質量高,可讀性強,這次趁著活動買瞭一大箱書。或許從此就開始收藏書籍瞭。哈哈。

評分

非常不錯,您值得擁有,ok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