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

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加布里埃尔 M.费恩(Gabrielle M.Finn) 编,华彬 译
图书标签:
  • 人体
  • 科普
  • 健康
  • 儿童
  • 少儿
  • 科学
  • 探索
  • 知识
  • 图解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729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962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9
字数:19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我们都知道眼睛和肘部的区别,但是你知道什么是十二指肠?什么是基底节?什么是胰岛吗?暂且不说这些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你知道它们位于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你是否想从内到外全面地了解你自己?那么我们可以一起阅读《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来了解人体50个基本组成部分。
  《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让大家非常清晰地了解上述问题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工作的。不论你是一个医学或生物专业的学生,艺术家或运动员,还是一个仅仅想听懂你的主治医生说话含义的人,阅读《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都是你充分了解你自己的快捷方式。《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对我们身体的重要结构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按年代顺序介绍了解剖学家的生平,后附有专业词汇表。对于每个基本人体结构,作者均进行了归纳总结,将每一部分内容简化到一幅图、两页纸、三四百字,在半分钟内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本书内容。《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配图精美,文字简练,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人体解剖学科普书。

作者简介

  加布里埃尔 M.费恩(Gabrielle M.Finn)是英国杜伦大学解剖学讲师,主要研究解剖学、教育学和医学职业素养,教授学生解剖学和临床技能。他不但是英国解剖学协会成员,同时也是联邦国际解剖学教育项目(FIPAE)组成员。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骨骼系统
术语
骨组织分型
骨关节
韧带、软骨、肌腱
颅骨
脊柱和胸廓
人物传略:维萨里
骨盆
下肢
上肢
手和足

肌肉系统
术语
肌肉组织分型
运动
面部肌肉
颈部肌肉
上肢肌群
下肢肌群
人物传略:列奥纳多·达·芬奇
腹肌和背肌
呼吸肌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
术语
循环系统
心脏
人体主要动脉和静脉
微循环
门脉循环

人物传略:威廉·哈维
肺脏
支气管树

消化系统
术语

小肠
大肠
肝脏与胆囊
胰腺
人物传略:欧斯塔希乌斯
肾脏
膀胱
淋巴系统

感觉器官与语言器官
术语
皮节
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眼睛

人物传略:伽林


咽、喉与声带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
术语
内分泌系统
脑与脑干
脊髓
人物传略:亨利·格雷
自主神经系统
颅神经
神经丛

