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州市博物馆首次完整公布馆藏吴昌硕书札,系致同一人书信,前后连续,并作了系统整理。
2. 彩色影印,如观真迹。后有释文,方便阅读、利用。
3. 真实呈现了吴昌硕晚年生活和对于诗词的高妙见解。
4. 本书版式设计注意留白,配以吴昌硕所治闲章和所绘文房清供,也可作笔记本使用,即兴挥毫,庶与吴老缶竞风流,适宜把玩、收藏。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诗、书、画、印四绝而名闻天下的一代宗师,本书彩色影印吴昌硕致丁啸云手札七十通,如观真迹。后有释文,方便读者阅读利用。并标示有原札尺寸。
这批书札约作于吴昌硕67岁以后,约自1910年至1927年,行、草写就。内容主要涉及二人作诗、和诗、品诗,从诗词相契到生活述况,记叙有1920年上海《香南雅集图》之会,以及1922年杭州西泠之游等,是了解吴昌硕晚年生活的重要文献。
吴昌硕以书画印名世,却一直以诗人自居,创作颇丰,在给其夫人写的《赠内》诗中说“平居数长物,夫婿是诗人”。书信中论诗持论高妙,是研究吴昌硕及其诗学思想、书法艺术十分珍贵的di一手资料。
本书版式设计注意留白,配以吴昌硕所治闲章和所绘文房清供,也可作笔记本使用,即兴挥毫,庶与吴老缶竞风流,适宜把玩、收藏。
吴昌硕(1844一1927),清末书画家。名俊卿,一名俊,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苦铁,晚号大聋,浙江湖州安吉人。曾任江苏涟水县令,后迁居上海学习绘画。篆刻融合皖、浙诸家,并以秦、汉铄印,自创一派。工书法,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同治十三年(1874)后始作画,取明、清诸写意画家之长,继承并发扬“扬州八怪”画风,绘花卉以豪健墨画笔致与强烈色彩结合,别具新意。竹石、山水、佛像无不精。光绪三十年(1904),与吴隐等在杭州西湖孤山创立西泠印社,1913年被推为社长。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丁乃昌,字啸云,又字筱云、小芸,湖州乌程人,吴昌硕同乡。为湖州馀园主人丁乃扬之族兄。清代贡生,曾任某县教谕。善诗词,主性灵。
单国霖《明清画苑尺牍之价值》:
清中期扬州画家的书迹,从金农、郑燮、高翔等人的尺牍中,已透现出碑学肇兴的信息。至清中晚期,黄易、陈鸿寿、伊秉绶、吴熙载、赵之琛,直至清末赵之谦、吴昌硕诸人的尺牍,则已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崇尚北碑开创雄健朴茂新书风的蓬勃景象。
前言
吴昌硕致丁啸云手札七十通并释文
后记
这套书的整理工作显然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从底稿的数字化采集到文字的考订、注释的详尽,无不体现出编者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许多信札上的模糊字迹,经过细致的辨认和交叉比对,最终呈现出清晰可读的版本,这对于普通读者固然方便,对于专业研究者更是极大的福音。注释部分尤其值得称赞,对于信中提及的典故、人物,都做了恰到好处的解释,使得即便是对清末民初历史背景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跟上信札的节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完全超越了一般文献汇编的范畴。
评分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批手札的价值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们为我们梳理吴昌硕晚年的创作脉络和交游圈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口述史料”。每一封信的日期、收信人、以及信中所提及的具体事件或作品,都像是一枚枚精准的坐标点,帮助研究者还原出更清晰的艺术生态图景。特别是其中关于金石学与绘画融合的探讨,那种融会贯通的思考方式,对于当代艺术教育也具有极强的启发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次关于印章雕刻技法的讨论,那种务实而又追求“神韵”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严谨态度。可以说,这本书是研究海派艺术风格发展绕不开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慢下来的修行。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品味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书信体裁,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信中吴昌硕先生笔下流淌出的那种淡泊名利、专注于“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世界,深深地触动了我。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追求,从来不是喧嚣浮躁的表象,而是内心的沉淀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吴昌硕的记录,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下社会在文化传承与审美情趣上的一些缺失。读完后,心中充盈的不是知识点的增加,而是一种久违的、对“慢生活”和“真性情”的向往。
评分这本《水流云在见文章——吴昌硕致丁啸云手札》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一绝,从封面到内页的纸张选择,都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沉稳与品味。我尤其欣赏那种略带粗粝感的宣纸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装帧的考究,不仅是对原件的尊重,更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精心营造。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能感受到吴昌硕先生创作时那种气韵生动的状态。书中的排版布局,松弛有度,既保证了文字的可读性,又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人在品读那些笔墨淋漓的书信时,心灵也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对于研究近现代书画艺术的人来说,光是欣赏这些实物的细节还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哪里是一本书,分明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评分读完这批手札,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真诚与率性。吴昌硕先生在信札中展现出的性情,远比我们从他的画作中感受到的更加立体和鲜活。信中对友人的关怀,对艺术的见解,甚至是一些生活琐事的记录,都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那种不加雕饰的文字,带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个人笔法,读起来格外动人。这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堆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代艺术巨匠鲜为人知的生活侧面。我常常会想象丁啸云先生收到这些信时的情景,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任何严肃的学术论著都无法给予的。这种“见字如面”的亲切感,是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京东双十一活动,力度不是很大,但是能买到已经知足了
评分中华书局是当做史料书在出版,不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出版,所以图片没有按照原大尺寸印制,有点遗憾
评分中华书局是当做史料书在出版,不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出版,所以图片没有按照原大尺寸印制,有点遗憾
评分京东双十一活动,力度不是很大,但是能买到已经知足了
评分一般
评分这一单,吴昌硕手札墨迹最为满意。
评分京东双十一活动,力度不是很大,但是能买到已经知足了
评分京东双十一活动,力度不是很大,但是能买到已经知足了
评分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