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州市博物館首次完整公布館藏吳昌碩書劄,係緻同一人書信,前後連續,並作瞭係統整理。
2. 彩色影印,如觀真跡。後有釋文,方便閱讀、利用。
3. 真實呈現瞭吳昌碩晚年生活和對於詩詞的高妙見解。
4. 本書版式設計注意留白,配以吳昌碩所治閑章和所繪文房清供,也可作筆記本使用,即興揮毫,庶與吳老缶競風流,適宜把玩、收藏。
吳昌碩是中國近代史上以詩、書、畫、印四絕而名聞天下的一代宗師,本書彩色影印吳昌碩緻丁嘯雲手劄七十通,如觀真跡。後有釋文,方便讀者閱讀利用。並標示有原劄尺寸。
這批書劄約作於吳昌碩67歲以後,約自1910年至1927年,行、草寫就。內容主要涉及二人作詩、和詩、品詩,從詩詞相契到生活述況,記敘有1920年上海《香南雅集圖》之會,以及1922年杭州西泠之遊等,是瞭解吳昌碩晚年生活的重要文獻。
吳昌碩以書畫印名世,卻一直以詩人自居,創作頗豐,在給其夫人寫的《贈內》詩中說“平居數長物,夫婿是詩人”。書信中論詩持論高妙,是研究吳昌碩及其詩學思想、書法藝術十分珍貴的di一手資料。
本書版式設計注意留白,配以吳昌碩所治閑章和所繪文房清供,也可作筆記本使用,即興揮毫,庶與吳老缶競風流,適宜把玩、收藏。
吳昌碩(1844一1927),清末書畫傢。名俊卿,一名俊,字昌碩,一作倉石,號缶廬、苦鐵,晚號大聾,浙江湖州安吉人。曾任江蘇漣水縣令,後遷居上海學習繪畫。篆刻融閤皖、浙諸傢,並以秦、漢鑠印,自創一派。工書法,擅寫“石鼓文”,樸茂雄健。同治十三年(1874)後始作畫,取明、清諸寫意畫傢之長,繼承並發揚“揚州八怪”畫風,繪花卉以豪健墨畫筆緻與強烈色彩結閤,彆具新意。竹石、山水、佛像無不精。光緒三十年(1904),與吳隱等在杭州西湖孤山創立西泠印社,1913年被推為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
丁乃昌,字嘯雲,又字筱雲、小蕓,湖州烏程人,吳昌碩同鄉。為湖州馀園主人丁乃揚之族兄。清代貢生,曾任某縣教諭。善詩詞,主性靈。
單國霖《明清畫苑尺牘之價值》:
清中期揚州畫傢的書跡,從金農、鄭燮、高翔等人的尺牘中,已透現齣碑學肇興的信息。至清中晚期,黃易、陳鴻壽、伊秉綬、吳熙載、趙之琛,直至清末趙之謙、吳昌碩諸人的尺牘,則已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們崇尚北碑開創雄健樸茂新書風的蓬勃景象。
前言
吳昌碩緻丁嘯雲手劄七十通並釋文
後記
這套書的整理工作顯然耗費瞭巨大的心血。從底稿的數字化采集到文字的考訂、注釋的詳盡,無不體現齣編者團隊的專業素養和對曆史的敬畏之心。許多信劄上的模糊字跡,經過細緻的辨認和交叉比對,最終呈現齣清晰可讀的版本,這對於普通讀者固然方便,對於專業研究者更是極大的福音。注釋部分尤其值得稱贊,對於信中提及的典故、人物,都做瞭恰到好處的解釋,使得即便是對清末民初曆史背景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跟上信劄的節奏。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完全超越瞭一般文獻匯編的範疇。
評分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慢下來的修行。在如今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品味這種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書信體裁,本身就是一種奢侈。信中吳昌碩先生筆下流淌齣的那種淡泊名利、專注於“為藝術而藝術”的精神世界,深深地觸動瞭我。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藝術追求,從來不是喧囂浮躁的錶象,而是內心的沉澱與對傳統的深刻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吳昌碩的記錄,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當下社會在文化傳承與審美情趣上的一些缺失。讀完後,心中充盈的不是知識點的增加,而是一種久違的、對“慢生活”和“真性情”的嚮往。
評分讀完這批手劄,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真誠與率性。吳昌碩先生在信劄中展現齣的性情,遠比我們從他的畫作中感受到的更加立體和鮮活。信中對友人的關懷,對藝術的見解,甚至是一些生活瑣事的記錄,都毫無保留地流露齣來。那種不加雕飾的文字,帶著濃鬱的時代氣息和獨特的個人筆法,讀起來格外動人。這不僅僅是曆史資料的堆砌,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代藝術巨匠鮮為人知的生活側麵。我常常會想象丁嘯雲先生收到這些信時的情景,那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是任何嚴肅的學術論著都無法給予的。這種“見字如麵”的親切感,是本書最寶貴的地方。
評分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這批手劄的價值簡直是不可估量的。它們為我們梳理吳昌碩晚年的創作脈絡和交遊圈提供瞭極為珍貴的“第一手口述史料”。每一封信的日期、收信人、以及信中所提及的具體事件或作品,都像是一枚枚精準的坐標點,幫助研究者還原齣更清晰的藝術生態圖景。特彆是其中關於金石學與繪畫融閤的探討,那種融會貫通的思考方式,對於當代藝術教育也具有極強的啓發性。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幾次關於印章雕刻技法的討論,那種務實而又追求“神韻”的錶達,充分體現瞭老一輩藝術傢的嚴謹態度。可以說,這本書是研究海派藝術風格發展繞不開的一塊重要基石。
評分這本《水流雲在見文章——吳昌碩緻丁嘯雲手劄》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一絕,從封麵到內頁的紙張選擇,都透著一股文人雅士的沉穩與品味。我尤其欣賞那種略帶粗糲感的宣紙質感,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紋理。裝幀的考究,不僅是對原件的尊重,更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精心營造。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能感受到吳昌碩先生創作時那種氣韻生動的狀態。書中的排版布局,鬆弛有度,既保證瞭文字的可讀性,又留齣瞭足夠的呼吸空間,讓人在品讀那些筆墨淋灕的書信時,心靈也能得到片刻的安寜。對於研究近現代書畫藝術的人來說,光是欣賞這些實物的細節還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哪裏是一本書,分明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
評分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價廉物美,性價比高。
評分一直想買,活動買瞭。書劄不錯。
評分一般
評分一般
評分一般
評分中華書局是當做史料書在齣版,不是從書法學習的角度齣版,所以圖片沒有按照原大尺寸印製,有點遺憾
評分很好,快遞速度很快!
評分好書,欣賞瞭
評分好書,欣賞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