生殖系统
术语
女性生殖系统
盆底肌肉
人物传略:威廉·亨特
男性生殖系统
会阴

附录
参考资源
作者简介
词汇表
声明

前言/序言

  解剖学向大家展示了人体的结构,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骨骼、肌肉、肌腱和一系列器官构成的。稍微涉猎点解剖学,除了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相关的知识开启我们观察周围世界的新途径。如果您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剖学符号随处可见,你从情人节贺卡上的心形图案和危险警示用的颅骨图标中就能体会到解剖学符号的妙用。解剖学发展史
  从传统观念上说,很多人以为,解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医学院的学生才会对它产生兴趣。但是近年来,解剖学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解剖学家冈瑟·冯·海根斯和爱丽丝·罗伯茨(Alice Roberts)等人进行的尸体标本巡回展示和电视直播人体解剖学教程起到了知识普及的重要作用。
  解剖学也曾和犯罪行为相关。在19世纪的英国苏格兰,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和威廉·海尔(William Hare)为了赚钱在1827-1828年通过盗墓和连环谋杀获得尸体,然后将尸体卖给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解剖学讲师罗伯特·诺克斯(Dr.Robert Knox)进行解剖学研究。他们被捕后,海尔因为坦白交代罪行得到豁免,伯克于1829年1月28日被处以绞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尸体最终被做成标本陈列在医学院的解剖陈列室里。
  解剖学进化和变异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可能您认为在解剖学领域里再也不可能有新的发现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结构仍旧在不断地进化,虽然这种进化非常缓慢,但是它确实存在。举个例子来说,现在脊柱的末端被称为尾骨,以前被认为是尾巴开始生长的地方;再举个例子,位于前臂的掌长肌,功能有限,渐渐变成一块多余的肌肉,在大约15%的人群中,掌长肌已经退化消失了。
  对于所有学习解剖学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人体解剖变异。诚如我们所知,解剖学为我们呈现了人体结构蓝图,但是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将近70亿人口,变异将会并且一定会持续存在。我们来看一下盆腔动脉,现在已知的盆腔动脉分布有54种变异形式。相类似的变异不但出现在不同的个体间,而且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个体的不同侧,例如一个人可能右耳比左耳大;一个人可能有一个马蹄形肾,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有两个正常形态的肾;又或者一个人的神经传导通路有异于其他人。而本书为大家呈现的是解剖学共性的内容。
  解剖学——系统与功能
  解剖学有属于自己的学术语言,例如肌肉和骨骼都有很长的拉丁语或希腊语名称。简单的机体活动,例如下肢运动,需要根据运动的方向,进行不同的解剖学描述。我们人体有超过200块骨头,超过600块肌肉,数不清的动脉、静脉和神经,但一定不要被这些数字吓倒,妨碍您学习解剖学的热情。本书不会试图解释每一个结构的部位和功能,我们把人体按功能系统分成50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利用图示进行形象的讲解,并尽量避免复杂的词汇。
  关于解剖结构我们还需要明白,任何一块肌肉不管它位于腿部,还是消化道(例如胃壁)都无法独立完成工作。尽管本书讲解了每个结构独立的功能,实际上它们都是我们机体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才能使机体正常运作。例如一个器官的正常功能需要依赖另一个器官分泌的激素,或者一个关节的运动需要3块或4块肌肉协调合作才可以完成。
《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是一扇通往人体奥秘的快速通道,它将复杂深奥的生物学知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与趣味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本书并非一本详尽的教科书,也不试图涵盖人体所有细枝末节的百科全书。相反,它聚焦于那些最令人惊叹、最能激发好奇心的核心概念,并将它们浓缩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30秒体验”。 想象一下,当你翻开这本书,迎接你的并非冗长的理论和枯燥的图表,而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知识胶囊”。每一个胶囊都如同一次微型探险,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解锁一个关于身体运作的惊人事实。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尊重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也洞悉了人类最原始的好奇心——“为什么?”和“怎么样?”。 本书的结构设计独具匠心,并非按部就班的章节划分,而是围绕人体最核心、最令人着迷的系统和功能,设置了若干个主题板块。每个板块下面,都分布着一系列的“30秒探索”条目。这些条目如同闪烁的星辰,点亮人体这片浩瀚的宇宙。 例如,在关于“生命之源:血液循环”的板块,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条目:“30秒读懂心脏有多强壮——它每天泵出多少血液?”,或者“30秒揭秘红细胞的惊人运输能力——氧气是如何抵达你身体每一个角落的?”。这些问题直击人心,用最直观的数字和生动的比喻,让你瞬间理解那些教科书里可能需要数页篇幅才能阐释清楚的概念。你无需担心复杂的生理学名词,书中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精炼的插图,让理解变得轻而易举。 再比如,当我们探索“大脑的秘密:思想的火花”时,你会被这样的提问吸引:“30秒了解你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大脑如何存储一辈子的经历?” 或者“30秒窥探情绪的化学反应——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快乐或悲伤?”。书中不会让你沉浸在神经元、突触的细节中,而是聚焦于这些宏观运作带来的直观感受,让你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难以捉摸的思想和情感,都有着清晰的生理基础。 “身体的防御工事:免疫系统”板块,同样充满了惊喜。“30秒看懂身体如何对抗病毒——你的士兵是如何作战的?”、“30秒认识过敏的真相——身体为何有时会‘误判’?”。通过这些“30秒探索”,你将不再对生病感到茫然,而是对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甚至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健康问题。 本书的内容选择极具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生理功能介绍,更会触及一些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例如,“能量的秘密:你吃进去的食物去了哪里?”、“30秒理解消化系统的奇妙旅程——食物如何被分解吸收,又如何排出体外?”。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也能引导你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又比如,“运动的魔力:身体如何适应挑战?”、“30秒看懂肌肉如何发力——每一次跳跃和奔跑背后的科学”。这些内容将运动的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让健身不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基于科学理解的实践。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30秒”的时间概念。这个设定绝非噱头,而是对知识传播效率的极致追求。它意味着,无论你在通勤途中、午休间隙,还是睡前片刻,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它,进行一次高效的学习。每一条内容都经过精心提炼,信息密度极高,却又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仿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你品尝到人体科学中最精髓的佳肴。 《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所呈现的内容,旨在打破学科壁垒,用一种统一的、以“好奇心”为驱动力的叙事方式,连接起人体各个系统。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探索体验。在看似独立的“30秒探索”条目背后,其实隐含着对人体整体性的理解。当你完成对心脏的探索,再去看血液循环,你会发现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当你理解了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再去看感官系统,你会明白我们是如何感知世界的。 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其另一大魅力所在。它抛弃了刻板的学术腔调,代之以一种热情、生动、甚至略带幽默的语调。作者仿佛是你身边那位知识渊博却又风趣的朋友,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为你讲述人体这个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伙伴”。你会发现,科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如此亲近,如此有趣。 例如,在解释“骨骼系统:支撑起生命的架构”时,你可能不会读到“骨小梁”、“骨密度”这些冰冷的词汇,而是会读到“30秒了解你的骨头有多结实——它比混凝土还坚硬!”这样的描述。或者在讲述“神经系统:身体的通信网络”时,你会被引导去想象“30秒体验大脑的信号速度——思绪是如何瞬间传递的?”。这种体验式的描述,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感染力,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知识内化。 本书并非要求读者成为医学专家,它的目标是赋予每一个普通人对自身身体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解。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不再会是那个对身体运作一无所知的旁观者,而是能够带着更清晰的认知,去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去呵护这个陪伴你一生的奇妙旅程。 《30秒探索:奇妙的人体》是一本献给所有好奇者的礼物。它证明了,即使是面对最复杂、最宏大的人体,我们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深刻而动人的认知。它鼓励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去探索我们身体里那个充满奇迹的微观宇宙。这本书,就是你踏入这个宇宙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只需30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现在的科普读物,如果插图跟不上内容,那基本上就告别我了。然而,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一页的布局都经过深思熟虑,色彩运用大胆却不花哨,精准地突出了重点。那些复杂的生物结构图,不再是教科书里那种黑白线条的呆板示意图,而是充满了立体感和层次感,简直可以当作艺术品来欣赏。我记得有几页专门介绍神经元信号传递的插画,那动态的描绘方式,让我对“电信号”的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理解。更棒的是,它懂得留白,不会把信息一股脑地塞给你,让你有时间消化吸收。每当遇到一个新概念,总会配上一张简洁明了的图示,有效避免了阅读疲劳,让整个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它处理难度较大主题时的游刃有余。比如,当我们谈到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修复机制时,我预想中会是一堆拗口的术语和复杂的化学反应公式。然而,作者竟然能用类比的手法,将这个过程描述成一个极其精密的“工厂流水线”,每一个酶和蛋白质都像是一个个各司其职的工人。这种“生活化”的翻译策略,成功地架起了科学理论与大众理解之间的桥梁。我甚至发现,我以前在其他地方看过的那些模糊的概念,在这本书里被清晰地梳理和界定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让你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对于想深入了解,但又害怕专业门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完美的选择。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犹豫,名字听起来像是那种给小朋友科普的书,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的细节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住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一点都不枯燥。我一直以为生物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但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穿梭在复杂的生理结构中,每到一个“景点”,都会用最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它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比如讲到血液循环系统的时候,那种仿佛能看到红细胞在血管里奔跑的画面感,真是太强了。而且,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介绍,还会深入到一些细胞层面的运作机制,但讲解的方式又保证了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阐述,让人明白人体不是一堆孤立器官的堆砌,而是一个精密协作的整体。读完第一部分,我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感。

评分

我最近在关注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对身体的自我修复和防御机制特别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宝藏级别的。它详细描述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并对抗外来病原体的,那种“内部保卫战”的描写,紧张刺激得像看一部微观世界的动作大片。我以前总觉得生病就是运气不好,但读完后才明白,我们身体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而我们几乎毫无察觉。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生命力的赞叹,同时又很务实地指出了哪些日常习惯会对这些精密的防御系统造成损害。这不像是一本冷冰冰的科学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跟你娓娓道来关于“养护内在宇宙”的秘诀。它提供的信息是那么的贴近生活,让人读完后立刻想做出积极的改变。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引人入胜”的最高境界。我通常阅读科普书会带着一种“学习任务”的心态,速度很慢,时常需要查阅背景资料。但拿到这本后,我发现自己是主动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页会揭示什么奥秘。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每解开一层,又会引出更深层次的好奇心。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冷知识”小板块,它们不是主干,却是趣味性的调味剂,让人在紧张的知识吸收过程中得到放松。比如关于嗅觉记忆和味觉感知的那些探讨,非常富有人文色彩,展现了人体系统与人类情感经验的交织。这本书真正地做到了让人在放松愉悦的心态下,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的、严谨的科学知识,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生命本身充满好奇心的人。

评分

书不错,知识量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

还没有开始看,买了挺多本的不过都是不错的推荐购买。

评分

书都是好书,好书自然应该有好的去处,爱书之人不说二话。

评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丫头喜欢上了心理学,很不错的一本书,还赠送了两个书签。

评分

比起网上的零碎知识点,这样的图书比较系统的探讨一个话题,虽然深度有所不够,但广度是足够的。

评分

多看看书,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

评分

书不错,活动也给力,实惠!

评分

还没有开始看,买了挺多本的不过都是不错的推荐购买。

评分

有质量问题。又很脏又有折过的痕迹,纸张不平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